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2020-12-05 市界

文 李曙光

編輯 劉肖迎

如果你在2010年9月堅定看好中國製造,投資5萬元購買剛上市的立訊精密股票,一直留到2020年的4月24日,那你的5萬元將會增長27.14倍變成135.7萬元。

這個增幅,超過了騰訊,後者十年股價增幅為22倍。

過去十年屬於移動網際網路,但人們大都只關注佔據在C位的BAT,卻忘了支撐移動網際網路十年的除了軟體還有硬體。

雪萊說,「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 網際網路喧鬧嘈雜,製造業則是一汪沉默的深水。

立訊精密則是中國製造業崛起的典型範本——完整的時代紅利,暴漲的股價,無限擴張的故事。

但如果你想聽的是一個白手起家、逆襲勵志的故事,立訊精密還不夠標準。甚至比不上劉強東一夜白頭借錢,馬化騰賣QQ精彩。資本運作的無限擴張是其壯大的核心密碼,它其實更像一個資本搭橋,然後共同牟利的故事。

讀懂了立訊精密,也就讀懂了中國製造的輝煌與陰影。

01

起點,一位富士康女工的逆襲

立訊精密的崛起分為上下兩集,分水嶺在2010年。郭臺銘和庫克,是成功女人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背後兩個關鍵男人。

1988年,改革進入第十個年頭,郭臺銘聽聞深圳已經是投資熱土,便趁回鄉探親的功夫來深圳考察,隨即決定在深圳寶安區建立起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生產電腦周邊產品。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 郭臺銘

這個在金門炮兵團當過排長的男人自此搭上中國速度,一路奔向臺灣首富。但郭首富最風光的時候還是1993年,郭臺銘來到深圳市龍華鎮一座山頭,指著面前一片荒坡說:「凡是看得見的地,我全要了。」

富士康第一家深圳工廠招了150名工人,初中畢業的王來春就在其中。

出身貧苦,工作刻苦機敏,個人能力突出,工廠也蒸蒸日上,此後十一年,王來春從一線小工一路成長為富士康在大陸的最高管理崗——課長。

同行的149名工友大多已經散去,1998年領導著幾千工人的王來春是標準的成功人士,那年馬老師創業剛失敗要回杭州,小馬哥和張志東合資剛註冊騰訊,東哥剛在中關村租了個櫃檯擺攤。

富士康雖然蒸蒸日上,終究不過是一個籠子,籠外的人只有郭首富。

成功女人王來春32歲的時候決定創業。

這是一次得到郭臺銘默許的單飛,後來立訊精密和富士康的緊密相依也證實郭首富有意扶持一個潛力股,來補充版圖。1999年,王來春兄妹傾盡家財購買了香港立訊公司,幹的是跟富士康一樣的買賣:研發、生產、銷售各種電子連接線、連接器。

香港立訊是小廠,一邊接國際訂單,一邊做來料代工,撿拾富士康牙縫裡的殘渣。

立訊精密成立的契機源於郭首富的一次講話,2004年的股東大會上,郭臺銘說:「產品價格跌了30%,為什麼我們的收入還能漲30%?因為訂單數量增加了60%。但問題是,我們不可能增加30%的人力!」

郭首富講完這番話,王來春就跑回大陸成立了立訊精密,從此成為富士康的代工廠,為富士康補上不足的人力。

那時候凡是有富士康的地方大多有立訊精密的工廠,其一半的訂單來自富士康。立訊精密的辦公室裡,懸掛著郭臺銘的語錄:「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

當時的立訊精密更像是富士康的一個子公司,一個富士康的複製品,富士康把多餘的訂單給立訊精密,立訊精密慢慢的汲取營養,生根茁壯。

大哥帶小弟的故事持續到2010年,直到立訊精密A股上市。

2010年9月15日立訊精密上市募資12.6億元,招股書顯示,王來春、王來勝兄妹分別持股香港立訊50%的股權,香港立訊是立訊精密的控股股東,持股89.17%。富港電子認繳立訊精密400萬股是其第三大股東,後者正是郭臺銘的弟弟郭臺強旗下正崴精密的子公司。

立訊精密上市的那一刻,故事的內核開始變了,資本市場水大魚多,代工廠遍地開花,老東家身上的肉明顯不夠吃。

有了錢的立訊精密開始大刀闊斧的併購,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位貴人,開始十年波瀾壯闊的股價飆升史。

02

滾動的飛輪,立訊精密的無限擴張秘密

富士康崛起於中國人口紅利,但真正促成富士康寡頭地位的,其實是靠著大魚吃小魚似的不停併購。

整合新的業務,再依靠著強大的資源能力,橫向擴張,多元整合,串聯起一個個完整的供應鏈活動,不斷進化,服務於國際大廠。

2003年富士康併購芬蘭藝模及摩託羅拉墨西哥奇瓦瓦廠,奠定了其手機eCMMS垂直整合能力。

2005年併購奇美通訊,富士康強化了集團手機共同設計/開發,跨進了手機設計開發產業。同年富士康併購了安泰電業,正式進軍汽車產業。

2012年富士康斥巨資分別入股夏普工廠和夏普總社,獲得了面板領域十代線一半的產能,保障了為蘋果、索尼生產面板所需要的製造和研發能力。

富士康就像上下來回遊動的鯊魚,聞到賺錢的血腥味就會張開大嘴吞噬中意的目標,用以擴充自己。

王來春學到了富士康模式的精髓。

立訊精密在2010年之後也開始類似的模式——不斷整合行業資源,踏入新領域,開拓新市場。

但併購誰都會,有錢就行,關鍵是如何找準目標,確定進入的新領域未來可期,這考驗著領導者穩準狠的行業眼光和過硬的行業資源。

從立訊精密十年間併購動作來看,王來春背後的立訊管理層著實在併購業務上頗有心得。

僅在2010年到2017年七年間,立訊精密就進行了16次投資併購,從固有的連接線業務,切入了通信、汽車電子、FPC、電聲器件及射頻模組、電子設備和儀器等業務,成功的打入了蘋果產業鏈、華為產業鏈,通信領域、汽車電子領域。

最具標誌性的收購有三個。

2011年4月立訊精密收購崑山聯滔電子60%的股權,一舉打入了蘋果內部。這一收購是立訊精密輝煌王朝的開端,此後立訊精密與蘋果奠定了穩固的合作關係,靠著蘋果這顆大樹,立訊精密的營收節節攀升。

2011年8月收購科爾通訊則讓立訊精密邁入了通信領域,切入了華為供應鏈。深圳科爾通信主要服務於華為、愛默生等通信巨頭,主營通信連接器和線纜。當時華為、中興的高端通信線纜主要靠進口,兩家每年在此項成本上花費不菲,都有意扶持優秀的本土連接器廠商。

收購科爾通訊,不僅讓立訊精密原有的線纜技術得到提升,也使其成功進入華為和愛默生的供應鏈,消費電子之外,在更穩定的通訊領域分得一杯羹。

而將立訊精密推向最高點的是2016年收購蘇州美特,自此進入大客戶聲學領域,憑藉著蘇州美特深厚的聲學積累,立訊精密切入揚聲器模組、喇叭、耳機、助聽器市場,抓到了近年來最重要的搖錢樹AirPods。

此後數年,AirPods強勁的市場需求,支撐了立訊精密營收的半壁江山。

AirPods最早的組裝廠家其實是英業達,但是奈何英業達不爭氣,產能一直提不上來,良率也不高,蘋果就找到了立訊精密。

2017年上半年,立訊精密正式成為AirPods的生產工廠。在經歷初期的產能爬坡之後,到2017年底,AirPods的用戶發貨周期被立訊精密縮短到三天,產品良率接近100%。這讓蘋果大為驚喜。

2017年底烏鎮第四屆網際網路大會,馬化騰的飯局論資排輩,成了江湖談資,庫克前腳在開幕式拋下「要為技術注入人性」的致辭,後腳就前往立訊精密崑山的工廠,參觀AirPods產線。誰是中國網際網路的大哥他不在乎,也都擋不住蘋果在中國掙錢。

鏡頭前,一名立訊精密女工繡花一樣熟練的將各種零件塞入小小的AirPods中,庫克在旁驚嘆連連。

庫克對中國女性的印象是極好的,2014年他到訪鄭州富士康工廠,一名流水線女工和他用英語直接交流了5分鐘。藍思科技的周群飛、立訊精密的王來春、領益智造的曾芳勤,三個白手起家的中國女人,支撐起蘋果產業鏈的半壁江山。

庫克稱讚立訊精密:「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製造。」

王春來回:「我相信那句話,能與鳳凰同飛的必是俊鳥。」把自己和蘋果都誇了。

此番之後,立訊精密成了蘋果的核心供應商,分到了50%的AirPods訂單,股價接連暴漲。

分析師們給立訊精密這種擴張模式起名為「飛輪」。

到2019年,立訊精密的飛輪已經滾到了第五層,「機光聲電」全方位發展。

底層飛輪是連接器業務做基礎,要贏口碑;第二層飛輪是消費電子業務,要延伸產業鏈布局;第三層是智能硬體業務,要整合模組;第四層是5G通訊業務,要突破整機製造;第五層飛輪是汽車電子,要積極布局全產業鏈。

飛輪一環環層層遞進,看似嚴絲合縫、邏輯清晰,立訊精密能夠一直滾下去。只不過故事不是這樣講的,立訊精密的崛起有時代的背景,有個體的努力,有資本的聯合推動,但也有中國製造光鮮之下的陰影。

03

立訊精密的陰影和中國製造的陰影

立訊精密的天花板在於,「飛輪」模式看似無限擴張,但真正的技術天花板,是難以靠收購解決的,尤其是各國技術保密的態勢下,像美的收購德國庫卡的例子很難再出現了。

2018年5月3日,上海全電展立訊精密Luxshare展臺

2019年立訊精密營業收入625.16億元,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額佔比55.43%,不用說第一大客戶就是蘋果。

立訊精密2019年AirPods累計出貨近4000萬,AirPods Pro出貨近600萬部,相對18年大幅增長,此外立訊精密還參與了iPhone11馬達、聲學等零部件的供貨組裝。

蘋果依賴症,這是蘋果概念股的通病,歌爾聲學的第一大客戶蘋果2019年銷售額佔比40.65%,藍思科技第一大客戶蘋果則佔比46.97%。

大客戶太集中意味著,身後的這些小弟們會與蘋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時還要看蘋果的臉色。

瑞聲科技就是最好的例子,2018年之前瑞聲科技風光無限,連續多年業績股價齊漲,2016年入選恒生指數,成為代表香港主流市場的50隻成分股之一。

2018年蘋果的業績下滑和訂單轉移,瑞聲科技的全年營收下滑14.1%至181.31億元,毛利、淨利同時下滑約四分之一。這是其在連續8年增長後的首次下跌。同年,歌爾股份由於蘋果訂單轉移給立訊精密,營收、淨利潤雙下滑,股價一度蒸發超過60%。

分散訂單以制衡供應商是蘋果的常規操作。但蘋果很多技術的應用要依靠上遊供應鏈技術的突破,技術壁壘高的公司依然有與蘋果對壘的資本,比如臺積電獨霸的7nm晶片製程工藝,比如三星高端的Amoled屏幕。

如果能將自己轉變為勞動密集和技術密集雙重優勢企業,可以從依附蘋果,變成被蘋果依附,雙方能夠站在對等的話語權體系之下。

以代工廠的身份來看立訊精密,其歷年研發投入頗大。

但立訊精密自上市以來毛利率穩定在20%上下,然而淨利率在不斷下滑,從2011年的14.5%下滑到如今的不到8%。

其過去太過依賴於蘋果的爆發,但是蘋果本身的增長已經有限,而靠著飛輪併購,按照立訊精密現在的體量和江湖地位,很快就會碰到天花板,不可能再有過去的效果。

立訊精密有中國製造的輝煌和陰影。

中國製造的核心優勢一直是人口紅利下的成本優勢,而不是技術優勢。但現在全球產業鏈形勢複雜,發達國家希望高端製造業回流,中低收入國家以更低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

中國製造突然要面臨雙重壓力。

1992年臺灣宏碁電腦的創始人施崇棠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

微笑曲線

微笑曲線的兩端是產業附加值最大的技術研發和銷售服務。中間產業附加值最低的是組裝生產。製造業鏈條中的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和永續經營,只有不斷往附加價值高的區塊移動才能保持企業的活力。

微笑曲線提出以來,受到企業界和學術界的認可,伴隨著宏碁的發展,成為了諸多臺灣和大陸企業的發展哲學。

施老爺子的理論很精闢,但戰術層面的市場和競爭卻沒有給宏碁留下太多時間。反而是聯想、華為學到了精髓,聯想靠著大規模的併購、精巧的營銷,登上了PC市場的老大寶座。華為一手抓技術一手抓營銷,兩手抓兩手都硬。

世人都以為華為技術立世,但當年華為的銷售鐵軍開拓市場,連縣市一級的電信局都有辦公室,隨時給客戶解決問題,築起了一張密不透風的銷售網絡,任國際巨頭愛立信和諾基亞怎麼折騰都打不進來,狼性文化由此而始。

王傳福曾經感嘆說:中國的企業只學會了如何組織工人,而沒有學會如何組織工程師,因此只能在製造業最荒涼的地帶謀生;如果能夠利用先進的組織方法把中國大量的工程師組織起來,那麼中國就是企業家的一塊寶地。

有人曾總結過中國製造面臨的困境:「抄襲模仿、迅速拷貝、價格戰、銷售為王」。這些都讓創新的成本更高,也讓企業始終折返在呼籲智慧財產權與埋頭快速模仿以搶佔市場的矛盾中。

我們一心想著彎道超車,但質變的基礎一定是量變,高端製造的熟練工人需要一點點積累,底層技術需要一點點突破。中國製造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空白階段,人口紅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中國和發達國家的技術落差雖然存在但已經縮小,轉換新的動能需要所有人保持耐心。

中國製造需要更多的立訊精密,但也需要更好的立訊精密。

相關焦點

  • 市值超過富士康,開搶iPhone整機代工 立訊精密的逆襲與野望
    快速成長關於立訊精密與富士康,不得不提及的是,立訊精密的創始人王來春與郭臺銘及富士康有過一段很深的淵源關係。早在富士康首次來到深圳建廠時,王來春就成為富士康在內地工廠的第一批工人。吃苦耐勞的王來春,在富士康的工作一做就是10年,在此期間,王來春也由一個普通的流水線工人成長成為掌管上千人的課長。
  • 立訊精密:一個富士康打工妹,20年成就的百億傳奇
    此外,在最能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現金流上,今年前三季度,立訊精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61.11億元,同比增長194.59%;而第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9.2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9.29倍。
  • 立訊精密:小小代工廠如何做到10年50倍?
    我本人從19年中開始研究和建倉立訊,雖然時間已經不算早,但依然為我創造了近一年來絕大多數的收益。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下我的愛股立訊精密,談談小小代工廠如何做到10年50倍。隨後,蘋果在2017年找到了立訊精密來做二供。立訊精密一看有大訂單,不多說了,梭哈。產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建完了,並且良品率吊打眾人,就這樣拿到了蘋果tws耳機初期大部分的訂單。
  • 富士康用半導體書寫新篇章
    這一波心理攻勢,成功捕獲蘋果這個客戶的心,自此富士康成為iPhone手機代工的不二人選。 經過三年緊密配合,一代iPhone於2007年橫空出世,這款產品不僅開啟了智慧型手機的新紀元,還重創了摩託羅拉,同時也創造了蘋果和富士康,兩個行業巨子。 隨後三年時間裡,iPhone從一代升級到四代,富士康作為蘋果最大的受益者,營收也跟著水漲船高,營業收入一度相當於華為的2.5倍。
  • 電子黃金十年,中國僅有半隻腳邁出了富士康
    中國電子行業的黃金十年,有輝煌,有成就,但仍然只有半隻腳邁出了富士康。而在未來,一定是電子加工企業大分化的時代,憑藉模組加工能力四處跨界的存量大戰告一段落,幾個加工組織能力最強的企業會擊垮大部分對手。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高位套現近70億 或與收購緯創崑山工廠有關
    對此,立訊精密於7月22日晚間發布公告表示,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於7月22日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85%。公告表示,減持資金擬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
  • 3700億市值的立訊精密貴嗎?
    來源:雪球立訊精密,一個千億市值的大公司是如何能保持40%以上的業績增速極速狂奔?未來還會持續多久?立訊精密掌權人王來春,曾經的富士康廠妹為何能逆襲富士康?近百倍動態PE的立訊精密現在還貴嗎?那麼立訊是如何保證能讓蘋果滿意的代工品質和效率的?1、 吃苦耐勞且懂得分享的領導人王來春是立訊精密的董事長,她出身農村,初中畢業,一開始曾是富士康的員工,後來受郭臺銘激勵創辦了立訊,早期的立訊其實大部分接的還是富士康的訂單。但現在立訊已經市值超過鴻海了。王來春是吃過苦的,她有著中國傳統勞動人民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 [年報]立訊精密:2010年年度報告
    王來春女士自1988年起在臺灣鴻海下屬富士康線裝事業部工作近10年,1997年離開富士康自主創業。1999年王來春女士與王來勝先生共同購買立訊有限公司股權;2004年通過立訊有限公司投資設立立訊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
  • 富士康:大象難轉身?
    其背後的母公司富士康,同樣也難以撕掉低毛利的標籤。正如人們所熟悉的,富士康處於微笑曲線中間利潤最低的代工製造環節。不久前,立訊精密通過收購緯創子公司進軍蘋果手機代工領域,成為了富士康新的、也可能是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 華為2018全球核心供應商獲獎者 光通信有27家
    2018年華為全球核心供應商大會獲獎名單(中文對應)   連續十年金牌供應商:英特爾、恩智浦;   金牌供應商:長飛(YOFC)、灝訊、賽靈思(Xilink)、美滿、富士康、生益電子、中利集團、富士通(Fujitsu)、滬士電子、美光、廣瀨、比亞迪、村田、索尼、大立光電、高通、亞德諾(ADI)、康沃、安費諾、立訊精密、欣興電子、莫仕(Molex)、耐克森、京東方、陽天電子、中航光電、甲骨文、住友電工、安森美、中遠海運集團、順豐速遞、中國外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舜宇光學、天馬、SK海力士、羅德與施瓦茨、是德科技(Keysight)、美國國際集團、思博倫、紅帽、SUSE
  • 10年營收增長100倍,典型優質成長股,未來還會受益於5G時代
    2018年營收達到358.5億,增長了102倍,未來他還將受益於5G建設,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時代,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立足於他的核心能力——精密製造,所謂精密製造就是生產巨頭們產品中的某個部件,他的這種核心能力是每個時代巨頭需要的,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製造能力,成本管理能力,研發能力上。 這種能力非常容易讓人聯想起富士康,沒錯,沒有富士康就沒有立訊精密,因為創始人王來春就是富士康塑造出來的。
  • [質押]立訊精密: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質押
    [質押]立訊精密: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質押 時間:2021年01月08日 19:05:41&nbsp中財網 原標題:立訊精密: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質押的公告證券代碼:002475 證券簡稱:立訊精密 公告編號:2021-003 債券代碼:128136 債券簡稱:立訊轉債 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質押的公告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質押2800萬股,因新產業投資資金需求
    每經AI快訊,立訊精密(SZ 002475,收盤價:60.01元)1月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於2021年1月7日質押2800萬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0.98%。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累計質押股數約為6.51億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22.68%。
  • 海外建廠行不通,富士康又回來建廠了,準備代工12nm晶片
    近日,位於青島的富士康半導體工廠開始動工,該工廠將主要生產5G設備和晶片。富士康已具備12nm晶圓體的生產能力,位於青島的工廠計劃2021年投產,2025年正式進入商業化生產。之前富士康還在國內的時候,郭臺銘就自信說:這是為了給100萬農民工飯吃!可將工廠搬去印度後,接連虧損40億,後來不得不再砸十億進去,依舊沒有起色。
  • 立訊精密漲4.54%,股價創年度新高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7日電 截至發稿,立訊精密(002475)漲4.54%,創年度新高,報58.08元,成交額566419萬元,換手率1.41%,振幅6.05%,量比1.74。立訊精密所在的電子製造行業,整體漲幅為1.72%。
  • 比亞迪,立訊,歌爾,長盈,華為,OPPO,VIVO,小米,一加等招聘需求匯總
    立訊精密 | 公司介紹,社會招聘與校園招聘動態+招聘平臺推薦6. 歌爾股份 | 公司介紹,社會招聘與校園招聘動態+招聘平臺推薦7.藍思科技 | 富士康跳槽下家之藍思科技9. 長盈精密 | 公司介紹,社會招聘與校園招聘動態+招聘平臺推薦10. 聯想集團 | 國企,民企,還是外企?科普聯想+招聘崗位與動態11.
  • 深圳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告
    深圳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二○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深圳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決議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 立訊精密1月7日盤中漲幅達5%
    以下是立訊精密在北京時間1月7日11:19分盤口異動快照:1月7日,立訊精密盤中漲幅達5%,截至11點19分,報58.34元,成交47.41億元,換手率1.19%。
  • 郭明錤:預計蘋果產品將新增供應商 歌爾股份、立訊精密、比亞迪...
    財聯社(上海,編輯吳斌)訊,據MacRumors報導,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最新的研報中稱,2020年蘋果將對其產品的供應商進行一些改變,歌爾股份、立訊精密和比亞迪電子將成為受益者。郭明錤預計中國公司歌爾股份(Goertek)將在今年上半年開始組裝AirPods Pro,加入立訊精密 (Luxshare Precision)的行列,這將有助於改善這款爆款耳機的供應,目前這款耳機在蘋果官網上需要數周才能發貨。
  • 華為概念股立訊精密關注度「燃爆」,超200家機構電話調研,重陽投資...
    立訊精密獲百家調研從調研熱度看,中美貿易摩擦、5G、新能源等成為上周熱詞。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的話題,在立訊精密、工業富聯、順絡電子、星星科技、伊之密、多氟多、中科創達、通宇通信、鵬鼎控股等多家公司的調研記錄中均有所涉及。華為概念股立訊精密是其中最受矚目的公司,也是上周收穫最多機構調研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