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嘉偉
《立訊精密投資分析》第一篇
5G商用在2020年即將啟動,未來的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將逐漸變成現實,這將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想一想在2008年之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和今天的區別,我們就能體會到這種巨變,但毫無疑問未來變化的劇烈程度遠遠大於過去10年,這中間誕生的投資機會很多,這是投資者最好的時代。
有這麼一個公司,他受益於過去PC電腦時代,也受益於智慧型手機時代,2007年營收只有3.51億,而到了2018年營收達到358.5億,增長了102倍,未來他還將受益於5G建設,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時代,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
電子產品領域每個時代都會誕生巨頭,比如PC時代的IBM,數字手機時代的諾基亞,智慧型手機時代的蘋果,而今天要談這個公司是聯想,華為,蘋果的核心供應商。他的業務具有很大擴張性,能不斷進入新的領域,為公司帶來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這非常不簡單。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立足於他的核心能力——精密製造,所謂精密製造就是生產巨頭們產品中的某個部件,他的這種核心能力是每個時代巨頭需要的,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製造能力,成本管理能力,研發能力上。
這種能力非常容易讓人聯想起富士康,沒錯,沒有富士康就沒有立訊精密,因為創始人王來春就是富士康塑造出來的。
一 基本情況
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西鄉建立了大陸第一個工廠,王來春成為了第一批打工妹,那時候她只有21歲,來自農村,只讀過初中,是千千萬萬打工妹中毫不起眼的一個。剛建立的工廠位於窮鄉僻壤,時常停水停電,連洗個澡都要去一公裡外,生活極其艱苦,很多人受不了走了,但王來春不但留下來,而且幹的津津有味,她總是加班,後來被表揚多了就偷偷的加班,於是提拔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她成了管理幾千人的「課長」。
富士康最大的特點是講執行,紀律,只有這種精神才能把製造幹好,成本控制好,王春來是這種精神的信徒,郭臺銘是對她一生影響最大的人,她不但在富士康的時候把郭臺銘的話時時刻刻掛在嘴邊,就連在立訊精密的工廠裡也到處掛滿了郭臺銘的標語。
1999年,時年32歲的王來春本來前途一片光明,但卻選擇離開了富士康,與哥哥王來勝一起創業,專注做電腦連接器,把這個產品做成了全球第一。而立訊精密早期的生意就是來自富士康,富士康的工廠開到哪裡,她就到哪裡做配套服務,而郭臺銘的弟弟郭太強更是直接成為立訊精密的第三大股東。
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交所上市,有了資本的助力,立訊精密走上了併購之路,通過高溢價的股票收購低價的電子企業,讓立訊精密進入一個個新領域,業績獲得高速增長。比如收購聯滔電子,進入平板電腦連接器產業鏈,收購科爾通進入智慧型手機產業鏈,成為華為的連接器供應商,收購珠海雙贏電路,進入FPC柔性電路板領域,收購福建源光電裝 和德國SUK的股權,進入汽車連接器領域,成為寶馬,奔馳供應商;與臺灣宣德合作進入通訊領域,提高了連接器的能力,並獲得大量技術研究成果。
這就是立訊精密的核心增長邏輯——立足連接器,通過資本助力不斷收購低價電子產品公司,由此進入新的業務領域,叫做「老產品,新客戶」,從連接器切入到新產品,叫做「老客戶,新產品」,由此獲得強勁的增長動力。但讓人驚奇的是,大量的收購併沒有產生大量的商譽,2018年358億的營收,商譽只有5億,可見富士康時代成本控制的理念深深的影響了立訊精密。
併購帶來了業績的增長,市值也一路水漲船高,今天的市值是883億。
二兄妹持股一樣多,總共持有立訊精密45.11%的股權,是控股股東。
管理層大多來自富士康,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技術積累,執行能力,對未來趨勢的判斷也很強。
立訊精密把自己定位於全球精密製造平臺,未來主要方向是5G+人工智慧產品製造平臺,接下來我們理順一下他的產品布局,並分析他的生意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