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小小代工廠如何做到10年50倍?

2020-12-05 雪球

立訊精密2010年上市至今,市值從幾十億元上漲至如今的超4000億元人民幣,成為了A股兩百多家電子企業裡的老大,也是中小板近千隻股票裡的市值第一。假設你在上市之初買入10萬元立訊精密,如今市值將突破500萬元,這回報比在10年前買入茅臺還要高得多。

我本人從19年中開始研究和建倉立訊,雖然時間已經不算早,但依然為我創造了近一年來絕大多數的收益。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下我的愛股立訊精密,談談小小代工廠如何做到10年50倍。

作者:月球密探阿波羅

來源:雪球

01

蛻變之源成為AirPods主供

在拿下AirPods的主代工之前,立訊精密還只是果鏈上一個平平無奇的加工廠,事情的轉折就發生在2017年。

AirPods在2016年跟隨iPhone7同時推出,零售價為159美元。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個看似平常的小配件卻一下成為了蘋果歷史上最受歡迎的配件之一,在推出後一個月內就佔據了全球真無線耳機26%的份額,成為了這一領域的絕對霸主。

和其他配件一樣,而airpods的最初組裝供應商,蘋果起初圈定的是臺企英業達。

然而英業達愣是沒同意。英業達的理由也很簡單,這啥玩意兒啊,一個破盒子裝倆耳機,聽說你要賣1500?瘋了吧,產線不是錢啊,賣不出去你給我賠錢不?我投了十幾億打水漂咋辦?談到最後,英業達只出了2條產線。

哪知AirPods上市之後賣的火爆,英業達想上產能,但是良率一直做不好,所以AirPods一度缺貨了兩三個月。

隨後,蘋果在2017年找到了立訊精密來做二供。立訊精密一看有大訂單,不多說了,梭哈。

產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建完了,並且良品率吊打眾人,就這樣拿到了蘋果tws耳機初期大部分的訂單。

依靠AirPods這個爆款產品,立訊精密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收入從2016年的69億元增長超過一倍至152億元,並在隨後的18年和19年進一步增長至268億元和520億元,並順勢成為蘋果鏈的第一大廠。

根據 GFK 統計和預測,2019年全球TWS市場規模為75億美元,2020年全球TWS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0億美,目前依然在快速增長。

作為一個依賴大客戶生存的代工廠,在關鍵產品上的卡位能直接決定一個公司的生死存亡。

02

十年高增長之謎更強大的產品力

很多人認為立訊精密的成功只是運氣因素,因為代工的事情哪家工廠都能做,只是恰好被蘋果選擇了而已。

然而,一切成功的背後並非如此簡單。

在成為AirPod主力代工廠的2017年年末,蘋果CEO在來中國參加網際網路大會的間隙特意去到了立訊精密的車間。

在參觀完立訊的車間之後,庫克表示立訊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的員工。立訊是一家優秀的公司,它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它有一支充滿激情和幹勁的團隊。他個人非常認同王來春董事長(立訊精密董事長)的人文關懷理念。

從實際結果來看,並不只是立訊幸運擁有了蘋果這個大金主,蘋果也是幸運地找到了立訊精密這個靠譜的合作夥伴。

AirPods自從上市後一直供不應求,在剛開始的幾個月,消費者下單後一般5-6周才能拿到產品,之後立訊參與進來,迅速將下單後拿貨的速度縮短到1-3天。這得益於立訊精密的在產品生產工藝流程的不斷完善,產品良率的不斷爬坡。

中國的電子加工廠有幾百上千家 ,但是在那個時候能解決蘋果問題的只有立訊一家而已,當時聲學領域的巨頭歌爾股份則是姍姍來遲,在19年才開始拿到AirPods的訂單。

為什麼立訊會做的好?核心還是在於立訊在「精密製造」領域多年積累起來的能力,要知道僅僅是AirPods這一個簡單的小耳機,就有上百個配件。

在為AirPods代工之前幾年,以連接器起家的立訊精密始終與蘋果合作開發新產品,到2017年,立訊精密已成為為蘋果提供最廣泛產品的主要組件供應商,包括連接器、連接線、聲學組件、線性馬達、無線充電模塊和LCP模塊等。

精密製造為立訊向下遊延伸提供了技術和成本優勢。一方面,精密製造企業掌握上遊模具和自動化設備,為下遊製造提供了技術保障。另一方面,由於自製零部件成本低於外購零部件,因此精密製造廠商在向下遊製造拓展時有成本優勢。

此外,在向下遊模組、代工延伸的過程中,由於產業的利潤率不斷下降,這種成本優勢越發明顯,雖然都是代工企業,但是立訊在2019年已經成為了電子加工企業中ROE最高的企業,2019年的ROE超過了25%。

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這段時間,蘋果手機銷售疲軟,而且缺乏新的創新,整個產業鏈價格戰激戰正酣,多數企業都元氣大傷,比如現在大家熟知的藍思科技,信維通信和歌爾股份在那段時間股價都遭遇了腰斬的下滑。而立訊精密僅僅是小幅回落不到20%。

這正是立訊的強大競爭力的體現,在整個產業鏈遭遇增長停滯的時候還能依靠搶奪別家廠商份額保持自身的增長。

03

無邊界擴展開始搶富士康的飯碗

在整個蘋果產業鏈中,肉最多的iPhone組裝業務,迄今為主唱戲的還全是臺灣企業,除了大家熟知的富士康(鴻海),還有和碩和緯創兩家企業,其中富士康佔據7成份額,而和碩、緯創份額大概在2成及0.5成左右。

如今這個局面可能要被打破了

7月17日晚,A股蘋果產業鏈老大立訊精密發布了一則公告稱,將與大股東聯手現金收購江蘇緯創及崑山緯新,切入iPhone組裝業務,在零件——模組——整機這個業務能力上跨出終極一步。

在17號發布公告收購江蘇緯創之後,被稱為小「富士康」的立訊精密算是徹底跟富士康槓上了。

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女士曾在富士康工作近10年,1997年自主創業後,選擇了消費電子中具有基礎地位的連接器,連接器的生產工藝SMT是電子組裝行業最流行的工藝,為公司後續切入模組、整機製造打下堅實基礎。

立訊精密自2011年起開始一系列外購內延的整合,2011年外購博碩進入線纜,併購崑山聯滔切入蘋果供應鏈,2012年併購珠海雙贏,切入FPC領域,2015年併購美特介入聲學,加上內部自延馬達、無線充電等業務,自此擁有了「零件——模組——整機」的垂直整合能力。

而在蘋果產業鏈之外,早在2012年立訊便切入汽車電子、通信業務,隨著電動車產業和5G商用的發展,這兩塊業務都有可能成為第二輪發展極。

從數據上來看,立訊精密這幾年的成長主要依靠的是消費電子業務的快速上行,而通信和汽車電子兩塊很有前景的業務還未真正放量。

依靠單品品質獲得大客戶信任——通過併購獲取多品製造能力——利用綜合優勢搶下份額——橫向拓展其他業務領域,立訊精密整個成長過程一氣呵成。

在代工領域靠著併購和強大的執行力,讓立訊精密成為了製造業極具競爭力的企業,上市10年時間,營收從10億上漲到了去年的625億,淨利潤從1億上漲到了去年的47億,股價也創下了幾十倍的漲幅。

展望未來,在短期的一兩年內,在消費電子領域,AirPods,Apple Watch 3,乃至iPhone組裝都還有看的見的空間,而長期來說,則需要汽車電子和通信產品打開更大的空間。

04

總結

很多人對中國類似立訊精密這樣的科技股嗤之以鼻,稱它們為偽科技股,理由如下:

代工=沒有護城河?

依賴大客戶=缺乏確定性?

併購多=缺乏穩定性?

的確,以上這些問題,在立訊精密上都看得到,但依然不妨礙其成為近10年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

立訊精密在智慧型手機時代找對了賽道,依靠在大賽道深度綁定大客戶,管理層通過外購內延前瞻性布局,強執行力保障垂直整合完成了從零件-模組-整機的業務擴張。

如果只因因為自己的偏見,一聽到代工廠就認為是沒有技術含量的低端產業,那這些人註定無法抓住立訊精密這樣的超級行情,也會錯過過去十年產生最多10倍股的電子行業。

相關焦點

  • 立訊精密十年27倍:老闆曾是富士康女工、身後有兩個男人
    文 李曙光編輯 劉肖迎如果你在2010年9月堅定看好中國製造,投資5萬元購買剛上市的立訊精密股票,一直留到2020年的4月24日,那你的5萬元將會增長27.14倍變成135.7萬元。這個增幅,超過了騰訊,後者十年股價增幅為22倍。
  • 市值超過富士康,開搶iPhone整機代工 立訊精密的逆襲與野望
    快速成長關於立訊精密與富士康,不得不提及的是,立訊精密的創始人王來春與郭臺銘及富士康有過一段很深的淵源關係。早在富士康首次來到深圳建廠時,王來春就成為富士康在內地工廠的第一批工人。吃苦耐勞的王來春,在富士康的工作一做就是10年,在此期間,王來春也由一個普通的流水線工人成長成為掌管上千人的課長。
  • 立訊精密:一個富士康打工妹,20年成就的百億傳奇
    王來春從前東家手裡拿到的訂單超過公司營業額的50%——這一數據一直到立訊精密2010年IPO前才稍有改善:招股書顯示,在2007年至2009年,立訊精密向富士康銷售的產品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7.73%、56.46%、45.38%,富士康是公司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客戶。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高位套現近70億 或與收購緯創崑山工廠有關
    《中國經營報》記者查閱立訊精密相關公告,立訊有限近一年以來共質押過四次,分別於2019年12月18日、2020年3月9日、3月25日、4月3日辦理股票質押手續,質押股數分別為6500萬股、4700萬股、9700萬股、9600萬股,皆用於新產業投資資金需求。
  • 3700億市值的立訊精密貴嗎?
    來源:雪球立訊精密,一個千億市值的大公司是如何能保持40%以上的業績增速極速狂奔?未來還會持續多久?立訊精密掌權人王來春,曾經的富士康廠妹為何能逆襲富士康?近百倍動態PE的立訊精密現在還貴嗎?更難能可貴的是立訊非常懂得分享,就拿最近收購緯創舉例,立訊33億買了經營不善的緯創,緯創領導反手30億入股立訊分享立訊的優秀增長,而立訊也反手切入蘋果整機代工業務,捆綁了利益,實現共贏。
  • [年報]立訊精密:2010年年度報告
    王來春女士自1988年起在臺灣鴻海下屬富士康線裝事業部工作近10年,1997年離開富士康自主創業。1999年王來春女士與王來勝先生共同購買立訊有限公司股權;2004年通過立訊有限公司投資設立立訊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
  • 10年營收增長100倍,典型優質成長股,未來還會受益於5G時代
    10年,這中間誕生的投資機會很多,這是投資者最好的時代。2018年營收達到358.5億,增長了102倍,未來他還將受益於5G建設,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時代,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立足於他的核心能力——精密製造,所謂精密製造就是生產巨頭們產品中的某個部件,他的這種核心能力是每個時代巨頭需要的,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製造能力,成本管理能力,研發能力上。 這種能力非常容易讓人聯想起富士康,沒錯,沒有富士康就沒有立訊精密,因為創始人王來春就是富士康塑造出來的。
  • [質押]立訊精密: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質押
    [質押]立訊精密: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質押 時間:2021年01月08日 19:05:41&nbsp中財網 原標題:立訊精密: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質押的公告證券代碼:002475 證券簡稱:立訊精密 公告編號:2021-003 債券代碼:128136 債券簡稱:立訊轉債 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質押的公告
  • 深圳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告
    一、會議召開情況  1、會議時間:2012年4月18日(星期三)上午10:00-12:00  2、會議地點: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九圍村翻身工業區公司辦公樓二樓第一會議室  3、會議召開方式:現場投票表決的方式  4、會議召集人:深圳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屆董事會  5、會議主持人:公司董事長王來春女士  6、會議的召集、召開符合《公司法
  • 立訊精密漲4.54%,股價創年度新高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7日電 截至發稿,立訊精密(002475)漲4.54%,創年度新高,報58.08元,成交額566419萬元,換手率1.41%,振幅6.05%,量比1.74。立訊精密所在的電子製造行業,整體漲幅為1.72%。
  • 郭明錤:預計蘋果產品將新增供應商 歌爾股份、立訊精密、比亞迪...
    財聯社(上海,編輯吳斌)訊,據MacRumors報導,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最新的研報中稱,2020年蘋果將對其產品的供應商進行一些改變,歌爾股份、立訊精密和比亞迪電子將成為受益者。郭明錤預計中國公司歌爾股份(Goertek)將在今年上半年開始組裝AirPods Pro,加入立訊精密 (Luxshare Precision)的行列,這將有助於改善這款爆款耳機的供應,目前這款耳機在蘋果官網上需要數周才能發貨。
  • 華為概念股立訊精密關注度「燃爆」,超200家機構電話調研,重陽投資...
    立訊精密獲百家調研從調研熱度看,中美貿易摩擦、5G、新能源等成為上周熱詞。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的話題,在立訊精密、工業富聯、順絡電子、星星科技、伊之密、多氟多、中科創達、通宇通信、鵬鼎控股等多家公司的調研記錄中均有所涉及。華為概念股立訊精密是其中最受矚目的公司,也是上周收穫最多機構調研的公司。
  • 立訊精密:控股股東質押2800萬股,因新產業投資資金需求
    每經AI快訊,立訊精密(SZ 002475,收盤價:60.01元)1月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於2021年1月7日質押2800萬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0.98%。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累計質押股數約為6.51億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22.68%。
  • 立訊精密1月7日盤中漲幅達5%
    以下是立訊精密在北京時間1月7日11:19分盤口異動快照:1月7日,立訊精密盤中漲幅達5%,截至11點19分,報58.34元,成交47.41億元,換手率1.19%。
  • A股:1月9日,立訊精密等7股發布股權質押、增持、減持等重大公告
    一、立訊精密: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質押的公告 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21年1月8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香港立訊有限公司的函告,獲悉其已將持有的部分本公司股份質押給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本次質押股份數量28,000,000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0.40%。
  • 10倍變焦背後的故事 在OPPO工廠我發現了其中奧秘
    此番OPPO工廠行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任何一款爆品的問世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探索與付出的過程。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智慧型手機的全焦段攝影體驗,讓遠景近觀之於手機而言不再是一種奢望。    最終,OPPO Reno 10倍變焦版做到了從1-10倍的全焦段覆蓋,廣角鏡頭的等效焦距是16毫米,長焦鏡頭的焦距是160毫米,為用戶帶來了從超廣角到超長焦的全焦段攝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