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揭曉地球生命起源及未來命運,科學家想到了海洋深淵鑽探

2020-12-02 澎湃新聞

一支科學家小組乘船來到紐西蘭南部海域,他們調查恐龍滅絕的重要線索,並試圖預測未來地球的發展。

科普斯說:「通過海底鑽探活動,我們可以在行星尺度上了解行星如何演變,事實上這是一個關於地球生命起源的基本問題,該研究可延伸適用於任何星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期,一支科學家小組乘船來到紐西蘭南部海域,他們調查恐龍滅絕的重要線索,並試圖預測未來地球的發展。

他們試圖通過鑽探地殼揭曉地球歷史事件謎團,採集海底沉積層樣本和南太平洋海底遠古巖石樣本,基於這些樣本,科學家正在探索一些最長期、最緊迫的問題:恐龍滅絕後發生了什麼?當地球急劇變暖或者變冷的時候,生命形式會發生什麼變化?數百萬年的地球歷史能告訴我們未來地球的發展?

海洋深淵或將揭曉地球謎團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海洋地質學教授安東尼·科普斯(Anthony Koppers)解釋稱,海洋演變、地球環境和氣候記錄都保存在海洋沉積物中。

對海床沉積物進行鑽探可能觸及海洋地殼層,科普斯表示,鑽到海洋地殼的一個優勢是它大約有7公裡厚度,而陸地地殼厚度是海洋地殼的數倍,海底鑽探可以在鄰近地幔區域採集樣本。

科普斯說:「通過海底鑽探活動,我們可以在行星尺度上了解行星如何演變,事實上這是一個關於地球生命起源的基本問題,該研究可延伸適用於任何星球。」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國通過「莫霍爾計劃(Project Mohole)」在地殼底部進行鑽探,從而開始了海洋鑽探科學研究,當時鑽探活動並未到達地殼,最大深度為183米。2019年,日本海洋勘測船Chikyu號在海底最大鑽探深度為3250米。

目前鑽探上地幔的計劃仍然遙遙無期,但是科普斯強調稱,我們不要沉迷於鑽探深度的「數字遊戲」,鑽探海底深洞並不是關注焦點,對海底沉積層物質的深入分析或將揭曉一些地球歷史謎團。

海洋鑽探可為板塊構造理論(構成地球巖石外層的板塊運動)提供證據,揭示北極遠古時期曾處於亞熱帶氣候,北極海底存在冰凍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此外,海底深處可能隱藏著一些神秘的微生物。

海洋鑽探產生的問題多於答案

科普斯說:「我們僅在海底地殼處非常淺的區域進行鑽探,在過去的50年裡,我們逐漸產生新的認識,但實際上,在海洋鑽探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遠遠多於答案。」

目前,科普斯和海洋鑽探團隊正在為實現真實的科學突破奠定基礎,這也是每位古海洋學家夢寐以求的科學發現!幾十年以來,擁有41年海洋鑽探史的石油鑽探船「JOIDES Resolution」號一直是深海鑽探活動的主要船隻。

為了進行國際海洋探索計劃(IODP)研究,「JOIDES Resolution」號最後一次任務是航行至紐西蘭南部坎貝爾海臺(Campbell Plateau)海域,此次航行的118名工作人員中包括:羅格斯大學海底沉積學家、博士後蘿拉·海恩斯(Laura Haynes)、哈佛大學物理學家伊莉莎白·西伯特(Elizabeth Sibert)。

海恩斯說:「在JOIDES Resolution號上航行是每位古海洋學家夢寐以求的事情,我們一直期待這個機會,差不多已等待10年了!」

一周工作7天,每天輪班12小時,持續工作60天,對於30名海洋科學家而言,這可不是一次輕鬆的航行,IODP計劃科學服務部主管布拉德·克萊門特(Brad Clement)說:「我們的海洋探索一直未間斷,此次航行沒有港口停靠,工作人員也沒有飲酒,鑽探工作是全天候進行的,9.5米長的海底巖芯樣本帶到地面之後立即進行研究分析,之後對巖芯進行縱向剖析,儲存在冰箱中便於進一步研究使用。」

科普斯表示,這艘海洋探測船可以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鑽探大約7公裡深的海底沉積物,非常幸運的是,我們能夠鑽探穿過1公裡厚的最堅硬地殼層。

研究小組能夠鑽探至足夠深的海底地殼層,發現古新世-始新世熱量最大值的可靠證據,這是發生在大約5550萬年前的一個全球變暖事件,海恩斯說:「這是洞悉人類活動所致氣候變化的最佳分析數據,此次海洋勘測的計劃包括:了解地球生命如何應對全球性重大變化,例如:全球性氣候轉暖或者轉冷,以及物種大滅絕事件。」

據悉,伊莉莎白已參與了一項關於恐龍大滅絕的研究,該研究報告將於今年上半年發表,研究報告數據基於2012年海底採集的巖芯樣本,該項研究發現了6600萬年前小行星碰撞現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導致恐龍滅絕的可靠證據。

長期計劃

當前海洋鑽探活動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二氧化碳如何在海底地幔層發生相互作用,理解這一點將有助於研究海洋地殼在未來碳隔離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在IODP為未來30年規劃的科學項目中,有一項是探索地球海洋深處,其中一個目標是探測器到達上地幔層。科普斯評估稱,鑽透7公裡厚的地殼層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同時,選擇夏威夷島附近幾個鑽探地點仍亟待探討。

克萊門特解釋稱,最大的挑戰是,海底鑽探時溫度非常高,壓力非常大,每次將鑽探管從海底拉出來時,鑽洞就會自動閉合,我們掌握海底深層鑽探技術仍需10-20年才能實現。

西伯特指出,研究小組非常高興研究6600萬年前恐龍大滅絕「重置按鈕」啟動之後新生代開始的證據,以及始新世-漸新世的分界線,分析什麼時候冰原成為南極洲永久特徵。我們發現了一些未曾預測的重大發現,進行海洋鑽探,你永遠不知道你會獲得怎樣的發現,直到這些研究結果出現在勘測船上。(葉傾城)

原標題:海洋深淵鑽探:將揭曉地球生命起源及未來命運

相關焦點

  • 大洋鑽探:到地球深處探尋生命極限—新聞—科學網
    為了研究地殼、地幔的構造,揭示地球系統演化歷史,多國科學家正在實施為期十年(2013年至2023年)的新一輪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現階段科考的主要方式是用美國「決心」號鑽探船,鑽取深海海底的巖芯和沉積層樣品。 本航次大洋鑽探的一個重要科學目標,就是通過研究巖芯中的微生物,探尋下地殼和含水的地幔中是否存在生命,生命的極限形式是什麼。
  • 科學家首次深入印度洋鑽探地殼:探尋生命信息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也曾嘗試鑽入地球地幔,但都以失敗告終。然而,最新的這次鑽探進展或可能順利一些,因為斷層和侵蝕已經導致目標鑽場、位於印度洋西南印度洋脊的亞特蘭蒂斯岸(Atlantis bank,)的地殼變薄。
  • 地球生命真的誕生於海洋嗎?科學家:也可能來自小行星!
    導讀:有關於生命的起源,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第一個生命誕生於海洋,是偶然事件,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實際上是由小行星帶到地球上來的。相對而言,生命誕生於海洋的可信度比較高。我們知道,生命的本質就是蛋白質,蛋白質是所有生命的基本材料。
  • 9個戰略目標,2050年科學框架,科學大洋鑽探探索地球將於9月公布
    戰略目標1:星球宜居性及生命起源確定海洋區域內生命的條件和作用。將描述在海底環境中維持微生物的能量來源,探索生物圈和地圈隨時間的共同演化,並量化生命對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氣候的影響;將調查環境條件如何直接影響海底環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多樣性和生存策略。
  • 科學家印度洋鑽探地殼:與地幔「親密接觸」
    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周懷陽表示,地球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大約有40公裡,大洋地殼的厚度約為5至10公裡,而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殼厚度更薄,僅為3公裡左右。在最薄的地方鑽探是最容易的選擇。科學家確信這裡是研究地殼與地幔轉化的理想「構造窗口」。
  • 生命的起源來自海洋or陸地.......
    生命起源假說,由奧巴林和霍爾丹提出,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複雜的化學過程,逐漸地演變而成的。而達爾文絕對想不到,他這封信件的內容,在現在動搖了深海熱泉創造生命理論的主導地位。科學家以前從深海熱泉發現有機物,認為這裡具有生命起源的環境因素。
  • 生命的起源來自海洋or陸地……
    是人們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由奧巴林和霍爾丹提出,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複雜的化學過程,逐漸地演變而成的。而達爾文絕對想不到,他這封信件的內容,在現在動搖了深海熱泉創造生命理論的主導地位。 科學家以前從深海熱泉發現有機物,認為這裡具有生命起源的環境因素。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教授穆爾基德加伊安指出:「相比深海熱泉而言,陸地地熱區域更適合於縮合反應,更易將陽光轉化為一種能量來源。」
  • 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嗎?科學家給出猜想
    科學家給出猜想引言:地球是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而且在地球上有很多生命存在,除了人類之外還有很多普通的生命,不過人類是地球上的智慧生命,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人類誕生數百萬年前,不過到現在我們也不知道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這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的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並不是來自於地球本身,而是從其它的星球上誕生的,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教授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會士
    林間領導穿越全球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首次高精度地震實驗,揭示了「地球第四極」下的內部結構,對主導在全球最深海溝開展國際大洋鑽探等研究計劃具有重要意義。共同領導南海國際大洋鑽探,在南海完成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實驗,入選「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 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獲選AGU會士
    ,對全球大洋構造演化、海洋地球物理、地震學作出原創性、系統性的卓越貢獻。揭示了「地球第四極」下的內部結構,對主導在全球最深海溝開展國際大洋鑽探等研究計劃具有重要意義。共同領導南海國際大洋鑽探,在南海完成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實驗,入選「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 地球生命起源如何,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嗎?科學家又提出了新的觀點
    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誕生於46億年前,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探索。科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地球的生命起源可能來源於早期的彗星撞擊。水是生命之源,彗星帶來的生命種子在水中不斷孕育,並最終誕生了早期的簡單原始生命。那麼有關此地球生命起源說是否正確呢?雖然這是一個普遍的觀點,但是仍有不少的科學家仍然在探索地球生命新的可能起源,對此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表面,科學家對地球生命起源提出了新的觀點。新的觀點仍然是起源於大撞擊,只不過不是彗星的撞擊,而是行星的撞擊。
  • 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不過我一直在想,小王子真能住在其他星星上嗎?哈哈,是童話,生物的生活需要適宜的溫度、氧氣、水等條件,王子也不例外。目前發現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好偉大!獨一無二!地球上生命是怎麼形成的呢?想想都fantastic!
  • 廣州科學家入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會士
    AGU會士是國際地球與空間科學界最高的榮譽之一。自1962年起,AGU每年遴選出在地球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中最有遠見卓識、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授予AGU會士,以表彰他們在各自領域中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與傑出貢獻。每年當選會士的比例不超過全球AGU會員總人數千分之一,今年全球共62人當選AGU Fellow。
  • 美國科學家建議鑽探月球,認為外星生命可能藏在月球地下
    月球可能可以生活,但更可能在地下 美國科學家們認為,外星人的生活可能潛伏在月球上的深水而且月球上沒有地表水,但是在地面下可能並非如此,在地面下高壓可能會創造一個生命生活的環境。哈佛大學和佛羅裡達理工學院的頂尖太空科學家說,液態水可能存在於月球的這些深處,遠低於月球表面。地表水要求大氣保持一定的壓力,否則就不能存在液態水。
  • 人類將面臨恐龍同樣命運?科學家懷疑地球生命呈周期輪迴
    即便許多領域的科學家們,都能用自己領域的觀點來解釋生命的起源,但是這些解釋都並不能像相對論、進化論那樣無懈可擊,也就是說它們都或多或少存在著無法自洽的「漏洞」。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對生命的研究和定義便濃縮在了太陽系這個範圍內,由此研究地球歷史上存在過的生命就極為有意義。目前,地質學家們在對地球斷層研究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迄今為止地球共經歷過21次不同規模的生命「繁榮」時期。
  • 【遊俠導讀】科學家最新研究詮釋了地球生命起源,認為可能是外星人...
    人們可以從許多科幻電影中看到這一理論的延伸,其中包括近期上映的《普羅米修斯》,美國普杜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傑伊-梅洛什(Jay Melosh)稱,有生源說或許能部分解釋地球生命的起源之謎。  我們起源於火星或者木衛二?  定向有生源說過於簡單,不太可能是真實發生的生命起源理論。除了外星人和宇宙飛船,還有許多可能的途徑,使其它星球上的微生物抵達地球。
  • 地球上所有生命,真的都從地心起源嗎?
    地球半徑有6300多千米,而人類目前的鑽井技術,最深只不過能鑽探萬米左右,自然就無法取到證據,來證明地心存在什麼。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們就沒辦法得知地心到底是什麼了嗎?但違反直覺的是,根據科學家米勒的實驗,地心跟生命形成是密切相關的,這是怎麼回事?
  • 地球生命起源於宇宙?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微生物,就是最好的解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主要方向,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到底起源於哪裡呢?我們無從得知,關於生命的起源,地球上也有多種說法,最起初是神創論,後來達爾文出現的進化論又推翻了神創論,也有人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從海洋中進化來的,在動蕩不安的地球環境當中,海洋當中的微生物進化出了地球上最為原始的生命。
  • 地球的生命究竟起源何處?科學家分析後認為:有可能起源於火星!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積極尋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學家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來源沒有明確的答案。有些人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地球本身產生的,這符合生命誕生的條件。其他人認為地球上的早期生命可能來自外太空小行星的撞擊。也就是說,小行星攜帶著生命的種子,並在撞擊地球後帶來生命。真相是什麼?我相信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 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微生物化石,難道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宇宙?
    生命的起源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很關注的一個問題,生命究竟起源於哪裡呢?有人說生命是在地球的海洋中誕生的,在早期動蕩不安的地球環境中,海洋裡的各種化學分子互相發生作用,最後誕生出了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並不是在地球上誕生的,而是誕生於宇宙之中,地球在最初的時候與其他星體互相撞擊,其他星體上的生命就被遺留在地球上了,自此,地球上就有了生命。究竟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