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基單片集成寬帶磁光隔離器

2020-12-06 訊石光通訊網

  ICCSZ訊 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畢磊教授與美國麻省理工Caroline A. Ross教授及胡崛雋教授團隊、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John Bowers教授合作,解決了矽基單片集成高優值磁光薄膜的難題,發展了波導側壁磁光材料沉積技術,並基於非互易移相機理及Mach-Zehnder幹涉(MZI)器結構,研製了首個矽基單片集成的寬帶磁光隔離器。

圖1 矽基單片集成磁光隔離器示意圖

  片上集成光隔離器件是集成光電子晶片中的一個長期挑戰,該器件能實現光的單向傳輸,從而保護雷射光源,顯著降低相對強度噪聲(RIN)和相位噪聲,是光通信、光互聯和微波光子系統不可替代的核心器件。

  目前,光隔離器是唯一不能實現半導體晶片集成的核心光學器件,被稱為「集成光學領域的一大難題」。理想的光隔離器應具備單片集成、小尺寸、高寬帶、偏振無關性以及與半導體工藝兼容等特點,而基於磁光效應的無源器件是最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之一。

  目前商用的分立器件均是基於YIG,Bi:YIG等磁光晶體的法拉第效應實現光隔離。然而,由於磁光材料與半導體基片材料間很大的晶格失配和熱失配,材料集成難,因此片上集成的磁光隔離器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研究者們發明了兩種集成的辦法來解決以上問題:

  一是晶圓鍵合技術,這項技術的優點是能製備出高旋光度低損耗的Ce:YIG薄膜,這有助於降低器件的插入損耗。然而此項技術需要高精度的對準,並且粘合技術複雜,不利於大規模生產。

  二是單片生長技術,與片上轉移法不同的是,該法與CMOS工藝兼容,直接在矽襯底上生長薄膜,可以實現大規模製備。

  然而,矽基集成的磁光材料的法拉第旋光低於外延薄膜,同時由於晶界散射,材料的光傳輸損耗較高,導致單片集成的磁光隔離器長期以來難以突破。

  圖2 (a)TE模式 (c) TM模式磁光隔離器的光學顯微鏡圖,標尺長度為100 μm(b)TM模式 (d) TE模式磁光波導截面掃描電鏡圖,標尺長度為100 nm

  針對上述難題,本研究團隊採用氧空位穩定Ce3+離子價態、提高固溶度、採用兩步沉積方法獲得純相磁光材料等方法,顯著提高了材料的法拉第旋光、降低了光學損耗,使多晶薄膜性能接近外延單晶薄膜水平。在器件設計和製備工藝方面,基於MZI結構,通過直接在矽波導表面沉積高品質Ce:YIG薄膜,實現了單片集成TM模式磁光隔離器;同時提出在矽波導側壁沉積Ce:YIG薄膜,首次製備出基於TE模式的單片集成寬帶磁光隔離器。

  此外,通過相同工藝,首次研製了基於SiN波導的TE偏振磁光隔離器,證明了此技術對多材料平臺的兼容性。該工作報導的矽基單片集成光隔離器隔離度達到30 dB、插損為5 dB、20 dB隔離帶寬為2 nm,為目前矽基光隔離器報導的最高水平,尺寸在寬帶器件中也是最小的。

圖3 磁光隔離器的正反向傳輸曲線(a)TM模式(b)TE模式(c)TM模式(d)TE模式磁光隔離器的隔離度及插損

  該成果以「Monolithic integration of broadband opticalisolators for polarization-diverse silicon photonics」為題,發表在Optica [doi.org/10.1364/OPTICA.6.000473]上。

  本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的大力支持。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364/OPTICA.6.000473

相關焦點

  •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介紹了國內外矽基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晶片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組在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集成方向的研究進展,包括矽基雷射器、矽基光調製器、矽基發光器件與控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光電探測器與接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微環濾波器與溫控電路單片集成、單片集成矽光收發晶片等。
  • 「半導光電」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介紹了國內外矽基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晶片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組在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集成方向的研究進展,包括矽基雷射器、矽基光調製器、矽基發光器件與控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光電探測器與接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微環濾波器與溫控電路單片集成、單片集成矽光收發晶片等。
  • 量子點雷射器:矽基光電集成技術發展的希望
    此外,隨著摩爾定律逐漸接近極限,矽基光電集成技術成為未來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方向。目前,制約該技術發展的瓶頸是缺少高效的矽基光源。面向大規模生產時,在Si襯底上直接外延III-V族材料是解決矽基光電集成缺少核心光源的理想技術方案。
  • 一種微型寬帶光隔離器的設計
    光隔離器則是防止反饋光的有力器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的光隔離器體積越做越小,性能越來越優良,而且成本也大幅降低,但仍沒有十分完美的產品。如何將所有的優點整合到一起成為了今後光隔離器開發目標。論文重點介紹了微型寬帶光隔離器的設計方法。
  • 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
    創新周百場系列活動——芯動力人才計劃第四期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與應用研討會當天在南京江北新區順利舉辦。本次活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南京市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辦,江北新區IC智慧谷、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承辦。
  • 光電集成技術研究綜述
    為獲得高性能光子集成晶片,同時儘量降低成本,可將這幾種技術混合使用。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國偉華等人採用量子阱混雜技術實現無源、有源光電器件的片上光子集成,製備了InP基的單片集成光學相控陣列。該單片光子集成電路集成了雷射器、分束器、移相器、半導體光放大器、探測器等元件,實現了5°×10°的二維波束偏轉掃描。
  • 淺析光電集成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國偉華等人採用量子阱混雜技術實現無源、有源光電器件的片上光子集成,製備了InP基的單片集成光學相控陣列。該單片光子集成電路集成了雷射器、分束器、移相器、半導體光放大器、探測器等元件,實現了5°×10°的二維波束偏轉掃描。 (二)矽光子集成 矽光子集成按材料和製造工藝又可分為單片集成和混合集成。
  • 基片集成波導寬邊雙縫3dB定向耦合器
    但是,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波導定向耦合器體積大、不易與固態微波電路集成的弱點顯得更加突出。基片集成波導(SIW)是一種填充介質的類波導結構,具有跟傳統矩形波導相類似傳播模式。並且可用通常的印製電路版(PCB)工藝加工製作基片集成波導,因此成本低廉並易於大規模生產。近年來,多種SIW定向耦合器已經成功被研製。
  • ...mm 和 300 mm 矽基氮化鎵外延片,將 microLED 應用於矽產業領域
    近日,為了解決晶片尺寸不匹配的問題並應對 microLED 生產產量方面的挑戰,ALLOS 應用其獨特的應變工程技術,展示了 200 mm 矽基氮化鎵 (GaN-on-Si) 外延片的出色一致性和可重複性。此外,公司還報告了其 300 mm 外延片的成功發展藍圖。
  • CUMEC矽基光電子MPW流片開放預訂
    6/12/2020,光纖在線訊     2020年5月30日,聯合微電子中心(CUMEC)在重慶向全球發布「180nm成套矽光工藝PDK」,標誌著聯合微電子中心具備矽基光電子領域全流程自主工藝製造能力,正式向全球提供矽光晶片流片服務。
  • 高功率光隔離器及其製作過程中的一些共性問題
    在光纖通信中,通過光纖回波反射的光能夠被光隔離器很好地隔離。在光纖雷射等應用中,光隔離器通常被使用在光路中用來避免光路中的回波對光源、抽運源以及其他發光器件造成的幹擾和損傷。隔離器的隔離度代表了光隔離器對回波的隔離(阻擋)能力。
  • 歡迎參加2019南京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與應用研討會
    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與應用研討會   微電子技術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飛速發展,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和產業,它在「後摩爾定律」時代的走向成為全球關注的科技焦點之一。在此背景下,矽基光電子技術迅速發展,使得光電子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 光耦合器和光隔離器
    今天,我們發現光耦合器和光隔離器這兩個術語被互換使用,來指代相同的功能。  分辨這兩個術語的特徵是隔離電壓的大小。光耦合器被用來從某個電勢向另一個電勢傳輸模擬或數字信息,同時保持低於5000V的電勢隔離。光隔離器被設計用來在系統間傳輸模擬或數字數據的同時保持電力系統的隔離,這些電力系統的隔離電壓在5000~50 000V或以上。
  • 光隔離器的原理及作用
    因此需要用光隔離器阻止反射光。光隔離器是一種只允許光沿一個方向通過而在相反方向阻擋光通過的光無源器件。它通過光纖回波反射的光能夠被光隔離器很好的隔離,隔離度代表了光隔離器對回波隔離(阻擋)能力。光隔離器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器件,通常被使用在光路中用來避免光路中的回波對光源,泵浦源以及其他發光器件造成的幹擾和損害。包括偏振無關型在線式光隔離器和偏振相關小型化光隔離器。
  • 進展 | 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
    其中矽光子學,與成熟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製造工藝兼容,並且伴隨著各類有源、無源的矽基光子器件的實現逐漸成為短程光通信中最具前景的技術。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μm),但通訊窗口1.31和1.55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1.1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
  • 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
    其中矽光子學,與成熟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製造工藝兼容,並且伴隨著各類有源、無源的矽基光子器件的實現逐漸成為短程光通信中最具前景的技術。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 μm),但通訊窗口1.31 μm和1.55 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
  • 隔離器按照封裝形式分為在線型隔離器和自由空間隔離器_雷射網|...
    常規的偏振相關自由空間隔離器芯件由起偏器、檢偏器以及法拉第旋轉片組成。法拉第旋轉片粘接在起偏器和檢偏器之間,並一起固定在磁環上。法拉第旋轉片由釔鐵石榴石單晶製備而成,它是實現光隔離的關鍵。當磁場達到一定強度後,轉角不再隨著磁場的增加而變化,此磁場強度稱為法拉第旋轉片的飽和磁場。法拉第旋轉片通常都工作在飽和磁場下,此時其偏振旋光角度只與法拉第旋轉片厚度相關,並且隨著波長和溫度而變化。通常法拉第旋轉片旋轉角都設置為45°,對於1310nm波長對應的旋轉片厚度是0.32mm左右,對於1550nm波長對應的旋轉片厚度是0.49mm左右。
  • 光隔離器:隔離的就是你,反向光!
    光隔離器是一種只允許單向光通過的無源光器件,其工作原理是基於法拉第效應的非互易性,一般用於防止光源或光學系統受到背向反射噪聲或幹擾帶來的影響。法拉第效應1845年,法拉第發現:當一束平面偏振光通過置於磁場中的磁光介質時,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就會隨著平行於光線方向的磁場發生旋轉。
  • 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前沿報告(2020年)附下載
    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簡稱「矽光技術」)是光子集成的重要方向。其基於矽材料,並借鑑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中已成熟的 CMOS 工藝進行光器件製造,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微小尺寸和「與集成電路工藝一體化」的優勢,一經提出便得到產業界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光層的創新主線」。不過矽材料屬間接帶隙半導體材料,需要藉助混合集成技術解決片上光源和光放大等難題。
  • 進展|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
    其中矽光子學,與成熟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製造工藝兼容,並且伴隨著各類有源、無源的矽基光子器件的實現逐漸成為短程光通信中最具前景的技術。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μm),但通訊窗口1.31和1.55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1.1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