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太陽有神秘的脈動,每5分鐘一次,這是怎麼回事?

2020-08-28 AriaAndBrandon2

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有著數百萬種以上的各種生物。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在很多人看來跟水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水是生命之源,可真正決定地球誕生生命的因素真的是水嗎?

事實上,當我們從地球時代走向太空時代,對宇宙有了更多的認知之後才發現,真正讓地球誕生生命的其實是恆星太陽,沒有太陽給地球提供的適宜光和熱,就不會有地球生命的誕生。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的中心就是巨大的恆星太陽,它的質量佔到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依靠自身強大的引力束縛著八大行星圍繞它運動,而同時太陽也給各個行星帶去了光和熱。

在太陽系的宜居帶內有三顆類地行星,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從理論上來講,只要處在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都有成為生命星球的可能,而且從質量,結構等方面來講,金星和火星跟地球是非常相似的,尤其是金星,我們還稱之為地球的姐妹行星。

可就是如此相似的三顆行星,同處宜居帶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態環境,金星是煉獄星球,表面溫度高達460攝氏度,火星同樣也是一個荒涼的星球。只有地球成為了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這是為什麼?難道金星和火星上面缺乏生命誕生所需要的各種因素?當然不是。

太陽系有可能誕生於一次超新星爆炸後的碎片星雲,我們都知道,宇宙有118種元素,通過恆星的核聚變能夠轉化形成的元素其實是非常少的,大部分的重元素都需要超新星爆炸,中子星碰撞這樣的巨大能量爆炸才能夠形成。

而生命的誕生則需要很多的元素支持才行,所以同樣誕生於太陽系內的各個行星,其實都有著豐富的各種元素構成,尤其是同處宜居帶的金星,地球和火星,所擁有的元素基本是差不多的。可是最後卻只有地球成為了生命星球,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太陽。

由於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非常合適,太陽帶給了地球適宜的溫度和光,所以才讓地球誕生了生命,並一步步進化演化到現在。由此可見,太陽對於地球有多麼的重要,研究探索太陽的奧秘,對於地球和人類來說非常重要。

太陽的一個小小的變動都有可能給地球和人類帶來不確定的重大變化。所以,人類在走出地球之後,對於太陽的探索和研究也一直在進行著。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太陽就是一個恆星,它內部時刻進行著核聚變,是一個死物。可是在1967年的時候,科學家發現,太陽有神秘的震蕩,每5分鐘一次。

這個發現,讓科學家對太陽有了新的認知,太陽的這種5分鐘震蕩就像是一種有生命的脈動頻率,非常有規律。因為地球和太陽之間是真空,聲音沒有辦法在真空中傳播。所以在很長時間裡,我們都以為太陽只是默默的在發光。

可是現在科學家發殃了太陽的這種有規律的5分鐘脈動,這種脈衝就像人類的&34;一樣。它跟地球生命的誕生是否有什麼內在的關聯?對於這個問題,目前仍然還是一個謎,科學家現在也只是發現了太陽的這種有規律的脈動,至於具體的形成原因還是一個謎。

如果太陽有這種有規律的5分鐘脈衝,那麼宇宙中有數不盡的恆星,其它的恆星是否也有這種有規律的脈衝?整個宇宙空間是否也有規律的震蕩?科學家猜測大概率是如此,如果太空不是真空環境,而是充滿了空氣,或許我們能夠聽見整個宇宙都在迴蕩著&34;的聲音。

這種心跳與脈動是高等生物的重要生命特徵之一,那麼恆星,宇宙的這種類似於生命體的脈動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曾經有人猜測,宇宙有可能也是一個生命體,雖然這種猜測在很多人看來非常荒謬,但是隨著我們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任何的荒謬都有可能成為事實。

如果整個宇宙真的存在一種非常有規律的震蕩,那我們將不得不重新思考宇宙到底是什麼?太陽的規律性肪動我們已經觀測發現,那麼宇宙中的其它恆星大概率也會有這種有規律的脈衝。只要我們揭開了其背後的形成原因,或許就能夠對宇宙的了解有本質的提升。

當然,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我們還無法去實地探測其它恆星的脈衝規律,更無法探測到整個宇宙是否有規律性的脈衝存在。可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未來當我們成為了星際文明之後,探索其它恆星,其它星系就不再是問題。

那個時候,我們有可能也能夠對整個宇宙進行更詳細的探測。如果在那個時候真的發現了宇宙也有脈衝存在,我們將不得不思考宇宙是生命體的可能性,雖然這聽起來非常荒謬,但是科學存在的目的就是去不斷破解真相,發現事物的規律,並最終搞明白宇宙到底是什麼?

人類在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也不知道地球是什麼?遠古時期的人類祖先或許也會將地球看成是一個生命體。可是當我們真正走出地球之後,才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是宇宙無數行星中的一員。當然,地球也是一個不平凡的行星,它非常美麗而且還是生命星球。

那麼地球是生命體嗎?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無法給出確定的答案,曾經有科學家提出了蓋亞意識,認為地球是有意識地,而且地球生態表現出的種種特徵,也非常符合生命的特徵。

我們能夠認清地球,是因為我們走出了地球,站在太空中看地球,自然是一目了然。而我們現在身處宇宙之中,自然無法真正看清宇宙,只有等到未來有一天,人類的科技實力發展到頂峰,有了走出這片宇宙的能力之後,或許才能夠看到看到宇宙的真面目。

只不過,那個時候想要弄明白宇宙是否是一個生命體,或許也是非常困難的。就比如,我們現在雖然走出了地球,看到了地球的樣子,但是我們對地球的了解仍然非常少。而且科學家通過對地球內部的地震波波探測,同樣也發現了非常有規律的脈衝。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NASA TESS讓科學家得以調查Delta Scuti恆星神秘脈動
    據外媒報導,NASA正在利用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研究一顆名為Delta Scuti的恆星的神秘脈動。
  • 比太陽溫度還高4.4萬度,天文學家發現一種新型脈動恆星
    由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馬斯·庫普弗領導的一組科學家現在發現了一種新的脈動發生器,這種脈動發生器的亮度每五分鐘變化一次,其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上。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KITP)的博士後學者庫普弗說:許多恆星都有脈動,甚至太陽也在非常小的尺度上有脈動。一個真正的脈動發生器,由於其溫度、半徑或兩者的周期性變化,其亮度可變化10%左右。
  • 比太陽溫度還高4.4萬度,天文學家發現一種新型脈動恆星
    由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馬斯·庫普弗領導的一組科學家現在發現了一種新的脈動發生器,這種脈動發生器的亮度每五分鐘變化一次,其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上。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KITP)的博士後學者庫普弗說:許多恆星都有脈動,甚至太陽也在非常小的尺度上有脈動。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仍是未解之謎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  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1980年,美國地質學家使用地震儀,初步確定「地球脈動」源頭在南大西洋或赤道附近某個地方。
  • 地球的未解之謎: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 科學家60年還沒找到答案
    科學家對地球的認知還有很多不足,比如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這個問題困擾了專家60年了,到現在還沒有解決。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仍是未解之謎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來仍是未解之謎
    來源:北京日報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未解之謎原因仍撲朔迷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1980年,美國地質學家使用地震儀,初步確定「地球脈動」源頭在南大西洋或赤道附近某個地方。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脈動」微震強度會有所增加。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未解之謎原因仍撲朔迷離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未解之謎,原因仍撲朔迷離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資料圖 新華社發 科普索 攝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奇特入口連接太陽和地球 每8分鐘開啟一次(圖)
    畫家所描繪的磁性入口連接太陽和地球磁場的情況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太空網報導,科學家表示在太陽與地球之間像是有巨大的宇宙瀑布,而這些道磁性入口每8分鐘左右開啟一次,以連接太陽和我們的行星。
  • 是機緣巧合,還是命中注定,新型脈動星的發現昭示著什麼
    科學家可以通過一顆恆星發出的光來了解它的許多情況。比如,光的顏色揭示了恆星的表面溫度及其內部與表面的構成成分。恆星的亮度與質量是息息相關的,對許多恆星來說,當它們的亮度在波動時,就有點像閃爍的蠟燭一樣。由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員託馬斯·庫普弗領導的一隊科學家發現了一類新的脈動星,這類脈動星的亮度每五分鐘變化一次。他們的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上。
  • 地球正神秘震動,26秒一次,已持續60年,科學家尚無確切解釋
    ,每26秒一次,這是科學家在1960年代初發現的。然而60年過去了,雖然經過很多科學家的努力,已經將引發脈動的地方定位到很小的區域——非洲西海岸幾內亞灣的邦尼灣,引發脈動的原因依然撲朔迷離,沒有確切的解釋。
  • 發現2.5萬光年外的黑洞附近,每8分鐘爆發一次黑洞風
    這種氣體(電離氦和氫)每8分鐘就會爆發一次,這是首次在黑洞周圍發現這種現象,這項發現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研究對象是Swift J1357.2-0933,首次被發現是一個x射線瞬態系統:一個表現出劇烈爆發的系統。這些瞬態都是由一顆低質量恆星(類似於太陽)和一顆緻密物體(可以是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組成。
  • 光年是怎麼一回事? 光年如何計算?
    光年是怎麼一回事? 光年如何計算?時間:2017-04-25 11:55   來源:怪羅科普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光年是怎麼一回事? 光年如何計算? 雖然宇宙的大部分仍然保持神秘且未探索過,但我們知道這是真的:空間廣袤無垠。
  • 科學家發現:毀滅性的太陽風暴通常每25年左右襲擊地球一次
    威力較小但仍然危險的風暴每三年左右發生一次。這一結論來自華威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的一組科學家。這些強大的風暴可以破壞諸多電子設備,包括通信設備、航空設備、電網和衛星。研究小組確定了兩種強磁暴:「超級大風暴」是最強的,平均每25年發生一次。較弱但仍然危險的「嚴重超級風暴」平均每三年發生一次。
  •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2019年科學家公布了第1張黑洞的照片,讓我們首次看清了黑洞的真實面目,一則關於黑洞的研究報告出現,顛覆了我們對於黑洞的認知,科學家更是表示這樣的黑洞在宇宙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 首次發現2.5萬光年外的黑洞附近,每8分鐘爆發一次黑洞風
    天體物理學家在距離地球至少2.5萬光年的一個黑洞附近,發現了一股非常熾熱、密度很高的外溢黑洞風。這種氣體(電離氦和氫)每8分鐘就會爆發一次,這是首次在黑洞周圍發現這種現象,這項發現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研究對象是Swift J1357.2-0933,首次被發現是一個x射線瞬態系統:一個表現出劇烈爆發的系統。
  • 「三個太陽」是怎麼回事?
    「三個太陽」是怎麼回事?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12-17   發表評論>> 12月10日,上海、蘇州和南通等地出現了「三個太陽」的天象。
  • 南極出現異象是怎麼回事?美衛星發現神秘建築,難道有外星人?
    文/仗劍走天涯南極出現異象是怎麼回事?美衛星發現神秘建築,難道有外星人?地球在太陽系當中是非常特別的一顆星球。而它的特別之處不僅僅只是有人類的存在,更是因為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雖然如今人類已經可以探索太空,但是地球的特殊性才更加值得人類進行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