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陰晴圓缺」——月相變化

2021-01-15 悅悅地理
國慶與中秋撞個滿懷的夜晚,月亮也在思念她的親人吧。

       多事的2020,若無其事的邁著她的步伐繼續行走著,疫情沒能阻止她前進的步伐,各種災難也沒能阻止她的前行,反而更多的巧合,更多的偶遇都在2020發生了。

       古人常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亮身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眼中的月亮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這就是月相。


月相,天文學術語(phase of the moon),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東向西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


月相變化產生原因:太陽  地球  月球三者之間的位置關係(月球屬於衛星,自己本身不發光不透明,只能反射太陽光),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看不到的地方為月球本身的黑暗面。


月相的影響因素:一是太陽照射月球的方向;二是地球上觀測月球的方向。



為什麼有時候是臘月二十九過年,有的時候是農曆三十過年?


月相的更替周期,也就是朔望周期(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的長度是29.5306天,所以我國農曆有大月(三十天)和小月(二十九天)之分,這樣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從而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


(圖中,最外圈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形狀,最中心是地球,中間一圈是月球本身的晝夜情況,因為太陽始終位於東側,即圖中右側,所以月球的東側始終是晝半球,西側是夜半球,由於月球和地球的相對關係,使得站在地球上的觀測者,每天看到的晝半球大小範圍不同,月亮形狀也就不同。)


朔月(新月):每月的農曆初一,此時月球在地球和太陽中間,月球整個黑暗面朝向地球,地面上無法看到月球,這就是朔。這一天容易出現日食,因為日食也是月亮出現在地球和太陽之間。


蛾眉月:農曆每月初三初四出現,亮區會逐漸變大,蛾眉月出現在上半夜,傍晚出現,光亮一面朝西,呈反C狀。


上弦月:初七初八,月亮的一半是明亮的,亮面依然朝西,上半夜西半天空出現,(這幾天,亮面越小越靠近西方天空,落下的時間也就更快)


盈凸月(上凸月)


望月(滿月):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月亮和太陽分布在地球的兩側,可能會發生月食。


虧凸月(下凸月):入夜時,出現在東面天空,整晚可見,天亮後在西面天空落下去。(有時我們早上會在西面天空看到又大又亮的月亮,看到的就是這種月相)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這時月亮凸面朝東。


殘月:「楊柳岸曉風殘月」,下弦月後,月亮亮面繼續減少,,又變成峨眉形月牙,弓面朝東,呈現字母C的形狀。殘月之後是新月,又一個心得周期開始了。


月相變化口訣: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一個口訣(方便記憶):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東);下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凹的一面朝西),位於東半天空。


詳細視頻講解:(可以直接從43秒開始看)



今日份情話

如果我找不到你,

那我就站在最顯眼的地方,讓你找到。


文中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國泰民安,闔家歡樂

相關焦點

  • 月相表:探索月球陰晴圓缺在腕間的變化
    在古代,人們為月亮的陰晴圓缺而惶恐。而到了現代,我們發現月亮無論運轉到什麼位置,都是用「同一張臉」對著地球,面積恆定為月球表面的59%。這些都為月亮增添了神秘色彩,讓它成了最棒的科幻題材。在歷史資料中(猶太人的經典《卡巴拉》也說到:「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像球一樣旋轉著。當其居民有的在下面時,其他的人就在上面。當地球的某一地區是黑夜時,其他地區是白晝。
  • 淺談日月地位置關之月有陰晴圓缺
    月有陰晴圓缺取決於日月地三者位置關係此圖日月地位置關係圖中心為地球,圓環箭頭表示月亮繞地公轉方向,圓環上圖為實際的月亮,最外面了個月相(也就是我們平時肉眼看到的月亮),右邊的箭頭表示太陽光。當月亮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且同一直線時為初一,在地球上肉眼看不到月相(看到背向太陽的一面)。當地球位於太陽與月亮之間且同一直線時為十五,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滿月(即月圓之時)。當三者成直角時為上弦月和下弦月。此為月相變化。
  • 腕上觀月,月相錶帶你領略陰晴圓缺的每個時刻
    懸於天際的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超然的地位,以陰晴圓缺寄情世間的聚散離合,然而其意義卻不局限於此。作為天文曆法的直接反映,月相盈虧在時間計量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月相表便紀錄了這一天文現象,用一種巧妙的方式聯繫時間與空間。
  • 月有陰晴圓缺 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
    月有陰晴圓缺 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時間:2020-12-18 10:55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提問請回答!月有陰晴圓缺 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 月有陰晴圓缺,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以上是螞蟻莊園小課堂12月18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小課堂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
  • 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的陰晴圓缺要比月球的美太多
    人們對月球的陰晴圓缺比較熟悉,月球陰晴圓缺的周期大約是29.5天。如果在月球上看地球上的陰晴圓缺,會看到怎樣一番景象呢?月球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在月球的背面永遠不會看到地球,要在月球上欣賞地球的陰晴圓缺必須到月球的正面。
  • 科普小常識-【月相變化】
    小布丁立志要讓更多的家庭不用花重金就能獲得海量的學前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關於打賞的問題如果您喜歡的資源文末沒有打賞功能可以直接聯繫客服(yushikang0330)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科普知識-【月相變化】月相變化:每天隨著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東地移動一大段距離
  • 月相變化圖,月相變化規律是怎麼樣的?
    古人有言,「人有悲歡離合,月陰晴圓缺」,充滿了一種傷感的浪漫色彩。但是處於21世紀科技時代的我們,對於月的陰晴圓缺之相必定要考究一番,才能對月亮這個遙遠的星球神秘的面紗有所了解。月相變化圖圖解殘月(農曆二十四左右----月末);另外,農曆月最後一天稱為晦日,即不見月亮。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 ——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月相判斷規則
  • 月球有陰晴圓缺的月相變化,那麼月球上看地球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我們知道,宇宙中的天體有不同的種類,其中像太陽那樣的恆星,通過自身的核聚變反應,能夠發光發熱,所以太陽就是一個溫度極高的「發光等離子體」,我們通常看到的太陽就是一個光亮的圓盤。所以,我們在地球上抬頭看月球,就是看月球被照亮的半個月球,如果月球的「晝半球」都被我們看到了,那麼就是「滿月」,在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看到照亮的半個月球的一部分,從而也就產生了「陰晴圓缺」的月相變化。
  • 月有陰晴圓缺?外媒:中國「人造月亮」或改變這一切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外媒稱,中國計劃到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以取代城市路燈照明,節約電費。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0月21日報導,中國媒體報導稱,成都正在研發「照明衛星」,比月亮亮8倍。首個「人造月亮」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如果成功,2022年將再發射三個。
  • 月有陰晴圓缺,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
    月有陰晴圓缺,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這是螞蟻莊園2020年12月18日的題目。答案中有兩個選項,分別是月球繞地球的公轉和月球的自轉,你們覺得,月有陰晴圓缺變化是什麼引起的呢?下面逗逼小胖就為玩家帶來螞蟻莊園小課堂12.18最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2020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月相變化
    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總結了月相變化相關常識,希望能對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按照陰曆,從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別經歷(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滿月 -凸月(虧凸)-下弦月-蛾眉月(殘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
  • 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關於月相變化考點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帶來是於月相變化考點,建議考生收藏。   按照陰曆,從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別經歷(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滿月 -凸月(虧凸)-下弦月-蛾眉月(殘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   陰曆就是依照月相變化規律制定的(中國農曆屬於陰陽曆),農曆月初時,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稱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農曆十五十六時,就是滿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環。
  • 月相(圖)
    因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隨著月球繞地球運行而變化,在地球上看月球的角度不一樣,月球就有了各種圓缺形狀,即月相的更替,所謂「月有陰晴圓缺」。圖:各種月相形成的示意圖     月球位於日、地之間時叫做五六天以後成了半圓形,這時的月相稱為「上弦」,日落時月球在天子午線附近。再經過7天,便到了「望」(滿月),月球與太陽遙遙相望,我們看到的是一輪明月於傍晚東升,在晨曦中西落,將黑夜照耀得如同白晝一般。滿月以後,圓輪的西部日益虧缺。到「下弦」時,呈半圓形,月球到半夜才升起。和上弦月相反,下弦月是東邊半個圓被照亮。下弦以後,半圓繼續虧缺,成為黎明前掛在東方天空的一絲殘月。
  • 中秋,來看世外娃的創意月相圖!
    看著窗外明亮的圓月,小編想起了小時候讀過的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那時候小編可真是佩服蘇軾的智慧,用簡短的幾個字就將月亮的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中秋花好月圓夜,你知不知道古人是怎樣稱呼不同形狀的月亮的嗎?快和小編一起來複習一下吧!          原來圓月和缺月有這麼多美麗的稱呼呢!月相的變化原來是有周期的!
  • 怎麼畫「月相」?
    認真觀察的小朋友肯定發現了,月亮每天露出的樣子是不同的,在月亮圓缺變化的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我們叫它----月相。想了解每晚的月相有何不同嗎?堅持每天觀察,把每天的月相記錄下來。準備:《二上科學活動手冊》或自製空白月相圖、鉛筆、圓形紙片、剪刀等。跟著視頻中的小朋友學一學,叫上爸爸媽媽,一起來畫一畫月亮的陰晴圓缺吧
  • 月有陰晴圓缺,動動巧手也能實現啦!
    有沒有一個突然的念頭:想要把這份美好在手中呈現這個願望實現起來其實很簡單哦!又到了天文小姐姐科普製作系列內容的時間啦。咱們看看,今天小姐姐們會教我們製作什麼呢?聽說,和月亮有關!月相演示儀月相變化是不是既有趣又神秘呢?
  • 月寄託了中國人各種情懷,那麼關於月相你了解多少呢?
    「月有陰晴圓缺」,它時而一鉤斜掛,時而冰輪圓湧;殘月消逝以後,新月總是如約而來,從不違失。月亮的這種圓缺變化稱為月相,這是最常見且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種天象。對於月相變化,人們司空見慣,但常常習而不察,隨意濫用。
  • 月亮的陰晴圓缺是怎麼形成的?
    曆法記日必須以完整的「日」為基本單位,一年的天數就取整為365,這樣的年叫「平年(common year)」,多出的那0.25日,每過4年就能湊出一個整天,於是每隔4年就有一個「閏年(leap year)」,有366天。可是人們為什麼把一年分成十二份,每份還要稱呼為不同的「月」,難道這和月亮有關係?要是誰就此望文生義的話,恭喜他這次還真答對了。月份的劃分、月長的確和月亮有關。
  • 「月有陰晴圓缺」:古代關於月亮的那些事,你知道嗎?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蘇軾中秋詞《水調歌頭》中的名句。在地球上看,月球的形狀經常在變化,它圓了又缺,缺了又圓,時而彎弓斜掛,時而銀鏡高懸,有時是半個夜晚的弦月,有時整夜都看不見它。
  • 南寧市科技館邀你探秘月相成因當「小小護旗手」
    本報訊(記者凌劍伊通訊員勞瀛)當中秋節遇上國慶節,南寧市科技館推出了「喜迎中秋,歡度國慶」系列科普活動,包括中秋傳統古風花燈DIY、月相成因探秘之旅、「我和我的祖國」系列活動之DIY國旗升降臺、「放飛夢想·駕馭未來」航空模型製作、「慶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