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的2020,若無其事的邁著她的步伐繼續行走著,疫情沒能阻止她前進的步伐,各種災難也沒能阻止她的前行,反而更多的巧合,更多的偶遇都在2020發生了。
古人常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亮身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眼中的月亮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這就是月相。
月相,天文學術語(phase of the moon),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東向西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
月相變化產生原因:太陽 地球 月球三者之間的位置關係(月球屬於衛星,自己本身不發光不透明,只能反射太陽光),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看不到的地方為月球本身的黑暗面。
月相的影響因素:一是太陽照射月球的方向;二是地球上觀測月球的方向。
為什麼有時候是臘月二十九過年,有的時候是農曆三十過年?
月相的更替周期,也就是朔望周期(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的長度是29.5306天,所以我國農曆有大月(三十天)和小月(二十九天)之分,這樣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從而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
(圖中,最外圈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形狀,最中心是地球,中間一圈是月球本身的晝夜情況,因為太陽始終位於東側,即圖中右側,所以月球的東側始終是晝半球,西側是夜半球,由於月球和地球的相對關係,使得站在地球上的觀測者,每天看到的晝半球大小範圍不同,月亮形狀也就不同。)
朔月(新月):每月的農曆初一,此時月球在地球和太陽中間,月球整個黑暗面朝向地球,地面上無法看到月球,這就是朔。這一天容易出現日食,因為日食也是月亮出現在地球和太陽之間。
蛾眉月:農曆每月初三初四出現,亮區會逐漸變大,蛾眉月出現在上半夜,傍晚出現,光亮一面朝西,呈反C狀。
上弦月:初七初八,月亮的一半是明亮的,亮面依然朝西,上半夜西半天空出現,(這幾天,亮面越小越靠近西方天空,落下的時間也就更快)
盈凸月(上凸月)
望月(滿月):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月亮和太陽分布在地球的兩側,可能會發生月食。
虧凸月(下凸月):入夜時,出現在東面天空,整晚可見,天亮後在西面天空落下去。(有時我們早上會在西面天空看到又大又亮的月亮,看到的就是這種月相)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這時月亮凸面朝東。
殘月:「楊柳岸曉風殘月」,下弦月後,月亮亮面繼續減少,,又變成峨眉形月牙,弓面朝東,呈現字母C的形狀。殘月之後是新月,又一個心得周期開始了。
月相變化口訣: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一個口訣(方便記憶):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東);下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凹的一面朝西),位於東半天空。
詳細視頻講解:(可以直接從43秒開始看)
今日份情話
如果我找不到你,
那我就站在最顯眼的地方,讓你找到。
文中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國泰民安,闔家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