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陰晴圓缺」,它時而一鉤斜掛,時而冰輪圓湧;殘月消逝以後,新月總是如約而來,從不違失。月亮的這種圓缺變化稱為月相,這是最常見且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種天象。
對於月相變化,人們司空見慣,但常常習而不察,隨意濫用。特別是蛾眉月,因其月相嫵媚,惹人喜愛,不論影視屏幕、舞臺布景,還是櫥窗廣告和書刊插圖,在作家和藝術家們的筆下,它幾乎壟斷了夜晚的天空。「閉門造月」的現象,當前文藝作品中隨處可見。我們不妨來做個小測試,下圖是豐子愷大師的一幅漫畫,題為「楊柳岸曉風殘月」。根據圖中的月相判斷,哪一幅是原作,為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寫下答案,並加以討論。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上半月由虧轉盈,凸面向西;下半月由盈變虧,凸面向東,如圖所示(外圈表示地球上所見的月相)。民諺有「初八廿三半夜月」,上弦月與下弦月的區別在於:前者位於太陽之東,明亮的凸面向西;後者位於太陽之西,因而凸面朝東。
我們來看一下上半月傍晚和下半月清晨所見之月有何不同:
我們總結一下:
距角
新月0° 滿月180° 上弦月90° 下弦月270°
同太陽出沒比較
新月:同升同落 滿月:此起彼落
上弦月:遲升後落 下弦月:早升先落
月出
新月:清晨 滿月:黃昏 上弦月:正午 下弦月:半夜
中天
新月:正午 滿月:半夜 上弦月:黃昏 下弦月:清晨
月落
新月:黃昏 滿月:清晨 上弦月:半夜 下弦月:正午
夜晚見月情形徹夜不見通宵可見上半夜西天下半夜東天
從上表可以看出:
月亮愈圓,夜晚見月時間愈長;月牙愈窄, 見月時間愈短。滿月通宵可見,弦月半夜可告見,新月則不可見。
月相 時刻和月亮方位(東升、南中 、西落),三者之間有固定的聯繫,特定的月相 ,必在特定的時刻出現在天空特定的方位,不能混亂。
下面我們來看看月相和八卦的關係:
於是就演變出了先天八卦:
我們將他們對比一下,對,就是這個樣子:
那麼熟悉卦象的人就可以尋找一些信息和相關性了。最後我們總結一下月相變化:一個口訣(方便記憶)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一-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於東半天空。好啦,今天知識先學到這裡,評論區留下答案哦!
圖片來自網絡和《地球概論》,侵權聯繫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