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簡析
月相變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顯著的兩個天文現象之一。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月亮認識到月相的變化,在對月相進行排列的過程中認識到月相的這種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曆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通過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圍繞地球公轉有關。小學生對月相變化的根本原因,太陽、月球、地球三者轉動產生的位置關係變化,有一定難度,其實這在初、高中學習時也是最突出的難點。
對於月相變化的規律,學生在課堂上的認識顯然不是深刻全面的。因此課前課後觀察月相的活動就顯得很重要了。事實上通過實際觀察,往往能驗證所學,加深理解,形成較穩固的認識。本課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卻提高了對觀察的要求。持續一個月進行觀察(天氣不好,可能還完成不了,需要更長時間),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月亮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農曆時間、太陽在天空的位置。這對發展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二、學情簡析
月相變化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密切。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有很多關於月亮的傳說流傳於世,孩子們從小就對月亮有一種特殊的嚮往和神秘感,這就奠定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基礎。月相的變化是學生從生活中就可以感知的但又是不太會深入關注其規律的熟悉事物。本課教學目標與以往自然課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是不著重於認識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並能根據平時的觀察,通過邏輯推理,知道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從而產生持續觀察月相變化的興趣。學生在過去的生活中對月亮有一定的觀察,但是他們的認識並不一定是清晰的,由於以往的觀察往往是無意識的,所以會有一些偏差,如那種在有些圖片中出現的彎過頭的月亮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能夠看到的,可能在他們的「儲備」中卻是存在的。在教學中充分暴露偏差,挖掘學生的已有認知,幫助他們將頭腦中零散的影象進行修正、整理,從而知道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就是月相。
在本課的教學中,要通過模擬實驗來模擬月相變化規律,對學生來說天體運動比較抽象,而且空間想像能力不足,因此模擬月相變化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本課的課外探究活動任務艱巨,雖然六年級學生對於科學觀察已經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會規劃安排和執行觀察任務,能表達觀察成果。但是一個長達一個月的觀察任務,況且中途還會因為天氣等原因被中斷,將是對他們觀察探究能力的一次大的考驗。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它的變化是有周期性的規律的。
過程與方法:
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做出假設,並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初步學習利用模型、模擬實驗來解釋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課後能持續保持觀察月相變化的興趣。
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
四、重點難點
重點:月相變化規律的認識
難點:模擬月相變化實驗
五、教學準備
月相圖片、圓紙片、月球模型、「太陽」。
六、教學過程
註:本課在教學時間適合放在農曆十五左右,課前需要經過農曆上半個月的月相觀察。觀察記錄表見附件一。
1.研究上半月的月相變化
(3)學生上講臺排列。(自由上臺,5-6個)追問:你們覺得差不多嗎?哪裡還需要修改?臺下有意見的,也可以上來修改。
(4)觀察:發現什麼特點?小組研討,交流。(生:白色都在右邊;月亮越來越大;每天向東移一點;月亮位置低-高-低……)
(5)教師整理。(亮面向西,向太陽,越來越大,東移,低-高-低)—板書
(6)根據我們交流的這些月相變化的情況,你獲取了什麼信息?有什麼想法?產生了什麼問題?月相這樣的變化,告訴了我們什麼?
小組交流,各小組發表自己的觀點,期待學生能想到用模擬的方法解釋自己的想法!
若學生有困難,則鋪墊:地球,為什麼有白天和黑夜?(地球是球體,被太陽照亮)地球大概有多少是被太陽照亮的?(一半左右))那同處在宇宙的中的月亮,跟地球與太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月球也是球體,一半左右被太陽照亮)
出示:塗黑的籃球,講解月球白天與黑夜的形成,白天始終對著太陽。
(7)模擬:重點以三天位置為模擬對象(初三、四,初七、八,十五)提醒:白的一面,始終對著哪裡?(太陽)
(8)學生演示:學生上臺演示,(強調:白色向著哪裡?)若換成半個月的月相變化,你能模擬嗎?學生演示。(由西向東移動,白面對著太陽)
學生模擬:每一小組領一個小球,以自己小組的位置為地球,小球為月球,模擬這三個日期及半個月的月相變化。提醒:輪流做,每個同學都模擬做一次。
(9)特殊月相:剛才模擬時,有沒有看到 這個月相?那晚上6:30分左右,究竟有沒有這個月相?(有,但看不到。)出示:大籃球,誰能擺擺看,讓大家看到?(生:向西跑到一定位置)大概會出現在什麼日子?(農曆初一)張貼到黑板初一位置。還有一個月相,可不可能出現?為什麼?(弧線彎曲的不對)出示大球輔助:不管怎麼轉?都不可能出現這種形狀。
2.推測研究下半月的月相
(1)推測:能不能根據上半月的月相變化,來推測一下,下半個月的月相會有什麼特點?(亮面越來越小,位置低-高-低;每天向西移動;亮面朝東)
還能在晚上6:30左右,看到嗎?
討論,選擇在什麼時間觀察?
學生若有困難,鋪墊:⑴思考:上半個月的月相推斷,過了農曆十五以後,晚上6:30分左右,還適不適合觀察下半月的月相?要觀察的話,估計什麼時候看得到?(隨時間推移,越來越後)⑵由此推斷,下半月什麼時候觀察比較合適?(早晨)亮面呢?(向東)為什麼?(太陽在東邊)⑶能不能確定,下半月的月相位置一定是:低-高-低,每天向西移動的?提出繼續觀察的任務。
(2)布置:每人領取一張下半月的月相觀察記錄卡(見附件二),繼續觀察和記錄。邊領邊向老師們揮手告別,離開教室。
(三)板書設計:
亮面:向西,向太陽,越來越大
位置:低-高-低,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