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變化》教學設計

2021-01-18 大科學家

一、教材簡析

月相變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顯著的兩個天文現象之一。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月亮認識到月相的變化,在對月相進行排列的過程中認識到月相的這種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曆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通過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圍繞地球公轉有關。小學生對月相變化的根本原因,太陽、月球、地球三者轉動產生的位置關係變化,有一定難度,其實這在初、高中學習時也是最突出的難點。

對於月相變化的規律,學生在課堂上的認識顯然不是深刻全面的。因此課前課後觀察月相的活動就顯得很重要了。事實上通過實際觀察,往往能驗證所學,加深理解,形成較穩固的認識。本課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卻提高了對觀察的要求。持續一個月進行觀察(天氣不好,可能還完成不了,需要更長時間),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月亮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農曆時間、太陽在天空的位置。這對發展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二、學情簡析

月相變化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密切。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有很多關於月亮的傳說流傳於世,孩子們從小就對月亮有一種特殊的嚮往和神秘感,這就奠定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基礎。月相的變化是學生從生活中就可以感知的但又是不太會深入關注其規律的熟悉事物。本課教學目標與以往自然課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是不著重於認識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並能根據平時的觀察,通過邏輯推理,知道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從而產生持續觀察月相變化的興趣。學生在過去的生活中對月亮有一定的觀察,但是他們的認識並不一定是清晰的,由於以往的觀察往往是無意識的,所以會有一些偏差,如那種在有些圖片中出現的彎過頭的月亮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能夠看到的,可能在他們的「儲備」中卻是存在的。在教學中充分暴露偏差,挖掘學生的已有認知,幫助他們將頭腦中零散的影象進行修正、整理,從而知道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就是月相。

在本課的教學中,要通過模擬實驗來模擬月相變化規律,對學生來說天體運動比較抽象,而且空間想像能力不足,因此模擬月相變化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本課的課外探究活動任務艱巨,雖然六年級學生對於科學觀察已經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會規劃安排和執行觀察任務,能表達觀察成果。但是一個長達一個月的觀察任務,況且中途還會因為天氣等原因被中斷,將是對他們觀察探究能力的一次大的考驗。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它的變化是有周期性的規律的。

過程與方法:

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做出假設,並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初步學習利用模型、模擬實驗來解釋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課後能持續保持觀察月相變化的興趣。

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

四、重點難點

重點:月相變化規律的認識

難點:模擬月相變化實驗

五、教學準備

月相圖片、圓紙片、月球模型、「太陽」。

六、教學過程

註:本課在教學時間適合放在農曆十五左右,課前需要經過農曆上半個月的月相觀察。觀察記錄表見附件一。

1.研究上半月的月相變化

(3)學生上講臺排列。(自由上臺,5-6個)追問:你們覺得差不多嗎?哪裡還需要修改?臺下有意見的,也可以上來修改。

(4)觀察:發現什麼特點?小組研討,交流。(生:白色都在右邊;月亮越來越大;每天向東移一點;月亮位置低-高-低……)

(5)教師整理。(亮面向西,向太陽,越來越大,東移,低-高-低)—板書

(6)根據我們交流的這些月相變化的情況,你獲取了什麼信息?有什麼想法?產生了什麼問題?月相這樣的變化,告訴了我們什麼?

小組交流,各小組發表自己的觀點,期待學生能想到用模擬的方法解釋自己的想法!

若學生有困難,則鋪墊:地球,為什麼有白天和黑夜?(地球是球體,被太陽照亮)地球大概有多少是被太陽照亮的?(一半左右))那同處在宇宙的中的月亮,跟地球與太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月球也是球體,一半左右被太陽照亮)

出示:塗黑的籃球,講解月球白天與黑夜的形成,白天始終對著太陽。

(7)模擬:重點以三天位置為模擬對象(初三、四,初七、八,十五)提醒:白的一面,始終對著哪裡?(太陽)

(8)學生演示:學生上臺演示,(強調:白色向著哪裡?)若換成半個月的月相變化,你能模擬嗎?學生演示。(由西向東移動,白面對著太陽)

學生模擬:每一小組領一個小球,以自己小組的位置為地球,小球為月球,模擬這三個日期及半個月的月相變化。提醒:輪流做,每個同學都模擬做一次。

(9)特殊月相:剛才模擬時,有沒有看到    這個月相?那晚上6:30分左右,究竟有沒有這個月相?(有,但看不到。)出示:大籃球,誰能擺擺看,讓大家看到?(生:向西跑到一定位置)大概會出現在什麼日子?(農曆初一)張貼到黑板初一位置。還有一個月相,可不可能出現?為什麼?(弧線彎曲的不對)出示大球輔助:不管怎麼轉?都不可能出現這種形狀。

2.推測研究下半月的月相

(1)推測:能不能根據上半月的月相變化,來推測一下,下半個月的月相會有什麼特點?(亮面越來越小,位置低-高-低;每天向西移動;亮面朝東)

還能在晚上6:30左右,看到嗎?

討論,選擇在什麼時間觀察?

學生若有困難,鋪墊:⑴思考:上半個月的月相推斷,過了農曆十五以後,晚上6:30分左右,還適不適合觀察下半月的月相?要觀察的話,估計什麼時候看得到?(隨時間推移,越來越後)⑵由此推斷,下半月什麼時候觀察比較合適?(早晨)亮面呢?(向東)為什麼?(太陽在東邊)⑶能不能確定,下半月的月相位置一定是:低-高-低,每天向西移動的?提出繼續觀察的任務。

(2)布置:每人領取一張下半月的月相觀察記錄卡(見附件二),繼續觀察和記錄。邊領邊向老師們揮手告別,離開教室。

(三)板書設計:

亮面:向西,向太陽,越來越大

位置:低-高-低,東移

相關焦點

  • 《月相變化的規律》教學設計
    》一課安排在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宇宙》單元的第二課,分為四部分,分別是畫月相、給月相排序、模擬月相變化和觀察白天的月相。教學中,面臨兩大考驗:課前要經歷一個月的觀察任務,還會因為天氣等原因被中斷,課前的探究活動任務艱巨;在模擬實驗中,學生空間想像能力所限,明白月相成因的建模難度大。綜合看,這一課教學活動多、難度大。    在新修訂的科學教材中,這個內容的學習分解為二年級上冊的《月相變化》和三年級下冊的《月相變化的規律》兩課。
  •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23:六下 月相變化 唐巧
    視頻下方附本課教學設計 《月相變化》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重慶市南岸區天台崗小學校唐巧【設計理念】本課是教科版小學因此,本課的設計理念定位在「基於學生視角下的科學概念的建立及理解」,即以學生的想法和理解來設計教學環節,幫助學生突破科學概念建立過程中的學習難點。通過前期學情調查結果顯示,六年級學生在理解「月球公轉」這個概念時,主要存在兩個學習障礙:1.學生無法將「月相變化」和「月球公轉」建立聯繫;2.學生在模擬實驗中,總是以河外星系的視角來觀察月相變化,無法站在地球視角觀察月相變化。
  • 月相變化圖,月相變化規律是怎麼樣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由於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斷產生周期性變化,所以月球同太陽出沒時差也產生周期性變化,出現了上半月月比日遲升後落,下半月月比日早升先落的現象,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農曆上半月月亮上半夜可見,農曆下半月月亮下半夜可見。人們常說的月相變化大致為上弦月,滿月和下弦月。
  • 杭州科學老師為拍教學視頻全國追月,完整月相變化得拍好幾年
    杭州科學老師為拍教學視頻全國追月,完整月相變化得拍好幾年 2020-03-24 1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普小常識-【月相變化】
    小布丁立志要讓更多的家庭不用花重金就能獲得海量的學前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關於打賞的問題如果您喜歡的資源文末沒有打賞功能可以直接聯繫客服(yushikang0330)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科普知識-【月相變化】月相變化:每天隨著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東地移動一大段距離
  • 月相變化演示盒
    自動月相盒可以模擬月相的大致變化規律,將攝像頭的USB線插在電腦上,即可觀看月球的變化情況。    自動月相盒由減速馬達、圓盤、桌球、燈泡、滑環(解決數據線在旋轉過程中發生纏繞的問題)、攝像頭等材料組成。    通過採用模擬真實的情境來幫助學生分析月相變化的現象和規律,將難以觀察到的事物和現象用直觀形象的模型來表述。
  • 月相變化規律解析
    月相變化規律解析  一、月相及其形成  月亮圓缺變化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陽光。在太陽光照射下,總是一面亮一面暗,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面,另半個球面是暗面見圖1中中間一圈。
  • 月相變化規律
    月相變化規律  1.約在農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的人們正好看到月球背離太陽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稱為新月或朔,其視形狀見圖1中A位置。此月相與太陽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黃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它的存在。
  • 奇妙的月相變化...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小時不知月,呼作白玉盤」秋高月明,又到了「觀察月相」的季節。
  • 【地理探究】什麼是月相?月相變化對地球的影響
    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月相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這是月食),而是由於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發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 盤點月相腕錶 洞悉腕間星月變化(圖)
    錶盤上的弧形小窗(多設在十二點或六點的位置上)顯示出新月、上弦、滿月和下弦的月相變化。月相盤上印有圓月和藍色星空,當它逐日轉動時,圓月受到扇形窗口上圓弧不同角度的遮蔽,從而表現出月亮的圓缺變化。在月相功能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兩種完全對立的聲音。務實主義者宣稱這是一項相當雞肋的功能,並不能在現代生活中起到某種實際的功能性作用。
  • 月相表:探索月球陰晴圓缺在腕間的變化
    由此可見,佩戴一塊帶有月相功能的腕錶,掌握月球陰晴圓缺的變化,對於一個涉獵廣泛的人來說,無疑是增添了無窮無盡的話題性。更不用說中國文人賦予月亮的浪漫氣質,那更是月相表的殺手鐧。而2009年雅典以Moonstruck月之狂想命名的全新天文表,標誌其在月相技術上的進步。Moonstruck的設計理念集中於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天體系統,以鐘錶形式科學地描述月相盈虧、月球和太陽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所引起的潮汐變化。在Moonstruck的機芯中,兩個月相旋轉盤合二為一,可模擬新月、滿月之間的交替變化;同時地球環繞太陽轉動的假想軌跡則在另一轉盤內以每24小時轉動一次的方式呈現。
  • 月相變化
    那麼為什麼月亮會有這種變化,有著什麼規律呢?本文給您慢慢道來。 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也是距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在不斷的圍繞地球公轉。公轉方向:同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一樣,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看順時針。公轉周期:平均27.32天。月相的變化周期29.53天。
  • 【百科知識】月相的變化
    一個農曆月中,月相變化的順序為:新月(朔月,農曆初一):基本看不見,或者隱約看見一彎細線蛾眉月
  • 2017年月相變化(建議收藏)
    原標題:2017年月相變化(建議收藏) 新年的第一輪滿月 今天是2017年的首個滿月,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在2017年新年來臨之際,可視化地模擬了2017年全年的月相變化。 下面這段視頻可視化地展現了2017年全年北半球的月相和天平動,每幀的時間間隔為一小時。
  • [多圖]2017年的月相變化
    (原標題:[多圖]2017年的月相變化)
  • 人類觀月相變化制定了最早的曆法,為什麼月相變化一周需要29天?
    人們因為觀察月相的變化制定了月曆作為原始生活的指示標準。因為月相的變化比觀測四季的循環更為簡單明顯,所以月曆是最早的曆法。在一個月的時間中月亮會由西向東繞著地球轉一圈,我們在地球上觀測到的月亮就像其他的行星一樣東升西落。每一天月亮都會出現在黑色的天幕上,有時候天空上太陽還高高掛著明亮的月亮就已經出現在天空中了。月亮出現在天上的時間比其他的恆星遲一些好像在向東後退一樣。
  • 高考地理知識點:月相和潮汐變化
    1、月相: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  2、月相變化的原因: 月球本身不發光,只是反射太陽光  由於日、地、月的相對運動而造成三者位置的變化  3、月相變化的規律: 新月(初一) 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滿月(十五、十六)  新月 日、地、
  • 「月有陰晴圓缺」——月相變化
    古人常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亮身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眼中的月亮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這就是月相。月相,天文學術語(phase of the moon),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東向西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
  • 月相變化的規律
    那到底為什麼月相會有變化呢?原來月相形成的原因是這樣的。      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     朔:日月黃經差為0°,這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這就是朔,這一天為農曆的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