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23:六下 月相變化 唐巧

2021-01-18 教科版科學

編者按:近期,我們將陸續展播2018教科版小學科學全國優秀課評選獲獎作品,供大家學習交流。請您持續關注並推薦給身邊的朋友,讓我們一起把教科版小學科學課上好,一道為我國小學科學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視頻下方附本課教學設計


 

《月相變化》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重慶市南岸區天台崗小學校唐巧

【設計理念】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三單元《宇宙》單元中第二課,本課旨在利用模擬實驗,幫助學生建立並理解「月球公轉」的大概念。這個概念的建立並不是僅體現在一個科學概念的名詞解釋上,而是幫助學生理解「月球是如何運動的」,以及月球的這種運動所產生的一系列相關的天文現象。

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圍繞學生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因此,本課的設計理念定位在「基於學生視角下的科學概念的建立及理解」,即以學生的想法和理解來設計教學環節,幫助學生突破科學概念建立過程中的學習難點。

通過前期學情調查結果顯示,六年級學生在理解「月球公轉」這個概念時,主要存在兩個學習障礙:1.學生無法將「月相變化」和「月球公轉」建立聯繫;2.學生在模擬實驗中,總是以河外星系的視角來觀察月相變化,無法站在地球視角觀察月相變化。為解決以上障礙,執教者將在課堂教學中搭建合理的學習支架,使得學生聚焦現象並主動提出想要研究的科學問題。利用層層推進的實驗活動,學生主動突破困惑和障礙,讓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能力得以提升。

【教學目標】

1.學生知道月相變化是由於月球運動造成的。

2.通過模擬實驗,學生可以搜集證據,建立「月球公轉」的大概念,包括月球是圍繞地球公轉,月球公轉的方向、周期等相關概念。

【教學重點】

通過模擬實驗,學生可以搜集證據,建立「月球公轉」的大概念,包括月球是圍繞地球公轉,月球公轉的方向,公轉的周期等相關概念。

【教學難點】

通過模擬實驗,學生可以搜集證據,建立「月球公轉」的大概念,包括月球是圍繞地球公轉,月球公轉的方向,公轉的周期等相關概念。

【教學準備】

每小組:白紙、泡沫球、露營燈、模擬板各一個和兩張實驗記錄單。

【教學過程】

環節一:學生聚焦現象提出科學問題

師:唐老師是一位天文愛好者,前段時間,在自己小區的固定位置收集到這樣一組月亮的照片(師出示上半月月相變化的五張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圖片,你有幾點發現?

生(預設):月亮形狀發生了變化。月亮形狀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月亮亮的部分越來越多了。月亮在逐漸由缺變圓。

師:我們把從地球上看到月球亮的部分的形狀變化叫做月相變化。

(師板書:月相變化)

師:看到這樣有規律的月相變化,你有什麼疑惑或者問題嗎?

生:為什麼會發生月相變化?

師:很好,提出了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那關於這個問題,你們是怎麼想的?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張白紙,請大家把「為什麼會發生月相變化」的簡單原因畫在科學記錄本上。

(學生小組討論,上臺匯報,並自主發言、交流和碰撞自己的想法。老師將學生的想法收集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出示生活中收集到的真實的月相變化照片讓學生仔細觀察,使學生能主動聚焦到「月相變化」這個現象,提出與之相關的科學問題。並在此基礎上猜測並初步嘗試解釋自己關於發生月相變化的原因。

環節二:模擬有規律的月相變化,充分暴露學生的想法

師:到底是同學們猜測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造成了有規律的月相變化呢?現在,老師為每一個小組提供一個泡沫球用來模擬月球,一支燈泡用來模擬太陽。如果你還需要其他的材料,可以用自己的物品代替。

師:實驗要求:利用材料,自行模擬有規律的月相變化。如果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這樣有規律的月相變化,請把你的方法記錄下來。如果沒有,想想問題出在哪裡,可以在待會匯報時找其他小組同學幫忙解決。實驗開始。

(生分組領取實驗材料並開始模擬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生(上臺交流匯報)(預設):

1.學生沒有看到有規律的月相變化,通過生生質疑或者教師引導,讓學生注意到月相變化一定是在地球上看的,需要轉換視角,順利過渡到下一環節。

2.學生看到了有規律的月相變化,但是實驗時並未站在地球視角觀察,故需要學生生生質疑或者是教師引導到下一環節。

3.學生站在地球視角觀察月相變化,但在匯報環節仍有一些不確定、模糊的點,需要藉助第下一環節進行理清具體的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學情調查,很多學生是具有「月球是圍繞地球公轉」這個前概念的,但由於宇宙知識與生活脫節,許多學生沒有建立「月球形狀變化」與「月球公轉」之間的聯繫,因此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收集模擬實驗過程中看到的有規律的月相變化,並解釋「當出現這樣有規律的月相變化」時,月球是如何運動的。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會利用第一個環節自己或他人猜測的原因來進行模擬實驗,但此時如果學生沒有「地球視角」意識,則會在模擬時出現問題,這個環節的第二個目的,也是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前概念和初期的一些關於月相變化的想法,為接下來利用結構化材料再一次進行實驗打下基礎。

環節三: 再次模擬有規律的月相變化,尋找更多關於月球公轉的信息

(根據不同的學情,這裡生成的課堂問題也不一,教師在此處需給予引導)師:這次老師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張模擬板。模擬板上,這裡是地球,太陽光從這邊照過來。在地球旁邊有月球運動停留的8個點。請大家套上模擬板,模擬地球視角,從地球上觀察月球在這個8個點的月相變化。並將月相變化記錄在圓圈裡。當月球出現這樣有規律的月相變化時,你有什麼更多的發現,可以寫在實驗記錄單上。實驗開始。

(生分組領取實驗材料並開始模擬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生(上臺交流匯報)(預設):

1.我們小組發現造成有規律的月相變化的原因是月球是繞地球運動的。

2.我們小組發現月球繞地球運動的方向從北極的上空看是逆時針運動的。

3. 我們小組發現月球繞地球運動的周期是一個月。

……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模擬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基於自己的認識找到「月球公轉」更多的信息,形成較完整的「月球公轉」的概念。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月相變化》是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的第二課,月相變化是地球上能看到的顯著的天文現象,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密切。本課旨在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月相變化,並通過真實的有規律性的月相變化,在模擬實驗中逆推月相變化產生的原因,即月球是如何運動的,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月球公轉」的大概念,並提升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證據意識等多方面能力。

《月相變化》有難點。其一難在它的的確確發生在我們身邊,卻可能從沒有認真地去觀察過它。現在要來分析這樣的月相變化產生的原因,憑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來解釋是有很大難度的。其二難在許多學生極易產生非「地球視角」的代入感進行實驗而不自知。所以,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我選擇了首先讓學生先提前半個月搜集月相的真實照片,不僅培養他們對持續觀察月相產生興趣,還讓學生在搜集照片的過程中發現現象,或者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這樣相對就降低了難點一的難度。其次,在解決難點二時,我發現我試教的幾個班,不管學生學情如何,至少會有個別學生是具有「地球視角」意識的,這樣的話,我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在交流、質疑中發現實驗的問題,並在接下來的環節中予以糾正。即使班級沒有學生發現非「地球視角」的問題,老師作為課堂的引路人,也可以直接引導學生關注他們沒有發現的認知錯誤,從而順利進入下一個環節。

從今天的學生活動情況看,該班級學生的表現是在本課設定的障礙之外的,所以學生能比較輕鬆及順暢地進行實驗活動,而無需教師的過多幹預。同時,在此基礎上,學生也表現出了基於他們現在水平上的一些困惑和障礙,如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如何產生的,以及這些現象產生的時間及原因。在行課過程中,我並沒有刻意打斷學生的思維,這也體現了本課設計的核心理念,即在課堂上應順應學生思維發展來進行因「材」施教。同時,學生的生生交流和質疑也體現了該班級部分學生已經能將月球公轉這個概念和其他諸如月食等相關概念之間建立聯繫了。

    本課是依據新課標要求,對現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新的探索和追求。圍繞「基於學生視角下的科學概念的建立及理解」這樣的思路,我們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思維發展,尊重以學生的邏輯和推理來生成課堂學習,從學生的認知出發點來幫助學生建立科學大概念,提升科學素養。這樣的方式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挑戰,是對執教老師綜合能力的挑戰。不成熟的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努力學習,砥礪前行,為小學科學教學研究貢獻一己之力。


審核|石雷先 


更多精彩課例:

視頻:2018教科版小學科學優秀課評選獲獎作品展播1  一年級下冊  它們去哪裡了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2:一上   植物是「活」的嗎(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3:五下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4: 五上  用橡皮筋做動力(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5:一上   用手來測量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6:一上  做一個測量紙帶(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7:一上  用手來測量(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8:一下  給動物分類(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9:一下 認識物體的形狀(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10:五下 液體的熱脹冷縮(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11:五上  光是怎樣傳播的(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12:三下  水珠從哪裡來(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13:一下 它們去哪裡了(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14:一上   起點和終點(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15:五下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16:三下  自製溫度計(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17:五上 我們的小纜車 (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18:五上  製作小賽車 (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19:一下  誰輕誰重 (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20:一下  觀察一種動物 (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21:一下  觀察魚 (教科版)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22:三下  做一個指南針  馬笛


請分享給您身邊需要的人。

 


相關焦點

  • 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月相變化》
    快來檢測下吧!1、我們觀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我們叫做_______。2、月球是一個_______、_______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實際上是它反射_______。3、月相的變化規律是,上半月由____變____,亮面在____;下半月由____變____,亮面在____。
  • 《月相變化的規律》教學設計
    2020浙江省小學科學學術年會義烏市西山下小學   丁志平一、教材分析在上一版教材中
  • 杭州一天文學教師指出小學科學教材月相圖有誤
    ,如果你的孩子對科學有興趣或者正好在讀五六年級的,那可要仔細看了。●第二個是六年級下冊月相知識點不嚴謹秦老師對照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教師用書(六年級下冊)月相知識點部分,發現上面也有不嚴謹的表述:月相一章的教師用書裡,會要求學生在日落後不久去觀察月球,記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形態,並要求學生做一幅日落後不久月球在天空中方位的示意圖,同時需要表現月球在每個位置的姿態
  • 滬小學"觀月題"難倒天文專家 科學啟蒙遠比月相知識重要
    原標題: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觀月題」難倒天文專家引發爭議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今年本市小學一年級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一些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鼓勵孩子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科學作業莫留漏洞  「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時至9時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
  • 小學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小學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原標題: 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一些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鼓勵孩子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科學作業莫留漏洞  「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時至9時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
  •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觀月題」難倒天文專家引爭議:科學啟蒙和月相...
    今年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學家,引發爭議。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 科學作業本身或許存在科學常識漏洞,這難免讓人遺憾;不過,也有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對幼小銜接以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萌發孩子熱衷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的科學啟蒙,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 《月相變化》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月相變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顯著的兩個天文現象之一。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月亮認識到月相的變化,在對月相進行排列的過程中認識到月相的這種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曆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通過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圍繞地球公轉有關。
  • 思維導圖:小學三年級下人教版科學
    這兩天看了女兒的教材,科學,真是難呀。物體的運動,動物的一生,太陽、月亮和地球,這些內容,都是我們當年初中的內容。現在小學三年就就上了。這是不是說明時代在進步呀!小朋友這學期沒怎麼聽課,幫她梳理下,明天考試了,希望對她有點幫助。什麼叫運動?就是位置發生相對變化。有變化,稱之為運動;沒變化,稱之為靜止。
  • 生態園小學|讓仰望星空成為一種習慣:觀察月相活動紀實
    生態園小學|讓仰望星空成為一種習慣:觀察月相活動紀實 2020-03-11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杭州科學老師為拍教學視頻全國追月,完整月相變化得拍好幾年
    記者依然記得,去年年初,杭州一位科學老師發在朋友圈的吐槽——寒假讓學生觀察月相,結果杭州連著下了一個月的雨,別說月相,連月亮的影子都沒能見著。科學老師只能遺憾告訴家長,觀察任務暫時取消。秦鴻翼是北外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的科學老師,擔任杭州市天文學會理事長。
  • 月相變化圖,月相變化規律是怎麼樣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由於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斷產生周期性變化,所以月球同太陽出沒時差也產生周期性變化,出現了上半月月比日遲升後落,下半月月比日早升先落的現象,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農曆上半月月亮上半夜可見,農曆下半月月亮下半夜可見。人們常說的月相變化大致為上弦月,滿月和下弦月。而月相是以日月黃經差度數來算的,詳細的共劃分八種不同的月相:
  • 月相變化圖:又一波誠意之作,拿走不謝
    老師,來和我們一起參與月相觀察吧,自9月中旬,越秀區小學科學學科自然觀察發現活動系列之《月球和月相》專題講座及觀測活動開展以來,老師們的觀月熱情持續高漲
  • 科教版小學科學六下全冊知識點整理
    科教版小學科學六下全冊知識點整理   四、觀察實踐活動。   (一)垃圾填埋場在雨水浸泡下發生變化的模擬實驗中:   1、細石子、沙模擬土層;2、清水模擬地下水;3、浸過墨水的紙巾模擬被填埋的垃圾;   4、墨水模擬汙水5、慢慢往上面噴水模擬天下雨;   瓶底的清水最後變成墨水色了,這說明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東西仍會浸濾出來汙染地下水。
  • 奇妙的月相變化...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小時不知月,呼作白玉盤」秋高月明,又到了「觀察月相」的季節。
  • 洪江區開展小學科學「送教下鄉」活動
    懷化新聞網訊 (通訊員 胡竹林、汪衛華)為加強城鄉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5月24日,區小學科學學科「送教下鄉活動」在區橫巖鄉中心小學舉行。
  • 山西運城鹽湖區紅旗小學科學實驗集錦:隱藏的冰激凌、水魔法、油水...
    )《水生萬物,與水有關的十個神奇小實驗| 中小學科創實踐展播(23)》(點擊紅字學習)《神奇的吸管到底有多神奇?| 中小學科創實踐展播(27)》(點擊紅字學習)《山西運城鹽湖區魏風小學科創實驗集錦:黃豆搖搖樂、會跑的鐵環、魔蛋等作品 | 中小學科創實踐展播(28)》(點擊紅字學習)《包頭東河區同道小學科學幻想畫作品集錦:一起走進孩子們五彩斑斕的幻想世界 | 中小學科創實踐展播(29)》(點擊紅字學習)《山西運城鹽湖區涑水聯合雙語學校科創實踐作品集錦
  • 【百科知識】月相的變化
    一個農曆月中,月相變化的順序為:新月(朔月,農曆初一):基本看不見,或者隱約看見一彎細線蛾眉月(農曆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上弦月(農曆初七、初八):半圓漸盈凸月、上凸月(這時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過後,月亮漸漸移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區域,這時我們開始看到月亮被陽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彎彎的娥眉,所以這時的月相叫「娥眉月」。這種「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 中秋節老師家長各出巧招 陪孩子觀月埋「科學種子」-月相 自然課...
    記月相變化做三球模型    今晚是中秋夜,分享月餅自然是樂事,不過,除了舌尖上的甜蜜,中秋節還能給孩子留下些什麼記憶?有沒有想過,皎潔月光,也能點亮孩子心頭的科技之光?  近日,一些有關如何陪孩子觀月的討論在社交媒體和網絡論壇上十分火熱。老師和家長各出巧招,引導孩子眺望夜空,了解有關月亮的科學知識。
  • 月相變化演示盒
    自動月相盒可以模擬月相的大致變化規律,將攝像頭的USB線插在電腦上,即可觀看月球的變化情況。    自動月相盒由減速馬達、圓盤、桌球、燈泡、滑環(解決數據線在旋轉過程中發生纏繞的問題)、攝像頭等材料組成。    通過採用模擬真實的情境來幫助學生分析月相變化的現象和規律,將難以觀察到的事物和現象用直觀形象的模型來表述。
  • 月相變化規律解析
    月相變化規律解析  一、月相及其形成  月亮圓缺變化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陽光。在太陽光照射下,總是一面亮一面暗,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面,另半個球面是暗面見圖1中中間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