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小學"觀月題"難倒天文專家 科學啟蒙遠比月相知識重要

2020-11-22 東方網

原標題: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觀月題」難倒天文專家引發爭議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今年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專家,引發爭議。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一些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鼓勵孩子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科學作業莫留漏洞

  「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時至9時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這是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項作業,看上去是否簡單又有趣?然而,這道題目卻把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工作室高級主管湯海明難住了。原來,根據天文規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時間都會比前一天推遲5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每個月約一半時間,月亮要到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孩子無法按照題目要求,在晚上7時至9時找到月亮的蹤影。湯海明呼籲,要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還需出題者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嚴謹細緻。

  翻開《暑假生活》,題目中補充說明,「如果那天下雨或者多雲看不到月亮,可以先空著那一天不畫。28天後,請你猜一猜,如果空著不畫的那幾天都能看到月亮,月亮可能是什麼形狀?把你猜測到的月亮形狀補畫上去,並在下面做一個記號。」湯海明提醒,這樣的表述很容易造成誤導。如果孩子認為無法看見月亮,只是因為下雨或者多雲等天氣原因,那就錯了。

  「如果孩子真的要根據自己的觀察去完成月相圖,恐怕只能熬夜不睡覺了。」湯海明坦言,藉助搜尋引擎或自然學科課本,「猜」出月相變化圖並不難。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他建議,這份作業不妨加一小題,就會變得很有意思。「當你沒有在晚上7時到9時的天空中看到月亮,想一想究竟是什麼原因?」如此一來,也能讓孩子定時定點仰望星空,做好記錄和觀測,而不是憑空想像。

  啟蒙孩子科學素養

  「10多年前,每年中秋節前的半個月,我們總會讓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觀察每天的月亮長啥樣,然後把它畫下來。『月亮婆婆一邊做衣裳,身體是不是一邊長胖了……』伴隨著講述《月亮婆婆做衣裳》的故事,鼓勵孩子們每天晚上看看月亮的形狀有哪些變化,並記錄下來;如果沒有看到,那就空著。」長寧區新實驗幼兒園園長、上海市特級園長、特級教師周劍說,這項觀察活動的目的,在於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特別是生活中一些平時可能熟視無睹的現象,通過仔細觀察和客觀記錄,激發孩子們對探究的興趣。

  對學生和家長而言,這是一個培養實事求是態度的小小考驗。周劍說:「題目本身的要求是畫下看到的,如果看不到就應當不畫;如果畫了,那反而有問題。」在專家看來,暑假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讓孩子們收穫真實的體驗。開學後,老師若在作業反饋時予以強調,對學生科學態度的培養則大有裨益。如果家長或教師有心,在後面同樣的日子記得讓孩子再觀察一下,驗證自己補畫的是否和觀察到的一致,也是一種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還有一些小學語文老師認為,作業對孩子的意義並不僅僅是獲得知識、鞏固技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應該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學習素養。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專注、堅持,質疑、想像,以及實事求是、努力探究的學習素養更為重要。從語文學習的角度,學生學習寫作要有留心生活、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因此老師會經常結合生活中的內容設計、組織一些活動,引導、鼓勵孩子去觀察,把自己真實看見的東西記錄下來,並對其中搞不清楚或有疑問的東西大膽質疑。

  因此,這一自然學科的作業,鼓勵孩子堅持觀察、記錄,並對觀察、記錄所得進行質疑、探究,這樣的學習經歷對學生的發展很有意義。當然,一年級孩子在完成這樣的長作業過程中,還需要家長和老師恰當引導。

相關焦點

  • 小學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小學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原標題:   今年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專家,引發爭議。
  • 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觀月題」難倒天文專家引發爭議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資料)  今年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專家,引發爭議。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一些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鼓勵孩子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觀月題」難倒天文專家引爭議:科學啟蒙和月相...
    今年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學家,引發爭議。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 科學作業本身或許存在科學常識漏洞,這難免讓人遺憾;不過,也有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對幼小銜接以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萌發孩子熱衷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的科學啟蒙,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 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學家,「觀月題」有科學漏洞
    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學家,「觀月題」有科學漏洞 新民晚報7月31日報導,「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點至9點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
  • 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專家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今年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專家,引發爭議。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一些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鼓勵孩子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 上海一小學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觀月題存科學漏洞
    上海一小學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觀月題存科學漏洞 2017-07-這是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項作業,看上去是否簡單又有趣?  然而,這道題目卻把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工作室高級主管湯海明難住了。原來,根據天文規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時間都會比前一天推遲5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每個月約一半時間,月亮要到在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孩子無法按照題目要求,在7點至9點找到月亮的蹤影。
  • 中秋節老師家長各出巧招 陪孩子觀月埋「科學種子」-月相 自然課...
    記月相變化做三球模型    今晚是中秋夜,分享月餅自然是樂事,不過,除了舌尖上的甜蜜,中秋節還能給孩子留下些什麼記憶?有沒有想過,皎潔月光,也能點亮孩子心頭的科技之光?  近日,一些有關如何陪孩子觀月的討論在社交媒體和網絡論壇上十分火熱。老師和家長各出巧招,引導孩子眺望夜空,了解有關月亮的科學知識。
  • 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編寫組回應
    本周,本周報導了「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觀月題存「科學漏洞,引起讀者和廣大網友熱議。對此,《暑假生活》編寫組積極回應:非常歡迎專家和讀者指出《暑假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暑假生活》明年變臉  《暑假生活》編寫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報導刊發後,編寫組除了請天文專家協助對這道題目進行完善外,也已經組織各學科專家學者對各科題目集中「把脈」。此外,由於本市小學一年級今年秋季語文科目啟用全國統編教材,這本孩子們熟悉的《暑假生活》也將順應教材變化進行修訂,明年將新裝亮相。
  • 小學暑假神題「難倒」天文學家:看似浪漫有趣 問題出在哪?
    李剛/攝資料圖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中的一項作業,就狠狠地打了大人的臉。「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點至9點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乍看之下,此題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可一位上海天文學家指出,根據天文規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時間都會比前一天推遲5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每個月約一半時間,月亮要到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
  •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這是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項作業,看上去是否簡單又有趣?然而,這道題目卻把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工作室高級主管湯海明難住了。原來,根據天文規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時間都會比前一天推遲5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每個月約一半時間,月亮要到在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孩子無法按照題目要求,在7點至9點找到月亮的蹤影。
  •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觀察月亮 專家:科學作業莫留漏洞
    原標題: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點至9點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這是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項作業,看上去是否簡單又有趣?  然而,這道題目卻把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工作室高級主管湯海明難住了。
  • 生態園小學|讓仰望星空成為一種習慣:觀察月相活動紀實
    生態園小學|讓仰望星空成為一種習慣:觀察月相活動紀實 2020-03-11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學科學優秀課展播23:六下 月相變化 唐巧
    這個概念的建立並不是僅體現在一個科學概念的名詞解釋上,而是幫助學生理解「月球是如何運動的」,以及月球的這種運動所產生的一系列相關的天文現象。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圍繞學生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因此,本課的設計理念定位在「基於學生視角下的科學概念的建立及理解」,即以學生的想法和理解來設計教學環節,幫助學生突破科學概念建立過程中的學習難點。
  • 杭州一天文學教師指出小學科學教材月相圖有誤
    >網傳的示意圖中,月球的亮面都直立著(亮面與暗面是左右結構),並且上半月月相中,月球亮面在右側(指向位於西方的太陽),下半月月相中,月球亮面在左側(指向位於東方的太陽),反映了月球是被太陽光照亮這一個重要的知識點。
  • 月相變化圖:又一波誠意之作,拿走不謝
    老師,來和我們一起參與月相觀察吧,自9月中旬,越秀區小學科學學科自然觀察發現活動系列之《月球和月相》專題講座及觀測活動開展以來,老師們的觀月熱情持續高漲
  •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學家,「太難了」英文咋說?
    有沒有被什麼題給難住嘞?不知道大伙兒的題有多難,反正本君近日聽聞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了天文學家…… 事情是這樣的,據《新民晚報》報導,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作業裡有這樣一項任務↓↓↓  「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點至9點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
  • 《月相變化的規律》教學設計
    2020浙江省小學科學學術年會義烏市西山下小學   丁志平一、教材分析在上一版教材中
  • 這幾道小學題目,難倒很多大學生,老師:全對的人智商200以上!
    隨著知識更迭的速度越來越快,現如今中小學教育不單單是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還考察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能力。許多小學考試題目也高深莫測,難度堪稱高考試題,讓許多家長也束手無策,21世紀的小學生可真不得了,每天的作業堆積如山,還要去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就連作業都不是一般的難度。一般的小學生的題也不能拿我們成年人的思維做,而這些題的解題方法總是讓人出乎意料,有些看似很簡單的題總是難倒大部分家長,不知從何下手,對於不懂得變通的的家長更是燒腦。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難倒大學生的小學題目。
  • 一年級作業難倒天文學家 月球每天遲到50分鐘升起
    這是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項作業,看上去是否簡單又有趣?  然而,這道題目卻把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工作室高級主管湯海明難住了。原來,根據天文規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時間都會比前一天推遲5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每個月約一半時間,月亮要到在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孩子無法按照題目要求,在7點至9點找到月亮的蹤影。
  • 誰的智商高來做這道題 小學數學題像哲學題難倒大人
    鄭州市某小學二年級數學考試題  ●判斷下面的話對嗎?對的打「√」,錯的打「×」  12÷4=3這道算式表示把12分成4份,每份是3。()  ●小學數學題更像哲學題  王先生說,五一節前,鄭州市二七區某小學組織了一次期中考試,這是二年級數學卷子中的一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