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學家,引發爭議。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
科學作業本身或許存在科學常識漏洞,這難免讓人遺憾;不過,也有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對幼小銜接以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萌發孩子熱衷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的科學啟蒙,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正方】月亮也會白天升起,科學作業莫留漏洞
「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點至9點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這是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項作業,看上去是否簡單又有趣?然而,這道題目卻把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工作室高級主管湯海明難住了。原來,根據天文規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時間都會比前一天推遲5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每個月約一半時間,月亮要到在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孩子無法按照題目要求,在7點至9點找到月亮的蹤影。湯海明呼籲,要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還需出題者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嚴謹細緻。
翻開《暑假生活》,題目中補充說明,「如果那天下雨或者多雲看不到月亮,可以先空著那一天不畫。28天後,請你猜一猜,如果空著不畫的那幾天都能看到月亮,月亮可能是什麼形狀?把你猜測到的月亮形狀補畫上去,並在下面做一個記號。」湯海明提醒,這樣的表述很容易造成誤導。如果孩子認為無法看見月亮,只是因為下雨或者多雲等天氣原因,那就錯了。
事實上,每個月有段時間,從晚上7時到9時,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都無法看見月球。由於月亮每天升起的時間都推遲50分鐘左右,以今年7月的上海為例,從7月12日開始,月亮升起的時間都要在21時以後,其中,7月12日的月出時間為21時04分,月落時間為第二天7時32分;7月13日月出時間為21時42分,月落時間為第二天8時28分;7月14日月出時間為22時19分,月落時間為第二天9時26分……以此類推,直至7月23日,月出和月落時間分別為上午4時36分和18時43分,人們才能在大氣能見度高的情況下,瞥見即將和太陽同時出現的月亮。
「如果孩子真的要根據自己的觀察去完成月相圖,恐怕只能熬夜不睡覺了。」湯海明坦言,藉助搜尋引擎或自然課本,「猜」出月相變化圖並不難。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他建議,這份作業不妨加一小題,就會變得很有意思。「當你沒有在晚上7時到9時的天空中看到月亮,想一想是究竟什麼原因?」如此一來,也能讓孩子定時定點仰望星空,做好記錄和觀測,而不是憑空想像。
【反方】認真觀察、客觀記錄,啟蒙孩子科學素養
「10多年前,每年中秋節前的半個月,我們總會讓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觀察每天的月亮長啥樣,然後把它畫下來。『月亮婆婆一邊做衣裳,身體是不是一邊長胖了……』伴隨著講述《月亮婆婆做衣裳》的故事,鼓勵孩子們每天晚上看看月亮的形狀有哪些變化,並記錄下來;如果沒有看到,那就空著。」長寧區新實驗幼兒園園長、上海市特級園長、特級教師周劍說,這項觀察活動的目的,在於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特別是生活中一些可能平時熟視無睹的現象,通過仔細觀察和客觀記錄,從而激發孩子們對探究的興趣。
在觀察得到的時候,孩子可以按照觀察到的月相記錄;在觀察不到的時候,要堅持實事求是。對學生和家長而言,反而是一個小小的考驗,更是培養實事求是態度的契機。「題目本身的要求是畫下看到的,如果看不到就應當不畫;如果畫了,那反而有問題了。」周劍說,幼兒園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老師讓孩子觀察並記錄的同時,老師自己也在記錄。
有的小朋友明明看不到的時候,但為了把記錄表填滿,家長就自行幫孩子畫上去;還有些家長忘記督促孩子每晚觀察,臨到要交記錄表的時候,結果家長越俎代庖全部畫上補全,失去了鼓勵孩子自行觀察客觀記錄的本意。
在專家看來,對於幼小銜接的孩子而言,引導對孩子的科學教育不是僅僅給他們一個結論,而是要讓他們能有一種經歷。暑假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通過親身體驗和真實觀察,讓他們經歷並收穫真實的體驗。開學後,老師若在作業反饋時予以強調,那對學生就是很好的科學態度培養。如果家長或教師有心,在後面同樣的日子記得讓孩子再觀察一下,驗證自己補畫的是否和觀察到的一致,也是一種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還有一些小學語文老師認為,作業對孩子的意義並不僅僅是獲得知識、鞏固技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應該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學習素養。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專注、堅持,質疑、想像,以及實事求是、努力探究的學習素養更為重要。從語文學習的角度,學生學習寫作要有留心生活、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因此老師會經常結合生活中的內容設計、組織一些活動,引導、鼓勵孩子去觀察,把自己真實看見的東西記錄下來,並對其中搞不清楚或有疑問的東西大膽質疑。
因此,這一自然學科的作業,如果從學科整合視角看,鼓勵孩子堅持觀察、記錄,並對觀察、記錄所得進行質疑、探究,這樣的學習經歷對學生的發展很有意義。當然,一年級孩子的年紀小,在完成這樣的長作業過程中,還需要家長和老師恰當引導。
【新聞原題】小實踐:觀察月相
1、從現在開始,請你每天晚上7點—9點之間觀察一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建議你對照日曆,把28天的日期和農曆都填好)。
2、如果那天下雨或者多雲看不到月亮,可以先空著那一天不畫。
3、28天後,請你猜一猜:如果空著不畫那幾天能看到月亮,月亮可能是什麼形狀?把你猜測的月亮形狀補畫上去,並在下面做個記號。(附表格)
你能說說月亮形狀變化的特點嗎?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內文圖來源:一年級小學生家長提供 圖片編輯:項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