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打賞,求轉發分享!
學習的路上,讓我們一起努力!
讓更多孩子受益,是我的最大動力!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要學習長度單位。
這一單元的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為何這樣說呢?
小學生剛從一年級升上來,只接觸了100以內的加減法,任何空間思維都不具備。此時,突然接觸到長度單位,還與生活密切相關,難度陡然上升。
那麼,在學習這個單元的新知識前,家長朋友們,可以幫助孩子們做哪些鋪墊呢?做好以下3點就可以了!
第一點:使用物品,感知長度。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了解,為小學生後面的學習,進行了一定的鋪墊和滲透。這個單元的學習,應當引起重視。
那麼,如何讓剛剛上完一年級的孩子,對於長度單位有一個具象的認知呢?這就得藉助於物品來感受了!
家長們可以準備各類尺子,比如直尺,或者米尺,當孩子們對於尺子上的刻度感興趣時,就可以告訴他,1釐米有多長?1分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
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量身高,告訴孩子們,這個身高如何表示?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原來長度單位在生活中是離不開的,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點:進行推理和想像。
學習長度單位,也需要運用到推理和想像嗎?
要!
比如,一棵大樹、一幛樓房的高度,孩子們肯定是沒辦法自己去量的。此時,家長朋友就要藉助於一開始給孩子樹立的長度單位,讓他們來推理和想像,無法丈量的大樹和樓房,會有多高?
在做這類訓練前,可以讓孩子先推理想像家裡比較高的物品,如衣櫃、茶几等,推理完以後,再動手去丈量長度,進一步強化長度單位的實際應用。
第三點:利用長度單位來解決問題。
學習數學,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將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學習長度單位,亦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所知所學,進一步解決生活當中的難題,那就會大大增強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比如上圖中的最後一題:一輛家用汽車的長約是50釐米還是5米?
這類題目呢,可以先把自由發揮的權力交給孩子們,讓他們去思考。之後,為了驗證答案的正確性,可以帶領孩子親自去丈量一下汽車。當他自己動手,使用工具量出了長度,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還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這部分知識的記憶與消化。
希望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