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8年)》發布

2020-11-25 中國質量新聞網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8年)》發布

強化智慧監管 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從1998年到2018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已走過20年曆程。近日,國家藥監局正式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8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49.9萬份;1999年至2018年,累計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368萬份。

據悉,2018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取得新進展,表現為強化智慧監管,監測覆蓋面進一步擴大,2018年全國97.9%的區縣報告了藥品不良反應,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為1119份,與醫療機構合作建設了150餘家監測哨點;深入開展安全性評價,及時處置風險預警信號,2018年共發布藥品說明書修訂公告33期、停止吡硫醇注射劑、特酚偽麻片、磺胺索嘧啶片和特洛偽麻膠囊生產銷售使用、發布12期《藥物警戒快訊》,對重點關注的150餘個藥品不良反應事件聚集性信號及時進行處置,做到早發現、早應對、早調查、早處置,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夯實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安全主體責任,對上市許可持有人開展監測、報告、分析和評價提出具體要求。

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可利用性持續增加

《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49.5萬份,佔同期報告總數的33.1%,這一類報告比例持續增加,顯示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可利用性持續增加;2018年收到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4.9萬份,佔同期報告總數的10.0%。

據了解,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比例是國際通用的衡量總體報告質量和可利用報告的重要指標之一,監測評價工作一直將收集和評價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作為重點工作內容,這類報告尤其是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多了,並不能說明藥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意味著監管部門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全面,對藥品的風險更了解,風險更可控,對藥品的評價更加有依據,監管決策更加準確。同樣,在醫療實踐中,能及時地了解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的表現、程度,並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也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措施。

《報告》還顯示,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2018年我國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為1119份;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縣級報告比例是衡量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均衡發展及覆蓋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2018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縣級報告比例為97.9%。

此外,根據《報告》,按照懷疑藥品類別統計,化學藥品佔83.9%、中藥佔14.6%、生物製品佔1.5%;按照藥品給藥途徑統計,2018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靜脈注射給藥佔60.0%、其他注射給藥佔4.2%、口服給藥佔32.2%、其他給藥途徑佔3.6%;2018年報告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中,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的分別為皮膚及其附件損害、胃腸損害、全身性損害、神經系統損害和心血管系統損害。

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佔比超八成

《報告》指出,2018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版)收載品種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62.7萬份,其中嚴重報告6.5萬份,佔10.4%。報告涉及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佔85.9%,中成藥佔14.1%。2018年國家基本藥物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照藥品類別統計,報告數量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抗微生物藥、心血管系統用藥、抗腫瘤藥、調節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藥、維生素礦物質類藥;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的是皮膚及其附件損害、胃腸損害、全身性損害、神經系統損害以及心血管系統損害。2018年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部分6大類中,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總數由多到少依次為內科用藥、骨傷科用藥、婦科用藥、外科用藥、耳鼻喉科用藥、眼科用藥。2018年國家基本藥物監測總體情況基本保持平穩。

根據《報告》,2018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涉及懷疑藥品159.7萬例次,其中化學藥品佔83.9%,生物製品佔1.5%。2018年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懷疑藥品18.4萬例次,其中化學藥品佔89.1%,生物製品佔2.0%。

此外,《報告》還顯示,2018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涉及懷疑藥品159.7萬例次,其中中藥佔14.6%;2018年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懷疑藥品18.4萬例次,其中中藥佔8.7%。2018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略有下降。從藥品類別看,主要涉及活血化瘀類、清熱解毒類、涼開類、益氣養陰類等。

根據2018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和分析評價結果,國家藥監局對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藥品及時採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抗感染藥等4類用藥風險高

《報告》指出,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結果以及公眾關注情況,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對抗感染藥、心血管系統用藥、腫瘤用藥、老年人用藥監測情況進行了分析,並對安全風險進行提示,其中抗感染藥是指具有殺滅或抑制各種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藥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藥、抗真菌藥、抗病毒藥等,是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藥品類別之一,其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一直居於首位,是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關注的重點。2018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抗感染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52.2萬份,其中嚴重報告4.9萬份,佔9.4%。抗感染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佔2018年總體報告的34.8%。近年來,抗感染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佔總體報告比例呈現持續下降趨勢,提示臨床加強抗感染藥使用管理等措施取得一定實效,但其嚴重不良反應風險仍需繼續關注。

2018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心血管系統用藥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2.9萬例,佔總體報告的8.6%;其中嚴重報告8266例,佔6.4%。統計分析結果顯示,65歲及以上年齡組心血管系統用藥患者報告數量及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佔比均明顯高於總體報告中該年齡組患者水平,提示老年患者是心血管系統用藥的主要群體,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顯著升高。2018年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涉及口服製劑的報告比例較注射劑高出14.0個百分點,提示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更多來自口服給藥途徑。

2018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腫瘤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8.0萬例,佔2018年總體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5.3%。其中嚴重報告2.7萬例,佔腫瘤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34.0%,佔2018年總體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18.2%。近年來,腫瘤用藥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以15%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逐年上升,嚴重報告的年均增長速度更高,腫瘤用藥嚴重報告佔總體嚴重報告的比例逐年遞增。此外,腫瘤患者通常基礎條件較差,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的風險較高,醫生和患者均應重視可能的不良反應/事件,合理用藥、適當預防、及時幹預,儘量避免因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影響治療。

2018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中65歲以上老年患者相關的報告佔27.7%。2018年共收到老年患者嚴重報告佔老年患者報告總數的11.5%,略高於2018年總體報告中嚴重報告比例。2018年老年患者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佔報告總數的27.7%;老年患者嚴重報告所佔比例高於整體報告中嚴重報告的構成比,因此應持續關注老年人群用藥安全。從2018年的統計數據看,在藥品分布上,老年患者用藥的化學藥品中,電解質、酸鹼平衡及營養藥、心血管系統用藥、神經系統用藥的構成比高於化學藥總體報告中該分類的構成比,提示老年患者使用以上藥品較多,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較多。

《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2019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發布
    4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不良反應報告表151.4萬份,其中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47.7萬份,佔同期報告總數的31.5%,較2018年下降1.6個百分點。2019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仍然以化學藥品為主,佔比超八成,較2018年同期有所增長;中藥不良反應報告比例較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生物製品略有上升。
  •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氟喹諾酮類藥品風險顯著
    4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分四部分介紹了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總體進展、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情況、風險控制措施情況以及重點提示關注的五方面問題。
  • 國家藥監局發布個例藥品不良反應收集和報告指導原則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8年12月2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通告,為規範持有人藥品上市後不良反應監測與報告工作,落實持有人直接報告藥品不良反應主體責任,遵循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指導原則相關規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個例藥品不良反應收集和報告指導原則》,現予發布。
  • 國家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落戶北海
    近日,自治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組織中國醫院藥物警戒CHPS系統專家來到北海市人民醫院,完成了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的驗收。傳統的監測模式是由上報單位的醫護人員向藥學部匯報,藥學部從多個系統中查詢、收集完善不良反應信息,再逐條錄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填寫內容繁多、工作量大,存在漏報率高、報告時效慢、信息不規範、描述不準確、難以確定報告的真實性和關聯性等問題,極大影響了醫護工作者報告藥品不良反應的積極性。
  • 監測藥品化妝品不良反應 廈門新增3家國家、省級「哨點醫院」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陳泥 通訊員 許清光)近日,我市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授牌儀式,宣告全市新增3家國家、省級藥品、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醫院」。  授牌儀式上,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被授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福建省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牌匾;廈門市兒童醫院和廈門弘愛醫院被授予「福建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牌匾。
  • 國家食藥監局提醒關注苯佐卡因藥品不良反應
    新華網北京7月13日電(記者胡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13日發布通報,提醒醫患和藥品生產企業關注苯佐卡因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的不良反應情況。通報說,近期國外藥品管理部門發現苯佐卡因可能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的嚴重不良反應。
  • 「萬絡致死事件」拷問中國藥品不良反應機制
    中廣網北京8月25日消息 繼去年全球召回事件後,近日,默沙東製藥的「萬絡」又因為撤市前的不良反應「後遺症」,捲入巨額賠償事件中。     雖然,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訴訟和賠償都發生在美國,我國尚未收到關於「萬絡」的不良反應訴訟,但由此引發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問題卻對我國現有機制敲響了警鐘。
  • 食品藥品監管局:警惕清開靈注射劑嚴重不良反應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通報:警惕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和清開靈注射劑的嚴重不良反應    日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了第二十一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醒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應警惕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和清開靈注射劑的嚴重不良反應。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2018年第4期藥物警戒快訊
    2017年10月17日,瑞典啟動了含羥乙基澱粉的注射液的評估程序。2018年1月19日,PRAC建議在歐盟暫停使用羥乙基澱粉溶液。2018 年1月24日CMDh以多數票通過PRAC的建議。之後CMDh 將決議遞交給了歐盟委員會。2018 年2月27日,基於CMDh的決議,歐盟委員會將暫停羥乙基澱粉注射液上市許可的決議草案提交給人用藥品常務委員會啟動書面程序徵求意見。
  • 河北這147家醫療機構,藥械不良反應不能再「零報告」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近日,河北省藥監局發布關於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零報告的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通報,敦促部分醫療機構重視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體系建設
  • 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年度報告(2016年)
    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按照國家禁毒委員會的統一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善監測工作體制機制,提升監測能力和水平,日常監測和專項調查並重,推動藥物濫用監測工作取得新進展。  拓寬監測網絡,提高數據科學性。全年31個省(區、市)上報藥物濫用監測調查表27.6萬份,較2015年增長10.7%。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顏江瑛: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發布廳見到大家。明天是6·26國際禁毒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按照職能向社會公布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年度報告(2009年)。現在回到你的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經常會發布一些藥品的不良反應信息,以引起公眾的注意。美國FDA經常也是會通過他們的網站發布一些藥物的警戒信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會根據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報告提出用藥安全警示。國家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集的報告來源於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
  • ...市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涉及來源以網購居多;主要皮膚症狀為紅斑
    今天,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19年上海市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情況通報。來自上海市藥品和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2019年本市上報化妝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共2593例,均為一般報告。報告的主要來源為醫療機構監測哨點,佔到總數的92.90%。去年上海市化妝品不良反應更多的發生在什麼人群身上?報告涉及的化妝品具有哪些產品來源信息?這些不良反應都表現為哪些特徵?一起來看一看吧。報告中,女性2402例,男性191例,分別佔報告總數的92.63%和7.37%。
  • 2017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接觸性皮炎最多
    今天是5月25日「全國護膚日」,為加強化妝品安全監管,保障消費者健康權益,上海市食藥監局公布了2017年上海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上海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共1202例,比2016年增長11%,其中,化妝品接觸性皮炎最多,共1146例,佔例數的95.34%。
  • 疫苗不良反應是如何監測的?病毒變異會對疫苗效果產生影響嗎?
    問:我國疫苗不良反應是如何監測的?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國家《疫苗管理法》《全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方案》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鑑定辦法》等法律法規,均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疑似疫苗不良反應)監測和處置有明確的規定。
  •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負責人解讀病毒靈不良反應
    新華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胡浩)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18日對多地發生的幼兒園給兒童集體服用處方藥事件中涉及的藥品病毒靈(鹽酸嗎啉胍片),進行了說明。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發布,這些數據值得關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6日訊(記者佘惠敏)科技部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報告由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組織國內多個相關研究機構編寫。  我國2017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6%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今天上午在科技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報告由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組織國內多個相關研究機構編寫。
  • 國家短缺藥品清單出爐,這六種藥為什麼短缺?
    記者 | 原禕鳴 編輯 | 謝欣 1 據國家衛健委官網,12月3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等部門發布《關於印發國家短缺藥品清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並公布了國家短缺藥品清單和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
  • 《2020年上半年中國藥學會醫院用藥監測報告》發布
    《2020年上半年中國藥學會醫院用藥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基本藥物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自2018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調整後,各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金額、頻度佔比均有所上升。《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基本藥物使用品規數為1119種,使用金額佔比為27.63%,使用頻度佔比為51.58%。
  • 食藥監總局發布2016年度藥品檢查報告
    第二節 藥品GMP認證檢查一、檢查基本情況依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於「未通過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0年修訂)認證企業停止生產和下放無菌藥品認證有關事宜的公告(2015年第285號)」的精神,自2016年1月1日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不再受理藥品GMP認證申請。對於已經受理的認證申請,繼續組織完成現場檢查和審核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