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疫情首次「侵入」海南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4月19日發布,海南省萬寧市和儋州市發生非洲豬瘟疫情。
4月19日,農業農村部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確診, 海南省儋州市兩養殖戶和萬寧市兩養殖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截至目前,儋州市發生疫情兩養殖戶共存欄生豬302頭,發病28頭,死亡28頭;萬寧市發生疫情兩養殖戶共存欄生豬419頭,發病49頭,死亡49頭。
疫情發生後,農業農村部立即派出督導組赴當地。當地已按照要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採取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處置措施,對全部病死和撲殺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禁止所有生豬及其產品調出封鎖區,禁止生豬運入封鎖區。目前,上述措施均已落實。至此,全國31省份均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中國再無「淨土」。
為何有海相隔的海南也未能倖免?
海南由於隔著海岸,也被認為是最不可能發生疫情的地方。農業農村部曾表示,將探索非洲豬瘟區域化管理,推進中南部區域防控試點工作,指導海南省等地區率先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區。然而,海南卻也未能逃出非洲豬瘟的魔爪,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非洲豬瘟跨過山河大海,迅速傳播?農業農村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樊福好研究員認為有三大可能:一是飼料;二是運豬車;三是人員。
「帶毒飼料是導致我國非瘟快速傳播、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雙胞胎集團總裁李建寧認為,「對華北地區玉米進行非洲豬瘟病毒檢測,100噸玉米中就有3.9噸帶毒,比例相當驚人。華北玉米帶毒,未經高溫殺滅,是華北地區非瘟普遍爆發的直接原因。」他呼籲,非瘟防控要原料商、飼料廠、豬場、屠宰場、食品公司全產業鏈一起防控,保護豬場,保護產業鏈。
「我國養豬業的龐大和複雜性使得抗擊非洲豬瘟需要整個養豬產業鏈各個環節,包括獸藥、飼料、養殖、運輸、屠宰、銷售等共同行動起來,需要科學研究者不斷深入探索非洲豬瘟病毒的特性,加大疫苗的研發力度,也需要養豬一線的生產者不斷總結防控經驗並堅持技術創新。」中國科學院亞熱帶生態所生豬健康養殖中心主任李鐵軍認為。
在此提醒廣大養殖戶務必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