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基礎研究突破 為量子計算創造條件

2020-11-29 中國航空..

中國航空報訊:上世紀60年代,物理學家成功創造出了一種自然界沒有的神奇光源,那便是雷射。可以說,這一發明徹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在20世紀後半葉,雷射成為了研究自然科學、醫學和工程技術領域中的問題的重要工具。現如今,每一年雷射的市場規模已超過了百億美元。

雷射和傳統光源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光束的「相干性」。相干性決定了雷射束在執行各種精密任務時的能力,高度的相干性使雷射適合應用在高精度器件上。比如在控制量子計算機的組件時,就需要一個特定頻率的高度相干光束來長時間地控制大量的量子比特,而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可能還需要相干性更強的光源。

當物理學家在對雷射的相關性進行量化時,需要同時考慮光的粒子性質和波性質。對於一個理想的雷射器來說,雷射的相干性可被粗略地認為是以相同的相位被連續發射到一束光束中的光子的數量,這個數字可以比雷射本身的光子數量要大得多。一直以來,物理學家一直相信,雷射相干性的上限,受限於雷射中的光子數量的平方。

這條「鐵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1958年,物理學家阿瑟·肖洛(Arthur Schawlow)和查爾斯·湯斯(Charles Townes)提出了雷射理論,二人還因其在雷射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斷言了標準雷射器的相干性遵循這個規律。

然而最近兩項新的研究表明,雷射的相干性可能比肖洛和湯斯所認為的要高得多。

在肖洛和湯斯的年代,他們對能量是如何增加到雷射(增益)以及能量是如何釋放而形成光束(損耗)做出了假設。這些假設在當時是合理的,並且仍然適用於現在的雷射器。但是,量子力學並不需要這樣假設。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量子技術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因此,我們可能不再需要受到這類假設的限制。

在兩項突破了肖洛-湯斯極限的研究中,其中一篇論文被發表在近期的《自然-物理》雜誌上。在這項研究中,格裡菲斯大學的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模型,他們假設一束由雷射器所產生的光束,擁有與理想雷射器產生的光束相近的性質,並且它們不受外部其他的相干性幹擾。基於這一模型,他們推導出相干性的上限正比於雷射中光子數量的四次方,這比肖洛和湯斯所認為的平方要大得多。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雷射器在理論上可以利用超導量子位技術和目前最成功的量子計算機中使用的電路來實現。

第二項研究是由匹茲堡大學的物理學家完成的,他們的研究結果目前被發表在了預印網站arXiv上,正在等待同行評審。在這項研究中,他們使用了一種略微不同的方法,最終得到了相干性以雷射中的光子數量的三次方模式增長的模型。現在,他們正在研究如何用超導裝置來製造出這樣的雷射器。

值得說明的是,在這兩種情況下的雷射器所產生的都不是可見光雷射,而是微波雷射。但是,這正是超導量子計算所需的那種光源。

在雷射的相干性與雷射中光子數的關係中,肖洛和湯斯的極限是相干性正比於雷射中光子數量的平方;匹茲堡大學的研究結果認為相干性正比於雷射中光子數量的立方;而在格裡菲斯大學的模型中,相干性正比於雷射中光子數量的四次方。那麼,還會出現相關性更高的模型嗎?

物理學家認為,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出現。這也是格裡菲斯大學的物理學家在發表於《自然-物理》雜誌上的那篇論文中所證明的一個重要結果。作者在論文中表示,肖洛-湯斯的極限是一個標準量子極限,而與光子數的四次方成正比的相干性,則是一個終極量子極限,或者說是海森堡極限(超越標準方法所能達到的極限,與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有關),這是量子力學所能允許的最好結果。

物理學家表示,這種理論上的「海森堡極限」雷射器,在實際操作中是有可能實現的。而這種最好結果所能帶來的,也將不僅僅是雷射器在設計和性能上的一場革命,它還將能帶來對於「雷射是什麼」這一根本性問題的重新思考。

新論文的通訊作者Howard Wiseman評論說,往往是在革命開始之時,沒有人知它最終能否成功;但如果這兩篇論文中的模型能夠成為現實,那麼這兩篇論文將可能為開啟某些新的應用打響第一槍。

中國航空報訊:上世紀60年代,物理學家成功創造出了一種自然界沒有的神奇光源,那便是雷射。可以說,這一發明徹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在20世紀後半葉,雷射成為了研究自然科學、醫學和工程技術領域中的問題的重要工具。現如今,每一年雷射的市場規模已超過了百億美元。

雷射和傳統光源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光束的「相干性」。相干性決定了雷射束在執行各種精密任務時的能力,高度的相干性使雷射適合應用在高精度器件上。比如在控制量子計算機的組件時,就需要一個特定頻率的高度相干光束來長時間地控制大量的量子比特,而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可能還需要相干性更強的光源。

當物理學家在對雷射的相關性進行量化時,需要同時考慮光的粒子性質和波性質。對於一個理想的雷射器來說,雷射的相干性可被粗略地認為是以相同的相位被連續發射到一束光束中的光子的數量,這個數字可以比雷射本身的光子數量要大得多。一直以來,物理學家一直相信,雷射相干性的上限,受限於雷射中的光子數量的平方。

這條「鐵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1958年,物理學家阿瑟·肖洛(Arthur Schawlow)和查爾斯·湯斯(Charles Townes)提出了雷射理論,二人還因其在雷射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斷言了標準雷射器的相干性遵循這個規律。

然而最近兩項新的研究表明,雷射的相干性可能比肖洛和湯斯所認為的要高得多。

在肖洛和湯斯的年代,他們對能量是如何增加到雷射(增益)以及能量是如何釋放而形成光束(損耗)做出了假設。這些假設在當時是合理的,並且仍然適用於現在的雷射器。但是,量子力學並不需要這樣假設。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量子技術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因此,我們可能不再需要受到這類假設的限制。

在兩項突破了肖洛-湯斯極限的研究中,其中一篇論文被發表在近期的《自然-物理》雜誌上。在這項研究中,格裡菲斯大學的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模型,他們假設一束由雷射器所產生的光束,擁有與理想雷射器產生的光束相近的性質,並且它們不受外部其他的相干性幹擾。基於這一模型,他們推導出相干性的上限正比於雷射中光子數量的四次方,這比肖洛和湯斯所認為的平方要大得多。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雷射器在理論上可以利用超導量子位技術和目前最成功的量子計算機中使用的電路來實現。

第二項研究是由匹茲堡大學的物理學家完成的,他們的研究結果目前被發表在了預印網站arXiv上,正在等待同行評審。在這項研究中,他們使用了一種略微不同的方法,最終得到了相干性以雷射中的光子數量的三次方模式增長的模型。現在,他們正在研究如何用超導裝置來製造出這樣的雷射器。

值得說明的是,在這兩種情況下的雷射器所產生的都不是可見光雷射,而是微波雷射。但是,這正是超導量子計算所需的那種光源。

在雷射的相干性與雷射中光子數的關係中,肖洛和湯斯的極限是相干性正比於雷射中光子數量的平方;匹茲堡大學的研究結果認為相干性正比於雷射中光子數量的立方;而在格裡菲斯大學的模型中,相干性正比於雷射中光子數量的四次方。那麼,還會出現相關性更高的模型嗎?

物理學家認為,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出現。這也是格裡菲斯大學的物理學家在發表於《自然-物理》雜誌上的那篇論文中所證明的一個重要結果。作者在論文中表示,肖洛-湯斯的極限是一個標準量子極限,而與光子數的四次方成正比的相干性,則是一個終極量子極限,或者說是海森堡極限(超越標準方法所能達到的極限,與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有關),這是量子力學所能允許的最好結果。

物理學家表示,這種理論上的「海森堡極限」雷射器,在實際操作中是有可能實現的。而這種最好結果所能帶來的,也將不僅僅是雷射器在設計和性能上的一場革命,它還將能帶來對於「雷射是什麼」這一根本性問題的重新思考。

新論文的通訊作者Howard Wiseman評論說,往往是在革命開始之時,沒有人知它最終能否成功;但如果這兩篇論文中的模型能夠成為現實,那麼這兩篇論文將可能為開啟某些新的應用打響第一槍。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我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小編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中科院院士來好消息,耗時10餘年,量子計算終於迎來突破
    在設計建築的時候,工程師們需要用計算機來進行計算和模擬。可如果研究對象是微觀世界的「量子建築」呢?顯然微觀粒子的複雜變化和相互作用,已經遠遠超出傳統電腦的計算範圍。因此需要量子計算機來模擬量子問題。2020年11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宣布該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研究突破可能將智慧型手機變成量子計算機
    它們需要大量精緻的儀器,奇特的材料,精心的工程技術以及在特定的操作條件下運行–您不能只為自己的家訂購筆記本電腦版本。這些新研究表明,這是一種將量子計算承諾的一部分帶入已經使用的電子設備的潛在方法,儘管與量子領域一樣,仍然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克服。但這是一個開始。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石千惠、梁琰製圖/光明圖片本報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齊芳、常河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
  •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央廣網合肥11月19日消息(記者劉軍)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
  •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國突破,量子霸權競爭中獲得主動權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研究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量子通訊領域,中國科學家已經獲得了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時我們在量子計算機方面,也幾乎是同步進行,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國家,這次中國量子計算機方面的研究,再次獲得重要突破,這一點是我們的驕傲。
  • 極度深寒下的原子操縱:中國科學家取得量子計算與模擬重大突破
    這為下一步實現大量量子比特的糾纏態的製備、測量和控制提供了堅實基礎,向可擴展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2020年6月18日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
  • 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計算機成可能
    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獲重大突破 量子計算機成可能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年10月29日19:43   據介紹,將量子力學和計算機科學結合併實現量子計算是人類的一大夢想。量子計算的本質就是利用量子的相干性,而在現實中由於環境不可避免地會對量子系統發生耦合幹擾,使量子相干性隨時間衰減發生消相干,計算任務無法完成。因此為使量子計算成為現實,首要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克服消相干。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通過操控束縛的超冷原子(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潘建偉團隊成果再登《科學》,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中國科學院今天對外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再獲重要突破
  • 裡程碑式突破!我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中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苑震生教授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基礎。北京時間6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布了該成果。
  • 中國新突破:保真度超99%,量子存儲效率的新紀錄!
    與傳統計算機中的內存一樣,量子內存組件對量子計算機也是必不可少的——新一代數據處理器利用量子力學,能夠克服經典計算機的限制。量子計算機憑藉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突破基礎科學的邊界,創造新藥,解釋宇宙之謎,或提高預測和優化計劃的準確性。由於信息是用量子位來計算的,量子計算機有望比傳統計算機更快、更強大。
  • 致力於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量旋科技努力在超導量子技術上取得突破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200秒內完成「高斯玻色取樣」的快速求解,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Quantum Supremacy)的裡程碑式突破。
  • 重大突破!潘建偉團隊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量子優越性」比...
    據安徽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9月5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
  •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拓撲絕緣體材料突破登上《自然》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 近日,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材料學方面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