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不及一個青海省,卻官升一品,健神星被列入矮行星成員

2021-01-13 恆報

近日,《自然天文學》雜誌刊文稱:位於小行星帶第四大小行星——健神星,因符合矮行星的所有條件,因而被認定為一顆矮行星。

要成為一顆矮行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圍繞中央恆星運轉;2、體積比行星小太多,不能清空自己軌道上的其他天體;3、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具有呈近乎圓球的形狀。

健神星,義大利天文學家加斯帕裡斯於1849年發現,名字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健康女神。

在小行星帶內,健神星個頭在穀神星、智神星、灶神星之後,排行第四。由於其主要成分是碳元素,密度較低,因成為矮行星的最後一個條件始終無法得以確認。自發現後的100多年時間裡,一直被歸類為小行星。

藉助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一國際科學團隊獲得了健神星最新圖像,證實其呈近乎球體形狀,直徑約430公裡。這一尺寸,無論是直徑寬度還是論表面積,都不及一個青海省。

至此,健神星的地位反超智神星和灶神星,成為小行星帶內第二顆矮行星,其也將接替穀神星(直徑950公裡)「最小矮行星」的頭銜。

但也有質疑聲音表示,如果健神星可以入列矮行星,太陽系內或將出現遠超當前數量的矮行星成員,比如離散天體帶的塞德娜、柯伊伯帶的亡神星和誇歐爾等。

番外篇:此前,太陽系公認的矮行星成員依次為冥王星、卡戎星、鬩神星、穀神星、鳥神星、妊神星。

相關焦點

  • 健神星,從一個被誤解的、巨大的小行星變成了最小的「行星」
    圖:小行星帶概念模擬圖然而,經過天文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認真地對健神星進行觀測之後,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健神星很極有可能是一顆矮行星,並且是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通過使用由歐洲天文研究組織建造的,位於南半球的甚大望遠鏡(VLT)觀測,天文學家們認定健神星是球狀的(球形是被判定為矮行星的條件之一)。而這份研究成果也在期刊《自然-天文學》被發布。「多虧了這些圖片,健神星被重新分類成為矮行星,也是迄今為止太陽系內最小的矮行星。」來自法國馬賽天體物理實驗室的研究員,也是此項學術成果的第一作者,皮埃爾·維那扎說。
  • 美媒:天文學家觀測到疑似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
    來源:經濟日報美媒稱,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高對比度系外行星研究儀器(SPHERE)發現,小行星健神星可以被歸類為矮行星。健神星是小行星帶中僅次於穀神星、灶神星和智神星的第四大天體。天文學家發現,健神星是球狀的,有可能取代穀神星,成為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0月28日報導,作為小行星帶中的天體,健神星滿足了被歸類為矮行星的四項要求中的三項:繞太陽運行,不是衛星,而且與行星不同,它沒有清理軌道周圍區域。最後一項要求是,它的質量足以讓自身重力把它拉成一個大致的球形。
  • 最小矮行星頭銜或易主,揭開行星之外的隱秘世界
    最近,他們第一次以足夠高的解析度觀測到了非常接近球形的健神星,這可能是人類目前觀測到的最小的矮行星。在開始介紹今天的主角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問題:太陽系有多少顆行星?大家會脫口而出,答案是8顆。但在2006年8月24日之前,公認的答案是9顆,那也是很多人記憶中的「九大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新成員,矮行星又要再添一員?
    據外媒報導,在冥王星軌道外圍,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一名新成員。這顆隱藏在太陽系深處的天體很可能成為矮行星行列的一員。
  • 「九大行星」再迎新成員?事實證明它只是一顆矮行星
    鬩神星(Eris)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矮行星,也是繞日軌道中的第九大天體,有時會被指稱為「第十大行星」。鬩神星的發現打破了太陽系中傳統的「九大行星」,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天文學範疇。鬩神星的發現,讓Brown和同事們都認為它是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因為它是柯伊伯帶中第一顆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這也得到了一些天文學家的認同。同時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他們聲稱,鬩神星甚至算不上一個真正的行星。在當時,對於「行星」的定義並不明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也從未發布過官方的「行星」定義。
  • 太陽系內成員新盤點: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
    [摘要]太陽系內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五大矮行星。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內總共有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騰訊科學訊 在我們已經成長起來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最終,天文學家重新對行星的定義進行了修正,非常不幸的是,冥王星被排除出行星之列,被重新界定為「矮行星」(dwarf planet)。除冥王星之外,太陽系內還有四顆矮行星,它們分別是:穀神星(Ceres)是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也是一顆最小的矮行星。
  • 天文學家觀測到最小的「侏儒行星」,距離我們最近時只有3億公裡
    由於個頭較小,矮行星又被叫做「侏儒行星」,最著名的矮行星就是冥王星了它是一顆矮行星在柯伊伯帶 矮行星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但質量足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所以矮行星通常也是圓球形狀,它也圍繞太陽這樣的恆星運行,而不是圍繞行星運行,不過這樣的星體還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其質量還有繼續變大的可能,而且軌道大多比較偏,不能以接近圓環狀圍繞恆星運行,軌道甚至會與其他大型星體重合,比如冥王星
  • 關於矮行星
    矮行星或稱"侏儒行星",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衛星。相信矮行星的數目會很多,隨著觀測的不斷進步,會越來越多。
  • 為什麼冥王星被取消行星身份?行星定義是怎樣的?矮行星又是什麼
    一顆行星必須已經清除了軌道上的雜物。這意味著當一個行星運動時,它的引力會掃蕩並清除它周圍的其他物體。有些物體可能會撞上行星,另一些可能會變成衛星。冥王星遵循前兩條規則:它是圓的,它繞太陽運行。然而,它並不遵循第三條規則。它還沒有清除鄰近的太空軌道。正因如此,它才不再被認為是一顆行星。
  • 分析冥王星被除名的這段經歷,為什麼最終被定義為了矮行星?
    我們如果對著中間把這個冥王星劈一下,就是呈現出來的這個圓形的橫截面,算出來的這個面積還沒有我國面積的一半。冥王星的所有的這個表面積之和還不及俄羅斯的面積大。那麼在太陽系當中其實有很多行星的衛星這個個頭都要比它來得大,而且大好多。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
  • 國際最新研究:太陽系矮行星穀神星是一個海洋世界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太陽系小行星帶中已知最大的天體,矮行星穀神星最新被探測研究發現是一個海洋世界。
  • 國際最新研究:太陽系矮行星穀神星是一個海洋世界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太陽系小行星帶中已知最大的天體,矮行星穀神星最新被探測研究發現是一個海洋世界。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自然-地球科學》《自然-通訊》最新集中發表7篇有關「黎明號」(Dawn)探測器近探穀神星的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黎明號」任務對穀神星的第二次延長觀測結果顯示,穀神星是一個海洋世界,並且在最近的過去可能地質活動活躍,這為這顆矮行星的歷史和形成提供了進一步認知
  •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冥王星是行星,還是矮行星?總之,行星的定義是什麼?冥王星是不是行星是公眾間一直在熱議的話題。然而,大多數專業天文學家認為這個問題並不重要,對行星和小行星的界限劃分有一定的主觀性。我們的太陽系大約可以分為兩大區域:一部分是主要的行星軌道,大部分都沒有小型星體;另一部分是沒有行星只有小型星體的軌道,例如矮行星帶和柯伊伯帶。儘管這種劃分標準並不完美(彗星和一些矮行星會穿過行星運行軌道,但是他們的軌道是不穩定的),這確實反映了一重要個事實,即行星的重力強烈地影響它的周圍,而矮行星要通過直接碰撞互相影響。
  • 冥王星迎來小夥伴|太陽系又發現一顆矮行星
    最近,科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另外一顆矮行星。太陽系矮星族增添了一位新成員,冥王星又迎來一位新夥伴。
  • 水星也很小為啥可做大行星 冥王星卻只能歸類為矮行星?
    水星是圍繞著太陽公轉的天體,是一個幾乎很完美的圓形星球,軌道被清空,甚至一個衛星都沒有,質量為3.3*10^23公斤,遠遠超過50億億噸的質量。因此水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太陽系行星。冥王星於1930年發現,由於早期觀測手段較差,開始人們認為它應該是一個較大的行星,甚至比地球還大,因此被列入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
  • 冥王星為什麼被排除九大行星
    隨著科學快速發展,到現在為止,科學家們發現了至少12顆和冥王星大小差不多的星體,有些比冥王星還要大些,如果再把冥王星作為九大行星之一明顯說不過去了,而且此次天文大會上又更改了行星的定義,下面引用一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議用下述方式來定義行星和太陽系的其他天體     [1] 行星(planet)是一個具有如下性質的天體(a)有足夠的質量以其自身引力克服剛體應力而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
  • 行星?矮行星?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太陽系的五大矮行星了解一下
    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為此創建了一個新的天體類別:矮行星。對於有資格稱為矮行星的天體,它只需要滿足兩個標準:一、它必須圍繞太陽運行。二、它的質量必須足夠大,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也就是近似於圓球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