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天文學》雜誌刊文稱:位於小行星帶第四大小行星——健神星,因符合矮行星的所有條件,因而被認定為一顆矮行星。
要成為一顆矮行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圍繞中央恆星運轉;2、體積比行星小太多,不能清空自己軌道上的其他天體;3、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具有呈近乎圓球的形狀。
健神星,義大利天文學家加斯帕裡斯於1849年發現,名字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健康女神。
在小行星帶內,健神星個頭在穀神星、智神星、灶神星之後,排行第四。由於其主要成分是碳元素,密度較低,因成為矮行星的最後一個條件始終無法得以確認。自發現後的100多年時間裡,一直被歸類為小行星。
藉助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一國際科學團隊獲得了健神星最新圖像,證實其呈近乎球體形狀,直徑約430公裡。這一尺寸,無論是直徑寬度還是論表面積,都不及一個青海省。
至此,健神星的地位反超智神星和灶神星,成為小行星帶內第二顆矮行星,其也將接替穀神星(直徑950公裡)「最小矮行星」的頭銜。
但也有質疑聲音表示,如果健神星可以入列矮行星,太陽系內或將出現遠超當前數量的矮行星成員,比如離散天體帶的塞德娜、柯伊伯帶的亡神星和誇歐爾等。
番外篇:此前,太陽系公認的矮行星成員依次為冥王星、卡戎星、鬩神星、穀神星、鳥神星、妊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