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津市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重要科技成果轉化載體,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市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舉措,近日,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電子院」)啟動二期規劃,堅持「以用立業」,通過「大項目驅動 應用平臺驅動」,實現從「技術創業」到「技術應用」的迭代升級,讓原創技術落地天津。
清華電子院於2015年註冊成立,由濱海新區和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共同出資支持、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運營管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學科建設和地方發展規劃,依託清華電子系的原創核心技術,清華電子院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據統計,如今在該院註冊孵化項目中,有1個項目以3億美元被收購,其餘項目總估值約15億元。
再建3個應用平臺
目前,清華電子院已在津建成3個具有世界一流儀器設備的實驗平臺:高端光電子晶片創新中心、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電子綜合檢測中心,面向京津冀企事業單位,服務三地科技創新。
按照規劃,清華電子院二期建設將集成單點技術、匯聚產業資源、聚焦產業應用,新建醫工轉化創新平臺、先進科技創新平臺、新一代融合通信與智慧城市平臺3個以市場需求和產業應用為導向的應用平臺。其中,醫工轉化創新平臺力爭形成產學研用融合創新載體,促進醫工結合項目在津應用、產業化。在此基礎上,該院還將通過集成清華資源、產業資源及工程師團隊、扶持資金、技術與應用平臺,放大資金規模,吸引更多科研、產業大項目落地天津。
北京科創資源輻射天津
「在天津發展的這5年,我們以原創科研成果服務產業發展,推動北京科創資源輻射天津,同時形成從『科研服務產業』到『產業引導科研』的科創閉環,促進京津資源、優勢雙向流動。」清華電子院院長汪玉介紹,通過科研成果轉化,京津兩地人員往來更密切、人才合作更頻繁。目前,清華電子院及在孵項目有近50%的員工來自北京,北京科創力量進一步釋放。
這幾天,在生態城北部產業園,由清華電子院孵化成立的一家高科技企業──華慧科銳(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師正忙著為公司新建生產線勘查、選址。該公司董事長曲迪告訴記者:「依託清華大學的原創技術成果,我們實現多款適用於5G的半導體雷射器晶片的研發及中試,核心工藝逐步獲得華為、中興的認可和採購。接下來我們計劃投資1.5億元,在生態城建一條半導體雷射器及探測器晶片產品生產線。屆時年產值將達2億元,能提供150個高端就業崗位。」
成果轉化「從0到1」
數字顯示,像華慧科銳這樣擁有清華原創技術的科創公司,清華電子院孵化了40家,其中3家瞪羚企業、2家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9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時獲得社會投資2億元、營收超1億元,且多個項目是「從0到1」的成果轉化;此外,挖掘清華電子系原創顛覆性項目115個,覆蓋信息光電子、微波與天線、信息認知與智能系統等多個領域。
「下一步,清華電子院將重點通過清華原創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帶動天津經濟發展,特別是在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重大需求領域,還要建立技術應用平臺,放大和集成單一技術的應用能力,實現科技報國。」汪玉透露,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夥伴願意與他們合作,一方面是認可技術,另一方面是看好天津信創產業的發展。未來,他們計劃加大在津投入,提升區域及全國電子信息綜合實力。(記者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