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北極-地球自轉軸的北端

2020-12-05 全球見識
北極---全球見識

北極是指北緯66°34′(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也叫做北極地區。北極地區包括極區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的泰加林帶。如果以北極圈作為北極的邊界,北極地區的總面積是2100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部分佔800萬平方千米。也有一些科學家從物候學角度出發,以7月份平均10℃等溫線(海洋以5℃等溫線)作為北極地區的南界,這樣,北極地區的總面積就擴大為2700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而如果以植物種類的分布來劃定北極,把全部泰加林帶歸入北極範圍,北極地區的面積就將超過4000萬平方千米。北極地區究竟以何為界,環北極國家的標準也不統一,不過一般人習慣於從地理學角度出發,將北極圈作為北極地區的界線。

如夢似幻的北極----全球見識

北極氣候

北冰洋的冬季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長達6個月。5~6月和9~10月分屬春季和秋季。而夏季僅7、8兩個月。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於-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氣溫也只達到-3℃左右。

歐亞大陸板塊----全球見識

北極島嶼

北冰洋周邊的陸地地區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歐亞大陸,另一部分是北美大陸與格陵蘭島,兩部分以白令海峽和格陵蘭海分隔。如果用地質學家的眼光來看,這兩部分陸地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由非常古老的大隱性地殼組成的。而北冰洋(大洋性地殼)年齡則年輕得多,是0.8億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才由於板塊擴張而開始出現的。

北極熊----全球見識

北極動物

主要有北極熊、北極狐、北極狼、麝牛、白鯨、一角鯨、馴鹿、旅鼠、北極兔、北極蝦等。

北極現狀 冰川融化

球暖化現象已經讓北極冰川快速融化,使北冰洋的冰川一步一步與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失去連接。儘管這對於海洋運輸可能是件好事,因為這讓大西洋與太平洋間出現新的航線,但是北極冰川的融化也可能引發加拿大與美國的領土爭議。根據聯合國與加拿大政府專家的說法,北極附近氣溫上升的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區快兩倍,到2050年前,船隻在夏季可以在加拿大北部航行。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北極(英文:North Pole;法文:Arctique;德文:Arktis)。

相關焦點

  • 地球的自轉速度,是怎麼計算得出的?又是誰算出來的呢?
    早在亞里斯多德時代之前,許多希臘哲學家就已經知道地球是自轉的。埃拉託色尼(公元前三世紀的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地理學家,被西方地理學家推崇為「地理學之父」)窮其一生,測量出了地球周長的精確數值。利用地球的周長和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可以計算出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儘管時間周期並不那麼準確。還有一種方法,即使不知道地球的周長,也可以計算出自轉的角速度。
  • 隨著時間的流逝就連地球自轉軸的方向也會變的
    關於地球自轉軸的方向,由於軸為線,所以可以指向南北極。又因為目前軸線指向的北極附近有北極星坐鎮,因此我們只以北極區域作為標準定義軸線的指向。地球自轉軸的指向會因為軸向歲差而變化,但其變化是緩慢的。目前的指向大約距離北極星約0.75度,隨後將會變化。
  • 生活在地球上,我們如何證明地球的自轉?
    那麼我們知道地球它是在不斷的自轉的,那麼我們以地球作為參照物來觀察陀螺的自轉軸,它的運動形式又是怎樣的呢?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一起陀螺儀的「表觀運動」,也稱為「視在運動」。如果陀螺儀的漂移率足夠小,例如達到0.1度/小時或更小量級,則陀螺自轉軸相對於慣性空間的方位變化很微小,同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球相對慣性空間的方位變化(15度/小時)相比較,可近似認為陀螺自轉軸相對慣性空間的方位不變。
  • 地球的自轉軸為什麼一直在漂?科學家終於弄明白了
    地軸是一條通過地心,連接南北兩極和赤道面垂直的假想軸,地球始終不停地繞著這個軸旋轉。它一直在漂移,科學家們終於知道那是為什麼了。和塑料地球儀不同,真正的地球沒有圓得那麼規整,自轉也沒有那麼滑溜。
  • 假如「地球自轉軸」沒有傾斜,你可能還是一隻大猩猩!
    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繞著太陽轉一周是一年。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稱為「黃道面」,地球自轉的軌道平面稱為「赤道面」,赤道面和黃道面不在同一個平面上。為什麼說地球自轉軸沒有傾斜,人類可能還處於原始狀態呢?如果地球沒有傾斜,赤道面和黃道面重合,太陽的輻射一直在地球的赤道上,然後陽光到南北極的兩點,逐漸減少。
  •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地球的自轉?
    科學家在高氣壓或低氣壓系統周圍的雲的旋轉運動中可以找到地球自轉的跡象。由於地球自轉,颶風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狙擊手在射擊時也同樣要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由於地球自轉,由槍射出的子彈在到達目標的位置時目標已經移動走了一點點。
  •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怎樣的?自轉的周期是多少?自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是怎樣的?
    地球圍繞地軸的轉動就是自轉。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如下圖)。
  • 用陀螺儀能夠證明地球自轉的一種現象——表觀運動
    在赤道的假似運動如果陀螺放在赤道上,自轉軸與地平面平行,如圖所示,在起始位置,自轉軸A端正對地平面,地球自轉經過24小時,我們在地球上看來,自轉軸A端在一個與赤道平面重合的平面內轉動一周,回到了原位,實際上呢,陀螺相對慣性空間的方向保持不變而是地球在自傳。如果陀螺的自轉軸與地球自轉軸平行,如圖所示,則陀螺自轉軸與地平面之間沒有相對運動。
  • 日本地震使地球自轉加快1.8微秒 自轉軸偏移
    中廣網北京3月2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數據顯示,這場9.0級大地震使地球自轉軸偏移了25釐米,同時使地球自轉加快了1.8微秒。
  • 2019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地球自轉
    1.自轉 地球繞地軸的旋轉運動,叫做地球的自轉 。地軸的空間位置基本上是穩定的。它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適合人類生存。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3小時56分4秒,這個時間稱為恆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們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時,這是因為我們選取的參照物是太陽。由於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在公轉,這4分鐘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轉和公轉疊加的結果。天文學上把我們感受到的這1天的24小時稱為太陽日。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
  • 為何各國爭開發北極而對對南極比較淡定?是否在北極發現了什麼?
    為何各國掙著北極開發卻對南極相對淡定?是否可能在北極發現了什麼?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題中的「北極」改為「北極地區」更為妥當,因為從純粹的地理角度來分析,北極指的是地球自轉軸的北端,即北緯90°的那一個點,很顯然相對於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公裡而言這一個「點」除了地理意義之外,是沒有其他任何意義的。
  • 趣知識;南極洲與北極地區的動物、南極冷還是北極冷
    一,南極洲和北極地區那裡更冷?a,北極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也就是北緯90°的那一點。北極地區是指北極附近北緯66°34′北極圈以內的地區。由于洋流和北極反氣旋以及海陸分布的影響,北極地區最冷的地方並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亞維爾霍斯揚克和奧伊米亞康曾記錄到-70℃的最低溫度,在阿拉斯加的育空地區也曾記錄到-63℃的氣溫。(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氣溫降至零下62度,當地美女曬凍睫毛成為時尚。)
  • 地球自轉軸傾角不斷變化影響南極冰蓋融化速度
    新研究發現,3000萬年來,南極冰蓋延伸入海時,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反應最為強烈,因為延伸入海的冰蓋會與溫度較高的洋流接觸,從而加速融化進程。假如人類對二氧化碳排放不加以控制,到了下個世紀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便會接近歷史上自轉軸傾角對冰蓋融化速度達到最高峰時的二氧化碳濃度。
  • 地球自轉軸傾角不斷變化:加速南極冰蓋融化速度
    隨著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全球持續變暖,南極冰蓋越來越容易受天文學尺度的循環周期影響,尤其是地球自轉軸傾角。新研究發現,3000萬年來,南極冰蓋延伸入海時,對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反應最為強烈,因為延伸入海的冰蓋會與溫度較高的洋流接觸,從而加速融化進程。
  • 2019中考地理知識點:地球自轉、公轉運動方向都向東?
    長期以來,關於地球運動的方向(自轉和公轉)為自西向東,似乎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否真的如此呢?本文將探討地球上的方向及地球自轉、公轉運動方向,並對他們進行比較,找出真正的結論。 一、地球上的方向 1.南北方向 地球上的南北方向由經線方向確定,即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 地球自轉軸偏移為啥會偏移?與人類產生氣候變化有關
    導致地球自轉出現「搖擺」的三個原因:格陵蘭島冰層損失(藍色底線);隨著冰川融化出現的陸地反彈(橙黃色底線);以及地幔層對流(紅色虛線)。自1899年以來,地球自轉軸已偏移了10.5米。目前科學家研究量化發現了地球自轉「搖擺」的第三個成因——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轉暖。
  • 如果地球停止自轉將會怎樣?
    在這裡呢,我是假設地球一點都不自轉的(這種旋轉周期是一年),就像月球一樣永遠都是用一面對著地球,所以有一面會永遠都對著太陽,而另一面則永遠都背離太陽。(地球黑暗一面的空氣和水都將結冰。地球將會變成一半是沙漠,一半是由水和空氣形成的冰川,沒有大氣的星球。)
  • 陀螺自轉軸不垂直於外環軸時,陀螺的進動角速度如何計算?
    那麼在陀螺的自轉軸不垂直於外環軸時,我們陀螺進動角速度的大小怎樣來計算呢?在陀螺的自轉後與外環軸重合時它又為什麼會出現「環架自鎖」現象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兩個問題。我們從雙自由度陀螺儀的基本組成可知,內環的結構保證了自轉軸與內環軸的垂直關係,外環軸的結構保證了內環軸與外環軸的垂直關係。
  • 如果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垂直還有四季嗎?(回放:210215)
    意想天開(一):如果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垂直,還有四季嗎?         陳祖驥      昨日(3月20日)是春分,是太陽從南半球回到赤道線,所以全球這天都是晝夜一樣長。讓地球上各處都有春夏秋冬四季,地球上的生物己適應這種季節變化。      四季形成,究其原因都是因地球的自轉軸與黃道面(地球繞太陽旋轉的軌道平面)成66.5度造成的。  設想  , 如果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90度,將會是怎麼樣的呢?那時赤道處永遠受太陽直射,永久都是夏天,從赤道向南北延伸各處依次出現永久的春天和冬天,而全球各處晝亱永遠是一樣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