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岡市政府原副秘書長張樹林擁有美國俄亥俄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但這位「海歸」,並未因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而清正廉潔。記者日前了解到,張樹林因利用湖北省英山縣縣長職務之便,收受他人巨額賄賂終審被判有期徒刑二年。(9月20日 環球網)
落馬「海歸」縣長,之所以特殊,筆者認為有兩點。一是其學歷背景,是美國著名高校的工商管理碩士,這樣的標籤挑起了公眾對「高學歷」夾帶「低人品」的隱憂,也觸動了地方政府對高學歷人才「另眼相看」與「求賢若渴」的神經。二是其職務是縣長。別看縣長只是正處級別,但由於其關乎一縣百姓的福祉,若其犯罪行為隱而未覺,其潛藏的危害可能比大老虎更直接觸動群眾切身利益。基於這兩方面原因,解析這名「海歸」縣長的落馬更具警示意義。
從犯罪時間跨度上看,至少持續了五年。2009年春節前至2015年正月,張樹林在擔任湖北省英山縣委副書記、縣長以及在黃岡市人大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和職務影響,在幹部提拔、籤批編制、審批資金、服務企業等過程中為他人謀取利益。一邊職務變遷,一邊腐化墮落,如此「帶病提拔」應該為紀檢、組織部門所重視。而在此之前,張樹林已在黃岡市政府工作長達20年之久,這期間未發現明顯腐敗問題,升任縣政府一把手時卻迅速腐化墮落,暴露了對基層一把手監督的缺位。
從犯罪金額上和受賄次數上看,共有33人分79次向張樹林行賄,涉案金額50多萬元。相較於動輒幾千萬上億的貪腐,張樹林的受賄具有金額小、次數多、細水長流等特點。正是因為不起眼,所以時常被忽視,甚至群眾潛意識對這類官員還有「同情感」,認為其危害不大,更易原諒。此外,也容易讓腐敗分子自我安慰,放鬆警惕,直至貪腐防線漏洞越來越大。然而,大老虎的成長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從小貪演變而來直至尾大不掉的。因此,對待這類腐敗,監督執紀更不能失之於寬,要抓早抓小,懲前毖後,提前將萌芽扼殺在成長過程中。
從貪腐類型上看,以解決工作、職務提拔為主。33名行賄者當中除5名是商人外,其餘28名全部為英山縣政府機關負責人。在一個系統內彼此幫助,「你好我好大家好」,看似是人情往來,無傷大雅,其本質依然是權錢交易、行賄受賄。上行下效,搞「法不責眾」那一套,這樣的貪腐模式更容易造成「塌方式腐敗」。行賄者獲得職務提拔的財力「投入」要想方設法「撈回來」,而且還要加倍「獲利」,因此又搖身一變成為受賄者,這是將經商的「智慧」強行植入進黨政工作之中,既想當官又想賺錢。因此,張樹林所在的英山縣一連串下屬落馬,也就不足為奇。
落馬「海歸」縣長的「非典型性」值得警惕與反思。在一些經濟落後地區,地方政府為引進人才可謂不遺餘力,拿待遇、拿職務、拿前景,大力吸引海內外高素質人才。種種革新舉措對於激活體制人才動力、促進幹部隊伍向年輕化高學歷大眼界轉變做出了積極貢獻,這本身值得讚賞。但是,對於攜「名校光環」的高學歷幹部,我們不能一味「溺愛」,既要大膽使用,還要小心呵護,且不能因為求才若渴而忽視了對人才道德素養的考察,以至於為腐敗埋下隱患。
文/汪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