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煙裡」民宿外景
民宿內景
仿佛是陶淵明留下的桃花清夢,穿越千年時光映入了東海之濱的漁港邊上。
在繁華喧鬧的現代城鎮旁,一個幽深的隧道躲藏在綿延的山底,洞口早已爬滿了青苔。這裡,便是通往象山縣石浦鎮沙塘灣村的幽徑。
出發前,「橡樹緣」連鎖民宿的老闆莫默特別提醒我,可以用心感受一下這短短的幾百米山洞。
沙塘灣隧道堪堪夠兩輛轎車交會。因為長假,這條小道顯得有些擁擠,我們的車跟在一輛晃晃悠悠的三輪車後,緩慢地挪動。現代生活的嘈雜與鄉土情愁的悠然,在這四五百米的通道中,撞了個滿懷。
剛駛出隧道,眼前豁然開朗——大海環抱著月牙形的灘涂,海風將車水馬龍吹於腦後,時間在這裡似乎停滯了。
遺世獨立 吸引民宿投資
莫默說,他之所以選擇把「橡樹緣」第5家連鎖民宿,定位在如此隱秘的沙塘灣村,就是因為愛極了這種世外桃源般的豁然開朗。
「橡樹緣」坐落在沙塘灣村北端的尖咀內側,5幢獨立矮樓錯落其中,通體白色,依山臨海,耀眼明亮。莫默給這家連鎖民宿取了一個別致的名字——「海上牧心」。箇中寓意,不言自明。
雖然不是象山人,但擁有豐富旅遊經驗的莫默看中了石浦日益遠播的漁港特色,並篤定這裡將會成為長三角地區一個新的旅遊地標。
如今,正如莫默想像的那樣,疫情考驗下,這個隱秘的村莊折射出整個濱海小鎮強大的修復力與吸引力。
黃金周的石浦,漁船雲集、桅杆林立、遊人如織,由於大家出行的熱情過高,有些沙灘甚至不得不臨時關閉了入口通道。在這個背景下,距離石浦漁港古鎮僅10分鐘車程的沙塘灣村就成了許多遊客的落腳點。
儘管「海上牧心」標價不菲,但整個黃金周,10多間豪華客房仍被排得滿滿當當。
而在海岸線的另一頭,也矗立著兩棟風格別致的民宿建築。
我上門拜訪時,這兩幢民宿的主人聶文華正在「潮煙裡」忙著招呼剛入住的遊客,時不時與前臺確認各個房型的安排與就餐準備,儼然一副「大掌柜」的模樣。
他告訴我,有個住客為了感受一下他們的民宿,整整開了10個小時的車。對此,聶文華有些小得意。
聶文華是土生土長的象山人,曾做過酒店運營,還嘗試過旅遊電子商務。積累了一些資本後,他希望經營一門更接地氣的生意。這就有了開民宿的打算。
2002年夏天,聶文華與好友第一次來沙塘灣村。意外得知這裡竟藏著一個「遺世村落」。《石浦鎮志》裡有這樣的記載:沙塘灣村建立源於閩南大批漁民北上,其中一部分在此壘石建屋,定居下來,至今已有近400年歷史。
由於交通閉塞,以前村民要想外出,只能步行翻越山嶺,或者乘船渡海。這獨居一隅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沙塘灣村保留了獨特的閩南文化遺風,村中上了年紀的老人平時都用閩南語交流。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村民開鑿了這條通道,才讓這個村落與漁港小鎮緊密連結起來,也讓聶文華等人有機會進入沙塘灣,尋找隱秘的傳說。
那一天,聶文華與朋友坐在飄搖的茅草屋下,就著溼熱的海風暢飲,品嘗著村裡阿婆的廚藝……就在那一瞬間,多年縈繞心頭的開民宿的念想再次升起。
得知沙塘灣村啟動租賃閒置房屋的信息,聶文華一口氣籤下了20戶人家。一期民宿「朝山暮海」已於2018年開業,二期民宿「潮煙裡」今年9月剛亮相。
細節積累 助推疫後復甦
今年的疫情讓沙塘灣村一度陷入沉寂,不過很快形勢好轉。
「對於黃金周我們是有準備的,這幾天接待的蘇滬遊客比較多,前幾個月則是有很多本地遊客光臨。總的來看,我們今年的營業額已經比去年同期多了20多萬元了。」聶文華說,背山面海的數十間客房在9月底就早早預售一空,開業不久的「潮煙裡」也在10月2日迎來了第一次客滿。
其實,在兩幢民宿的門口,就能感受到生意的火爆。原本沿著狹長海岸線拔地而起的白色建築物,門前都密密麻麻地停放著私家車,都是慕名入住的遊客,為這個臨海漁村帶來了獨特的煙火氣。
不過,無論聶文華還是莫默,都沒有滿足於此。在疫情後的首個黃金周,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為入住的遊客準備了一些更應和時節的活動,如中秋的月餅、取之於大海的魚骨拓印等。
在他們看來,民宿之所以區別於酒店,就是讓人在旅途中更多一份親近感,通過種種細節累積打響沙塘灣村的民宿村品牌,讓更多人駐足這裡、留戀這裡,才不負沙塘灣幾代人的守望。
據了解,自2016年起,沙塘灣村與80餘戶漁民籤訂閒置房屋集中流轉協議,通過租賃方式將閒置的漁家「移民房」流轉到集體,由集體成立旅遊管理公司對外招商。
目前,沙塘灣村已經有80%的房屋籤訂了租賃協議。沿著千米長堤前行,靠海一側,多處造型別致的度假別墅已初露面容。不過,村莊內側依舊保留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樣貌——逼仄的巷道、斑駁的石板路、長著青苔蕨草的院牆……傾訴著百年的靜謐祥和。
昔日的「遺世」村莊,正在雜糅現代人的追求與嚮往,醞釀著一股新的漁港風情,撲面而來……
記者史旻
【來源:中國寧波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