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太空競賽中,蘇聯第一個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第一次拍攝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進行了太空行走,並完成了不載人登月的採樣返回。1960年11月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當選美國總統,他之前的競選承諾就是在任期內太空探索要超過蘇聯。當時啟動的阿波羅計劃(Apollo program)開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總共完成了6次載人登月,歷時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的高峰時期,參加該項工程的企業有2萬多家,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參與人數超過30萬人。阿波羅計劃的成功,對世界科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開創了人類踏足月球的第一步。從此,人類進入了一個探索外星的新時代。

阿波羅登月的18名太空人仍有10人健在,他們帶回來的380公斤月球巖石和土壤,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證實,月球上有豐富的礦藏,有極其珍貴的物質氦-3,氦-3是沒有輻射的核聚變主要能源,就是比較安全的原子彈、氫彈的原料。將來人類可以利用氦3發電,製冷、制熱,亦可作為交通運輸工具的能源。到目前為止,中國也完成了四次登月任務,實現了兩次軟著陸,其中嫦娥四號成功降落在月球的背面,玉兔號月球車利用其攜帶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儀的探測,也有突破性的發現,證明了月殼下面也有月幔,其內部結構和地球類似,鬆軟的月壤平均厚度5米左右,而且發現月球背面的隕石坑多於面對地球的正面。月球是人類了解最多的地外星體,它的南北極地區也發現了水,只是比或火星上要少很多。月球沒有大氣層,幾乎是一個真空狀態,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是一個全然死寂的世界,是一片沒有任何微生物的不毛之地(It is a world that is completely and utterly dead,a sterile mountainous waste)。它的白天受到太陽光的照射,月面溫度高達127攝氏度;夜晚溫度可降到-183攝氏度。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同步自轉,其自轉線速度每秒16米,只有地球自轉速度的三十分之一,所以月球自轉一周(從日出到下一個日出)需要27+個地球日。這樣的環境要比地球的南北極惡劣得多,但是人類的太空人早在50年前就已踏足這顆星球,在月面上自由行走,駕駛月球車在月面上馳騁。

月球環境雖然不適於人類群體移居,但經過局部改造,完全可以像地球南極那樣建立科考基地,可以利用月球上的天然洞穴修建防護掩體,或在月面上建造溫室大棚用來種植蔬菜,以供少數月球居民解決給養問題。總之,未來登月的科考人員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月壤中的氦-3能源發電,電力直接驅動製冷調溫設備,還可以將月球基地當作跳板,作為進行深空探測的中轉站或補給站。目前有能力登月的國家有五個(美、俄、中、印、日),我們國家要在今年完成探月工程的最後一項,發射嫦娥五號飛船,實現落月後取樣(2.5KG月壤)返回。

1979年12月5日聯合國16個籤署國公布了《月球協定》(Agreement Gov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States on the Moon and Other Celestial Bodies),該條約聲明月亮應該為國際社會所有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所用。月球的表面積比地球上的亞洲還要小一些,相當於中俄蒙等幾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之和。去年看過一個央視的電視節目,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表示,我國計劃將於2035年開始在月球建立科考基地,在這期間要實現載人登月。美國NASA也公布了重返月球計劃,投資26億美元在月球建立基地,於2019年開採月球資源,並將開採提煉後的資源帶到火星上去。除此之外,日本、印度也對月球虎視眈眈,其登月計劃一直在加快推進,雖有國際公約,但目前的月球現狀是誰先登錄就可以先開採,也可以建立定居點,建造月球城。

其實,如果美國放棄由來已久的世界警察角色,將其軍費開支的一半用於太空探索,如果在阿波羅工程的基礎上,進行後續的登月計劃,現在的月球或許成了美國獨自佔領的第51個州(The Moon State),16個國家籤署的《月球公約》也是廢紙一張了。
之前有網友爭論一事,在月球上生活一年,地球人過了近30年,由此推斷地球人可以在月球上活到3000歲,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地球人的生物鐘不會隨著新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還要按照地球時鐘的計時,堅持8小時工作,8小時吃喝玩耍,8小時睡眠。如果在月球上繁衍幾代人之後,或許生物鐘會有微妙的變化,但估計不會突變。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若有謬誤可共同關注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