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如何嵌入細胞膜中

2020-12-05 生物幫

生物中幾乎三分之一的蛋白質牢牢地嵌入生物膜中 - 無論是在細胞的外膜還是在細胞內部區域的邊界。在那裡,這些膜蛋白質執行重要任務,例如,用作通過膜運輸代謝物和營養物的分子通道或用作感測細胞環境的傳感器蛋白質。

由巴塞爾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生物系統科學與工程系教授DanielJ.Müller領導的研究小組現在研究了膜蛋白是如何進入膜的。為此,他們使用了一種高度精確的方法,使他們能夠從膜中提取單個蛋白質或將其沉積在膜上。這種被稱為單分子力譜的方法,讓科學家能夠以極其精確的方式將一個厚度僅為幾納米的計算機控制的懸臂引導到膜表面的特定位置。分子粘附力導致位於那裡的蛋白質粘附到懸臂上。

兩種輔助蛋白的作用

在細菌蛋白質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能夠闡明兩種輔助蛋白 - 插入酶和轉位酶 - 的作用,使膜蛋白能夠嵌入膜中。插入酶是單一蛋白質,而轉位酶是由多種蛋白質組成的複合物。它們都確保孔隙在膜中打開。「在插入酶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這個孔想像成一個載玻片。膜蛋白最初是作為一個非結構化的肽鏈存在,從而將這個載玻片滑入膜中。在膜中,這個肽鏈然後具有其功能性三個 - 維度形狀,「ETH穆勒教授解釋說。「一旦膜蛋白成功地變成三維並嵌入膜中,

到目前為止,關於這些輔助蛋白如何起作用的研究是不精確的,僅使用短肽或僅在生物膜外進行。「我們現在已經一步一步地觀察和描述了整個蛋白質如何將自身嵌入膜中並呈現出三維形態,」Tetiana Serdiuk說道,他是ETH教授穆勒研究小組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作者。

ETH研究人員還能夠顯示插入酶和轉位酶如何發揮作用的差異:插入酶將肽鏈相對快速但笨拙地插入膜中。「這意味著它們特別適用於小蛋白質,」Müller說。另一方面,轉位酶將肽鏈逐段插入膜中,使其更適合更複雜的蛋白質。

對醫學很重要

這項研究是經典基礎研究的案例,鑑於膜蛋白對醫學的重要性,這一研究尤其重要,Müller強調:「大約一半的藥物都作用於膜蛋白,我們需要了解這些膜蛋白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如何運作。「

此外,ETH科學家為本研究進一步完善的單分子力譜可用於其他應用:與國家分子系統工程研究能力中心(NCCR),Müller和其他科學家合作開發人造生物細胞。「這種方法可用於定製生物膜與蛋白質,基本上編程,」ETH教授說。「這種人造細胞有朝一日可以用作分子工廠,以工業規模生產藥品。」

相關焦點

  • 細胞膜的成分
    細胞膜成分的分析方法對於組成細胞膜的基本成分,最初是通過用脂質溶劑和蛋白酶處理細胞膜來確定的。用脂質溶劑處理細胞,發現細胞膜被溶解,脂質分子進入溶劑中,說明膜中含有脂質分子;用蛋白酶處理細胞也能破壞膜結構,說明細胞膜的化學組成中除了脂質還有蛋白質。對於一些具體的組成成分,可採用相應酶的處理來確定。例如,用卵磷脂酶處理細胞,可破壞細胞膜,證明膜中有卵磷脂的存在。
  • 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的提出及發展
    細胞膜是將細胞內物質與外界環境分隔開的一層極薄的膜,厚度約7-8nm,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暗-明-暗的三層條帶結構。細胞膜的結構是如何研究、怎麼被發現的呢?科學家在對物質跨膜運輸現象的研究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於是開始從生物膜功能的深入探索到生物膜結構研究的過程。
  • 每天一個知識點:細胞膜的結構
    (1)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還有少量的糖類。脂質50%、蛋白質40%、糖類2-10% 。動物細胞膜還有膽固醇,細胞膜的組成元素為CHONP等。(2) 脂質中磷脂最豐富。蛋白質在細胞膜行使功能時其重要作用,細胞膜功能越複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 新教材解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就像邊防檢查站一樣,對物質進行「檢查」,符合條件的予以放行。多細胞生物體作為一個更大的系統由分化的細胞構成,不同類型的細胞間要相互協作才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這就要求不同的細胞之間要進行「溝通」和「交流」,也就是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細胞間信息交流大都與細胞膜的結構有關。這裡需要注意,用激素和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舉例時,避免用到進入細胞的激素。
  • 保持我們細胞健康的細胞膜
    「年紀漸長只不過是一個大忙人在無形中形成的壞習慣。"—— 安德魯.莫裡斯在第二章中,我們討論了自由基是如何攻擊覆蓋在細胞及其內部結構上的油狀、柔韌的細胞膜的。現在,我們將告訴你為什麼這種柔韌性對於保持細胞健康尤為重要,以及細胞膜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嵌入在膜脂肪酸之間的是蛋白,它的作用相當於細胞間的通訊設備。如同細胞內分子會隨能量振動一樣,細胞膜的嵌入蛋白亦是如此。坎迪斯.佩特博士是喬治城大學的科學家,說明受體功能的第一人。柔韌的受體分子通過振動對能量和化學信號做出反應。
  • 會喝水的土豆:有關於細胞膜的那些事
    該模型首先根據疏水相互作用明確了雙分子層中的基質是脂質,蛋白質或者靠靜電相互作用結合在脂質的極性頭部(外周膜蛋白),或者鑲嵌在雙分子層的疏水性區域(內在性膜蛋白)──此即膜的鑲嵌特性。該模型的另一要點是指出了膜的流動特性。正常生理條件下,整個脂質雙分子層構成液晶狀態的基質,不僅是脂質分子,蛋白質分子也處於不停的運動狀態。溫度、膽固醇等對膜的流動性有較大的影響。
  • 細胞膜結構是如何被發現的?
    細胞膜不僅是區分細胞內部與周圍環境的動態屏障,還是細胞物質交換和信息傳遞的通道,因而對於維持細胞的功能極其重要。細胞內的大部分細胞器如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核的表面,也同樣包被著膜狀結構,稱為細胞內膜 。細胞膜又稱為質膜,細胞膜和細胞內膜也可總稱為質膜,或稱為生物膜。
  • 高中生物:輕鬆搞定「細胞膜」的那些事兒
    細胞膜是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這不僅因為它自身的結構和功能,還因為它與眾多細胞器膜和細胞核膜共同構成了生物膜系統,在生命活動中意義重大。關於細胞膜的那些事。(磷脂分子包括親水的頭部和疏水的尾部)2.蛋白質:不同程度的嵌入、貫穿或附著在磷脂雙分子層的表面。
  • 高效螢光成像工具:細胞膜染色試劑盒
    細胞膜(質膜)是一種薄的半透膜,由含有嵌入蛋白質的脂質雙層組成,將所有細胞的內部與環境隔開。細胞膜的基本功能是保護細胞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和細胞器的運動。這樣,它可選擇性地滲透離子和有機分子。
  • 細胞膜蛋白質提取方法
    細胞膜蛋白質提取方法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1-22 21:27 NRC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 顏寧團隊利用單粒子冷凍顯微鏡成功揭示嵌入到脂質體中的膜蛋白的...
    2020年7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離子通道蛋白和膜轉運蛋白的作用是在細胞膜上移動離子和小分子,其對於細胞代謝和穩態的維持非常必要,同時還能作為機體多種生物性的信號通路,研究人員認為,這兩類蛋白對於機體健康極其重要,這些蛋白的缺陷往往與多種疾病發生直接相關;為了理解特殊蛋白的缺陷為何會引發疾病,我們不僅要知道這種蛋白的作用,而且還要知道其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 「阿爾法摺疊」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人工智慧(AI)再度發威,攻克了生物學領域一項重大難題:預測蛋白質如何從線性胺基酸鏈捲曲成3D形狀以執行任務。人體擁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包含幾十到幾百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的順序決定了它們之間的作用,賦予蛋白質複雜的三維形狀,進而決定了蛋白質的功能。了解這些三維形狀有助於研究人員設計出能在蛋白質縫隙內滯留的藥物。此外,合成出擁有所需結構的蛋白質,還可以加快酶的研製進程,讓生物燃料領域受益。
  • MIT最新研究:從胺基酸鏈片段直接預測蛋白質功能
    而近日,來自MI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新的研究模型,能夠直接預測胺基酸鏈片段是如何決定蛋白質功能的。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和測試新的蛋白質,從而用於藥物研發和生物學研究。我們都知道,蛋白質是維持我們生命所必需的龐大而複雜的物質。蛋白質具體能完成什麼樣的功能,主要取決於它獨特的三維結構。因此了解蛋白質的結構,對於預測其對某些藥物的反應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 細胞膜的化學成分
    1.細胞膜的化學成分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類和蛋白質,還含少量的多糖、微量的核酸和金屬離子以及水分。在大多數的膜中,脂類與蛋白質的比約為1:1。構成植物細胞膜的脂類有磷脂、糖脂、硫脂和固醇。構成細胞膜的蛋白質基本上是球蛋白。
  • ...界AlphaGo」更厲害,MIT:給我一個胺基酸序列,就能告訴你蛋白質...
    如何預測蛋白質功能 研究人員先讓模型學習一些特定蛋白質的功能,將蛋白質結構編碼成表示,用不同蛋白質結構相似性來監督模型。 他們根據蛋白質結構分類資料庫(SCOP),對數千各類別、大約22,000種蛋白質進行模型訓練。
  • 「阿爾法摺疊」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近日,人工智慧(AI)再度發威,攻克了生物學領域一項重大難題:預測蛋白質如何從線性胺基酸鏈捲曲成3D形狀以執行任務。了解這些三維形狀有助於研究人員設計出能在蛋白質縫隙內滯留的藥物。此外,合成出擁有所需結構的蛋白質,還可以加快酶的研製進程,讓生物燃料領域受益。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晶體學或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等實驗技術來破譯蛋白質的三維結構,但這種方法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且未必見效。目前,在生命體內發現的2億多個蛋白質中,只有17萬個蛋白質的結構被破解。
  • 揭示植物抗病之謎:從細胞膜到葉綠體之間如何拉響警報
    但是,這種「警報」信息如何在細胞內傳遞,一直讓植物學家們琢磨不透。8月24日晚,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Rosa Lozano Duran 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秘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並揭示一些植物蛋白是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又是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阿爾法摺疊」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胺基酸|x射線|生物學|蛋白...
    人工智慧(AI)再度發威,攻克了生物學領域一項重大難題:預測蛋白質如何從線性胺基酸鏈捲曲成3D形狀以執行任務。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1月30日報導,「蛋白質結構預測關鍵評估」(CASP)競賽傳來喜訊:英國「深度學習」(DeepMind)稱其AI實現了上述成就,他們的方法將極大加快新藥研發進程。
  • 細胞膜的發現歷史
    (70%~80%偏低);40年後Bar重複這一試驗發現紅細胞膜平鋪面積應不是70%~80%,而是1.5倍還有蛋白質表面,同時幹膜面積是99μm2,溼膜面積則為145μm2。兩項誤差相抵,結果基本正確。根據細胞的生理生化特徵,曾先後推測質膜是一種脂肪柵、脂類雙分子層和由蛋白質-磷脂-蛋白質構成的三夾板結構。
  • 比「生物界AlphaGo」更厲害,MIT:給我一個胺基酸序列,就能告訴你蛋白質功能
    如何預測蛋白質功能研究人員先讓模型學習一些特定蛋白質的功能,將蛋白質結構編碼成表示,用不同蛋白質結構相似性來監督模型。他們根據蛋白質結構分類資料庫(SCOP),對數千各類別、大約22,000種蛋白質進行模型訓練。然後,將蛋白質結構與胺基酸序列編碼成嵌入(embedding)這種數字表示,隨機組對送入模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