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官網
2016-12-13 14:32 來源:澎湃新聞
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樹政先生因病於2016年12月10日18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謹此訃告。
聯繫方式:喻亞靜 010-64807077 010-64807468(傳真) yuyj@im.ac.cn
張樹政院士治喪小組
2016年12月12日
張樹政院士生平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樹政先生因病於2016年12月10日18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張樹政院士1922年10月22日生於河北省束鹿縣雙井村。194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獲理學士學位,同年到任北京大學任教,先後擔任補習班第一分班化學系助理、醫學院醫學系生化科技佐,理學院化學系助教。1950年1月任重工業部綜合工業研究所技師,1954年1月調入中國科學院菌種保藏委員會(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前身)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和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樹政院士長期致力於我國微生物生物化學的研究,在白地黴糖代謝、紅曲糖化酶結構與功能、糖苷酶和耐熱酶、糖生物學和糖生物工程學等研究中成就卓著,是中國微生物生化的重要領軍人,是糖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望。
1950年代初,她帶領科研人員分析比較了我國酒麴中不同種麴黴澱粉酶系的組成,選育出優良的黑麴黴菌種,為提高出酒率作出過重要貢獻;1960年代初,她領導的科研集體闡明了白地黴的木糖和阿拉伯糖的代謝途徑,發現並純化了NADP-甘露醇脫氫酶;1970年代初,她自製儀器,合成試劑,率先在我國,建立了等電聚集和凝膠電泳新技術,並在國際上首次得到紅麴黴糖化酶的結晶,並對該酶進行了一系列酶學研究;1980年代,她領導的科研集體選育出β-澱粉酶高產細菌,活力當時在國際上領先,並在生產中應用;她領導的研究集體研究過20多種糖苷酶,首次發現了有嚴格底物專一性的β-D-巖藻糖苷酶;從嗜熱菌純化了8種酶。由她開創並由其學生繼續完成的黑曲糖化酶的應用取得了重大經濟效益,並於198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國家級獎項。上述科研成果,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以及不同等級的獎勵,獲江蘇省輕工業科技成果三等獎。其中果膠酶已用於生產,右旋糖苷酶對防齲有明顯效果,低聚糖運動員營養飲料為亞運會做出了突出貢獻。張樹政院士畢生發表重要論文和綜述共200餘篇,主編圖書7種,她長期擔任《微生物學報》副主編、主編,並任多個科學機構和組織委員。
張樹政院士畢生保持純真的個性,少計名利,熱心公益事業,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她非常重視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先後培養了近百名優秀科研人員,其中不少已經成為我國生物化學和糖生物學的中堅力量。她也為我國國際科學交流、科學編輯出版事業和科普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六十多年來張樹政院士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我國科學事業。她為中國生物化學和工業微生物的發展的功績將永垂史冊,她的崇高品德、優良作風和科學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張樹政院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學者逝世,生物化學,中科院,張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