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悼念 | 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2020-11-25 澎湃新聞

深切悼念 | 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2020-10-18 0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14日出生於福建省光澤縣,祖籍江西萍鄉;1963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63年7月至1973年7月在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金屬及化學研究所工作;1973年7月調任武漢大學化學系講師;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獲日本學術振興會獎學金(JSPS)赴大阪大學做客座研究員,從事高分子溶液理論研究;1986年12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8年6月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6月晉升為教授;201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6月光榮退休。

1962年張俐娜(右一)與同學在武漢大學圖書館門前

張俐娜院士是中國化學會纖維素專業委員會發起人,曾先後兼任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專業委員會分子表徵學科組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環境材料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第十、十一屆評審組委員,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屆民盟中央委員,第八屆湖北省政協常委。擔任美國化學會刊物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副主編,《高分子學報》、Cellulose、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Bioactive Carbohydrates and Dietary Fibre等多個國內外學術刊物編委。

1988年張俐娜(右)指導本科生做實驗

張俐娜院士畢生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積極投身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屢挑重擔,尤其是在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領域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在纖維素和甲殼素的研究方面,張俐娜院士針對農林廢棄物中大量的纖維素以及海產品加工廢棄物中的甲殼素和殼聚糖等天然高分子,她利用水溶劑實現其「綠色」轉化;面對最難溶解的高分子,她開創了一系列嶄新的無毒、低成本的「綠色」溶解技術,並初步實現綠色工藝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工業化。這些成果在生物醫學、能源儲存、汙水處理和紡織製造等方面極具應用前景。

2000年張俐娜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張俐娜院士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863、國際合作等重大項目2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0餘篇,被他人引用近兩萬次;獲準專利100餘項;主編專著有《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及應用》《天然高分子科學與材料》《基於生物質的環境友好材料》等;組織撰寫了國家「十二五」重點規劃圖書《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系列叢書共十部,也是目前國內外第一套詳細介紹天然高分子的學術專著;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及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2012年度入選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其研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2011年,她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2015年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stry World刊物對張俐娜院士進行了專訪並評價她為「中國『綠色』化學的先驅和鬥士」。

2013年張俐娜(左)和杜予明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張俐娜院士心繫國家發展,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主動投身於國計民生領域重大課題攻關研究,無私奉獻,充分體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價值追求。她主持承擔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局諮詢項目「海洋生物質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及「發展綠色和可持續化學與化工的重要性及對策」,為國家海洋經濟及可持續化學與化工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張俐娜院士始終堅信科研首先應該服務於國家的重大需求,十分注重產學研結合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並為之鍥而不捨。她帶領科研團隊長期致力於天然高分子的研究及開發,不少成果已經或正在進入產業化試驗階段,為我國可再生資源的研究和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張俐娜院士獲得2012年度武漢市科技最高獎——科技重大貢獻獎,以表彰她在生物大分子新材料和生化品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原始創新性成果。

2019年8月張俐娜(右一)指導研究生

張俐娜院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以德執教,潛心教書,精心育人,為人師表。她在教學科研一線辛勤耕耘數十載,年逾七旬仍堅持在講臺上給本科生授課,她的《高分子科學導論》課堂深受學生喜愛。她常鼓勵學生「中國人應該做自己的創新工作,而且在做基礎研究時還要考慮應用前景,這樣才對國家、對人民有用,也才會有科研激情和動力」。她非常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注重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人品和愛心責任等多方面的教育,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們中的很多人已成為相關領域的中堅力量。張俐娜院士還非常關心學院發展和青年教師成長,經常給予青年教師在業務等方面悉心指導和幫助。她曾榮獲1993年「全國優秀教師」、1996年中國婦女英文版封面人物、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被學生評選為2017年「武漢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榮獲2019年「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傑出貢獻校長獎」等榮譽。

張俐娜在實驗室

張俐娜院士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模範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主動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和湖北省政協常委期間,她先後在全國、省、市政協會議上提交60餘項提案,撰寫多條參政議政信息,並多次對環境汙染等問題建言獻策,獲得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和肯定。她還應邀到國內外近70所院校進行講學,傳播天然高分子前沿知識以及創新、奉獻和鍥而不捨的科研精神。同時,她還到20餘所中小學作科普、勵志教育講座,結合自身經歷講述如何愛國、愛家以及如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為下一代的茁壯成長樹立了榜樣。她還用自己的收入向中學母校和故鄉中學捐贈獎學金,激勵後輩成長成才。2019年,張俐娜院士光榮入選湖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最美芳華•70年70人」。

張俐娜在辦公室

作為我國天然高分子科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張俐娜院士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為我國化學學科特別是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張俐娜院士身上體現的以德執教、求真求新、淡泊名利、勇於開拓、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張俐娜院士的逝世是中國科學界和武漢大學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和弘揚她的崇高品格、治學態度和創新精神,為把武漢大學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張俐娜院士千古!

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紀念網頁地址:

紀念館地址:

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治喪委員會聯繫人及電話:

何劍超:186 27103 717

齊 悅:187 0719 4277

段 博:159 2625 5770

傳 真:027 6875 4067

郵 箱:hxydzb@whu.edu.cn

武漢大學

-luojia1893-

發布單位: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治喪委員會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18日

原標題:《深切悼念 | 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享年80歲
    新京報快訊 據武漢大學官方微博10月18日消息,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編輯 彭啟航來源:武漢大學原標題:深切悼念 | 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逝世
    原標題: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逝世,武漢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院士走得很突然,今年9月26日、27日,她還接連參加了武漢大學2020級本科生、研究生開學典禮。46歲第一次有自己的科研方向1940年8月,張俐娜出生於福建光澤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張國熊畢業於清華大學,後擔任江西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母親是一名認真負責的中小學教師。生在書香門第,張俐娜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愛思考的習慣。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10月17日晚間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於當晚8:00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是共和國在2020年送別的第30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中科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澎湃新聞10月17日晚間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於當晚8:00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據武漢大學官網介紹,張俐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
  • 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逝世
    1月4位院士逝世: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2月5位院士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
  • 深切悼念 | 著名化學家卓仁禧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化學家、我國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卓仁禧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時間2019年8月6日15時1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上世紀七十年代,根據國家需要,卓仁禧院士勇挑重任,攻堅克難,創造性研製成功有機矽光學玻璃防霧劑,作為保護塗層應用於國防等多個領域;卓仁禧院士還與同事們一起將作為原材料的二元共聚物部分水解,同時加入一種有機矽化合物作為助劑,成功解決了當時電視屏幕的「閃」點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卓仁禧院士開始系統研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表徵及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問題。
  • 哀悼 | 沉痛悼念張俐娜院士,她的研究成果助力纖維素材料行業大發展
    10月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訃告稱,遵照張俐娜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我們今年已痛失30位兩院院士
    10月17日晚間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於當晚8:00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張俐娜院士昨晚逝世,71歲成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
    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因病逝世
    2014年10月3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為武漢大學學生做「愛心與創新」講座供圖/視覺中國據武漢大學10月18日消息,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因病在武漢逝世
    中新社武漢10月18日電 (馬芙蓉 吳江龍)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治喪委員會18日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 又一位院士逝世
    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著名有機化學家蔣錫夔院士逝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蔣錫夔先生
  • 中科院院士張俐娜逝世,曾為我國高分子做出傑出貢獻
    10月18日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
  • 又一位院士逝世!她的科研成果曾被喻為「神話般故事」
    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無機化學家遊效曾逝世,享年83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無機化學家遊效曾逝世,享年83歲 「 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 2016-11-21 16:05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逝世
    歲月不饒人,又一位中科院院士離我們而去。10 月 18 日凌晨,武漢大學對外發布公告,我國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 2020 年 10 月 17 日 20 時在武漢逝世,享年 80 歲。
  • 中科院院士張俐娜因病逝世,享年80歲
    據武漢大學官方微博10月18日消息,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院士主要從事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的專業方向研究。她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成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在全球首創的水溶劑低溫溶解高分子技術,為生物廢棄物製作新材料打開了一扇「綠色」的新大門,未來可在生物醫學等領域展開廣泛應用。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逝世
    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訃告稱,遵照張俐娜院士生前意願,張俐娜院士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大器晚成,46歲踏入科研領域,成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據武大官網介紹,張俐娜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 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教授逝世!71歲曾榮獲世界化學大獎
    驚聞武漢大學師生眼中的「女星」——著名化學家張俐娜教授於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珞珈山的上空,又多了一顆守護星,願天堂再無病痛。張俐娜教授當年常常遇到實驗室停電的突發情況,出於對科研工作的熱情,點上蠟燭也仍然堅持在實驗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