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農業大國,但還算不上農業強國。如今排名世界前列的農業強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們想從另一個小切面看看這些強國究竟強在哪兒?或許有些不太主流的觀點,正是我們真正能夠學習的地方。
1、美國
機械化的背後是「地區專門化」
至少從農業產值上而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第一強國。他們以不到3%的農業人口,養活了全國3億多民眾,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農業之所以發達,得益於其高度科技化機械化帶來的農業效率。不過這可能只是表象,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背後,其因地制宜的「地區專門化」才是基礎。
耕地高度聚集帶來科技革命
在某些農業排名榜上,加拿大的地位甚至超過了美國。從數值上看,加拿大生產了全球25%的芥花籽油、7.2%的大麥、11.2%的燕麥。對一個只有3600多萬人口的國家來說,這樣的成績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從農業特點上看,加拿大和美國頗為相似,並且農業聚集度更高。西部草原三省農田面積佔加拿大農田總面積的80%以上,這為大規模機械化作業奠定了基礎。
合作社模式的全球標杆
在丹麥,農民是富有的代名詞,平均一個農民的年產值,可供225個普通人的生活和消費。
丹麥農業之強,除了兼具歐洲其他國家的優勢,還有一個特長:他們的農業,不是單純的農業種植養殖,而是通過合作社的專業公司,將農業產業和工商形成產業鏈,從種植養殖的初級生產到生產深加工,再到銷售和售後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條龍的運營模式。
比如,全球最大的生豬出口商——丹麥皇冠,就是養豬農民合作社擁有的公司。合作社把分散的家庭農場經營融入整個產業鏈,實現大規模分工和分業生產,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效應和規模效應。
4、荷蘭
人工環境技術笑傲全球
在不少人眼裡,荷蘭才是當之無愧的農業第一強國。
因為,雖然其農產品出口額不敵美國而屈居全球第二,但其國土面積只有美國的1/24。並且,荷蘭的維度跟我國漠河相近,有著漫長難熬的冬天。無論從何種條件講,都不太適合發展農業。
但荷蘭在幾乎不補貼農業的情況下,成為歐盟最大的農產品和種子出口國。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溫室產品,荷蘭的單位面積產量全球第一。比如,中國溫室裡的西紅柿每平米產10-15公斤,荷蘭能產70-80公斤。
最符合未來趨勢的新技術
人們誇讚其他國家的農業,都喜歡說「強國」。但提起以色列的農業,只有兩個字「奇蹟」。
的確,這個幾乎發跡於沙漠環境的農業,不僅成了農產品出口大國,也成為僅次於荷蘭的全球第二大花卉供應國,同時還贏得了歐洲「冬季廚房」的美譽。
以色列農業的成功,也可以歸納為兩個字——創新。在「與天鬥、與地鬥」的艱苦農業史上,以色列在育種技術、殺蟲技術、節水技術、灌溉技術、倉儲技術、系統化養殖技術、「土壤」研發技術、溫室技術、無土栽培技術、沙漠養魚技術等十餘項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更為難得的是,在水資源匱乏、大環境持續惡化成為趨勢的今天,以色列的創新技術越發凸顯其借鑑價值。
6、德國
工業4.0時代的農業機械
也許德國農業從產值上還不算全球數一數二,但其三個典型優點頗為值得稱道:
1、強大的工業體系帶動了強大的農業機械化。德國人在農業機械上的「黑科技」,驚呆了全球的小夥伴:全自動伐木機、全自動牧草收割打捆機、全自動除草機、全自動摘葡萄機……
可以說,德國農業,能不用人幹的活兒,都實現了工業4.0時代超級自動化。也實現了2%的勞動力管理和維護全國總面積一半的農業用地,平均每個農民養活140人。
2、現在,有機農業已成為全球性話題。德國作為有機農業最主要的踐行者,一直以來都在這條路上起著引領作用。在德國,無論是在普通超市,還是露天市場,隨處可見帶有「bio」(有機)標誌的商品。
3、有機農業的發展,還帶動德國的循環農業,在全球也佔據相當的地位。
7、日本
新品種的精細化改良
眾所周知,日本農業的「特長」是精細化。這種精細化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我們熟知的管理精細化。日本通過一系列法律來制定農業發展戰略,嚴格控制並平均土地使用,絕不浪費和閒置。同時,嚴格規定農戶的責任和規模,通過分散的家庭式農場,進行橫向協作發展,將精耕細作進行延伸擴展,擴大經營規模。
精細化更重要的其實是另一方面:技術的精細化。他們極為擅長通過新品種的培訓,來提升農業的效率和效益。
比如,日本一座農場利用冷凍融解覺醒技術培育出一款可連皮吃的非基因改造香蕉,每根香蕉要價近 40 元人民幣。而且這種香蕉生長迅速,將兩年栽培期縮短至 6 個月。
再比如,日本研究機構採用低魚粉飼料飼養虹鱒,並選別成長狀況良好的個體進行交配後,孵化出次代的稚魚。據悉,經以低魚粉飼料飼養該等稚魚後,成長效率與飼料效率皆大大改善。
尊敬的讀者,感謝你能在百忙之中閱讀微點將的文章,大家的支持和鼓勵是微點將最大的動力!請順便點擊一下屏幕右下方的在看,微點將在此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