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正在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詞彙開始湧現,什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什麼農業4.0,什麼5G農業,農民都搞不懂了。但我們要明確的是,農業在進步,我們的農業也必須要進步,而最快的進步方法就是學習。所以我們要學習那些農業發展好的國家,也就是農業強國。我們要想學習他們首先就是要弄懂他們,今天我們《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就給大家總結了幾個農業強國突出的優勢,讓我們能夠更好的進行分析、學習與借鑑。
美國:「大」
美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業大國。美國的雞肉、牛肉和豬肉產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一和第三位;美國的糧食總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5,玉米、大豆、小麥產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一和第三位;美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農產品每年的貿易總額高達1700億美元。
美國的農業之所以這麼發達,跟他們優越的自然條件分不開——美國的中部大平原提供了世界上最大可耕種面積的土地,五大湖帶來的是世界前十名的人均水資源量。美國的農業生產水平也很高,據統計,一個美國農民生產的糧食竟然可以養活56個美國人。
日本:「精」
日本地處東太平洋,四面環海,山多地少,而且耕地比較分散。與中國南方農業比較相似,規模較小。小型農業機械在日本比較盛行,操作方便,成本低,但是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2003年起,日本政府就開始執行「下一代農業機械緊急發展計劃」。大力推行46種高性能農業機械,其中有全自動插秧機、駕駛式蔬菜耕種機、收割機、紅外線烘乾機、帶式打包機、農藥噴灑器等。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荷蘭:「專」
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大花卉生產國,以其花卉產品質量之好,數量之大而著稱。1987年世界花卉出口額是40億美元,其中荷蘭為20億美元荷蘭之所以能夠在國際園藝市場上長久地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地位,不僅是因為他們有著比較悠久的花卉栽培歷史,更主要的是他們有著先進的生產技術、科學的經營方法、嚴格的檢查和監督制度,以及完善的科研、教育和推廣體系。
荷蘭的花卉球莖佔全球貿易額的80 % ,盆花佔50 %,鮮切花佔60 %,且主要銷往德國、法國、英國;種球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美國、德國、日本、義大利為主。荷蘭專注於花卉,並把花卉做到了全球頂尖的地位。
德國:「嚴」
德國生態農業協會(AGOEL)的標準高於歐盟的「生態規定」。如一企業欲加入AGOEL,將其產品作為生態產品銷售,必須經過3年的完全調整方可。由國家授權的檢測中心對申請轉入生態農業生產的企業進行檢查,每年至少進行1次。此外,也可不定期進行抽查。如檢查不合格,則要延長調整期。此外,德國農業部每年還設立了生態農業獎,獎勵對促進生態農業改善、開發產品技術等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獎金總計25000歐元,足以見德國政府對於生態農業的大力提倡和支持。
以色列:「智」
嚴酷的自然條件迫使以色列人為了生存迸發出最大的潛能。35年前,以色列人通過研發創新,發明了如今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灌溉技術之一——灌法。滴灌在人們印象中就是在管線上布設大量的微小孔洞。然而,以色列人卻把它們做到了極致!
這些國家既然能被稱為農業強國,那必然是有其不可替代與複製的優勢,所以我們要想向他們學習,一定要抓住他們各自獨特的特點,然後根據我們自身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學以致用。不一定最好的就是最適合的,所以我們還是要不停的摸索前行。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然後行動起來。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