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買保險,總會有一部分人腦海中閃現出這樣的畫面:
西裝革履,笑容陽光,籤單時侃侃而談,理賠時就沒那麼順利。
據新華社數據,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保險專業代理法人機構1779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3.2萬家、網點22萬個,個人保險代理人超900萬。而另一份坊間流傳的數據顯示,有高達5000萬人曾參與過保險銷售!
這似乎說明,保險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只需要找到擅長銷售的人,保險企業就可以穩步前行。
但如果你深入了解這個行業,就能發現,還有一批保險科技企業,在努力做著技術變革,希望用日拱一卒的努力,讓這個行業煥然一新。
這其中,就有已經在金融科技領域深耕16年的上海復深藍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深藍」)。
5月27日,深圳告別「龍舟水」,迎來久違的豔陽天,復深藍作為「2020首屆亞洲保險科技發展論壇(AIDF 2020)」戰略合作夥伴,董事長兼總經理楊萬強先生受邀出席本次論壇,並作為論壇頒獎盛典的頒獎嘉賓,同時也進行了主題分享。
前瞻網全程跟進了此次演講,並聯合證券時報、保觀等媒體同仁對楊萬強先生進行了專訪。
圖為:復深藍董事長兼總經理楊萬強(左一)接受前瞻網(左二)等媒體採訪
數字經濟時代催生保險渠道變革
技術變革往往需要經濟基礎作為支撐,保險渠道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就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面發展。
據統計,我國數字經濟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裡發展迅猛,從2002年約1.2萬億,佔GDP比重僅為2.4%,到2018年佔比已躍升到34.8%。
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推動管理者們思考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IBM此前一項針對全球企業高層的調研信息顯示,CEO們的關注點已從運營成本轉向如何運用新技術新思維來改變客戶關係與業務模式。
這種危機感在保險行業同樣存在。楊萬強董事長在主題演講中引用《扁平化世界》一書中的概念,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位化保險帶來了空間摺疊與時間坍縮,利益相關者的高效連結,必然短路低效連結。
圖為:楊萬強董事長主題演講
而高效的連結始於強大的算力與網際網路,算力提升生產效率,網際網路提升交易效率。兩者相結合,就會深刻影響到保險行業的產品模式、營銷模式、渠道銷售模式和組織管理方式。
楊萬強董事長進一步分析指出,交易效率提升的投產比要高於生產效率的提升,能帶來更直接的效益。
而交易的關鍵一點,就在於渠道。基於此認識,楊萬強董事長和復深藍相信,作為交易效率提升的主體,保險業渠道必將迎接偉大轉型變革!
如何叩開保險渠道數位化轉型之門?
偉大的變革需要完備的方案來實現。
叩開保險渠道數位化轉型之門,復深藍給出了答案,三個字:
「數」·「智」·「雲」。
在闡述什麼是「數」、「智」、「雲」之前,我們先可以去解讀復深藍對於保險渠道數位化轉型的理解。
復深藍認為,保險渠道數位化轉型並非要通過網際網路取代渠道,而是通過網際網路和算力來使渠道通過數位化變得更加強大,也就是說,這是賦能渠道的過程。渠道將以保險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全局思維來規劃一體化全渠道雲,以科技創新為一體化全渠道平臺建設的靈魂,以數據資產形態和應用價值提升為目的分三階段進行建設。
而這三個階段,就是從「數」,到「智」,最終到「雲」。
第一階段:數,即數據新基建
這一階段的渠道數位化建設是從數據開始的,其目標是數位化、智能化,超越信息化,通過採用新一代的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以及中臺理念,完成保險企業大數據基礎建設,形成企業級數據中臺。
第二階段:智,即關鍵旅程賦能
這一階段通過渠道關鍵旅程數位化賦能,激活渠道數據的智能。具體來說,與渠道相關的最重要的兩個對象是代理人與客戶,對兩大對象的關鍵旅程進行數位化賦能,把蘊藏在數據中的能量激發出來,把靜態的治理後的數據通過兩個關鍵旅程數位化,發揮出動態智能化的價值和作用。例如通過構建全面、精準、多維的畫像體系,激活渠道數據智能營銷與服務。
第三階段:雲,即全渠道融合
在完成了前兩個階段之後,到第三階段就可以實現全渠道業務在雲端的一體化融通,跨渠道信息業務流轉,以及渠道管理資源配置動態化。
在這一階段,全渠道的融合將能夠打破渠道壁壘,扁平渠道層級,實現數據互通,重塑渠道邊界,深入業務場景,融入保險生態,實現業務流程協同、產品服務協同、客戶信息同步、管理機制同步。
楊萬強董事長在演講中強調,建設一體化全渠道雲,而不再是建設一個代理人系統\銀保系統\團險系統\電商系統,一定是在規劃時建立一體化各渠道的超級雲平臺以創新的中臺來支撐敏捷的前臺,以適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
在復深藍打造的一體化全渠道雲中,以B端的保險核心系統為基礎,縱向一體化上搭建從底層渠道數據中臺開始,到渠道數據中臺與渠道業務中臺,最後到全渠道協同平臺。
而在縱向一體化的同時,還有各個中臺與體系內部的橫向一體化,以全渠道協同平臺為例,就包括代理人、保險經代、銀保、團險、電銷、網際網路等諸多橫向一體化內容。
打造「數·智·雲」 復深藍底氣何來?
在整個主題演講,以及前瞻網、證券時報以及保觀的聯合採訪中,楊萬強董事長跟演講時一樣保持強大的中氣,這也側面印證出他16年來帶領公司業務高速增長的底氣和技術積累的底蘊。
無論是基於此次AIDF2020,還是視野放大一些,站在整個保險科技領域,復深藍所提出的保險渠道變革的「數」「智」「雲」時代,都是對於保險渠道數位化這一細分領域的大手筆創造,彰顯了復深藍團隊的遠見與魄力。
而在前瞻網看來,這種大手筆的底氣,來自三個層面。
底氣從政策中來
在中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導向與支持,尤其是對於保險行業這一具有金融屬性,事關國計民生的行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背景下,已經收尾的2020年全國兩會上,有關保險行業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
網絡互助、稅延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醫護人員及跨境醫療保險、科創企業保險等等,成為這屆保險業代表們心心念念的行業話題。
而在5月22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上,也給保險定下了「強化保險保障功能」的任務,聯繫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15處提及保險,保險行業與國家發展的脈搏已然在同一頻率之上。
而在政策的支持下,復深藍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創立於2004年的復深藍,一直紮根於金融中心上海,而在新的國家發展規劃中,上海將會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科創中心,這與復深藍16年來堅持的金融科技路線完美契合。
展現在復深藍面前的,是一個遠大未來。
底氣從行業中來
作為金融行業的分支,保險科技如金融科技一樣,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據統計,整個保險科技市場總投入已經超過540億元,且還在快速增長之中。
而這還遠非保險行業的全部能量,行業本身依舊潛力巨大。相較於海外國家,我國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並且,與銀行、證券業相比,保險科技,尤其是軟體層面,發展空間可觀。
基於此,在保險科技領域也有一批優秀的企業在與復深藍同行:產品線豐富的行業頭部企業中科軟,專注於產品打磨的易保科技,還有近幾年風頭正盛的創新型險企眾安保險等,都在各自擅長的細分領域內帶動保險科技的進步。
復深藍從企業創立伊始就有濃厚的工程師文化,而在確定進軍保險科技領域時,面對林立的行業巨頭,團隊認識到科技創新是唯一出路。為此,復深藍一直重倉科技,以金融領域積累到的關鍵技術嵌入到保險科技領域,贏得了市場的認同。
當然,保險科技企業的發展還離不開險企強烈的需求。正如開篇提到的很現實的問題:普通人對於終端保險代理人的感受不佳,進而演化為對整個保險行業的印象都不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保險的銷售效率。
在楊萬強董事長看來,其中一大原因是保險代理人良莠不齊。有數據顯示,我國保險代理人的平均就業年限只有1.57年,很難具備專業的保險知識及完善的服務意識。
現在,這一令行業頭疼的問題,可以通過「智·數·雲」方案解決,通過扁平化企業管理,讓終端到企業管理層的數據流通更加便利與充分,這樣可以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業務提升計劃,同時,方案還能夠大幅降低渠道成本,更多讓利於客戶。根據艾瑞諮詢的研究數據,到2025年,科技賦能保險公司能能夠讓整個行業成本減少6.6%-8.9%,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數據。
這只是保險渠道科技賦能的一個小場景體現,但能夠極大改觀行業形象,起到四兩撥千斤的重要效果。
楊萬強董事長在採訪時同樣指出,險企發展到現在,核心系統或許很難輕易變動,但銷售端、渠道端的投入是最容易見效的,這與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的發展軌跡相一致,都是從前端、渠道端發力。
尤其是疫情加速了險企轉型數位化的步伐,很多只有一種增長渠道的險企,在疫情爆發期間業務陷入停滯,但如果有數位化的渠道與手段,就可以積極尋求更多的創新性操作。這必將刺激很多險企加碼保險科技,尤其是保險渠道科技。
正因為如此,復深藍推出數位化保險渠道矩陣系列產品A-Matrix等,賦能險企快速實現數位化。
底氣從技術中來
政策支持與行業良好的發展前景,也需要輔之以強大的技術支持。金融科技作為近幾年的熱點,投身其中的企業如過江之鯽,但最終留存下來並不斷發展的,只有技術實力過硬的企業。
復深藍創立於2004年,遵循「復藍創造軟體,軟體通向未來」的理念,16年間已為數百家行業翹楚企業提供上萬個軟體系統服務,覆蓋保險、銀行、零售、電商、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多個行業,將軟體科技賦能企業創新,促進企業數字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而今,叩開保險渠道數位化轉型之門,復深藍有足夠的技術底氣。
復深藍擁有兩大研發中心,分別是智慧金融軟體研發中心,與智能測試平臺研發中心,對應公司兩大主營業務,即智慧金融軟體與智能測試平臺。
其中,智慧金融研發中心重點關注新技術在保險領域的應用,偏向深層技術研發,同時還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成立了智慧金融軟體工程新技術聯合實驗室,與其他高校的聯合實驗室正在加緊布局中。
智能測試平臺研發中心則重點關注軟體質量安全,目前中心已有10多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測試平臺產品,部分緊跟國外的安全測試產品,必要時也可以取代。
除了兩大研發中心,復深藍還投入資金進行創新性研發,通過控股專業的保險科技公司聚弦科技,研發出了包括智慧農業、網際網路教育等保險中臺。此外,還有做SaaS應用研發的麥鵲網絡,也已經推出了經代SaaS以及網際網路測試的SaaS服務。
正因為每年將營收的10%以上投入到研發中,復深藍才能夠支撐起一整套金融科技與保險科技的研發產出體系。截止當前,復深藍依託強大的科研團隊自主研發了數百項軟體產品,並獲得CMMI5軟體成熟度認證、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國家及上海市創新基金等榮譽。
尾聲:一顆定心丸
在本次峰會上,楊萬強先生還受組委會邀請作為2020年「金創獎」的頒獎嘉賓,為京東安聯,亞太財險,長生人壽等機構頒發獎項,同時復深藍也榮獲「保險科技傑出影響力獎」。
此次難得的採訪結尾,前瞻網提及了一個可能為大眾關注的話題:既然言必稱保險科技與重金投入,那麼與國外相比,我國保險科技的實力如何?
畢竟,在論壇籌辦的這段時間,美國對一批中國企業展開技術制裁,而就在論壇開幕的次日凌晨,華為CFO孟晚舟也被判「雙重犯罪」成立。中國科技企業的真正實力能否實現自力更生,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
但楊萬強董事長的回答,給了我們一顆定心丸。
他表示,若不謙虛,我國保險科技行業能夠與海外同行正面交鋒,一些方面已經處於領先地位。
作為例證,楊萬強董事長透露,復深藍的客戶中就有數家跨國保險巨頭,這些合作都是復深藍與海外企業公開競爭中贏得的。
在與這些跨國巨頭的合作中,復深藍已經提供了多個保險科技系統,尤其是在渠道科技方面,更贏得了巨頭們的青睞。雖說因為保險消費習慣的不同,全球化推廣不現實,但部分巨頭已經明確表示,將在整個亞太區推廣復深藍的系統。
此外,還有很多海外企業正在溝通合作意向,為提升合作效率,2019年,復深藍還在香港成立了子公司,以更好地服務與海外夥伴,更高效地參與國際競爭。
之所以能夠做到領先於海外同行,楊萬強董事長認為,這得益於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與支持;同時,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尤其是金融科技企業間的激烈競爭,也激發新的保險科技不斷湧現;並且相較於海外,中國消費者也更願意接受新技術。
正因為如此,以復深藍為代表的中國保險科技企業在與海外同行的競爭中,站在了高點。
本文來源前瞻網,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