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用地逐年遞減,德國農業強國稱號從何而來?

2020-10-18 有農有藝

德國在歐洲乃至全世界,農業都是可以排的上號的,但是德國農業的農用地面積從20世紀60年代起到現在為止整體呈遞減的情況,與我國的情況剛好相反。但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依然能夠在農業領域佔據著強國之位。

一、德國配套建立了發達的農產品加工體系

德國等歐盟國家都把農產品加工作為發展生態農業的重要內容,而且精深加工的水平比較高。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衣產品都是經過不同程度加工後才進入市場的。德國食品加工業已經發展為實現種、養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化道路,並起到了關鍵性作用。1989年,德國食品工業的營業額超過800億歐洲貨幣單位,佔歐盟總量的21%以上,位居歐盟第一。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德國等歐盟國家的城市和農村幾乎沒有差距,也沒有農村工業的概念,政府把農產品的生產、收購、加工、儲運和銷售各環節的全部內容始終作為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鏈來開發,使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間的連接比較順暢,農產品的增值效應十分明顯。

二、德國建立了健全的農產品服務體系

德國為本國的農民提供農業各類服務的組織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聯邦政府農業部和各州農業部負責農業教育培訓和諮詢的機構及其下設的各類服務站;另一類是獨立於衣業部但得到各級政府部分資助的農林業協會;再一類是發育最早、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各類農民合作組織。

截至2006年底,德國農業合作社協會有3188個合作社,其中包括2027個農村商品和服務合作社,214個商品貿易信貸合作社,925個農業合作社和22個聯邦一級的管理機構。就業總人數約10.4萬。德國幾乎所有的農戶都是合作社成員,一半以上的農民、園丁和葡萄種植人員通過農業合作社進行購銷。2006年,德國農業合作社銷售總額達382.5億歐元。這三大類組織的工作人員都是受過農業高等教育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門人才。在服務內容上,各類組織都有自己的特色,農林協會的服務內容主要包括法律服務、繳稅服務、預算平衡、職業技術再教育、新品種種植及指導、計算機教育、社會和市場信息諮詢、動物家禽養殖指導、農作物栽培種植等方面的教育。

三、德國培育了農業科教及技術推廣體系

在政府大量科技教育投入的推動下,德國等歐盟國家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衣業教育科研和技術推廣體系。德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民素質的提高,對就業的新農民有較高的職業技術要求。普通年輕的新農民必須受過9年義務教育,然後經過3年的學徒生涯和職業技術培訓,考核合格者才有資格擔任農業企業主和農場主。同時,只有在農業學校經過4年學習和實習,最後通過農技師考試的人所經營的技術先進、規模適中的農業企業,才有資格接收學徒工。

目前,在德國農民中有10%以上的農民接受過高等教育,其餘的農民都接受過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或專業技能培訓。強大的科技和高素質的勞動力推動了德國農業現代化高水平的發展。

總結來說,德國既成功地實現了農產品產業的鏈條化,解決了農民最大的銷售問題;也通過農產品全部進行初加工再上市的方法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徹底地改變了以往人們對農民固定的認知,又用農業的教育體系,讓農民成為一個完全可以與其他行業相比又毫不遜色的崗位,重新定義了農民,這樣的農業又怎麼能夠不成功呢?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曝光!中國的排名和令人意外!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農業大國,但還算不上農業強國。如今排名世界前列的農業強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們想從另一個小切面看看這些強國究竟強在哪兒?或許有些不太主流的觀點,正是我們真正能夠學習的地方。1、美國機械化的背後是「地區專門化」至少從農業產值上而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第一強國。
  • 來自世界第一農業強國的啟示:我們不學美國,我們只玩未來農業!
    每當人們提到世界上農業發達的國家,大多數人首先就會想到美國、巴西、德國和日本以及讓人嘖嘖稱奇的以色列。然而有一個國家就非常低調,那就是位於歐洲北部的瑰麗之城荷蘭,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荷蘭農產品的出口額就已經達到了1135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列居世界第二。
  • 「大、精、專、嚴、智」,五個字讓你搞懂全球領先農業強國
    農業正在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詞彙開始湧現,什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什麼農業4.0,什麼5G農業,農民都搞不懂了。但我們要明確的是,農業在進步,我們的農業也必須要進步,而最快的進步方法就是學習。所以我們要學習那些農業發展好的國家,也就是農業強國。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科技含量最高的最美園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歐淑清)今年9月,在會展中心舉行的2018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和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博覽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在今年的大鵬新區第二屆「雙美」評選中,一舉拿下了「最美園區」的稱號,更是本屆評選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最美社區(小區、園區)。
  • 「中國農業新聞網」王靜委員:做好農業科普 服務鄉村振興
    中國農業新聞網:全國唯一一家具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粉絲突破百萬,一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每天為您推送國內外重大農業新聞。一站在手,農業我有。敬請關注!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對於農業發展的貢獻率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34.51%上升到2019年的59.2%,已成為國內農業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態循環農業不僅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汙染問題,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產出效果。當下,我國大力推廣各類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蘊含不少商機。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生態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以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著力點。
  • 立體種植 精緻農業的發展方向(圖)
    【中國農業網Agronet農業致富寶】隨著城市發展與農業用地矛盾的加劇,充分有效利用資源顯得無比的重要。立體無土栽培適應現在發展需求而生,為我們解決了這一困擾,是精緻農業的發展方向。
  • 【浩蕩東風鼓春潮】市農業農村局:招大引強 現代農業加速發展
    為了協同推進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地,市農業農村局定期召開工作調度會,協調解決項目用地空間需求、用地規劃調整等招商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同時加強與要素保障等相關部門及各區的溝通聯動,通過召開專題協調會和座談會,積極推薦和幫助客商選擇項目空間載體,指定專人跟蹤項目進展情況,加快推進項目落地。
  • 農業科學學報
    《農業科學學報》原名《中國農業科學》英文版(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ASA),2002年創刊,由農業農村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與中國農學會共同主辦。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主要國家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業    一、英國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調    二、德國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研    三、瑞典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網    四、美國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    二、以色列有機農業發展模式C    三、德國有機農業發展模式i    四、瑞典有機農業發展模式r    五、美國有機農業發展模式.
  • 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主要國家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業    一、英國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調    二、德國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研    三、瑞典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網    四、美國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    二、以色列有機農業發展模式C    三、德國有機農業發展模式i    四、瑞典有機農業發展模式r    五、美國有機農業發展模式.
  • 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2020年是生態循環農業關鍵年。生態循環農業不僅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汙染問題,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產出效果。當下,我國大力推廣各類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蘊含不少商機。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生態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以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著力點。
  • 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第十二章 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按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著力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改進科研項目評審、人才評價和機構評估工作,建立差別化評價制度。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開展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推動建設種業科技強國。
  • 貢賦:蘇聯工業強國的秘密,掏農民的褲兜,犧牲農業成全工業化
    1861年至1913年,俄國工業產量增加 11.5 倍,同期德國和法國分別增加6倍和2倍。很多人不知道,一戰中俄國是頭號航空大國。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接掌的是僅次於美、英、德、法的世界第5 強國,國土面積比前4強的總和大得多,資源極為豐富。接手廣袤無垠的俄國後怎麼幹,從哪兒入手?
  • 生態新方向,農業新臺階
    生態農業涉及的範圍很廣,農林牧副漁都會涉及,但在每一個環節都有物種的貢獻,都有從事該行業農民的貢獻。 那麼,生態農業的優缺點分別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我們來看看生態農業的優點: 1、生態農業保護生態環境,沒有面源汙染 沒有健康的生態農業無從談生態農業。
  • 中國農業面臨「三增」「兩減」和「一難」的問題,我們該怎麼辦
    但我們有必要告訴大家,我們在中國的種植、養殖與在國外的農業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現在的農業技術都是照搬歐美的農業技術模式,其實這些技術並不一定適合我們中國,這是一個我們中國農業人應該清醒認識的事件。今日的文章就講到,為什麼不能被所謂的先進農業技術所左右,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是什麼?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問題呢?下面我們將從三增、兩減、一難三個方面來探討。
  • 遠東徐哲:中國農業需擺脫無節制化學物質投入
    「現代生態農業一定會成為中國經濟新周期的支柱產業之一!」  以下為徐哲發言實錄: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這個觀念源遠流長,反映了中國幾千年文明歷史和農業的關係至為密切,農業至關重要,農業是中國的第一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始終貫穿於中國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理論研討會在濟南召開
    來自全國農業科研、管理、理論戰線和「三農」一線的130餘名同志,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再學習、再認識、再升華,共商新時代農業科技使命擔當。本次理論研討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和農民日報社共同主辦,山東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省政府研究室、省科技廳指導。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出席會議並致辭。
  • 「中國農業新聞網」央視: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我們別再折騰...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大約8億農民,糧食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要是吃不飽肚子,一切都是空談!所以重視農業發展是國之大事。農業問題事關每一個國人!化肥農藥的貢獻與弊端!貢獻: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我國化學農業高速發展時期至今已有近40年,不可否認化學農業給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科學養地種地 讓鄉村美產業興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承擔了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旱地兩熟區耕地培肥與合理農作制」協作任務「雲南高原紅壤耕地高效農作制集成示範與推廣」。5年來,項目組通過持續攻關,形成了紅壤改良、培肥地力、高效栽培等方面的一系列科技成果並示範推廣,有力推進了當地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