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農村小滿】,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
「糧改飼」正在改變農業的格局,不管是種糧的還是家畜的都應該看一看」這篇文章網友說,很多人說我不懂養殖技術,這個問題我得承認,我對養殖技術還不太了解,所以關於養殖技術的問題我不想多說,畢竟不是很懂技術。但我們有必要告訴大家,我們在中國的種植、養殖與在國外的農業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現在的農業技術都是照搬歐美的農業技術模式,其實這些技術並不一定適合我們中國,這是一個我們中國農業人應該清醒認識的事件。
今日的文章就講到,為什麼不能被所謂的先進農業技術所左右,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是什麼?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問題呢?下面我們將從三增、兩減、一難三個方面來探討。
什麼是「三增加」呢?
一是農產品消費增長。
我國過去是以糧食為主,以果蔬、蔬菜、蛋類、奶類為主的飲食結構,這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但由於世界貿易頻繁,受發達國家的影響,我國肉類、蛋類、奶類、果蔬類食品在飲食結構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迄今為止食物在日常飲食中所佔比重很小。
有些人可以說,挑戰也會成為財富的機會,不必過分擔心,我認為,挑戰並非財富的機會。由於與我們飲食結構變化相關的問題是貧富差距持續拉大,富人越來越富有,而窮人獲得食物的能力正在下降,這是我們必須關注的社會問題。怎樣解決富人無限膨脹的食慾與廉價食物充足供應的矛盾,已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是農業生產成本上升。
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結構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過去我們種植的大米、玉米等糧食作物直接用於口糧,現在大部分用於飼糧,農民的純收益正在逐漸減少。並且隨著集約化養殖的興起,伴隨而來的是防疫成本的增加和大規模暴發造成的非正常成本損失的增加,這些實際上都會轉化為農業生產成本。
另外,增加的土地成本、土壤退化和頻繁的自然災害最終都將轉化為生產成本。怎樣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已成為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是工農業原材料供應增加。
工業農業原料大家都不陌生,比如乙醇汽油,菸草,嚴格來說也算工業原料,無汙染的農藥,亞麻等等。我國必須高度重視將農產品轉變為能源和非食用商品這一問題,而工業原料與人們爭奪糧食的問題已日益嚴重,甚至已開始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
「三增」實際上是指農產品需求的增加和農產品持續供給的不足,這是「三增」主要要說明的問題。以下所說的兩減是什麼?
「兩減」即耕地持續減少,農民收入持續下降。
農業用地減少這一問題我們不用再多說了,工業佔用農業用地、水土流失、棄耕等是造成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
農地減少對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增加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最重要的是動搖了農業的根基,因此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農地減少問題。
與耕地減少問題相伴而來的是農民收入的減少,而農民收入的持續減少所帶來的問題則是「飲鳩止渴」的生產模式在增多,人們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可以說,農民減產就是把農民的飯碗掀翻了,農民又能翻過幾個中國飯碗?
耕地地力下降是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必須高度重視耕地地力保護問題。
什麼是中國農業面臨的真正困難?
上述這些問題的交織,給我們中國農業發展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難題,而這一難題的難解之源還在於我們中國人。
我國許多科技人員在國外受「薰陶」太深,以致於他們忘了身在中國。
國外的農業模式是先進的,因為他們的農業技術適合當地的生產需要,而不是說他們的農業技術比他們的高。
許多農場主都忽略了這一點,即農業科技的最終服務需要適應,而不是天賦稟賦來適應農業科技,這一點是我們必須改變的觀點。
農民所面臨的觀念轉變問題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國人對農業的漠視和對農民的輕視。
對此各位看官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更多娛樂資訊,請關注鄉村小滿!
本文由一點作者鄉村小滿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