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面臨「三增」「兩減」和「一難」的問題,我們該怎麼辦

2020-12-04 鄉村小滿

大家好,我是【農村小滿】,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

「糧改飼」正在改變農業的格局,不管是種糧的還是家畜的都應該看一看」這篇文章網友說,很多人說我不懂養殖技術,這個問題我得承認,我對養殖技術還不太了解,所以關於養殖技術的問題我不想多說,畢竟不是很懂技術。但我們有必要告訴大家,我們在中國的種植、養殖與在國外的農業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現在的農業技術都是照搬歐美的農業技術模式,其實這些技術並不一定適合我們中國,這是一個我們中國農業人應該清醒認識的事件。

今日的文章就講到,為什麼不能被所謂的先進農業技術所左右,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是什麼?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問題呢?下面我們將從三增、兩減、一難三個方面來探討。

什麼是「三增加」呢?

一是農產品消費增長。

我國過去是以糧食為主,以果蔬、蔬菜、蛋類、奶類為主的飲食結構,這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但由於世界貿易頻繁,受發達國家的影響,我國肉類、蛋類、奶類、果蔬類食品在飲食結構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迄今為止食物在日常飲食中所佔比重很小。

有些人可以說,挑戰也會成為財富的機會,不必過分擔心,我認為,挑戰並非財富的機會。由於與我們飲食結構變化相關的問題是貧富差距持續拉大,富人越來越富有,而窮人獲得食物的能力正在下降,這是我們必須關注的社會問題。怎樣解決富人無限膨脹的食慾與廉價食物充足供應的矛盾,已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是農業生產成本上升。

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結構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過去我們種植的大米、玉米等糧食作物直接用於口糧,現在大部分用於飼糧,農民的純收益正在逐漸減少。並且隨著集約化養殖的興起,伴隨而來的是防疫成本的增加和大規模暴發造成的非正常成本損失的增加,這些實際上都會轉化為農業生產成本。

另外,增加的土地成本、土壤退化和頻繁的自然災害最終都將轉化為生產成本。怎樣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已成為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是工農業原材料供應增加。

工業農業原料大家都不陌生,比如乙醇汽油,菸草,嚴格來說也算工業原料,無汙染的農藥,亞麻等等。我國必須高度重視將農產品轉變為能源和非食用商品這一問題,而工業原料與人們爭奪糧食的問題已日益嚴重,甚至已開始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

「三增」實際上是指農產品需求的增加和農產品持續供給的不足,這是「三增」主要要說明的問題。以下所說的兩減是什麼?

「兩減」即耕地持續減少,農民收入持續下降。

農業用地減少這一問題我們不用再多說了,工業佔用農業用地、水土流失、棄耕等是造成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

農地減少對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增加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最重要的是動搖了農業的根基,因此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農地減少問題。

與耕地減少問題相伴而來的是農民收入的減少,而農民收入的持續減少所帶來的問題則是「飲鳩止渴」的生產模式在增多,人們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可以說,農民減產就是把農民的飯碗掀翻了,農民又能翻過幾個中國飯碗?

耕地地力下降是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必須高度重視耕地地力保護問題。

什麼是中國農業面臨的真正困難?

上述這些問題的交織,給我們中國農業發展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難題,而這一難題的難解之源還在於我們中國人。

我國許多科技人員在國外受「薰陶」太深,以致於他們忘了身在中國。

國外的農業模式是先進的,因為他們的農業技術適合當地的生產需要,而不是說他們的農業技術比他們的高。

許多農場主都忽略了這一點,即農業科技的最終服務需要適應,而不是天賦稟賦來適應農業科技,這一點是我們必須改變的觀點。

農民所面臨的觀念轉變問題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國人對農業的漠視和對農民的輕視。

對此各位看官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更多娛樂資訊,請關注鄉村小滿!

本文由一點作者鄉村小滿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面臨著四大問題,如何攻破?
    農業之於中國,有重要的政治和戰略價值。因此,對於中國這樣的正在崛起的人口大國來說,農業的不利條件所產生的後果要更加嚴峻,甚至會加劇當前中國面臨的安全形勢。
  • 李培林:中國社會學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中國一系列的國際國內政策所顯示的走大國和平興起道路的決心,將會改變和修訂「西方現代化」的邏輯。中國社會學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這個機遇的到來,與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中國經驗」產生的廣泛影響,以及中國社會學多年來基於深入調查積累的研究成果,都密切相關。
  • 未來的丁克或者失獨的中國家庭面臨養老和繼承問題——誰來解決?
    主題:若干年後,失獨家庭和丁克家庭的大量房產無人繼承,該怎麼辦?筆者想回答一下可能未來未來該種家庭誰來負責養老問題,和未來誰來繼承的問題,這個日後的問題可是需要發人深省的。我國家庭安全問題表現為:一是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成為我國家庭的主要形態;二是2010年我國有60萬戶丁克家庭,並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其衍生的養老、情感等家庭問題將外溢為社會問題;三是我國每年「失獨家庭」增加7.6萬個,已累計超過100萬個,還有數量較大的「殘獨家庭」;四是我國傳統的大家庭形態目前演化為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類型核心化、家庭結構簡單化、家庭形態多樣化,這使得家庭功能與需求的對應結構和均衡條件發生重大變化
  • 張正斌:解決中國乾旱缺水問題和發展區域現代農業方略探討
    如何調用這些地區周邊和我國南方等其他遠距離富水地區的水資源,來解決中國半壁江山的乾旱缺水問題,以開發利用這些地區廣袤的國土資源,將這些地區改造為農業生產後備區,發揮其農業生產潛力,成為中國未來工農業和社會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難題,應該及提早列到國家的議事日程。
  • 中國農業生產日益淪為化學農業
    於是,共和國後30年的農業,拋棄了共和國前30年主要通過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培育良種等方法發展農業,施用化肥、農藥只是起輔助作用生態農業模式,走上了一條種田大量施用化肥、農藥,養殖大量使用激素的「美國式」化學農業道路。由於中國耕地不到美國的一半,為取得更高的產量,今天中國使用化肥、農藥、激素的單位數量已經達到了美國的數倍,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化學農業。
  • 中國環境健康面臨的問題及國外經驗借鑑
    儘管中國已經在環境汙染物的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管理體制、法律法規、標準建設和技術支撐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且由於中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在短期內集中體現和爆發的,環境汙染問題表現出顯著的多樣性、系統性、複雜性、潛在危險性和治理長期性等特點,現有的環境健康工作很難解決目前凸顯的問題。
  • 研友答疑:考研要花多少錢,在職考研難不難,考上學費該怎麼辦
    在職考研難不難?考上學費怎麼辦?估計有很多在職的大學畢業生,都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吧。2018年大學畢業生820萬,考研人數280萬,考研慢慢成為了一種趨勢。我身邊也有很多同學辭職考研或者在職考研,都是想通過提升學歷改變現狀。我就關於以上提出的三個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 碳氫核肥專利研發人高光林:碳氫科學開啟生態農業新篇章
    我國是農業大國,糧食種植歷史悠久,然而我國的化肥消耗量佔全球35%,出現土壤嚴重板結、硬化、沙化等問題,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黨的十九大上,國家領導人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實現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海洋環境該如何守護?
    微信公眾號「瞭望」9月27日消息,石油洩漏、盜採海砂、海洋傾廢、違法捕撈屢屢出現,無序排汙、非法養殖、海島違建難以杜絕……受傳統海洋生態環境規劃陸海統籌意識不強、部分地區經濟粗放發展等因素影響,海洋生態系統正承載著來自陸海的雙重汙染和開發壓力,近海汙染嚴重等問題愈發凸顯。
  • 眼鏡該戴不戴度數會加重
    昨天,國家衛健委發布了0至6歲兒童眼保健核心知識要點,其中提出,如果該戴眼鏡而不戴,反而會加重近視度數的增長,同時,不恰當的近視矯正行為可能對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危害。不恰當近視矯正可能造成危害該核心知識要點稱,目前,散瞳驗光是確定視力異常原因、準確檢查兒童遠視、近視或散光度數的必要步驟,正確使用散瞳藥物對兒童眼睛和身體無傷害。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半月談記者 高博 吳書光 蔣成 屈凌燕 吳濤 何偉 楊靜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糧食生產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糧食安全問題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尤其對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糧食安全尤為重要。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的飢餓與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國的糧食安全也面臨許多隱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中國人的飯碗要裝我們自己的糧食」。
  • 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全球性問題
    要有的放矢有效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挑戰,首先需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所面臨的主要全球性問題及其發展趨勢。  一、人口問題。人口問題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它不僅加重了環境和資源問題,也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與資源和環境問題交織在一起,對世界可持續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均產生巨大影響。  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大問題,首先是人口數量增長過快。
  • 糧食安全新問題:農業化學物使用帶來隱憂
    科學家、環保人士及農業倡導者提出這一問題:使用越來越多農業化學物所帶來的回報,是否值得冒這一風險。  在過去幾周,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變得激烈,一系列聲音呼籲,政府應對此採取相關措施。甚至美國環境保護局因此被起訴。  批評人士稱,他們擔心,推動全球糧食產量增加或為健康和環境增添風險。
  • 當地震來臨時,我們該怎麼辦?
    當地震來臨時,我們該怎麼辦? 對於生活在平原的我來說,沒有經歷過地震,但不代表我們離地震遙遠,下面我統計了近一個月發生的地震:
  • 「中國農業新聞網」央視: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我們別再折騰...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大約8億農民,糧食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要是吃不飽肚子,一切都是空談!所以重視農業發展是國之大事。農業問題事關每一個國人!化肥農藥的貢獻與弊端!貢獻: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我國化學農業高速發展時期至今已有近40年,不可否認化學農業給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 錘頭鯊被 「誤捕」,我們該怎麼辦?
    對於漁民來說,「一網的事兒,他們關注的只是吃飯問題,並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卻成了『千古罪人』」。 「錘頭鯊在南海過去屬於比較普通的魚類,因此許多漁民和商販並沒有完全認識並學習有關法律法規,過去的捕撈慣性還沒有及時『剎住』」, 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章華忠說。
  • 老獵人常說「一豬二熊三老虎」,如果在野外碰見野豬,該怎麼辦?
    老獵人常說「一豬二熊三老虎」,如果在野外碰見野豬,該怎麼辦?在以前的山上,還可以見到野豬這樣子的生物,家裡的老人也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到野外的山上去找野豬,幾個人合力把一隻野豬捉住以後回去平分,會把豬肉做成臘肉,等到逢年過節的時候拿出來使用,有時也會在過年這樣子的大節日,做一桌子全豬宴。
  • 關鍵是紋上容易洗掉難,家長該怎麼辦
    關鍵是紋上容易洗掉難,家長該怎麼辦說起紋身,可以說並非舶來品,水滸傳裡的好漢九紋龍史進就是以身上的紋身取的諢號。在國外,紋身是時尚的標誌,年輕人覺得很酷,但是對於大多數外國傳統家庭來說依然對紋身持保留態度。
  • 淺談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成因及對策
    而相較於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無論是在融資渠道、融資成本還是信貸支持方面,都存在劣勢,其發展過程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問題尤為凸顯。  因此,此次調研分析主要針對於小微企業所面臨的困境提出對策建議。  一、現階段小微企業融資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相對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