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新聞網」央視: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我們別再折騰...

2021-01-20 中國農業新聞網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大約8億農民,糧食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要是吃不飽肚子,一切都是空談!所以重視農業發展是國之大事。農業問題事關每一個國人!

化肥農藥的貢獻與弊端!

貢獻:

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我國化學農業高速發展時期至今已有近40年,不可否認化學農業給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巨大貢獻。相關數據顯示: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糧食產量只有2264億斤,人均糧食產量僅209公斤。1978年突破6000億斤,達到6095億斤,人均糧食產量319公斤,2018年,我國糧食產量達13158億斤,比1949年增長4.8倍;累計增產10894億斤,年均增長2.6%;人均糧食產量472公斤,比1949年增長1.3倍。而這個數據的背後是大量化肥農藥的投入!

弊端:

在過去60年間,我國化肥施用急劇增長,有機肥施用幾乎降至零點。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國,佔世界化肥使用量的35% ,其中北方大田氮肥的使用量為588kg/公頃/年,是美國的3倍,德國的1.6倍,法國的1.5倍。

2007年,壽光溫室大棚土壤中的氮、鉀的利用率低於10%,磷的利用率低於7% 。不僅存在大量的浪費,而且汙染地下水,對人類健康形成威脅。缺少有機肥導致化肥增、產量退、地力衰、汙染重。

同時,我國每年農藥用量約為118萬噸,嚴重受農藥汙染耕地有1300-1600萬公頃,佔全國耕地10%以上,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化學農藥過量使用,但有效利用率不足30%,造成土壤有機汙染嚴重,且導致食品中的有害殘留。

我國糧食產量佔世界的16%,化肥用量佔世界的31%,每公頃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

氮、磷、鉀養分的不平衡供應和過量化學氮肥的施用,造成化學氮肥利用率低(僅30%左右),磷、鉀肥利用率分別為10%-15%和40%-60%,損失嚴重。

央視:被化肥餵瘦的耕地

重施化肥、輕施甚至不施有機肥,使有機質積累緩慢而消耗多。我國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1.8%,而西方發達國家則為3.5%,我國約為發達國家的1/2。土壤質量整體沒有顯著提高,有的甚至在退化。

目前我國耕地基礎地力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僅為50%-60%,比40年前低10個百分點左右,比歐美等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

作物和人一樣,吃得太飽不僅不利於成長,而且會不利於健康。據全國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組組長、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張福鎖教授介紹,化肥過量對莊稼造成危害的結果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現,就必然導致糧食減產

第二個是容易發生病蟲害,氮肥施用過多,會使植物抗病蟲能力減弱,易遭病蟲侵染。

土壤板結

土壤板結

土壤酸化

隨之而來的是:土壤問題極度惡化!土壤板結,酸化,有機物微生物嚴重缺乏。如今,農民感受最深的是任其再加大化肥農藥的投入作物產量卻不見增加,而且病蟲害越來越多,種出的東西質量越來越差,試問如今的水果還有從前的味道嗎?

我們需要健康的土壤:

健康的土壤是根系易於生長的、疏鬆的、具有豐富的團粒化結構的土壤;在這裡根系生長所必須的水分、空氣和養分都能得到滿足。換言之,健康的土壤就是物理性、生物性和化學性都很好的土壤;

具體的講,就是較好的土壤物理結構保證土壤較好的排水性、透氣性、保水性和保肥性,且為微生物的繁殖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豐富多樣化的土壤動物不斷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和礦質顆粒,從而在與植物的互動中一方面為植物生長提供可以利用的速效養分如小分子有機物、磷、鉀、鈣、鎂等。(試問,如今我們的農田裡還能看見蚯蚓嗎?你又有多久沒有看見青蛙了?)

這就是土壤生命力的所在!健康的土壤是由腐殖質多的、優良的有機質肥和多樣化的微生物共同形成的。「任何技術都不如健康的土壤」,這是農業的根本。

所以,農業的根本在於健康的土壤。

如今,

人們關心的不再是吃的夠不夠,

而是吃的好不好?

減少化肥農藥,

發展綠色生物肥料農藥是大勢所趨,

也刻不容緩!

精彩回顧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3月4日農業頭條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農業補貼新政中有哪些重點?附申報小技巧!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農業補貼政策解讀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

一定要學會拿補貼!2020年,農業補貼或有這些新變化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農業補貼新政策(附申報技巧)!

【中國農業新聞網】新土地管理法於昨日正式實施!集體土地可入市,徵地補償增加!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現代農業產業園申報條件與申報政策流程

【中國農業新聞網】養豬補貼大全來了!養50頭豬竟有如此多的補貼!

【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業農村部答覆加大有機農產品補貼力度有關建議

【中國農業新聞網】國家對農業有哪些補助?最新農業補貼政策介紹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國家扶持的農村養殖項目有哪些?補貼標準是多少?

【中國農業新聞網】戰略專家終於發聲:轉基因危害遠超鴉片戰爭!

【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十大布局方向,戰略就是格局

【中國農業新聞網】「拿地」攻略:農用地轉用基本流程、建設用地報批程序

中國農業新聞網:全國唯一一家具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粉絲突破百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相關焦點

  • 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土地經不起我們再折騰了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大約8億農民,糧食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要是吃不飽肚子,一切都是空談,因此,現代農業發展是國家大事,關係到每一個國人的溫飽問題。 有機肥與化肥的貢獻與缺點 奉獻: 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我國化學農業高速發展時期至今已有近40年,不可否認化學農業給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巨大貢獻。相關數據顯示: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糧食產量只有2264億斤,人均糧食產量僅209公斤。
  • 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生物農業已然到來
    中國加油!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大約8億農民,糧食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要是吃不飽肚子,一切都是空談!所以重視農業發展是國之大事。農業問題事關每一個國人! 化肥農藥的貢獻與弊端! 貢獻: 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
  •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1年1月10日農業頭條
    五、中國是農業大國,但還不夠強大,別沒事總想著大不了回去種地生活中,職場中經常聽見有人說,沒事,大不了回家種地。其實但凡做事用點心,也不至於失敗來得這麼快這麼大。也不至於很多方面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很多人總覺得中國是農業大國,卻未必清楚我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2020我們以為只是技術被別人卡脖子,其實在在農業領域,問題也很嚴峻。
  • 「中國農業新聞網」有機質,腐殖質,腐植酸三者有什麼不同
    中國農業新聞網:全國唯一一家具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粉絲突破百萬,一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每天為您推送國內外重大農業新聞。一站在手,農業我有。敬請關注!土壤有機質究竟是什麼?如果缺少了怎麼補?很多人其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中國農業新聞網」王靜委員:做好農業科普 服務鄉村振興
    中國農業新聞網:全國唯一一家具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粉絲突破百萬,一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每天為您推送國內外重大農業新聞。一站在手,農業我有。敬請關注!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對於農業發展的貢獻率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34.51%上升到2019年的59.2%,已成為國內農業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
  • 自動駕駛飛機與農業化學應用的完美結合,美國無人機公司「Pyka」獲...
    現代農業規模在逐漸擴大,有效地噴灑農藥對於農業運營商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運營挑戰。在精準農業領域,智能技術包括使用傳感器,機器人,控制系統和自動駕駛車輛。無人機在管理農業生產過程中十分有用,農民可以通過無人機了解哪些作物需要緊急關注。「Pyka」公司主要生產用於噴灑農作物的無人機。
  • 自動駕駛飛機與農業化學應用的完美結合 美國無人機公司「Pyka」獲...
    現代農業規模在逐漸擴大,有效地噴灑農藥對於農業運營商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運營挑戰。在精準農業領域,智能技術包括使用傳感器,機器人,控制系統和自動駕駛車輛。無人機在管理農業生產過程中十分有用,農民可以通過無人機了解哪些作物需要緊急關注。「Pyka」公司主要生產用於噴灑農作物的無人機。
  • 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發布《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
    會議期間,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和全體參會代表共同發表《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呼籲全方位推動化學與農業深度結合,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大會主席、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錢旭紅院士在開幕式上宣讀《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化學創造了人類美好生活,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
  • 中國農業生產日益淪為化學農業
    於是,共和國後30年的農業,拋棄了共和國前30年主要通過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培育良種等方法發展農業,施用化肥、農藥只是起輔助作用生態農業模式,走上了一條種田大量施用化肥、農藥,養殖大量使用激素的「美國式」化學農業道路。由於中國耕地不到美國的一半,為取得更高的產量,今天中國使用化肥、農藥、激素的單位數量已經達到了美國的數倍,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化學農業。
  • ...農村電商規模將達16860億元;日本生態農業的四種模式;中國農業...
    「要聞」 1、農業農村部:不得攔截飼料、畜產品運輸車輛 第二,有機農業型。即在生產中不採用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而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農業生產過程的持續穩定。 第三,稻作—畜產—水產三位一體型。
  • 有機農業:對「化學農業」的反思
    邵海鵬  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汙染源之一。有機農業的出現,稱得上是對當今農業生產模式的反思。  停留在「化學農業」階段的中國農業,產業鏈呈線性。換句話說,農業只具有提供食物的功能。農產品(000061,股吧)生產主要靠化肥、農藥及激素類催長劑等物質來催產、催效,天然成分降低。
  • 化學農業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編者語:不久前的二則新聞引人關注及深思:一是農業部宣稱我國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汙染產業;二是之前充斥各大媒體的所謂「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出爐。小農雖然保持傳統的農業倫理,維持了生態平衡、守護著鄉村景觀,給動物更多的權利,卻得不到政策支持……我驚訝地發現:這些德國人遊行抗議的,正好也是當下中國從官方到民間都趨之若鶩的!
  •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媒體農大 中國科學家首次獲GCHERA世界農業獎
    12月1日,2020GCHERA世界農業獎在南京農業大學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帕梅拉·羅納德兩位科學家,憑藉多年來在農業與生命科學領域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獲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摘得該獎項。
  • 加強綠色化學研發 推進農業高效發展
    12月8日,在江蘇揚州召開的首屆農業化學學術討論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說:「要高度重視發展綠色化學、土壤化學及土壤保護與改良、應用先進技術做好農產品的保護與儲存、重點研究農作物為原料的化學品、加快開發支持農業生產的材料,切實解決農作物生長中的化學問題,實現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安全。」
  • 首屆農業化學學術討論會在揚州舉行
    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和揚州大學共同承辦。大會圍繞六個議題開展討論,包括作物營養與健康、動物營養與保健、農副產品加工與應用、農業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農業納米技術、農用高分子與新型功能材料等。
  • 遠東徐哲:中國農業需擺脫無節制化學物質投入
    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在我國也非常突出,從農業背景分析,環境汙染的主要問題是大量化肥、農藥及其他化學物質無節制的投入,以至於水、土、氣在農業環境和食物鏈遭受汙染,中國每年化肥使用量高達4100萬噸,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化肥中氮肥素肥料達51%,其消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農業產業作為人類最基礎的產業,經歷了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 宋心仿:我們的農業目前還處於化學農業階段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李沛然)今日16時30分,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將組織中國人大網、人民網等12家網站,聯合舉辦主題為「連任代表談依法履職」的網絡訪談。抓食品安全關鍵還是從源頭來抓,我們的農業還處於化學農業階段,我們的生產主要是靠化肥、農藥、激素製品,催紅劑、催長劑、催熟劑等這些東西來催產催銷,這就從根兒上帶來了一定問題,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國家高度重視,儘量減少催長劑、催肥劑的使用。
  • 將網狀化學引入農業化學 孫大文院士團隊成果在頂級期刊發表
    在這篇系統性綜述中,作者展示了網狀化學如何在農業傳感、農業生態保護和再利用、農藥配方、智能室內農業和農業生物技術等多個領域中逐步塑造農業化學的未來,將引起多孔材料、網狀化學、農業化學、食品化學和環境科學等研究領域的普遍關注。
  • 開拓中國農業基因工程的女院士
    建立了我國農業系統第一個分子生物學研究機構,率先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於農作物遺傳改良,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為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史玉根「祝願祖國繁榮昌盛!科技推動農業發展!」在新中國70周年慶典即將到來之際,89歲的範雲六院士在北京家中寫下了對祖國的深情祝福,並將題詞交給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藉此表達自己的心聲。
  •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媒體農大 根瘤菌的減「肥」行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文新給《中國科學報》記者算了一筆帳。在農業部提出「兩減」目標之下,如何減「肥」?陳文新認為,根瘤菌生物固氮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技術途徑,「接種與豆類作物品種相匹配且適應種植土壤的根瘤菌,廣泛開展豆類與其他作物間套輪作,可大幅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並可減少病蟲害,獲得優質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