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化學農業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2021-01-21 有機肥農化大全


編者語:不久前的二則新聞引人關注及深思:

一是農業部宣稱我國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汙染產業;

二是之前充斥各大媒體的所謂「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出爐。

這兩則新聞本身不值得一評,但把它兩連在一起,卻涉及到當下國人生存的根本——農業和國學,必須做根本探討。




根在哪裡?


2015年德國1月17日在柏林舉行

「我們受夠了!」遊行


5萬多來自全德各地的人開來了近百臺拖拉機,打扮成動物和植物,發表激昂的演說……他們的訴求是:反對日益工業化農業,支持家庭農業。


什麼是他們反對的工業化農業呢?

就是把工業生產規律套用到農業,把土壤、水資源、環境、動物和植物僅作為生產要素,以人的意志來設計和控制農業的大規模生產。


比如,大型集約化動物養殖,大規模單一作物種植。大型「動物工廠」為了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率,將動物終身監禁在狹小的牢籠中,為了不讓它們在狹小空間內相互傷害,而對它們進行「改造」,拔掉牛的犄角,剪掉豬的尾巴和雞的喙;為了防止動物生病,對它們使用大量的抗生素。


「動物工廠」常常聲稱具有現代的治汙手段,事實上卻常常造成所在地下水、土壤和空氣的嚴重汙染。


種植方面,他們為了追求產量而使用化肥和農藥,這樣不僅糧食的品質下降。更嚴重的是,在化肥、農藥的使用過程以及生產環節中,對環境和能源的破壞極為嚴重。追求產業化、規模化和市場化的農業,意味著品種的整齊化一,意味著對土地更多的壓榨,把田園變成車間,從而使土地喪失了輪作休養、多樣化耕作的機會。


政策長期偏袒大規模工業化農場,而沒能給予小規模家庭農場以應有的支持。小農雖然保持傳統的農業倫理,維持了生態平衡、守護著鄉村景觀,給動物更多的權利,卻得不到政策支持……


我驚訝地發現:這些德國人遊行抗議的,正好也是當下中國從官方到民間都趨之若鶩的!翻開多年來中央指導農業的綱領性文件——「一號文件」認真學習,發現「現代農業」或「農業現代化」始終是農業「發展」的主旋律,13、14、15年連續三年文件標題更是直截了當。


那什麼是中國的現代農業呢?逐一閱讀,發現2007年「一號文件」是這樣表述的:「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模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業」。


那麼,到底什麼是中國的「現代農業」呢?我以往的理解,農業傍上「現代」,就是先進生產力,就是「高大上」;就是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科學化、機械化生產;或者說是投入最小化、生產工業化、產品標準化、效益最大化……但是,總覺得我這樣理解不足以表達「現代」的全部內涵,似乎還缺了些什麼。於是想起知名學者趙汀陽先生有一次在講座中對「現代」的定義,他說現代就是不斷的革命。


仔細琢磨此話之於「現代農業」,真可謂一語中的!


因為自農業被「現代」了後,


原本能活十年的雞,在「現代化」養殖場就只能活二、三十天;


原本被我們的祖先種了幾千年仍然地力常新的土地,一旦開始「現代農業」後,土地立馬結板酸化,二三十年就長不出莊稼;


原本生物多樣性的區域,「現代化」後很多作物已經消失,只剩下「一村一品」;


原本江河湖泊密布的魚米之鄉,「現代化」後成了荒灘,或不得不打井和使用滴灌;甚至原本在頭頂的藍天白雲也被「現代」革掉了命,結果頭頂「神靈」不見了,剩下的只有霧霾……


雖然相信很多人對所謂「現代農業」或「農業現代化」並不完全理解,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現代」與「農業」前後次序的顛倒,以及「現代」的尾巴上要不要加「化」的問題。而是自從「現代」和農業和捆綁在一起,農業從此之後總是病魔纏身,噩運不斷。


回顧一下,自從「現代」成了中國農業的絕對綱領後,食品安全就陰魂不散地困擾著中國人,中國人吃什麼都成了驚弓之鳥了。發明了化肥的德國人的遊行也說明了一切。


那麼化學農業到底帶來了什麼?


也許中國環保部前部長周生賢兩年前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披露的數字可以說明,他說中國受汙染耕地約1.5億畝。比周生賢更具體的,是農業部總經濟師錢克明去年5月的發言稱,中國已有十分之一的農田被化學物質或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殘留的重金屬、有機物農藥的超標大概20%。錢克明還說中國每年大概要用相當於1億噸的化肥,等於每五斤糧食要用一斤化肥,超出了國際公認安全線的一倍以上。每年使用130萬噸農藥,是國際平均水平的2.5倍!


據悉,汙染農田土壤的重金屬元素主要包括鎘、汞、鉛、砷、鉻和銅等,被汙染的耕地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消除的。由於土壤汙染防治涉及國土資源、農業、環保、工業等多部門,所以中國到底有多少土地汙染並不清楚。


有機構估算中國實際上嚴重汙染的土地早已超過耕地的20%!事實上也毋須說清楚,只需要觀察一下,中國到底還有哪些地方種地不用化肥農藥,就一目了然了。2013年5月份廣州抽檢大米時發現有4成鎘超標——這僅僅是鎘!若真有一部「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實施的話,那就意味市場供應的大米至少減少4成!


好在人家德國人已經活明白了,他們開始吶喊「我們受夠了!」。


他們拒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倡議要遵從農業的自然規模,還原動植物生命本性,要保護小農。然而,作為傳承了最優秀小農生產技術的農業文明國家,一點也沒有吸取工業國家的前車之鑑,仍然聲勢浩大地對養活了上萬年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小農生產痛下殺手。


當世界各地普遍在抵制大型農業、維護小農利益的時候,中國的三農研究者卻為大農代言,強調要建立土地要素市場化,建立以利潤為導向的高度資本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他們主張公共政策為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


為了貪大求洋的追求農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化,政府財政把大量支農資金補貼到「龍頭企業」,不少地方政府利用行政力量甚至強力推進土地集中連片,千方百計扶持龍頭企業推行「農業現代化」。而中國的2億多小農戶,雖然仍然生產供應著佔中國大多數的農產品,卻始終是被排斥在政策扶持之外。在這種「現代」盛宴的狂歡下,資本貪得無厭地四處攻城掠地,國家涉農政策和媒體一邊倒地大幹快上。他們無不借農業現代化之名否定、拋棄、打敗小農,延續了幾千年的精耕細作的小農,在「現代」的號角號掩蓋下,純粹成了「龍頭企業」拈板上的肉,恣意宰割。


一邊是號稱有著幾千年農業文明史的國度,主動放棄了祖祖輩輩所傳承的精品農業,瘋狂而不計後果地倒追農業的粗獷式生產和人定勝天的顛覆式革命;另一邊是把工業做到極致,發明了化肥(哈柏)的老牌工業國,卻在竭力反對以人的意志來設計和控制農業生產。


民以食為天!


千百年來,不管人類如何煞費心機地奔向「現代化」,但時至今日,總歸沒有擺脫必須依賴食物才能生存的事實。中華民族創造世界上最燦爛的農業文明,並從農業文明之根上生長出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然後,短短幾十年的「現代化」之後,還有多少人認為中國是農業文明國家?提到中華文明,還有多少人想到農業?


文章來源於:網絡,若涉及版權,請原作者聯繫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點擊下方▼藍色標題可直接閱讀

1農業部:17年重點工作大力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

2論微生物肥料,這篇文章絕對是極品!

3畜禽糞便製造生物有機肥的技術!

4微生物肥,有機肥、無機肥的根本區別

5蚯蚓肥才是真正的有機肥「王」不服來看!

6㊙中國土壤狀況實錄:觸目驚心!不敢相信!

7微生物菌劑為什麼比有機肥要貴?它的價位高低和作用區別在哪

8有機肥與化肥搭配!到底有哪些好處吶?

9警告:腐熟不徹底的是糞、腐熟徹底那才是肥

10有機肥替代化肥國家首定100個縣!每個縣補貼1000萬!

💥長按右側二維碼即可關注,關注後可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宋心仿:我們的農業目前還處於化學農業階段
    大部制改革強化了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的職責,這樣有利於克服原來的分段管理帶來的一些弊端,同時也有助於各部門之間職責分明和權力的清晰,也便於建立一種有序的運行機制,建立和完善相關部門參與的聯動機制,各部門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
  • 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發布《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
    會議期間,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和全體參會代表共同發表《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呼籲全方位推動化學與農業深度結合,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大會主席、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錢旭紅院士在開幕式上宣讀《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化學創造了人類美好生活,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
  •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陳頤
    價值化學離我們有多近?「化學是一切生命的基礎。」美國化學學會會員李力紅說。從就讀北大化學系本科到在美國博士畢業,她一直從事與化學有關的工作,如今已是美國化學學會一名資深會員。李力紅說:「你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摸到的一切都與化學物質有關。聽覺、視覺、味覺和觸覺都涉及你體內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和相互作用。化學不僅限於燒杯和實驗室,它就在我們身邊。
  • 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一張神秘莫測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成了多少學生的噩夢,也承載著我們的少年時光。2019年,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年了。然而,最初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首次出版了類似於現代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表。於是,他將所有已知的化學元素寫在小卡片上,根據化學和物理特性排列組合,最初的元素周期表就這樣出爐了。門捷列夫最天才的地方在於,他為一些未知的元素留出了空間。在當時,已知的化學元素僅有63個,但他卻已經意識到有一些元素是缺失的,亟待發掘。更為神奇的是,他甚至準確地預測出一些缺失元素的特性。
  • 農業化學製品的生產
    農業化學製品的生產一、行業現狀。    使用肥料和農藥將使哈農業綜合體的勞動生產率提高30-50%,因此,農業化學產品生產是2020年前哈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的優先方向。在加快工業創新發展國家綱要框架下,哈開始改造現有的農業化學產品生產企業並興建新的企業。
  • 有機農業:對「化學農業」的反思
    邵海鵬  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汙染源之一。有機農業的出現,稱得上是對當今農業生產模式的反思。  停留在「化學農業」階段的中國農業,產業鏈呈線性。換句話說,農業只具有提供食物的功能。農產品(000061,股吧)生產主要靠化肥、農藥及激素類催長劑等物質來催產、催效,天然成分降低。
  • 我們吃的僅僅是食物嗎?吃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吃》中,作者阿梅斯託認為,這樣看似荒謬的對比卻提出了重要的文化議題:「吃」究竟意味著什麼? 人們只是因為餓而吃嗎?僅食人這一特殊的進食行為,就有「食物性」(例如在大航海時期危險漫長的旅程中,為了求生而食人是約定俗成的「航海習俗」)、「政治性」(部落爭鬥後,勝利一方可能會有食人的行為)、「儀式性」(宗教獻祭)等多種目的。
  • 「中國農業新聞網」央視: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我們別再折騰...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大約8億農民,糧食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要是吃不飽肚子,一切都是空談!所以重視農業發展是國之大事。農業問題事關每一個國人!化肥農藥的貢獻與弊端!貢獻: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我國化學農業高速發展時期至今已有近40年,不可否認化學農業給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 加強綠色化學研發 推進農業高效發展
    我國在農業生產上,由於農藥、化肥、農膜等不合理使用所產生的殘留,導致了耕地質量下降、土壤與水體汙染、生物多樣性缺失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致使我國農業種植業經濟效益偏低,給糧食安全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12月8日,在江蘇揚州召開的首屆農業化學學術討論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說:「要高度重視發展綠色化學、土壤化學及土壤保護與改良、應用先進技術做好農產品的保護與儲存、重點研究農作物為原料的化學品、加快開發支持農業生產的材料,切實解決農作物生長中的化學問題,實現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安全。」
  • 知識貼|無人機農業能給農民帶來什麼?
    如今,國家在倡導現代農業,用機械代替人工,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能適應多種複雜地形,進行播種、撒藥的工作。接下來,我們就來總結一下,無人機農業能具體給農民帶來什麼好處。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 陳 頤  無論元素周期表是否被發現,化學元素的規律還在那裡,未曾改變。只是在這個規律的指導之下,我們可以對化學進行更系統性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還記得中學化學元素周期表上這一串字符嗎?
  • 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土地經不起我們再折騰了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大約8億農民,糧食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要是吃不飽肚子,一切都是空談,因此,現代農業發展是國家大事,關係到每一個國人的溫飽問題。 有機肥與化肥的貢獻與缺點 奉獻: 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我國化學農業高速發展時期至今已有近40年,不可否認化學農業給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巨大貢獻。相關數據顯示: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糧食產量只有2264億斤,人均糧食產量僅209公斤。
  • 中國農業生產日益淪為化學農業
    依靠集體的力量把全國農田改造成大寨式的保持水土,旱澇保收的「海綿田」這種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的道路顯然辦不到了。種田大量施用化肥、農藥,養殖大量使用激素已經變成了唯一的出路。於是,共和國後30年的農業,拋棄了共和國前30年主要通過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培育良種等方法發展農業,施用化肥、農藥只是起輔助作用生態農業模式,走上了一條種田大量施用化肥、農藥,養殖大量使用激素的「美國式」化學農業道路。由於中國耕地不到美國的一半,為取得更高的產量,今天中國使用化肥、農藥、激素的單位數量已經達到了美國的數倍,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化學農業。
  • 旅行者1號拍到了什麼?飛越200億公裡後,內容讓人深思!
    旅行者1號拍到了什麼?飛越200億公裡後,內容讓人深思!想必這張被稱為暗淡藍點的圖片很多人都看過,這是旅行者1號在離開地球之後所拍攝下來的,這張照片上出現之後,引發了全人類的深思,我們究竟是誰?我們究竟從哪裡來?
  • 化學物質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不容小覷,謹慎用藥
    化學物質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不容小覷,謹慎用藥現在很多東西都不需要人們親力親為了,有各種機器,智能設備啊可以使用,農業生產也是基本機械化了,但是農業生產只有機械是遠遠不夠的,比如雜草、害蟲都需要利用除草劑和殺蟲劑解決。
  • 糧食安全新問題:農業化學物使用帶來隱憂
    科學家、環保人士及農業倡導者提出這一問題:使用越來越多農業化學物所帶來的回報,是否值得冒這一風險。  在過去幾周,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變得激烈,一系列聲音呼籲,政府應對此採取相關措施。甚至美國環境保護局因此被起訴。  批評人士稱,他們擔心,推動全球糧食產量增加或為健康和環境增添風險。
  • Science:挑戰化學基本概念!化學鍵究竟是什麼?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原理」(ID:principia1687)」化學鍵這一概念想必對於所有學習化學的人都不會陌生
  • 化學與我們的衣食住行
    環顧四周,化工產品已經在衣食住行中嶄露頭角,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品質 那麼化學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又和我們的衣食住行有什麼密切關係呢 ? 如果追溯歷史來說,化學其實一直陪伴著我們,比如大家熟知的絲、棉、麻、毛、膠、漆等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代雖然沒有現在化學知識,但許多天然高分子利用過程中都涉及到了化學過程,如發酵。
  • 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生物農業已然到來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大約8億農民,糧食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要是吃不飽肚子,一切都是空談!所以重視農業發展是國之大事。農業問題事關每一個國人! 化肥農藥的貢獻與弊端! 貢獻: 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
  • 微生物技術將給農業帶來光明前景
    微生物技術將給農業帶來光明前景日美國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ostp)與聯邦機構、私營基金管理機構等共同宣布啟動「國家微生物組計劃」,該計劃旨在所有的生態系統、大自然及人造世界裡推動最前沿微生物科學的研究與技術創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