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綠色化學研發 推進農業高效發展

2021-01-20 人民網

我國在農業生產上,由於農藥、化肥、農膜等不合理使用所產生的殘留,導致了耕地質量下降、土壤與水體汙染、生物多樣性缺失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致使我國農業種植業經濟效益偏低,給糧食安全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12月8日,在江蘇揚州召開的首屆農業化學學術討論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說:「要高度重視發展綠色化學、土壤化學及土壤保護與改良、應用先進技術做好農產品的保護與儲存、重點研究農作物為原料的化學品、加快開發支持農業生產的材料,切實解決農作物生長中的化學問題,實現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吳孔明介紹,2019年,我國農業面臨兩大災難,非洲豬瘟和草地貪夜蛾。短短半年非洲豬瘟席捲中國大地,也就幾個月的時間裡,除新疆、西藏以外的省份,都被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覆蓋。受到草地貪夜蛾為害的玉米減產50%,收成的玉米品質也很差。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亞洲11國已達成聯合防控草地貪夜蛾的昆明共識,我國非常重視草地貪夜蛾防控,但因為昆蟲易產生抗藥性,如果我們僅僅依靠現有的農藥,少則3年多則5年,我們將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吳孔明說,因此,加速化學與農業結合、化學技術與生物技術和轉基因技術結合,全面提高我國植物保護水平,解決草地貪夜蛾問題,與世界分享治理草地貪夜蛾的中國方案。

「農業生產過程中,養殖業和種植業使用大量的獸藥、農藥和化肥等,我們的動物源性食品和植物源性食品都有一定的殘留。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人們需要低毒低殘留的綠色食品。」揚州大學獸醫學院院長劉宗平教授說。

專家認為,國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推行綠色化學,而農業與化學本來就存在著天然的交叉融合。只有農業與化學更好的結合,才能確保我國糧食安全,讓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建設好美麗鄉村,讓我國農業科學技術引領世界,為全世界更為富裕和美麗貢獻力量。目前,在綠色化學研究開發上,我國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距離,尤其一些高品質的材料和高端的產品仍依賴進口,制約著中國農業的優質高效高產發展。因此,加速農業和化學更緊密融合發展,非常符合我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過國忠)

相關焦點

  • 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加強對全區綠色農業發展的整體設計,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在優先位置,以落實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為基本要求,以保障綠色農產品供給能力、開展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面源汙染治理為重點,推進農業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全區農業發展由滿足數量供應向更加注重品質轉變,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轉變。
  • ...印發《黑龍江省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健全糧食產銷協作機制,加強與粵、浙、滬、閩等糧食主銷區合作,推動糧食產銷橫向利益補償。發揮農機合作社和農墾率先示範作用,推進農業綠色標準化生產全覆蓋,打造農業綠色發展的試點先行區。圍繞建立黑土保護和水資源治理機制,開展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創建試點,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管理與運行機制,打造農業可持續發展樣板。  (六)建立完善農業資源環境管控制度。
  • 科技賦能農業,綠色高質高效
    同時,為探索「中原糧倉」農業現代化具體路徑,鳳臺積極創建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園,突出主導產業優勢,大力推進無公害、綠色和有機優質糧食生產,提高優質糧食生產的商品率和經濟效益;大力推進專用品牌糧食發展,建設專用原料示範基地。目前,鳳臺已建成綠色糯稻基地3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即糯稻基地15萬畝,2020年4月,鳳臺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安徽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
  • 推進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科學研究表明:在鹽鹼地逆境生長環境中,作物特異性、功能性物質含量豐富,這為發展功能性食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鹽鹼地生態高效農業是依據區域鹽鹼資源分布特點,按照生態學原理設計,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充分利用區域鹽鹼地資源,建立適應生態環境的高效農業體系;其能夠有效地推進區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保障鹽鹼地生態系統安全和生物多樣性。
  • 信陽發文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到信陽毛尖、河南華英等品牌
    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信政〔2020〕23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各管理區、開發區,市政府有關部門:為加快推進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制定本實施意見。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全文如下。
  • 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發布《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
    會議期間,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和全體參會代表共同發表《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呼籲全方位推動化學與農業深度結合,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大會主席、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錢旭紅院士在開幕式上宣讀《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化學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宣言》化學創造了人類美好生活,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
  • 歐美同學會主題論壇|崔海信:讓納米技術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中國農科院研究院崔海信在論壇中發表了名為《納米科技與農業綠色發展》的演講。他提到,我國量子科學已經領先世界,納米科技正處在與國際並跑階段。究竟何為納米技術?其基礎是物理學、化學和材料科學,它本身是多學科交叉的技術科學。關於100納米的概念,崔海信舉例道:「我們的細胞是微米級別的,細胞中的DNA為兩納米寬,對比聯想就可以對納米有更好地認識。」目前,跟農業有關的納米科技分支有納米顯微技術、納米自組裝技術、納米影像學技術、納米分析技術。崔海信表示,目前農業生產鏈條的每個環節都有納米技術的參與。
  • 推進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合作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遭受多重挑戰,科技創新已成為經貿摩擦中受封鎖打壓的主要「承壓區」,在此情境下發揮生態環保這一人類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的作用,打破利益藩籬,推進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合作,將成為中國加強科技交流創新和構建全方位開放合作格局的重要窗口和現實路徑。
  • 發展綠色有機農業 加大優質農產供給
    他說,當前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和潮流,但實現綠色有機產業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和挑戰。綠色發展人人有責,貴在堅持,成在堅持。近年來,南平市和武夷山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依託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有機農業和有機茶產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 我國鹽鹼地的治理與農業高效利用
    針對以上現狀,文章提出鹽鹼地分類治理與農業高效開發利用的"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發+應用示範+產業推進+商業發展"相結合的"全鏈條產業"創新發展思路,通過產學研資用相結合的新型模式,形成我國鹽鹼地分類治理與水-土-生物資源高效利用的基礎理論體系與關鍵技術體系,構建適宜的鹽鹼地分類治理工程化配套模式,依託全國多部門合作在全國鹽鹼區內進行工程化推廣示範,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力量參與產業化開發
  • 農業氨減排迫在眉睫,心連心高效尿素助力全國氨減排
    邯鄲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領導、土肥站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及各地種植大戶等百餘人參加了會議,共同觀看了新型脲酶抑制劑氮肥在玉米上的應用效果,就進一步推進農業氨減排工作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近年來,我國每年氨排放量在1200萬-1500萬噸之間,其排放強度是歐盟和美國的4-5倍。其中,近90%的氨排放來自農業源,農業大量施用氮肥是氨汙染最大來源。
  • 山丹:大力推動馬鈴薯產業綠色高效發展
    通訊員 竇玉潔山丹縣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助推脫貧攻堅、壯大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發展理念,立足區域和資源優勢,著力推進馬鈴薯產業綠色高效發展。該縣在馬鈴薯種植中集成推廣精準施肥減量、調整使用結構減量、改進施肥方式減量、有機肥替代化肥減量為主的化肥減量技術,切實推進農藥減量技術,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0%以上。
  • 設施農業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及安全用藥技術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進,設施農業得以快速發展,大大豐富了市民「菜籃子」工程。隨著綠色及無公害農產品的不斷實施,老百姓越來越重視餐桌上的飲食安全,無公害蔬菜日趨受到人們的信賴。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但在蔬菜生產中,由於各類化學農藥的普遍使用,病蟲害抗性日趨嚴重,同時對人民身體健康也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 中國科學家成功鑑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氮高效類型OsTCP19-H在水稻品種中出現的頻率和稻田土壤氮含量顯著負相關,並且野生稻中90%以上為氮高效基因型,暗示其貢獻了水稻對低土壤肥力地區的地理適應性,且在水稻馴化過程中在低肥地區得到保留。研究團隊將OsTCP19-H導入現代水稻品種,在減氮水平下可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20-30%,表明該基因在農業綠色發展領域有重要應用潛力。
  • 大力推進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 實現農作物生產全程高質高效機械...
    來自全國各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農機試驗鑑定和技術推廣機構,以及相關科研院所的專家領導和技術骨幹近300人實地觀摩,開展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及綠色高效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的研討、交流及培訓。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試驗鑑定總站、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站長劉恆新,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機械化工程專家羅錫文,渝北區委書記唐川,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秦大春,渝北區委副書記鄧孝明等出席。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北京1月13日電(李楠) 1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行「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我國主糧種業基本情況、「十三五」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主糧育種領域的科學進展以及「十四五」時期中國農科院科學院在科技支撐種業翻身仗的部署情況。
  • 農業農村部回應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熱點問題
    新華網北京2月15日電(汪亞)為解決好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國新辦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就水產養殖業發展相關熱點進行回應。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
    ,由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優先在東北、黃淮海和長江中下遊等水稻、小麥主產區,建成一批優質高效的糧食生產基地,將口糧生產能力落實到田塊地頭。加大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涉農項目資金要向糧食主產區傾斜。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推廣綠色增產模式,提高單產水平。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發展產前、產中、產後等環節的生產和流通服務。加強糧食烘乾、倉儲設施建設。
  • 江蘇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獲悉,綠色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制訂實施以來,江蘇各地加快推進落實,廣泛建設載體平臺、示範推廣綠色技術、培育優質綠色品牌,創新實踐了一批聯結小農戶、提升標準化、推進產業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