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技術將給農業帶來光明前景

2021-02-23 上海東方蚯蚓生物科技研究院

微生物技術將給農業帶來光明前景

日美國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ostp)與聯邦機構、私營基金管理機構等共同宣布啟動「國家微生物組計劃」,該計劃旨在所有的生態系統、大自然及人造世界裡推動最前沿微生物科學的研究與技術創新水平。

微生物組是由包括細菌、古細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等微生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它存在於生態系統的各個角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一計劃開啟了研究團體、聯邦政府和產業界之間的複雜對話。美國政府已承諾,將撥款1.21億美元帶頭啟動一系列微生物科學領域新的研究項目。與此同時,大學、產業界及私人基金會等也有望投入共計4億美元用於推動基礎研究。

微生物組研究的產業和臨床應用前景十分光明。除了工業領域,農業也在利用微生物技術來提高農作物的韌力、抵抗力和生產力。已有很多大型企業和研究機構投巨資研究農業微生物產品,其主要用於防病、增強植物抗逆性、提升品質等方面;也有的為了促進植物在極端條件下的生長,對提高種植效益、促進農業種植多樣化、保護環境、改善糧食安全都有益處。

作為微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農業微生物學與農業生產實踐密切相關,其研究與農業有關微生物的特性、生命活動規律及其作用過程的調控,從而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筆者認為,雖然農業微生物學這門學科還很「年輕」,但它對農業發展已經做了大量促進工作。在國際上對微生物逐步重視的形勢下,我國的農業微生物學也應該有新的發展計劃。未來幾年應該著重發展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是開展利於腐殖質形成的微生物研究。腐殖質是決定土壤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微生物分解植物殘體過程中產生的。研究證實,土壤腐殖質含量越多,土壤越肥沃。當前可利用的秸稈、養殖糞便、養殖汙水、園林廢棄物、餐飲垃圾、生活汙泥等都是可用的,其中需要深入開展不同成分、不同條件、不同性價比的腐殖質研究。

二是加強根際微生物探索。根際微生物是對植物根系直接影響的土壤範圍內生長繁殖的一種微生物。根際微生物和植物間是互生關係,與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微生物大量聚集在根系周圍,將有機物轉變為無機物,為植物提供有效的養料;同時,微生物還能分泌維生素,生長刺激素等,促進植物生長。應該加強根際微生物作用機理的生長條件研究。

三是豐富功能微生物群體。功能型微生物泛指對環境和人類生產、生活有促進作用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株。由於化學肥料和農藥的過量不合理使用,導致土壤和水體養分富集,營養元素固定,這就需要微生物進行活化,以達到減肥、減藥、增效的目的。同時,低品位的礦石再利用也涉及到微生物活化利用的問題。另外在防真菌和線蟲方面也應該多做工作。

四是勿忘極端微生物。極端微生物是最適合生活在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的總稱,包括嗜熱、嗜冷、嗜酸、嗜鹼、嗜壓、嗜金、抗輻射、耐乾燥和極端厭氧等多種類型。當前在林業、沙地治理以及化學肥料復配等多方需要有明顯進展。以我國實施多年的北方地區秋冬季秸稈還田為例,調查顯示,北方地區10月份左右進行收割、秸稈還田、噴灑腐熟劑,由於溫度低,腐熟劑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大量的腐熟劑項目資金白白浪費,甚是可惜。反之,如果有耐低溫菌株可供應用,那麼這一措施還是可以進行的。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報

文/江志陽

相關焦點

  • 微生物技術將給農業帶來光明前景—新聞—科學網
    」,該計劃旨在所有的生態系統、大自然及人造世界裡推動最前沿微生物科學的研究與技術創新水平。 微生物組是由包括細菌、古細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等微生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它存在於生態系統的各個角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一計劃開啟了研究團體、聯邦政府和產業界之間的複雜對話。美國政府已承諾,將撥款1.21億美元帶頭啟動一系列微生物科學領域新的研究項目。與此同時,大學、產業界及私人基金會等也有望投入共計4億美元用於推動基礎研究。
  • 微生物驅油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中原油田在油田開發後期,將微生物驅油技術變成開發「利器」。採油三廠針對文明塞油田儲層非均質性強、吸水差異大、部分小層儲量動用程度低、常規驅油技術難以見效的實際出發,引進了微生物調驅技術,積極開展「三次採油」研究。根據不同油藏條件及井組的動、靜態資料,開展了微生物的篩選、物理模擬試驗等室內研究,調配出了合適的微生物材料。
  • 兩隻克隆猴誕生 為人類醫學帶來光明前景
    經過五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兩隻克隆猴,1月25日,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的故事登上了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們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 重磅|未來農業新武器:農業生物技術
    什麼是農業生物技術呢?農業生物技術是指運用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種等生物技術,改良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生產性狀、培育動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種、生產生物農藥、獸藥與疫苗的新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已經農業大國當做核心競爭力,中國也正在努力。
  • 微生物和納米技術將成為環境修復的「利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在本次環境保護暨綠色發展峰會上,胡勇有教授和來自華南師範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的方戰強教授,分別就微生物和納米材料在環境修復中的運用做了精彩演講,並對這些環保創新技術的發展前景做出展望。
  • 運用LS量子微生物技術,助力健康農業發展
    5月5日,中國國際新聞傳媒集團執行董事長向瑞成,在河南省新活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苗振東的陪同下,前往河南省寧陵縣張弓鎮大徐莊村的「百畝LS量子微生物菌肥小麥試驗基地」調研。寧陵縣是河南的小麥主產區之一,而且也是黃河故道,調研途中,苗董事長詳細介紹了LS量子微生物菌肥情況:這是山西坤辰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河南省新活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立的繼新鄭、許昌、上蔡建設LS量子微生物菌肥試驗基地的基礎上,於2020年又在河南成功建設的第四個LS量子微生物菌肥小麥試驗基地。
  • 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微生物作為一種重要資源, 由於其數量多、繁殖快、生長周期短,易於大規模培養等優點,已經被運用於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微生物服務於農業的哪些方面微生物在農業生產的很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我們這裡介紹比較重要,應用也最為廣泛的三個方面: 1. 微生物農藥;2.微生物肥料;3.微生物飼料。
  • 土壤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五大應用
    而從土壤中分離獲得的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也相當廣泛,已經成為產品的實例不計其數,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菌種相當龐大,主要有根瘤菌、固氮菌、放線菌、光合細菌肥料、矽酸鹽細菌、微生物生長調節劑等。
  • 極端微生物:將生物學帶入新領域-光明日報-光明網
    海底熱液噴口、鹽湖、酸鹼泉、深海……在這些本不應該存在生命的環境中,科學家們找到了微生物,並將它們統稱為「極端微生物」。美國科學家認為,對極端微生物的研究或許是尋找外星人的關鍵——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可能是多樣化的,或許就可能在耐酸、較高溫度環境中生存。
  • 工業廢水的前景——特種微生物技術
    環境微生物技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反應過程和生物合成產物它不僅包含了生物技術所有的特點,還融合了環境汙染防治以及其他工程技術,目前已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俱佳的、能解決日益嚴重的(尤其是水汙染)環境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微生物處理技術在生活汙水處理中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並且全面普及,但是在工業汙水的處理中還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問題。
  • 人類腸道微生物療法市場前景廣闊,中國什麼時候會有產品上市?
    圖 | 中山大學副校長蘭平IDG 資本醫療投資團隊執行董事劉羿焜站在投資人角度分享了其對於腸道微生物前景的看法。在他看來,探討腸道微生物前景需要區分產品,如果是像益生菌等商品,最重要的問題是成本可及性;如果是臨床新藥、新療法,不僅需要解決技術問題,還要考慮監管、臨床療效以及審批。
  • 人類腸道微生物療法市場前景廣闊,中國什麼時候會有產品上市?|生輝...
    在他看來,探討腸道微生物前景需要區分產品,如果是像益生菌等商品,最重要的問題是成本可及性;如果是臨床新藥、新療法,不僅需要解決技術問題,還要考慮監管、臨床療效以及審批。以活菌移植為例,不僅僅需要考慮技術和臨床療效,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需要考慮一套移植開發體系。  站在投資角度來看,我們通常講監管風險、臨床風險、科學風險、商業風險,一個產業成熟的時候對資方來講很難同時承受所有的風險。
  • 【深度研究】生物技術:定義世界農業新格局!
    農業生物技術是指運用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種等生物技術,改良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生產性狀、培育動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種、生產生物農藥、獸藥與疫苗的新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已經農業大國當做核心競爭力,中國也正在努力。
  • 2018年食品安全檢測行業技術發展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市場規模將超...
    食品中的毒素既有天然的,如動物肝臟中的毒素、植物類食物中的生物鹼糖苷等;也有因生物汙染、化學汙染帶來的毒素,如黃麴黴毒素、重金屬等;還有一些是在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毒素,如亞硝基胺等。我國對食品毒素檢測技術的研究起步時間相對較早,技術的發展也較為成熟,但存在一定局限,如無法檢測出食品當中的河豚毒素。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是轉基因食品的專項檢測技術,主要用於檢測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 航天搭載微生物肥料促菌種技術突破
    11月6日,來自農業部、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和微生物研究、教學、推廣和產業化(企業)等產、學、研各界的代表專家200餘人來到北京房山區竇店鎮參觀了北京航天恆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肥料基地。   這個用新型的菌種專門研發和生產微生物肥料的基地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它佔地40多畝。
  • 基因編輯技術將成「光明使者」
    讀過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失明患者對光明的嚮往。如今,科技的突飛猛進,正一步步助力那些失明患者實現重見光明的夢想。近期,我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模型上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並且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引發醫學領域的轟動。
  • 基因編輯技術將成「光明使者」
    佳宣供讀過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失明患者對光明的嚮往。如今,科技的突飛猛進,正一步步助力那些失明患者實現重見光明的夢想。近期,我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模型上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並且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引發醫學領域的轟動。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修飾或者改變的技術。
  • 理解了土壤微生物,才叫懂得有機農業!
    簡單來說,土壤微生物就是幫助土體改善自身肥力的一種「藥物」, 將土壤中一些不能被作物直接利用的物質轉換成可利用的狀態,就跟人體微生物一樣,只是介質變成了土地。土壤微生物與土壤肥力有密切的關係,肥沃的土壤裡微生物多,貧瘠的土壤裡微生物少,沒有微生物的土壤就成了死土。
  • 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
    關鍵詞:生物質;發電;現狀;前景一、什麼是生物質根據IEA(國際能源機構)的官方解釋,生物質是指各種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有機體,通俗來講,就是指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由於近年來一直在呼籲使用清潔能源,生物質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的新品種登上了舞臺,成為了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各界人士開始越來越重視生物質的使用情況。
  • 酵素生物降解塑料母粒或帶來技術革命
    酵素生物降解塑料母粒或帶來技術革命 來源:中國塑料機械網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2-14   今日/總瀏覽: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