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生物技術:定義世界農業新格局!

2020-10-18 農業行業觀察

農業行業觀察 nyguancha.com

行業研究|商業案例|實戰課程 

農業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公眾號:nyguancha) 

作者:馬雲華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網際網路技術、生物技術統稱20世紀和21世紀最偉大技術發明。
尤其,生物技術被稱作為未來農業革命性的技術。
什麼是農業生物技術呢?農業生物技術是指運用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種等生物技術,改良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生產性狀、培育動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種、生產生物農藥、獸藥與疫苗的新技術。
農業生物技術已經農業大國當做核心競爭力,中國也正在努力。
未來,農業生物技術將會成為制勝市場的新武器,也必將會重新劃分是世界農業新格局。
——生物技術是當今高新技術的重要領域——
農業生物技術逐漸成為世界農業方向和高科技的核心。
據農業投資機構Agfunder的最新報告,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基因編輯創業公司的崛起直接推動了該領域50%的投資增長。
在線農業綜合市場平臺正在全球持續崛起,2018年度全球投資額大幅增長58%,在該領域,更多的創業公司開始把農民與買家聯繫起來,一方面幫助農民獲得合適的價格與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幫助買家獲得更好的農產品和服務。
同時,生物技術在改善人類生活、改善地球環境方面前景遠大。預計到 2050 年,世界人口將達到九十億,而生物技術為可持續生存、健康飲食、抵抗疾病和減少對地球的影響等帶來了新的希望。
生物技術作為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正面臨一系列新的、革命性的突破。
——美國農業稱霸世界的武器——
談到生物技術,不得不談美國在世界上,美國的生物技術地位:絕對領導地位。
農業君調查發現:目前,全球前20大農業生物技術公司中,美國就有10家;前5家,美國就有3家。
由此可見,美國農業生物技術的先進性。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農業能稱霸世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業生物技術的應用。美國一家在於經過生物技術改良的動植物品種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動植物的品質、產量和抗病性,從而可以大大地提高美國農業的勞動生產率。
目前,美國的農業生物技術應用已經培育出一批具有高產、抗蟲、抗病、抗旱澇等特徵的優良農作物新品種,從而獲得獲得了可在旱地和貧瘠土地上生長的高產穀物新品種
截至2004年,通過基因重組這種生物技術育種方法,美國已成功地培育了抗蟲棉、抗蟲玉米、抗除草劑玉米、抗蟲馬鈴薯、抗除草劑大豆、油菜、棉花等許多轉基因作物。
另外 ,美國的農業生物技術還在生物農藥、轉基因動物、畜禽疫病防治研究、植物分子生物學、動植物基因圖譜、外源基因導入技術和染色體識別等領域都具有領導性。
其實,中國的農業生物技術也同樣很強大。
早在2004年的一份權威報告指出:中國等幾個最大的發展中農業大國將逐漸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領先世界。其中,中國種植了370萬公頃的生物技術棉花,佔全球生物技術棉花種植面積總量的5%,預計未來將成為種植生物技術作物舉足輕重的力量。
當然,中國對農業生物技術初衷:用世界上6%的耕地供養20%的世界人口。
——農業生物技術是我國戰略利器——
農業離不開科技!
2018年以來,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然而,鄉村振興戰略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業生物技術的革命性和顛覆性也逐漸得到國家高層支持和認同,同時國家也出具相關的政策,指引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
比如,2019年2月25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25日印發《2019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
其中,該工作要點提出,要優化科技創新布局,增強農業農村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強化基礎前沿和原創性研究。加強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加快大數據、雲計算、3D列印等農業智能技術研發,形成新興領域自主創新優勢。
二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和模式集成。
三是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條件能力建設。四是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技術與大數據、雲計算、乃至3D列印成為農業科技的4大未來革命性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建議,加強農業生物技術研發,搶佔農業生物技術發展制高點。「生物技術是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是提升國家農業競爭力的戰略利器。」
但我國的農業生物技術還存在我國還存在兩大突出問題:1)原始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重大育種價值基因缺乏,轉基因、基因編輯、生物合成、全基因組選擇等核心技術源頭創新能力不足,基因、RNA、蛋白、代謝和整體表型水平的顛覆性生物設計技術還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重大需求。2)新一代農業生物領航產品研發布局不夠。我國目前批准的生物技術品種均是第一代單基因產品,微生物酶製劑和動物疫苗高端市場基本上被進口產品所壟斷,特別是缺乏催生新產業新業態的生物新產品,難以在未來生物農業發展國際競爭中登峰領航。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農業生物技術還需要匍匐前行...
——農業生物技術3大應用——
目前,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的應用已經延伸從種植到養殖、從研究到防治等方面。我們接下來一起梳理下農業生物技術應用以及各個玩家情況:
1、生物肥料
狹義的生物肥料,是通過微生物生命活動,使農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應的製品,也被稱之為接種劑或菌肥,它本身不含營養元素,不能代替化肥。
廣義生物肥料是既含有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又含有微生物的製品,是生物、有機、無機的結合體它可以代替化肥,提供農作物生長發育所需的各類營養元素。
目前,農資企業陸續布局生物肥料。比如,輝豐股份推出輝豐高貴、輝豐聚合兩款聚穀氨酸產品;雷邦斯專注微生物菌劑和生物刺激素的研發。
2、微生物農業
微生物農業是通過微生物工業化工程,分解動植物廢棄物資源,形成非綠色植物的、不汙染環境的新型農業和產業。
業內專家指出,發展微生物新型農業,由植物、動物資源為主組成的「二維結構」傳統農業,調整為植物種植業、動物養殖業和微生物發酵轉化業的「三維結構」的新農業,這是一個產業結構健全、資源節約型農業。
尤其,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資料顯示,每克土壤中含有微生物的數量可達上百億,種類可達上百萬。
土壤微生物廣泛用於工業、農業、醫藥、環境等諸領域,農業領域的應用尤甚。另外,農業微生物市場主要為細菌產品,其次為真菌產品。
這類玩家基本上是有學術的科研機構在操盤。比如,東北農業大學研發微生物菌劑,可以實現秸稈還田,資源再生。
3、生物育種
 生物育種是利用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種的過程。
關於育種方法主要有: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細胞工程育種(組織培養育種)、基因工程育種(轉基因育種)等。生物的育種技術體現著當代生物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應用。
培育優質的品種,生物育種取到決定性作用。
這類玩家研究機構和企業為主。尤其是企業方面,華大基因推出分子育種、大北農大北農在水稻、玉米等生物育種行業內擁有絕對領導地位。
總結一下,農業生物技術是未來高科技技術。面對世界競爭,中國農業需要藉助科技力量自救。但,相比於美國,中國的農業生物技術普及之路還很漫長。其中,包括大眾認知、行業監管、人才和資金投入等等問題與短板。
——————————————————————————————————

(農業行業觀察視頻號)

相關焦點

  • 重磅|未來農業新武器:農業生物技術
    什麼是農業生物技術呢?農業生物技術是指運用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種等生物技術,改良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生產性狀、培育動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種、生產生物農藥、獸藥與疫苗的新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已經農業大國當做核心競爭力,中國也正在努力。
  • 2020年農業生物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 2020-2026年中國農業生物...
    《2020-2026年中國農業生物技術行業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對農業生物技術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農業生物技術行業的發展方向、農業生物技術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農業生物技術技術標準、農業生物技術市場規模、農業生物技術行業潛在問題與農業生物技術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農業生物技術行業投資價值、農業生物技術效果效益程度
  • 2020年版中國生物技術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截至**,世界生物技術發展已進入大規模產業化的起始階段,蓬勃興起和迅猛發展的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製造、生物環保等領域,正在促使生物產業成為世界經濟中繼信息產業之後又一個新的主導產業。  生物技術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相對較小的高技術領域,中國具有發展生物產業的技術基礎和巨大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生物技術產業,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中國產業國際分工地位和保障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
  • 張正斌:創建生物技術型現代農業
    在解決糧食(食品)安全危機方面,要通過發展生物產業,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微生物工程和食品加工業來實現。在解決水土資源危機方面,要發展生物資源高效利用技術與產業。例如,發揮生物節水在大面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抗旱增產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解決能源危機方面,要發展生物能源農業、生物化工等產業,特別是發展非糧作物製造生物燃料,新闢生物能源農業新路。
  • 研究人員發表農業與植物生物技術中CRISPR-Cas應用綜述文章
    現代農業面臨著諸多困境與挑戰,現有的農作物栽培品種亟需改良與優化,以應對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以及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相比於傳統育種,來自於原核生物的CRISPR-Cas系統可以準確、高效、可編程地對農作物基因組進行編輯,為未來農業發展提供新機遇。
  • 農業技術推廣研究之:農戶行為理論
    ,將從事傳統農業的農民視為一種具有理性的「經濟人」,並認為從事傳統農業的農民對最大利潤的追求與在一定技術和資源條件下從事生產的「資本主義企業」是相同的。舒爾茨認為,在傳統農業的範疇中,小農戶是能對資源做出適度運用並具有進取精神的人,他們雖然貧窮,但是有效率的。因此,舒爾茨指出改造傳統農業的有效途徑是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從而為小農戶提供可以合理並高效利用的現代生產要素。
  • 聚焦農業,關注前沿--首屆「功能蛋白質組學前沿技術與農業產業發展...
    蓋院士表示,當前中國的生物科學發展日新月異,在新技術和大數據的推動下,在基因組學成果的基礎上,功能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新領域也在蓬勃發展。然而,目前的技術發展仍然存在瓶頸,即儀器、試劑、抗體等科研必備的物質基礎還不夠完善,高新技術尚未在國際上確立領先地位。蓋鈞鎰院士殷切地指出,希望科研單位能夠和新技術企業共同努力,不斷創新,使我國農業產業和蛋白質組學進入世界領先水平。
  • 康紹忠院士:農業領域若干顛覆性技術初探
    ,正帶動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徵的群體性重大技術變革,並將深刻影響當前,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農業科技和產業發展。未來15~20 年內,這些革命性技術向農業領域滲透,必將掀起新一輪農業生物技術浪潮,促進「網際網路 +」產業興起,引領和支撐農業實現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整體上形成了少量領跑、多數並行和跟跑的農業科技基本格局,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產業支撐能力偏弱等差距。
  • 我國生物酵素技術取得新突破
    但由於我國接觸生物酵素技術時間較短,加之涉及生物、植物、動物、醫療和環境等多個學科領域,使得這項技術難以突破,在我國長期處於空白狀態。近日,在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等單位主辦的京福龍「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科技成果推介會上,業內專家宣布了由黑龍江省京福龍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生物酵素技術」填補了這一空白,實現了我國酵素技術的新突破。
  • 最新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成果!
    安徽農業大學申請的專利2020110731600(發明人:李培金;陳紅億;王傳宏;陶珍;黃世界;陳晨;江桃山)涉及TMTT在作為抵禦鱗翅目害蟲侵害作物藥物中的應用。TMTT是植物釋放的香味成分之一,屬萜烯類化合物。已有研究表明,TMTT能吸引授粉昆蟲以及吸引植食性昆蟲天敵的能力。本發明首次發現了TMTT對鱗翅目害蟲小菜蛾具有趨避效果與毒殺作用。
  • 徐訊:基因組大數據或對疾病重新定義 改變健康格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華大集團執行長、執行董事、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出席「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II」交流會並演講。徐訊表示,生命科學發展到今天,以實驗為基礎逐漸產生了大量的數據,生命大數據一方面帶來的是對生命科學新的認知,同時在大健康領域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碳纖維行業深度研究:技術、市場、格局、標杆啟示
    本文從技術、市場、競爭格局和標杆研究幾個角度深度、系統的分析了碳纖維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全文超3萬字,以下為節選內容。但是由於存在 VESTAS 對其擠板粘接 梁帽的低成本復材技術專利保護,中國現有的預浸料鋪放技術或織物 灌注技術在成本上難以追趕,毛利率提升空間有限。減排壓力下世界風電裝機量近五年複合年均增長率 13%,中國是 風力發電最大的單一市場。
  • 湛江雷州名人:辛世文,農業生物技術專家
    辛世文(1942.9.15- )農業生物技術專家。出生於廣東省湛江市,原籍廣東省海康縣人。1974年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植物生物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曾任美國ARCO植物細胞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分子生物部主任及夏威夷大學植物分子生理系正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講座教授。
  • 太赫茲技術如何賦能循環新發展格局?這個論壇深度探討
    11月26日,2020年度啟迪-華訊Ka/THz技術與應用大會在深舉行。大會主題為「以科技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據悉,該次大會是繼華訊方舟連續舉辦三屆太赫茲國際論壇之後的又一次盛會。太赫茲國際論壇是繼美德之後,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國際太赫茲論壇。
  • 農業技術革新的機遇——基因編輯技術是否屬於轉基因範疇?
    該如何看待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由來已久,最初的TALEN、ZFNs到如今被大家熟知的CRISPR/Cas9才算是真正被大規模的應用,CRISPR/Cas9操作簡單靈活,而且編輯效率高,這是目前其他編輯技術所不具備的,比如比較新的編輯系統可以做到單鹼基的改變修飾,因此對於該技術在農業育種方面無論科研人員都給予了非常高的期望。
  • 農業部新批准進口5種農業轉基因生物
    原標題:農業部新批准進口5種農業轉基因生物 「我國依法對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實行審批制度。凡申請進口安全證書,必須滿足4個條件,並經安委會評價合格後,才能批准發放進口安全證書。進口安全證書只是進口的前置條件,而進口與否、進口多少,由市場決定。」
  • 農業掀起「基因」浪潮,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商業化提速
    文|35鬥全球農業顛覆式發展必然少不了農業生物技術的創造性力量。農業生物技術是指運用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種等生物技術,改良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生產性狀、培育動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種、生產生物農藥、獸藥與疫苗的新技術。
  • 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新聞發布會倡導功能農業·農業大健康
    萬祥軍表示:近些年,「新業態」成為農業領域的熱門詞。休閒農業、網際網路+農業、眾籌農業、智慧農業、創意農業、陽臺農業……各種「新詞」令人眼花繚亂,但它們都沒有提升農業發展的方向和最終解決農業的出路。 他說:「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的提出為今後農業指明了方向。」究竟什麼是功能農業? 功能農業就是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或其他生物工程生產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農產品。
  • 歷史進程加速,世界形成新的格局
    比爾蓋茨先生寫了一篇文章,他分析了為什麼新冠疫情會帶來一個全新的格局。文章的核心是參考黑天鵝事件對歷史所造成的巨大影響,黑天鵝事件發生的概率很小,但是對世界影響很大。它的直接影響是,目前已經在發生的幾個核心歷史潮流都被大幅加速了,原本可能要五年、十年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因為疫情的原因,時間被縮短了,有的現在就開始發生了。
  • 高彩霞發表農業與植物生物技術中CRISPR-Cas應用綜述文章
    現代農業面臨著諸多困境與挑戰,現有的農作物栽培品種亟需改良與優化,以應對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以及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相比於傳統育種,來自於原核生物的CRISPR-Cas系統可以準確、高效、可編程地對農作物基因組進行編輯,為未來農業發展提供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