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陳頤

2021-01-08 騰訊網

無論元素周期表是否被發現,化學元素的規律還在那裡,未曾改變。只是在這個規律的指導之下,我們可以對化學進行更系統性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還記得中學化學元素周期表上這一串字符嗎?一張神秘莫測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是許多人人生旅程的重要一站,承載著我們的少年時光。

為了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聯合國2018年宣布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那麼,就跟隨筆者的腳步,探尋有趣而神秘的元素周期表。

發現

每個化學研究室的牆上都必備一張元素周期表,可以說這是化學研究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份研究成果,沒有之一。它的創建要歸功於俄國化學家迪米特裡·門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方方正正,排列井然有序,世間所有元素之間的規律是如此簡單明了。但繪出這樣一份簡單的表格,背後是多少科學家數十年夜以繼日的心血。門捷列夫在先前多位科學家對各類化學元素不斷研究發現的基礎上,1869年3月份,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在卡片上,並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將它們進行排列。把化學研究當作「打撲克」一樣的遊戲,這讓多年從事化學研究的老專家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科學往往就是這麼「簡單」而有趣。物理世界的電、磁場、力,它們之間的聯繫僅僅是幾個簡單的公式;同樣,化學世界上百種元素,全被門捷列夫這一張周期表「安排得明明白白」:每一縱列元素化學性質相似,每一橫列從左至右元素的反應規律依次遞變。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門捷列夫的天才之處體現在他為元素周期表留出的空白之中。他意識到某些元素是缺失的,還有待被發現;有些元素的原子量不符合它的規律,結果證明是原來的測定有錯誤。先前的科學家只是將已知元素進行排列,只有門捷列夫為未知元素留出了空間。

更令人驚訝的是,他準確地預測了缺失元素的性質。就在門捷列夫發表他新編的化學元素周期表3年後,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明發現了新元素鎵。在門捷列夫預言的「類鉛」以後,他預言的11種元素一一被人找尋到。

他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僅預見到19世紀末化學元素的發現,甚至對20世紀發現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二戰」後出現的人工元素,也在周期表中預約定位。

150周年來臨之際,元素周期表大家庭又增添了新成員,2016年增加了4種新元素:113號元素Nh(nihonium)、115號元素Mc(moscovium)、117號元素Ts(tennessine)和118號元素Og(oganesson)。這4種元素花了10年時間,而且通過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才最終獲得確認。

價值

化學離我們有多近?「化學是一切生命的基礎。」美國化學學會會員李力紅說。從就讀北大化學系本科到在美國博士畢業,她一直從事與化學有關的工作,如今已是美國化學學會一名資深會員。

李力紅說:「你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摸到的一切都與化學物質有關。聽覺、視覺、味覺和觸覺都涉及你體內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和相互作用。化學不僅限於燒杯和實驗室,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越了解化學,就越能感觸我們的世界。」

科學家認為一切都是由化學元素構成的。儘管世界上存在無數種物質,但從微觀領域看,無非是這100餘種元素的不同排列方式;我們周圍常常接觸到的物質,也許只有幾十種。

一杯普通的水,組成元素是氫和氧,還有其他一些組成礦物質的元素,比如鈉、鈣、鎂、氯等;一棟建築物,從非金屬元素的矽、氧、氫,到金屬元素的鐵、鋁、鎳等,組成就複雜得多。從地上拔一根草,裡面有豐富的鉀、鈉、鎂等元素,因此有人對你說某某保健品中含有上述幾類元素,其實與幾棵雜草沒區別……

化學是研究物質及其能發生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化學,對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至關重要。了解物質的基本性質,預測和解釋它們在反應形成新物質時的變化,是化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無論元素周期表是否被發現,化學元素的規律還在那裡,未曾改變。只是在這個規律的指導之下,我們可以對化學進行更系統性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應用

與其說我們身邊有哪些化學應用產品,毋寧說我們身邊哪種產品不是化學應用的產物。科學家們創造了大自然中不天然存在或難以獲取的東西,同時把這些創造進行理論總結後不斷擴大生產。把數學、物理學、化學應用於生產實踐,讓人類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的生產力進步遠遠超過過去數千年總和。

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將自然存在的物質重新組合成另一種物質,化工則是把這種組合的過程擴大到現實應用中。你想問,我們生活中哪些是化工產品?那麼可以說,你所接觸的一切與塑料、有機材料有關的產品,其前身都是又黑又黏的石油,經過化工的改造後變成了燃料、變成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東西。倒推回上世紀之前,這些東西都是沒有的。

想到幾年前一個著名化妝品廣告詞「我不要化學」,當然現在也有很多種化妝品都在標榜「純天然成分」,這在懂化學的人眼裡是愚蠢可笑的。所謂的「純天然成分」(假設是真的),都是用化工試劑從植物提取出來的,化妝品的包裝、增稠劑、溶劑等都是石油轉化的產品。也就是說,要做真正離開「化工」的純天然產品,就是把樹葉和花瓣加上石油用碾子搗碎後敷在臉上。至於擠出的白白的膏狀物,不經過化工合成還真做不出來。

現代藥學更是化工合成的重要實踐。翻開藥典,從治療糖尿病的二甲雙胍,到高血壓藥物卡託普利,止痛退燒的對乙醯氨基酚,各類疾病的常見藥物都是化工合成的產物;一些天然藥物,也離不開依靠化工產品的車間化提純過程。

當今,藥物合成更是向著「高分子藥物」轉化。《我不是藥神》中的「主角」白血病治療藥物伊馬替尼,化學式C29H31N7O,分子量493.60,結構非常複雜。但這種藥物卻被稱為「小分子藥物」,與動輒幾十萬、幾百萬分子量的「蛋白質高分子藥物」相比算是個「小豆丁」。隨著「高分子藥物」不斷研究進步,人類的生物密碼或許能被部分破譯,癌症、先天性疾病或許有治癒的希望。

儘管大多數人背不下來元素周期表,學過的一點化學皮毛也會隨著高中會考、高考的結束而被遺忘,但我們生活中每一天的點點滴滴都離不開化學,社會科技進步中化學研究也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正值化學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紀念元素周期表的發現,也是紀念並感恩現代化學發展為我們社會作出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一張神秘莫測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成了多少學生的噩夢,也承載著我們的少年時光。2019年,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年了。然而,最初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首次出版了類似於現代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表。於是,他將所有已知的化學元素寫在小卡片上,根據化學和物理特性排列組合,最初的元素周期表就這樣出爐了。門捷列夫最天才的地方在於,他為一些未知的元素留出了空間。在當時,已知的化學元素僅有63個,但他卻已經意識到有一些元素是缺失的,亟待發掘。更為神奇的是,他甚至準確地預測出一些缺失元素的特性。
  • 化學農業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2015年德國1月17日在柏林舉行「我們受夠了!」那麼,到底什麼是中國的「現代農業」呢?我以往的理解,農業傍上「現代」,就是先進生產力,就是「高大上」;就是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科學化、機械化生產;或者說是投入最小化、生產工業化、產品標準化、效益最大化……但是,總覺得我這樣理解不足以表達「現代」的全部內涵,似乎還缺了些什麼。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 陳 頤  無論元素周期表是否被發現,化學元素的規律還在那裡,未曾改變。只是在這個規律的指導之下,我們可以對化學進行更系統性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還記得中學化學元素周期表上這一串字符嗎?
  • 科學技術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技術每時每刻都會出現在我們身邊,伴隨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是鐵證如山的。歷史的車輪從來沒停過,在不停的變化,而科技也是隨著車輪每時每刻的不斷發展前進。今天,人們不但享受的技術給我們帶來的便利,而且也在為科學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感到深深的恐慌和焦慮。現代科學技術的權威性也越來越遭到人們不停質疑和狠狠的批判。
  • 知識大爆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知識爆炸了,你無論想要查詢什麼內容,只要輸入文字,就能得到結果,你不光能得到一個結果,還會有多個結果供你選擇。即使你不想查詢什麼知識,打開公眾號,鋪天蓋地:各色的領域,有文學的,歷史的,科學的,健康的……各色的新聞,有世界的動向,有經濟的運轉,有明星的花邊,也有無底線的炒作……亂花漸欲迷人眼,打開手機,我們應接不暇,在一條條推文裡摸爬滾打,身心俱疲,卻仍然愛不釋手。
  • 什麼是化學?什麼是化學?
    生命的深邃來自於思考,那麼什麼是化學?來自百度百科的一部分化學 [huà xué]自然科學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展開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主要在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
  • 水氫科技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原標題:水氫科技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這樣一項重大創新的水氫科技,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崛起了一個水氫科技的人才高地   一項高新技術必定會集成一批高端人才,而高端人才的集成,又會創造出更加高端的創新創業平臺。   水氫科技是一項集多門類學科的高端集成技術,涵括高分子化學,材料學,電力學,電子控制,電機控制,熱力學,機械製造,精密加工。
  • 化學與我們的衣食住行
    環顧四周,化工產品已經在衣食住行中嶄露頭角,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品質 那麼化學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又和我們的衣食住行有什麼密切關係呢 ? 如果追溯歷史來說,化學其實一直陪伴著我們,比如大家熟知的絲、棉、麻、毛、膠、漆等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代雖然沒有現在化學知識,但許多天然高分子利用過程中都涉及到了化學過程,如發酵。
  • 海岸線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 大陸海岸線變化趨勢 | 製圖@Lepersil/可視化星球在獲得快速發展的同時,過度圍墾養殖、密集的港口碼頭建設、圍填土地等人類活動,為海岸線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影響著生態系統的平衡。如何在享用資源的同時保護資源與環境,是與發展相伴的永恆課題。
  •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離不開化學
    我們周圍的事物都是由許許多多的化學元素組成的,包括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化學跟生活也有很大關係,衣、食、住、行、用,化學無所不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與人們的生活聯繫也越來越密切。纖維、尼龍滌綸等許多衣料,需要靠化學方法得到,豐富人們的衣櫥。在食方面,化學同樣重要。用鹼發麵制饅頭,鬆軟可口;炒菜中加入味精,味道鮮美。由於有了化學,我們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裝飾;化學煉出鋼鐵,我們才有了各種日用製品;化學加工石油,我們才能用上輕便的塑料。
  • 科技的飛速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我們慶幸我們沒有出生在「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的年代。而是出生在這個數位化、信息化、充滿無線可能的時代。18世紀60年代英國發起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開始進入了以機器取代人力的「機器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那些影響?經濟每一次革命最顯著的體現就是對生產力的變革,第三次科技革命也不例外,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勞動生產率的提升有相比前兩次變革要顯著的多。
  • 《科學》:合成化學為新藥研髮帶來了哪些突破?
    創新的合成手段不但讓我們可以合成以前無法獲得的化學物質,而且激勵我們嘗試設計和構建化學物質的新理念。近日《科學》雜誌上的一篇綜述對近來最重要的合成化學進展進行了盤點。我們今天將與讀者分享其中的精彩內容。
  • 傳統Tantra為我們的親密關係帶來了什麼?
    密關係帶來了什麼?傳統Tantra為個人成長帶來了什麼?傳統Tantra為我們的親密關係帶來了什麼?我們第一次來Shri Kali Ashram是在2013年,我們1月26日剛結婚,1月28日就飛到了果阿(印度城市)。
  • 颱風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颱風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颱風對我國的廣東、海南、臺灣、福建、浙江等省份都會帶來極大的威脅。颱風作為一種氣象災害,對我們帶來的影響主要是負面的,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強風」,隨著颱風中心的逼近,風力會不斷的加強,強大的風力會造成巨大的破壞,所以颱風登陸前後,一定要避免外出。其次是「風暴潮」,颱風登陸時,強大的風力會吹拂海水向岸邊湧,形成巨大的潮水拍打堤岸,甚至可能衝垮堤岸,使得海水倒灌。
  • 我們為什麼學化學?
    我國配位化學奠基者之一。畢生致力於化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培育了中國幾代人才。作為新中國的化學家,要想充分利用我們的豐富資源,首先須更清楚地了解它的化學。在結構化學研究中有傑出貢獻,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結構模型,對中國原子簇化學的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化學是不斷發明和製造對人類更有用的新物質的科學。化學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學科。
  • 我們為什麼要學好化學?
    此外,從自然指數來看(Nature Index),2012-14年間,中國高質量科研產出增長了37%,其中主要的科研成果來自化學和物理學,分別佔總分值的61%和30%,人們越來越重視化學這一基礎學科的發展,對於我們這樣一個人口規模龐大的國家來說,化學的發展能讓更多人受益。讓人類越活越明白!
  • 「化學閹割」到底是什麼?
    文明社會不能造太監了是吧,那給你來個化學閹割吧,化學閹割,一聽就很解氣,那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和物理閹割的切除不同,化學閹割是通過藥物手段使睪酮的產生減少,最終使睪酮下降至去勢水平。說白了就是用醫學手法在一定時期內抑制某人的性衝動,但不破壞生殖器官。當藥物失效後,理論上來說可以恢復性功能。
  • 拒絕理性的達達主義,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達達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這場認為災難的反映。在見證了一戰帶來的深刻影響,藝術家們開始認為導致這場災難的源頭就是曾經人們賴以為生的理性主義,那麼最直接的避免相同災難的方式自然就是擯棄理性。所以從「達達主義」的命名開始,這個藝術流派追求的就是無目的,無意義。
  • 屠呦呦事跡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我相信努力開發傳統醫藥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治療藥物」。屠呦呦強調:中醫中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經過繼承、創新、發揚,它的精華能更好地被世人認識,能為世界醫學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中國人的成果被國際認可,關鍵是真正解決了問題,挽救了許多生命。用現代科學手段不斷認識中醫藥,這是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責任。這是一個中國女科學家的偉大愛國情懷,無私情懷的真情表露。
  • VR虛擬實境技術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打開APP VR虛擬實境技術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萌科MK 發表於 2020-02-20 16:11:17 (文章來源:萌科MK)        虛擬實境技術是虛擬實境技術,經歷了起伏,每個人都會理解「理想很豐滿,現實是骨」這句話,如果你想問虛擬實境技術可以給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