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達達,本義其實是兒童的木馬。至於「達達主義」的名字是如何產生的,可以說是一場有預謀的無意識行為。當一群聚集在一起的藝術家,向字典那麼隨意一擲,便決定了一個畫派「行走江湖」的名號。但其實這樣的行為恰恰是符合「達達主義」的藝術理念的——反理性,反美學,無目的,無意義。
究其原因,到底還是一戰留下的陰影太大,讓一批藝術家對於建立在理性主義基礎之上的現代社會產生了排斥。對於曾經的道德觀念,和文明價值觀,經歷了殘酷戰爭的人們開始對此產生懷疑。這個到處充滿了冰冷機械的社會,讓不僅壓抑著人的本性,更是踐踏了生命和信仰。再忠誠的信仰也抵不過無情的武器,生命的脆弱在這一時期展現的淋漓精緻。而我們今天的主角「達達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這場認為災難的反映。
在見證了一戰帶來的深刻影響,藝術家們開始認為導致這場災難的源頭就是曾經人們賴以為生的理性主義,那麼最直接的避免相同災難的方式自然就是擯棄理性。所以從「達達主義」的命名開始,這個藝術流派追求的就是無目的,無意義。他們選擇用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面對著個世界,更希望以此來喚醒其他人心中對於直覺的一種信任,以此避免社會重新走上一戰到來那樣的老路。
加上當時心理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對於人類潛意識的認識,影響了當時一大批的藝術家,所以導致了這些畫家、文學家、音樂家等等職業開始對人類的本能產生了濃烈的興趣。他們的藝術從創造,轉向了對現有秩序的一種破壞和挑戰。之後的超現實主義畫派也是建立在達達主義的基礎上,帶來了超越現實,釋放想像力的視覺盛宴。
提到達達主義,最著名的便是藝術家杜尚。這個驚才絕豔的男人早期迷戀著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在他的代表作《下樓梯的女人》中就對這兩種藝術風格進行了一個混合。描繪了女人下樓梯過程的「殘影」,但是這每一個形象都是同等的結實,沒有進行任何的淡化處理。之後便是他那個舉世矚目的男用小便池——《泉》。
原本一說到《泉》,人們想到的其實是安格人優雅的女人體,渾身散發著高貴和溫婉;可是這個小便池呢?普通的再不能普通,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現成品,卻端坐在了藝術館。這到底是為什麼?如果這都是藝術,那又有什麼不可以成為藝術?
這是杜尚給所有人提出的一個問題。曾經的藝術是被供奉給神明的祭壇畫,是對貴族的歌頌與讚美,是記錄著平凡人們生活的瞬間。這些都是美的,是藝術的。可是20世紀來臨了,讓所有的一切都有了一個變化,那麼藝術也應該做出改變。它開始逃離再現,專注於各種藝術理念的表達。只是這一次,杜尚用一個小便池告訴所有人,什麼都可以是藝術。
也正是因為杜尚開得這個好頭,才有了之後馬格裡特的《這不是一個菸斗》的戲謔,才有了波普藝術安迪·沃霍爾的《可口可樂》等一系列對於現成品的描繪與展現。如果不是杜尚,沒有達達主義,我想這之後的種種綻放,通通變成了不可能。
而杜尚這種認為藝術沒有所謂的「高藝術」和「低藝術」之分的觀念,也在之後的藝術流派演變中慢慢成為了主流。他這樣對傳統審美的顛覆,也影響到了美國藝術的發展,成立了紐約的達達群體。
但是最有意思的是,杜尚就是為了反抗傳統架上繪畫對於膚淺的再現的追求才創作了《泉》,也這正是因為《泉》,才打破了藝術界的高低藝術之分。可是,自他開始,如果是沒有經歷美術史的學習,觀眾真得很難看懂藝術家到底幹了什麼。
聲明:文章是我寫的,圖片是網上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