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2020-12-06 解毒時光

我們經常會形容某某非常理智,行事很理性,而根據二分法,把理性的反面稱作感性。一旦我們把什麼現象命名,這個現象仿佛就固定下來被我們掌握,甚至成為了一種「真實」的存在。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理性這個東西,也不存在純粹理性的人,也不能說某些人因為有了什麼東西就獲得了理性。從這個角度來看,理性和感性,都只是一種人的傾向,一種態度,一種方法,不能說誰天生就是理性或感性的,而是在成長中,逐漸具有了理性的態度。

對於什麼是理性這一話題,我不想引用太多歷史的論證、東西方思想的交鋒等等。理性這個內容,恰好是我們純粹可以靠經驗和思維就能夠去想像和理解的東西,下面就來看看理性的各個方面。

理性的一個本質:

我們再說某人很理性的時候,大多時候隱含的意思是有邏輯,有條理,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去判斷,並推理決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從英文的角度來看,理性是reason,就是對因果律的掌握,對前因後果的洞察和運用。

從這個層面來看,可以說理性的本質就是因果。但這個世界並不是完全由因果律支配的,只局限在因果的角度,就會大大限制了理性的能力。我們把目光轉向兩個最為重要的科學方法——歸納和演繹,現代的科學大廈幾乎都是用這兩種方法壘起來的,那麼現代科學最核心的理性是否在這兩種方法裡顯現了其真正的身份呢?

歸納實際上是一種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是根據以前和現在的東西,總結出一般規律。而演繹則是一種基於當下的情況和掌握的理論,進行對未來或未知的推理。如果當下是一個坐標的話,歸納是向過去看,而演繹是往前看。

理性的這兩個最主要的工具,如果配合的好,恰巧就能覆蓋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的一個思維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似乎可以發現理性的更深層次的本質——

理性,就是可以在全時間的維度上,去思考一切。

換個角度說一個人具有理性,就是具有一種可以總結過去,可以體察現在,可以預測未來的能力,是一種能夠對時間以及時間中不同的可能性進行連續抽象思考的能力。

而理性的反面,比如我們說的感性、衝動,更多的是一種「現時思維」,是基於當下的情況的一種反饋,而沒有更多考慮歷史經驗和未來的結果。

理性的兩個表現:

如果理性是一種基於連續時間的思考,而感性是現時思考,那麼實際上理性是一種對關係,以及關係變化的思考能力。它考察的是水結成冰,冰又化成水的這一系列過程,它能夠幫助人思考做的每一個決策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如果把這個能力運用在兩種不同的關係裡,就會呈現出我們熟悉的兩個新名字——智商和情商。

簡單的說,我們所能接觸到的關係無非就兩類——自然關係和社會關係。物理、化學、數學等研究的就是一些自然關係,以及在這些關係裡的原理。能夠在這些領域,很好的應用一種全時間的思考能力,去尋找不同事物之間的關聯,以及這種關聯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方向,這就是一種應用在自然關係中的理性,也就是我們說的——智商。

還有一種理性,就是為人處世讓他人看起來很合理,行為是可以預測或可以理解的,在這個基礎上是好相處好合作的。這種理性能力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情商。這種理性能力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可以運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時做出一些能夠讓他人理解的反饋。如果這種能力底下,輕則會被叫做低情商,重則會被叫做瘋子。

現在人們口中經常說的「直男」,大多就是那種可以將理性運用在自然關係中,甚至可以做到非常高水平,上到天體物理,下到編程算法無一不精通,但卻不能將這種理性能力運用在與他人相處中,缺乏理性的互動,以一種線性的純粹因果關係來去看待人際關係,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活該單身」。

理性的三個階段:

對理性有了一些了解之後,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理性如何發揮作用?

稍微運用點理性的能力,實際上就能發現理性發揮作用的兩個主要方式——認知理性和行為理性。對於一個人來說,說他很理性也基本會是這兩個方面,一個是他認識世界、了解周圍、思考問題很理性;再一個就是他行事方式很理性。

作為人,生下來就開始通過各種感官來了解世界,我們希望通過了解來掌握一些規律讓自己應對起來變得更容易,這裡面有一些簡單道理,比如吃飽就不餓,困了就要睡覺;也會有一些迷惑人的現象,比如雞叫之後天就亮了,是雞把太陽叫出來的麼?

所以在認識世界的時候,不能僅僅基於當下的觀察和判斷,需要更多的理性參與,去排除一些不恰當的因果聯繫和推理過程,最終形成一個更接近現實的邏輯關係。認知理性運用的更多的是一種對歷史和經驗思考的能力,就是在整體理性的全時間範圍內往回考察的能力。

就像那句話說的「懂得再多的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運用理性認識了世界,還需要用理性來去指導行為。如果我們明知道做一件事情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卻依然去做,這就是具有認知理性卻沒有行為理性的典型。行為理性主要運用的是一種面向未來思考的能力,可以根據情況,去思考每一種行為的可能性以及做出最終的判斷。

除了認知理性和行為理性之外,實際上還有一個更為基礎,更本質的理性,可以稱之為「元理性」或「模式理性」,也就是對理性本身的理性思維。這種能力一方面是對理性本身進行思辨和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會形成一種內化的理性模式。

比如說某些人認知理性很強,有些人行為理性很棒,但還有一些人,他們在接觸任何事物、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已經內化了一整套理性邏輯,就是先去理性的認知,然後做理性思考,隨後在理性地指導下行事,最後還可以用理性進行反思。這樣一整套模式,就是所說的模式理性,也就是一種針對理性的框架,一種可以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擁有了之後會讓人更為輕鬆的實用理性的方法。

理性與假理性

正如之前所說,理性更多是在全時間範圍內,面向關係,對變化的思維能力。可以說在人類所有的能力裡,理性是通向真實的唯一路徑。

試想一下,如果你認為天是藍色的,但除了你之外的所有人都告訴你天是灰色的,你會怎麼樣?可能在短暫的堅定背後,就會陷入對藍天這個現象持久不斷的懷疑。所以這個世界的真實感,就是建立在大多數人共同的並且可交流的經驗的基礎上。

而這種對共同經驗的交互和理解,正是理性本身。

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一種看起來很理性的假象充斥在我們周圍。比如在人際互動中,一個人表現得理性得體,也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真的具有這種人際互動的理性,還有一種就是他了解很多人際互動的規則,完全按照這個規則在行事,而並不是具備理性能力。

就像在自然科學研究中,很多所謂理性的人都是死記硬背很多原理,以至於他們終其一生,也無法用理性發現更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周圍也不乏很多高學歷、高智商、高情商但做出非理性行為的例子,在他們理性的外表之下,實際上是一種對理性的曲解,對條例的全盤背誦式的接受,以至於無法達到「模式理性」這一最重要的階段,最終成為「假理性」的代表。

理性雖好,也不能貪杯

理性有很多的好處,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認清現實,用更有效地行為實現目標,在一個講究規則的世界裡,理性是最好的通行證。

但有一些地方,理性可能就會吃閉門羹,比如藝術創作中,過多的理性,會讓作品太容易被人預測,完全沒有驚喜,線性的東西沒有跳躍,也就無法出其不意的成為傳世經典。

另外,跟愛人去郊外散步的時候,如果他說,今天的月色真美的時候,就不要去用理性判斷今天是十五,同時地月距離是全年最短等問題了,直接上去抱著他,就是最高級的理性。

相關焦點

  • 當我們談論怪獸電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怪獸電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是華麗逼真的特效,還是萬年不變的劇情?是壯觀的哥斯拉,還是密集的食人魚?是殺傷力巨大的怪獸,還是倍受考驗的人性?近年來,怪獸電影的火爆程度有增無減,我們一起看看此類電影的發展趨勢吧。
  • 當我們在談論熱點的時候,實質上在談論什麼?
    「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張國榮選擇在4月1日跳樓自盡,這個玩笑一直讓人覺得不真實,我們真的是看著《霸王別姬》聽著《倩女幽魂》長大的,只能想哥哥是美到上帝都嫉妒了吧,但是反過來想想,演完了所有角色,用完了所有愛,似乎也沒什麼遺憾了。生死無可戀,世間是孤島。朋友圈緬懷和借勢就不說了,像一些巨星,永遠有話題和價值,不管身前還是身後。
  • 當我們談論反食品浪費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殷立勤 攝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電 題:當我們談論反食品浪費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正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一系列初步規定,包括明確反對「大胃王吃播」「禁止誘導超量點單」「食品浪費要收費」等,一經公開便成為社會談論的焦點。
  •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當我們談論愛情時,該談論些什麼呢?
    我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弄清楚這電影講了是一個什麼故事,好像這個女人一直在和人閒聊,臺詞應該不是經過設計的,只是在表演的過程中由演員自己發揮脫口而出的,拉拉雜雜的很是絮叨,甚至連這個人物本身的性格也不是那麼清晰,她幾乎沒有在表達什麼,並不像是一個電影中理應被塑造的人物,就像這個故事似乎也沒什麼必要在大銀幕上呈現似的平凡的司空見慣,當然
  • 當談論智慧水務的定義、層次和維度時 我們在談論什麼?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在智慧水務概念被逐漸「炒熱」的今天,鮮見有人系統地去思考:當我們在談論智慧水務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老實說,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這促使我深入思考,如果說智慧水務不等同於水務/水利信息化的話,那它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跳到第二個問題了,其他行業是怎麼看待「智慧」一詞的?
  • 品評好書|當我們在談論「阿波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作者:劉欣宇
    這一點在《我的朋友阿波羅》中表現得很突出,三夫人原本對阿波羅不太喜愛的,但是三夫人在勸說「我」收養阿波羅的時候,卻說了一段話:「但事實是,我從來沒有想要養他,而且我尤其現在不想養他。如果我最終不得不收養他,我知道我會恨他。而且我也不想忍受那樣的生活。要一直懷著那種感覺,把我對某人本已複雜的感情更加複雜化。那就太過分了。」
  • 當我們在談論時裝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在談論什麼
    時尚媒體開始談論「綠色問題」90年代的通訊手段限制了大眾接收訊息的通道,媒體的報導至關重要。 得益於1990年代初期的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當時被稱作「綠色問題」(「green issues」)的環保問題逐漸引起時尚媒體的注意。
  • 哲學問題|當我們談論動物權利時,我們在談什麼?
    從古至今關於這些看起來既矛盾又雙標的難題無數哲學家提出了他們各種各樣的觀點(嗯…    似乎每一種論證思路看起來都很有道理誒…)今天,就讓我們順著他們的邏輯分析鏈一起頭腦風暴一下吧 💡既然要談論「動物權利」
  • 塞利格曼大師行:當我們在談論幸福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我們經常講我們感到幸福,那它的原因是什麼?機制是什麼?效果是什麼?塞利格曼教授提出了一個PERMA模型,PERMA正好是5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P是Positive Emotion,就是積極情緒。人在開心的時候,積極的時候,一定是愉悅的、開心的。
  • 【數說·大數據圈】當我們談論「細分」(segmentation)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What and why無論是做生意還是聽到好的商業模式的時候,常常會伴隨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個商業模式/生意的客戶群是哪些?(例如:uber的主要用戶是哪些?)好的回答會給你說,我的商業模式主要分B2C,C2C;再好一點的回答會給你說,「我做B2C,主要針對高端xx客戶」。
  • 北塔資本王潛:當我們談論素質教育時,究竟談論的是什麼「素質」?
    三、當我們談論素質教育時,究竟談論的是什麼「素質」?剛剛我們提到要從用戶和客戶的層面去考慮他們的具體場景和生存狀態,這就引出了一個我始終在考慮的問題:當我們在談論素質教育的時候,我們究竟要培養孩子的什麼「素質」?在東西方的語境下,對於什麼叫做素質教育,實際上都沒有一個非常明確和完整的定義。
  • 智能製造的兩種理解:當我們談論智能製造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那麼這個目標是什麼呢?中發智造認為主要有兩個:第一,自由智能製造出現之前,生產製造方式就一直朝著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自動化嘛,當然是希望機器能夠實現自動生產,從而將人類從生產線上解放出來。在智能製造出現之前,其實工業製造領域一直在談論的柔性製造,就是在努力解決個性方面的問題,而在智能製造領域,每個人都講會擁有、使用、享受個性的、定製的產品與服務。
  • 《飛越瘋人院》:當我們在談論自由,我們在談論什麼
    ,至少,我試過了。"他成為了蠱惑人心的政客,在給予周圍的人他們想要的東西同時,也擴大了自己的權力:"一個頂尖騙子的秘訣在於能了解你想要什麼目標,以及如何讓你覺得你正在得到你想要的。"1963年音樂劇《我,堂吉訶德》的詞作者Dale Wasserman將《飛越瘋人院》搬上舞臺,於是有了1963年在百老匯82場的演出記錄。
  • 當我們談5G速度快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寬帶資本(ID:bjkdzb),作者|歐陽琦瑋(寬帶資本董事 )相比當前的無線網絡,5G到底有什麼突破?前一陣爆火的何同學說,「5年後,希望速度是5G最無聊的應用」;但對消費者來說,當前5G網絡的帶寬提升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變化。
  • 當00後談論「好工作」,他們在談論什麼? -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
    當00後談論「好工作」,他們在談論什麼?當00後取代90後,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就像當時90後取代80後一樣。而一個社會在話語上對年輕人多重視,對年輕人的誤解就有多深。
  • ...互助盒發起人梁鈺:我們談論衛生巾,就像哈利波特說出伏地魔的名字
    「哈利波特為了破除大家對伏地魔的恐懼,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說出了伏地魔的名字,這和我們現在談論衛生巾是一樣的道理。」梁鈺說。在她看來,這些與女性息息相關的事並非小事。「我們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伴隨女性大半生的事,會被社會認為是細枝末節的小事?」以下是經過編輯的採訪實錄。
  • 當我們談論過去,我們在談論什麼?|導賞員說·東莞行
    舊城的街市總是驚人的相似我跟隨著導賞員的習慣,開始習慣性地「頭擔天眼望地」。現制蛋散令我想起龍導尾的英記我們不禁在想,那些消失在時代洪流下的還少嗎?我們慢慢進入一個怪圈:靠販賣遺憾獲取感動,靠懷舊獲取情懷,卻對現實無能為力。但慶幸的是,我們有導賞。導賞也許不是回應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應該是適合大部分人共同參與的解決方案。
  • 當我們談論電影「燒腦」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它的中文海報上,我們能看到那句宣傳語「最新科幻動作燒腦力作」。在本地人流量最大的地鐵站的換乘走廊裡,兩側牆壁上巨幅海報噴繪中間的這句話分外醒目。 眼光放在電影之外,這些特徵的組合,我們至少可以上溯到19世紀初瑪麗·雪萊和愛倫·坡所寫的哥特風味的小說。
  • 談論金錢的英文俚語 Slang Phrases for Conversation Wealth
    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它們可能會略有不同,我們會使用很多俚語和非正式表達,還有很多成語。所以我們今天要從談論某人有很錢的表達開始說起,這些表達很多在談論別人的財富時真的很有幫助,因為我們並不怎麼談論我們自己的財富,對吧?It's not really a good idea to talk about your own wealth in English.
  • 瓦拉內:現在不談論未來;齊達內對我來說很重要
    虎撲3月22日訊 日前有傳聞稱,皇馬後衛瓦拉內可能會尋求離隊,日前在接受採訪時,瓦拉內表示:「我現在不想談論我的未來,我不是那種公開談論未來的人。」談到齊達內的回歸,瓦拉內表示:「9個月不會很長,感覺像是在昨天一樣。作為教練,作為他個人來說,我都是非常欣賞的。齊達內對我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