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8日,以「化學遇見農業」為主題的首屆農業化學學術討論會在江蘇揚州舉行。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的430名代表齊聚一堂,暢所欲言。
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和揚州大學共同承辦。大會圍繞六個議題開展討論,包括作物營養與健康、動物營養與保健、農副產品加工與應用、農業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農業納米技術、農用高分子與新型功能材料等。
大會主席、華東師範大學錢旭紅院士、清華大學李景虹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吳孔明院士在大會上分享了化學遇見農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李景虹院士↑
韓布興院士↑
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化學會已有近90年的歷史了,國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推行綠色化學,而且農業與化學本來就存在著天然的交叉融合,這次農業化學學術討論會使農業和化學更緊密融合發展,非常符合我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吳孔明院士↑
中國農科院吳孔明院士指出,2019年中國農業面臨兩大災難,非洲豬瘟和草地貪夜蛾。短短半年非洲豬瘟席捲中國大地,也就幾個月的時間裡,中國除新疆、西藏以外的省份,都被外來入侵生物草地貪夜蛾覆蓋。受到草地貪夜蛾危害的玉米減產50%,收成的玉米品質也很差。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亞洲11國已達成聯合防控草地貪夜蛾的昆明共識,我國非常重視草地貪夜蛾防控,但因為昆蟲易產生抗藥性,如果我們僅僅依靠現有的農藥,少則三年多則五年,我們將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所以,期待化學與農業結合,化學技術與生物技術和轉基因技術結合,研製出針對昆蟲觸角生物傳感器,切斷昆蟲化學通訊的新型環保農藥,提高我國植物保護水平,解決草地貪夜蛾問題,與世界分享治理草地貪夜蛾的中國方案。
揚州大學獸醫學院院長劉宗平教授說,農業生產過程中,養殖業種植業使用大量的獸藥、農藥和化肥等,我們的動物源性食品和植物源性食品都有一定的殘留。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我們需要低毒低殘留的綠色食品。農業部明確規定,2020年元旦起,養殖業的飼料中禁止添加抗生素類獸藥,面對禁抗養殖轉型,我們如何守法增產增效?很大一部分要依靠化學。化學工業將要提供綠色化學支撐新型農業發展,為我國的健康養殖和動物源性食品質量與安全提供保障。獸醫學科的發展離不開化學,化學及納米生物學等領域的進展極大地推動了新獸藥、新型診療技術的研發。
錢旭紅院士↑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表示,中國化學會為了加快化學與農科融合,專門召開的這次以「化學遇見農業」為主題的農業化學會議,為農業相關化學領域的研究和生產人員提供交流平臺,討論農業化學領域最新的科學與技術進展,促進化學工作者在農業領域的參與度,為可持續農業提供化學方案。只有農業與化學更好的結合,才能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建設好美麗鄉村,讓我國農業科學技術引領世界,為全世界更為富裕和美麗貢獻力量。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明玉花 徐授科 通訊員/沙愛紅 編輯/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