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面臨著四大問題,如何攻破?

2021-01-18 騰訊網

農業之於中國,有重要的政治和戰略價值。因此,對於中國這樣的正在崛起的人口大國來說,農業的不利條件所產生的後果要更加嚴峻,甚至會加劇當前中國面臨的安全形勢。

鑑於農業生產的特點所具有的天然弱質性以及由於客觀和歷史原因形成的不利條件,當前中國農業安全形勢所面臨的風險十分嚴峻。

近些年,在西方大國的外交政策和跨國公司操縱炒作的共同作用下,世界上的石油、水和糧食等資源越來越稀缺,各個國家對這些資源的爭奪態勢已經顯現,將來勢必愈演愈烈。

糧食、種子等農產品資源將會成為大國之間競爭博弈、限制中國崛起的重要武器。

因而,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當前中國農業安全面臨的風險是複雜而多重的:

危機一、農業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農業較低的收益率和較高的經營風險及其特殊地位,世界發達國家一般都會採取各種措施來確保本國農民實現的經濟利益的實現,降低農業的經營風險。

儘管進入21世紀以來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但由於中國農業生產的不利條件的阻礙,總體來說中國農民難以通過市場來充分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農業對於農民的吸引力不斷衰減。進而引致農民普遍對農業生產缺乏興趣,或者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或者僅僅為了自己生活需要種植少量農作物,而不願意進行商業化生產,更不願意去研究如何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同時,由於缺乏必要的指導和幫助,農民更願意遵循短期市場的信號進行自己的生產決策,當某種農產品價格下跌時他們便會紛紛退出這種農產品的生產。

如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國,在1995年以前是大豆的淨出口國,但由於進口大豆的衝擊,中國農民紛紛退出了大豆的種植,到2000年時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2013年大豆進口量為6 340萬噸,大豆的進口依存度達到80%以上。

中國大豆的遭遇是一個的例子,如果農業不能對農民產生足夠的吸引力,而農民又完全聽從市場的短期信號,那麼中國的其他農產品也極有可能步大豆的後塵。

危機二、糧食安全存在風險

糧食是一種特殊商品,需求缺乏彈性,人們不會因為價格低而多吃,也不能因為價格高而不吃,一旦發生糧食短缺,勢必引起恐慌乃至社會政治的不穩定。在這個意義上,糧食絕對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具有戰略價值的商品。中國人口多,對糧食的需求量大,再加上「民以食為天」的傳統觀念,糧食短缺的後果可能更加嚴重,勢必影響政治穩定與國家安全。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大的饑荒,有錢也沒用。可能有人認為這種現象似乎不太會發生,世界是個大市場,從國際市場大量進口糧食滿足國內需要,似乎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我們必須要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幾家農產品跨國公司在全世界的壟斷地位已經基本形成,少數農業跨國公司通過強化其在全球糧源、物流、貿易、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布局,已經控制全球糧食貿易的80%。

再次需要注意的是,而這些居於主導甚至壟斷地位的嘉吉、ADM、杜邦、雀巢、聯合利華、孟山都等農業綜合巨頭,無一例外全部來自西方大國。同時,WTO的規則由「四國集團」(即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所主導。它們舉行閉門會議,為所有134個國家制定政策。在四國集團內部,以美國為首的農業綜合巨頭企業控制了重大政策的制定由嘉吉、ADM、杜邦、雀巢、聯合利華、孟山都和其他農業綜合企業起草了《WTO農業協定》,並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意圖,瓦解各國法律,保護農業綜合企業巨頭的強大定價權。

也許中國永遠不會出現糧食安全問題,但一旦出現的時候恐怕就無人相救了。因為這些西方跨國公司即使不聽命於他們國家的政府,也都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到時候絕對不會大發慈悲、雪中送炭的。

中國出現大規模糧食安全的後果不堪設想,我們不希望在任何時候出現這種情況,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強化糧食安全的戰略意識,防患於未然。

危機三、種子安全潛藏危機

種子作為一種武器,在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已經成功使用過。而在當前世界,種子可以申請專利,受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如果將其用作武器,方式可能就更加簡單了。

如果受制於人,輕者可能要付出高額費用,重者可能會造成糧食對外依賴,進而危害國家安全。

因此,糧食安全和種子安全關乎國家安全,絕對不可受制於人。而目前農產品種子的專利權也是由少數西方公司所壟斷。六家生物科技公司,即安萬特、陶氏化學、杜邦、三井物產、孟山都、先正達,擁有全球稻米、小麥、玉米、大豆和高粱專利權的69%,這些作物佔全球糧食供應的75%。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我國登記註冊的外商投資農作物種業公司已有76家,其中包括26家獨資公司、42家合資公司、8家中外合作經營公司。這些名義上只能佔合資公司49%股份的公司,卻實際上掌握著種子公司的核心技術與專利 。跨國種業公司在我國的擴張,主要採取收購、兼併國內種子公司,以及通過與國內頂級育種實驗室「合作」的方式,掠奪我國種子科研資源。

這樣一來,一是可以獲得他們所需要的人脈,在國家政策制定等方面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二是可以獲得所需要的國內種質資源,三是可以吸引中國科研院所的科研骨幹力量,獲得大量人才資源。

而據資料顯示,當前中國50%以上的生豬、蛋肉雞、奶牛良種,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種依賴進口,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現象。

「洋品種」依仗其在品質、產量、抗病性等方面的優勢,可以漫天要價。壽光的菜農們不得不接受「一克種子一克金」的現實,如某些外國產的番茄種子、茄子種子和甜椒種子等,每克售價100元上下,而甜椒品種「蔓迪」更是開出了每克種子180元的天價。國外公司每年僅在壽光及其周邊地區通過銷售其高檔蔬菜種子就拿走6億元人民幣。

危機四、非法轉基因作物失控危險

中國雖然制定了法律和政策嚴格控制轉基因農作物的進口和種植,但是由於利益的驅動和監管的困難,目前中國境內非法進口和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的現象時有發生,大有失控的趨勢。

已知中國境內最早的非法種植轉基因農作物事件發生於2004年,綠色和平組織當年發現在湖北存在轉基因水稻種植的現象,並於2005年4月13日發布了《非法轉基因水稻汙染中國大米》調查報告。

2005年8月11日,湖北省政府委託省農業廳就「轉基因水稻事件」首次發表聲明,此次事件是武漢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武漢禾盛種衣劑有限責任公司和華中農大新技術研發公司在承擔轉基因水稻生產性實驗過程中,擅自擴大制種造成的。湖北省農業廳隨即對已種植的上萬畝轉基因水稻進行剷除,並對農民進行每畝四五百元的補助。

2010年,農業農村部曾開展堪稱「史上最大」的種子執法專項行動,有超五分之一的種子企業被責令限期整改,超十分之一企業的許可證被註銷。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總結,這次執法的一個重大突破是首次進行轉基因檢測。

2010年12月13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第1504號公告,清退了27個玉米品種,其中登海3686、中農大236、中農大4號、鐵研124等四個品種被知情人士指出系轉基因品種。

但問題的嚴重性在於,此類事件仍在不斷上演,2014年3月31日,海南省農業廳宣布在2013年年開展的農業轉基因作物執法檢查工作中,查處並依法銷毀了9個玉米、棉花轉基因試驗作物,還有6個涉嫌樣品正在進一步檢驗檢測核實中。

非法種植轉基因農作物已經影響到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儘管中國從未允許在境內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主糧,但在中國出口歐盟的大米製品中,「非法轉基因」卻被屢次查獲。

2012年6月,歐盟發出《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通報》,稱在中國輸歐大米製品中檢出「非法轉基因」。僅2012年前6個月,歐盟已經19次通過預警通報指出從中國進口的食品中檢出非法轉基因。

除了非法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的問題外,非法進口轉基因農產品的事件也頻頻上演。2010年11月,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披露,一批從美國進口的5.4萬噸的轉基因玉米被作出退貨決定,原因是被檢出我國不允許的轉基因成分MON89034。

2013年10月,深圳口岸從進口的一船美國玉米中檢出MIR162成分後,此後深圳、福建、廈門、山東、廣東、浙江等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持續從進口美國玉米中檢出MIR162成分。截至2014年2月24日,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在88.7萬噸進口美國玉米中,檢出「非法」MIR162轉基因成分。

以上發生的事件僅是經過相關機構查實並公布的,可能只是冰山之一角,我們非常有理由擔心,非法轉基因作物在中國境內種植和進口的情況可能比這些要遠為嚴重和複雜。

由於轉基因作物具有穩定的遺傳性,可以在自然條件下與同類作物雜交,因而很難對其擴散進行有效控制。按照目前情形判斷,非法轉基因農作物在中國境內的擴散存在著極高的失控風險。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面臨「三增」「兩減」和「一難」的問題,我們該怎麼辦
    但我們有必要告訴大家,我們在中國的種植、養殖與在國外的農業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現在的農業技術都是照搬歐美的農業技術模式,其實這些技術並不一定適合我們中國,這是一個我們中國農業人應該清醒認識的事件。今日的文章就講到,為什麼不能被所謂的先進農業技術所左右,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是什麼?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問題呢?下面我們將從三增、兩減、一難三個方面來探討。
  • 中國四大銀行是哪幾個四大銀行實力如何排名?
    中國四大銀行是哪幾個?一般是指由中央直接管控的四個大型國有銀行,包括: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也稱作中央四大行,其代表著中國最雄厚的金融資本力量。下面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四大銀行。
  • 美國面臨四大挑戰 其中3個需要中國的合作與幫助
    隨著美國馬上要進行新老總統的交替,大家對中美關係的未來到底會如何來走充滿了關注,畢竟這是現在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組大國關係。在1月11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以及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教授,共同就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展開主題演講與討論。拜登目前面臨三個挑戰,即國內不團結、盟友不聽話和中國不信邪「三座大山」。在川普執政的四年中,中美關係可謂經歷了跌宕起伏,包括一場場的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金融戰、輿論戰等等。
  • 生態學家陳家寬: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四大挑戰
    這位長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的老教授在現場提出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四大挑戰。陳家寬認為,第一大挑戰就是體制機制的障礙,目前生物多樣性保護或自然保護區項目的申報、投資、建設和管理均存在巨大困難。
  • 中國海洋環境深度報告:可持續發展面臨四大危機
    我國海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專家學者紛紛圍繞我國海洋環境問題開展各方面的研究。近年來,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對影響我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海洋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提出了當前我國亟須採取綜合政策措施,以解決海洋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累積的和正在形成的生態環境問題,重塑可持續發展格局。
  • 每日默想丨基督徒怎樣攻破所面臨的耶利哥城?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耶利哥城,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學習怎樣攻破我們所面臨的耶利哥城: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徵戰的勝敗在於耶和華。從外在條件看,以色列百姓憑著自己的力量很難攻取耶利哥城。正如摩西打發窺探迦南地的10個探子所說的: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
  • 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在新疆昌吉成立—新聞—科學網
    「共建西部農業研究中心,是推動雙方合作關係,向全年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成立大會標誌著各項工作已經邁入正軌,我們希望依託這個平臺能夠創造性的培養,吸引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來疆工作,推動新疆乃至西部地區農業發展,促進中國中亞農業科技合作。」高志敏說。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馮志勇對新疆自治區和中國農科院的精誠合作給予了高度肯定。
  • 七零後教師面臨的四大難題
    教師每年都要認真備課,不然課堂上就有可能出問題。這就為一些老教師的教學帶來困難。使得他們在工作上有些吃力,不再像年輕時那麼得心應手,駕輕就熟。有一部分男教師,四十剛出頭,就出現了掉發、失眠等現象,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而七零後的女教師,有的已到更年期,深受更年期綜合症的困擾,身體的各種機能斷崖式下降。
  • 智庫論壇|鄭新立:「十四五」深化改革釋放中國經濟增長四大潛力
    在1月8日召開的「國研智庫論壇·新年論壇2021」上,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作主旨演講時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曆程,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是通過改革推動經濟結構的轉換,通過結構轉換來釋放經濟增長新的動能,培育出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而進入「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的結構性問題是什麼?
  • 包為民院士:航天發展面臨的控制問題與挑戰
    中國在深空探測重大專項方面規劃了火星、小行星和木星,尤其是無人月球探測四期規劃,2030年前將安排四次探測任務,三期任務是在明年進行月球無人採樣。未來航天技術將聚焦四大能力,打造新興產業,培育新動能,迎接太空經濟。這四大能力是進出空間、探索空間、利用空間和開發空間。 進出空間能力將發展出低成本、高可靠進出空間的航天運輸系統。
  •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1年1月10日農業頭條
    共同關注一、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唐仁健在中國農科院調研時強調: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近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位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解決好種子問題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要害來抓,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
  • 中國環境健康面臨的問題及國外經驗借鑑
    [2]目前,中國生態與環境狀況堪憂,破壞嚴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SO2和CO2排放國,土地沙漠化不斷擴展,垃圾圍城現象普遍,大氣和水汙染問題嚴重,水土流失難以遏制,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資源供不應求,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和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
  • 從以色列四大肥料公司一大滴灌公司看以色列農業發展
    下榻酒店和美國駐大使館一牆之隔,安保問題絕對放心,感謝以色列方的精心安排。你身在糞便中,聞不到臭味,以色列這個國家非常注重農家肥的使用,他們視農家肥為寶貝,在寸土寸金的以色列,你會遇到為糞便提供的場所,這些糞便必須充分的爆嗮,發酵腐熟,殺死病菌,去除臭味,這也是中國農業可以借鑑的地方。
  • 李培林:中國社會學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同時,中國社會學的發展也面臨諸多理論和經驗領域的挑戰,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如何從規律和法則的高度來認識、理解和闡釋中國的巨大變遷;二是如何回答中國發展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三是如何構建基於中國經驗的社會學理論。如何從規律和法則的高度來認識、理解和闡釋中國的巨大變遷關於如何從規律和法則的高度來認識、理解和闡釋中國的巨大變遷,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2020年農業產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 2020年版中國農業市場調研與發展...
    6    一、WTO框架下我國農業保護問題6    二、WTO框架下我國農業補貼問題探討8    三、WTO條件下我國農業科技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中    四、WTO條件下的中國農業發展戰略    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C    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基本思路i    三、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r    四、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
  • 糧食生產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糧食安全問題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尤其對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糧食安全尤為重要。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的飢餓與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國的糧食安全也面臨許多隱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中國人的飯碗要裝我們自己的糧食」。
  • 張正斌:解決中國乾旱缺水問題和發展區域現代農業方略探討
    如何調用這些地區周邊和我國南方等其他遠距離富水地區的水資源,來解決中國半壁江山的乾旱缺水問題,以開發利用這些地區廣袤的國土資源,將這些地區改造為農業生產後備區,發揮其農業生產潛力,成為中國未來工農業和社會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難題,應該及提早列到國家的議事日程。
  • 美國四大科技巨頭的聽證會:有五大問題值得中國企業思考……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美國四大科技巨頭的聽證會:直擊靈魂的「拷問」還是「政治秀」?有五大問題值得所有中國企業思考……作者:陳永偉美國東部時間7月29日,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這四大科技巨頭的CEO罕見地亮相於同一場會議。不過,和往常的各種峰會、演講不同,這場會議並沒有專門為這四位重量級嘉賓準備鮮花和掌聲。
  • 中國農業生產日益淪為化學農業
    於是,共和國後30年的農業,拋棄了共和國前30年主要通過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培育良種等方法發展農業,施用化肥、農藥只是起輔助作用生態農業模式,走上了一條種田大量施用化肥、農藥,養殖大量使用激素的「美國式」化學農業道路。由於中國耕地不到美國的一半,為取得更高的產量,今天中國使用化肥、農藥、激素的單位數量已經達到了美國的數倍,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化學農業。
  • 生態農業應答氣候變化 農業減排生產一舉兩得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如何發展農業顯得尤為重要。 「生態農業或許是緩解氣候變化的一個途徑。」6月3日,法國駐華使館公使白良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生態農業中法合作研討會上如是說。 不可避免 不應迴避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過去幾十年,中國氣候經歷了暖冬、高溫、乾旱等一系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