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軍在中國東北地區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此拉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強行佔領了東北三省,並在上面建立起了滿洲國,並利用東北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繼續進一步實行對中國的入侵。
1937年7月7日,日軍藉口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在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的拒絕後,他們開槍射殺中國守軍,又炮轟宛平城。也在這個事件發生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此時國共兩黨放下了爭議,一致以驅除日寇為優先,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但日本卻在一年時間內攻下了上海、南京等中國重大城市,佔領了半個中國。國民政府在南京淪陷前撤離到了重慶,將重慶作為陪都,以此為軍事和行政的根據地,商議如何打跑這些可恨的侵略者。而重慶作為中國政府的行政中心,自然而然會再一次成為侵華日軍的眼中釘,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去攻擊重慶,妄想像佔領其他中國城市那樣,將重慶也納入囊中。但讓日軍沒有想到的是,重慶卻6年都沒攻下來。
從1938年開始至1943年,這五年半的時間裡,日軍對重慶展開空襲次數高達218次,出動飛機9513架,共投下炸彈21593枚,導致1.1萬左右的中國平民在轟炸中死亡,1.4萬左右的中國平民在轟炸中受傷。高達1.7萬多棟建築在轟炸中損壞,30多所學校被毀壞。但這並沒有讓中國人喪失抗戰的決心,反而使他們更加眾志成城,一致對外抗日。
日軍每隔數日就對重慶進行轟炸,但只能傷到重慶的表面,無法傷到重慶的內在,這就是為什麼日軍遲遲無法攻下重慶的原因。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因為重慶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所決定的。
重慶位於中國內陸地區,其地勢非常崎嶇,日軍無法組成部隊對重慶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只能依靠空襲的方式對重慶造成損傷,以此達到威懾作用。但空襲是非常燒錢的,當時的日軍又在太平洋上和美國打得不可開交,而日軍又想進攻東南亞,卻又被美國牽制著,自然在攻打重慶這個問題上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過這也加速了日本的滅亡。日軍在中華土地上的殘暴行為讓所有中國人都認清了他們的真實面目,所以中國必定軍民一心,抗戰到底。這也是日軍遲遲無法攻下重慶的重要緣由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地形」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