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主題公園發展現狀和特點
主題和特色的文旅目的地,經歷了從單一到綜合、從簡單到複雜的變化過程,顯現了強大的發展動能。整體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 從競爭格局上來看,中國主題公園藉助本土化優勢,具備了與國外主題公園較量的競爭實力
隨著以上海迪士尼樂園、北京環球主題公園為代表的單體投資規模高、世界影響力強的大型主題公園進駐,中國主題公園市場再次被攪動。但多年發展的中國本土主題公園也進化和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長隆系列主題公園、歡樂谷器械遊樂園、宋城演藝公園、海昌海洋公園、華強方特文化科技樂園在全國不斷複製擴張,遊客量並沒有受到國外主題公園的明顯衝擊和影響。本土主題公園在巨頭入局的競爭氛圍中激發了創新潛能,用自己的方式形成競爭優勢,促進國內主題公園市場的良性發展。
(二) 從多元發展上來看,從移植模仿到特色化發展,主題遊玩類型豐富
主題公園的類型從早期的微縮景觀、靜態觀賞發展至今,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模仿和移植,而是逐漸結合歷史文化、景觀環境、娛樂休閒、影視場景、主題創意、度假體驗等方面,增添不同特色主題,深挖文化內涵,主題類型和遊玩體驗日漸豐富多彩。多種主題場景讓遊客遊玩的沉浸體驗感大幅提升,增加的遊客量也反促國內主題公園向著綜合性主題度假區逐步發展。
(三) 從遊客體驗上來看,重視科技賦能效應和沉浸式體驗打造
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通過內容和技術創新融合,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主題遊樂項目。國內主題公園在發展過程中,也愈發意識到科學技術發揮的重要作用。華僑城歡樂谷系列主題公園規劃建設了大量高科技含量的遊樂項目,華強集團方特主題公園則直接定位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主題公園。這些主題公園都大量運用了聲光電技術、人工智慧、智能裝備、自動控制、軟體數位技術等高科技,為主題公園增加了獨特魅力和吸引力,為遊客呈現了新鮮動感的遊樂氛圍,帶來了不同別處的遊樂體驗。
(四)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開發模式依舊以地產反哺主題公園模式為主
地產反哺主題公園模式是指主題公園項目與住宅、商業、酒店等地產項目捆綁開發建設,利用主題公園帶來的人流、物流及資金流等拉動住宅、商業等房地產銷售,同時通過銷售配套地產項目反哺主題公園,以解決主題公園盈利周期長的問題。這種看上去相互促進協調的開發模式,實則導致了主題公園核心競爭力不足、商業模式不清晰,不利於主題公園縱向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主題公園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 選址不當、盲目開發的現象仍然存在,盲目自信是主題公園開發的隱形陷阱
目前國內主題公園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區域。從商業角度來說,主題公園的選址一般優先考慮人口基數大、經濟體量大的特大城市或城市。一方面要考慮主題公園輻射範圍,包括人口數量、消費能力、娛樂需求等要素,保證主題公園的到訪率;另一方面也要兼顧競爭環境和空間,考慮區域內的競爭對手數量和運營情況,充分研究主題公園的開業是否加劇周邊競爭環境,形成飽和的集聚效應。但是,國內主題公園開發現狀卻並非如此,一種情況是為貪圖偏遠地區的便宜地價,忽視主題公園選址關鍵要素,最終因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等因素導致主題公園客流量不及預期;另一種情況是盲目相信發達地區的優勢,一哄而上建設開發,對自身主題公園和整個行業帶來不利影響。
(二) 盈利模式單一,以門票收入為主依然是國內主題公園無法破解的難題
中國的主題公園10%盈利、20%經營效益基本持平、70%虧損。這種狀況成為了主題公園行業內談及色變的緊箍咒。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於大部分主題公園過於依賴單一的、有限的門票收入。據統計,目前門票收入佔我國主題公園總收入的70%左右,而國外主題公園的門票收入僅佔30%,其他收入還包括零售,佔比30%;以及餐飲住宿,佔比40%。以迪士尼公園為例,其1元的門票能拉動8元的消費,來自衍生品等二次消費帶來了70%左右的收益。關於依賴門票為主題公園主要收入的問題,究其原因,不僅僅是國內主題公園從業者忽視主題公園頂層規劃設計,更是國內主題公園投資者們缺少對國內旅遊客源市場的正確認識,部分投資者往往過高估計客流量,從而通過錯誤的投資回報預期來抵消單一收入的模式漏洞。國內主題公園投資回報期至少在5-10年,單一的盈利模式增加了項目本身的投資風險,缺少衍生附加價值和品牌效應的變現途徑,必將難以對多渠道盈利提供支撐和保障。因此,國內主題公園這樣單一的盈利模式破局之路依舊任重道遠。
(三) 對文化資源挖掘不夠深入,IP內容特色不夠鮮明,部分業態趨同,品牌效應發揮潛力空間巨大
縱觀國內主題公園市場,產業快速發展造就了一批具有相當實力的本土主題公園品牌和公司,形成了長隆集團、華僑城集團、宋城演藝、海昌控股等多家主題公園公司百家爭鳴的局面,各家也形成了自己的主題特色和發展模式,但依然存在IP內容特色不明顯、部分主體業態同質化等問題。所以傳統文化資源、地方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創新方面仍然大有可為。文化內涵是主題公園的靈魂,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與發展,才能保證主題公園常遊常新,才能保證其可持續發展。
雖然國內主題公園已經跳出了一味地移植與模仿的思維定式,但提升主題公園的特色知名度、注重創造性思維、重視自身IP內容的特色展現,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是主題公園運營投資方需要考慮的。通過項目體驗講好文化故事依舊是形成主題公園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的重要路徑。同時還需要時刻警惕部分投資者在利益驅動下,把主題公園當成一種迅速致富的手段,過分追求投資少見效快,盲目建設、盲目開發等問題。
(四) 可持續發展被專業人才匱乏限制,有米之炊也需要巧婦來為
主題公園是一種以服務型為導向的產品,遊客的滿意度與服務質量呈正比,而服務質量的好壞又與專業型人才相關。目前國內一些主題公園的經營管理者過分關注開發建設,不重視總結經驗教訓,忽視專業人才的重要性,從而不能形成一種長遠的戰略性、學習型發展觀,導致主題公園的發展受阻。
此外,我國高等旅遊教育院校設置的專業課程較少,其中偏向主題公園方向的專業更少。主題公園人才培育機制的缺乏、人才梯隊培育觀念的落後,成為了主題公園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引進人才,引進高層次文化人才;重視人才,重視吸引在海外、國內從事主題公園產業的優秀人才,應當是主題公園的經營管理者謀求下一步發展的因應之道。
三、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趨勢
(一) 宏觀環境促使中國主題公園發展更加穩健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人民收入不斷提升,對美好生活需求、旅遊品質要求不斷提升,供給端業態改革、消費轉型升級的需求迫切。主題公園行業符合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無論在投資、遊客、產品品質還是服務提升方面,都在逐漸縮小與世界主題公園的差距。隨著競爭格局和市場發展的不斷穩定,以及近年政府出臺嚴控文旅產業和地產項目捆綁等相關的政策,國內主題公園將更注重打造公園本身,深挖傳統中華文化、時代特色文化內涵,整體帶動主題公園市場從野蠻拓荒式的發展態勢向著更健康、更成熟的發展模式轉變。
(二) 中國主題公園將更注重細分客群,打造不同定位子品牌
國內大型主題公園已經形成了全國化布局和品牌化發展模式,成熟的主題公園在進行現有園區更新的同時,針對不同客群定位,不斷擴展全新的主題園區,打造錯位發展的子品牌,品牌精細化發展的趨勢明顯,另一方面也通過創新的營銷組合與差異化的主題節慶活動來吸引更大範圍的細分客群,客源輻射能力、品牌影響能力不斷提升。同時,成熟的主題公園將會在更多城市地區輸出自己的品牌和運營管理模式,形成輕資產、標準化輸出的發展模式。
(三) 中國主題公園將更注重深耕IP內容,助推文化與高新技術的相互融合
積極發展縱向上下遊產業鏈是國內主題公園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是主題公園集團將更加注重開發自有文化IP、挖掘中國文化內涵,結合故事內容提升景區娛樂設施吸引力。華強方特打造了國內優秀原創動漫IP,熊出沒主題公園是國內自主研發IP與實景公園相結合的優秀範例。二是主題公園集團將更加注重科技的研發和應用。一方面體現在項目產品的更新迭代上,藉助科技融合應用,全方位提升遊客沉浸式感受,顛覆現有娛樂模式;另一方面體現在遊客入園遊玩的體驗上,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手段深入分析客戶需求,逐步推廣刷臉入園、智能支付等技術,藉助前沿科技打造獨特遊覽體驗。
(四) 協同城市發展,成為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主題公園的突出特色在於鮮明的主題性,貫穿整個產業鏈上下遊。圍繞主題特色,橫向聯動發展周邊餐飲、零售商業、酒店住宿等產業,甚至帶動文化創意產業、金融產業、會議會展產業的發展,超越主題公園概念限制,形成集群化、品牌化的度假休閒旅遊目的地和產業聚集高地,將是主題公園企業的發展目標。
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後,上海的零售、住宿、餐飲、總部經濟、信息技術等行業實現了顯著的發展。特別是餐飲行業,不僅實現了翻倍的行業增長,還帶動了從傳統餐飲向主題式、體驗式餐飲的產業轉型升級。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開業後也必將帶來相同的產業發展效應。所以未來國內主題公園的開發建設更將會帶動基礎設施的完善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產業集聚、整合、相互賦能,大力提升區域發展水平與核心競爭力,實現以產帶城,產城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