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入侵物種——長刺蒺藜草

2020-08-28 東七居士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形態特徵

  • 一年生草本,叢生,具鬚根,植株高 20~90cm。
  • 杆圓柱形,中空,有時外傾呈匍匐狀,常自基部分枝。
  • 葉鞘扁平,除鞘口緣毛外,其餘無毛;葉舌長 0.6~1.8mm;
  • 葉片長 4~27cm,寬 1.5~5(~7.5)mm,上面粗糙,下面無毛。穗形總狀花序長 1.5~8(~10)cm;
  • 小穗 2~3(~4)枚簇生成束,其外圍由不孕小枝癒合形成刺苞,刺苞近球形,長 8.3~11.9mm,寬 3.5~6mm;刺苞具刺 45~75枚;
  • 外輪刺多數,常為剛毛狀,有時反折,比內輪刺短;
  • 內輪刺 10~20 枚,鑽形,長 3.5~7mm,基部寬 0.5~0.9(~1.4)mm;
  • 刺苞及刺的下部具柔毛;小穗卵形,無柄,長(4~)5.8~7.8mm,寬 2.5~2.8mm;
  • 第一穎長 0.8~3mm,第二穎長 4~6mm,具 3~5 脈;第一小花常雄性,外稃長 4~6.5mm,具 3~7 脈;花葯長 1.5~2mm;
  • 第二小花外稃質硬,背面平坦,頂端尖,長 4~7(~7.6)mm,具 5 脈,花葯長0.7~1mm。
  • 穎果卵形,長 2~3.8mm,寬 1.5~2.6mm,黃褐色或黑褐色,包藏於刺苞內。

地理分布

  • 原產美洲,現廣布東半球。

入侵歷史

  • 20 世紀 70 年代分別在遼寧和北京發現,本種刺苞可掛棉花、衣物、皮毛及交通工具上進行傳播。
  • 現分布於北京、山東、河北、遼寧、吉林、內蒙古。

入侵危害

  • 農田惡性雜草,危害玉米、旱稻、番薯、花生、大豆等旱地作物,入侵草原牧場,刺苞常扎傷人畜。

控制方法

  • 主要採用人工機械剷除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方法進行防控。
  • 加強植物檢疫,防止其種子傳入,重點調查鐵路、車站、公路沿線、農田、草場、果園、林地等場所,一經發現隨即剷除,防止擴散蔓延。結合中耕,及時剷除幼苗期少花蒺藜草,在 4 葉期以前,在根系下扎和莖分枝產生之前,進行機械剷除或人工除草。
  • 大面積發生時可採用化學除草劑,如西瑪津可溼性粉劑、氟樂靈乳油、拉索乳油等化學防除。在葉面積均勻噴霧,防除效果較好。

相關焦點

  • 蒺藜草屬|植物界的小刺蝟
    這就是蒺藜草屬(非中國種)植物,它們被列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是我國禁止進境的檢疫性有害生物。蒺藜草屬(非中國種)植物入侵的危害蒺藜草屬(非中國種)是很難防治的一類雜草,假如傳入我國,將會對畜牧業帶來危害。
  • 吃貨多也沒用,外來入侵物種必須警惕!
    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外來物種入侵重慶!!!
    網友的調侃固然可以付諸一笑,但是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近幾年卻層出不窮,並且危害越來越大。目前,重慶外來入侵生物多達53種,其中最具危害性的有空心蓮子草(水花生)、鳳眼蓮(水葫蘆)、福壽螺等6種。入侵路徑作為有用植物引入一般而言,外來物種的進入分為無意引入和有意引入兩種途徑。
  • 外來入侵物種——刺蒼耳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葉狹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 3~8cm,寬 6~30mm,邊緣 3~5 淺裂或不裂,全緣,中間裂片較長,長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柄,背面密被灰白色毛;葉柄細,長5~15mm,被絨毛。花單性,雌雄同株。
  • 威海海關首次在進境羊毛中截獲刺蒺藜草
    經實驗室檢疫鑑定,共在樣品中檢出刺蒺藜草、刺蒼耳、蒼耳屬(非中國種)、野生向日葵、辣椒、褐斑苜蓿等有害生物6種。其中檢疫性雜草刺蒺藜草是威海海關首次從進境羊毛中截獲。下一步,威海海關將嚴格按照工作要求對該批貨物實施檢疫監管,監督企業對該批次進口棉花的下腳料全部進行銷毀處理。
  • 第三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整理,點文中「更多」查看更多內容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將第三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整理,點文中「更多」查看更多內容反枝莧 學名:Amaranthus retroflexus
  • 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關於發布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的通知(此件業經中科院李家洋會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中科院有關研究所(院):2003年原國家環保總局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該名單的發布不僅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對相關部門和地方及科研單位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
  • 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發布
    本報訊 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近日聯合制訂並發布《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指導相關部門和地方防控外來入侵物種。  據了解,第四批入侵物種共18種,包括長芒莧、垂序商陸、光莢含羞草、五爪金龍、喀西茄、黃花刺茄、刺果瓜、藿香薊、大狼杷草、野燕麥、水盾草、食蚊魚、美洲大蠊、德國小蠊、無花果蠟蚧、棗實蠅、椰子木蛾、松樹蜂。
  •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 外來入侵物種什麼意思
    目前,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比如很多新病蟲害造成農業損失,因為改變生態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水土、氣候問題,那麼你知道外來入侵物種是指什麼嗎?外來入侵物種入侵途徑有哪些?趕緊了解一下吧!
  • 天津口岸首次從未梳的含脂剪羊毛中檢出檢疫性雜草——長刺蒺藜草
    近日,天津海關動植食中心植物檢疫室在來自阿根廷的未梳的含脂剪羊毛中檢出檢疫性雜草——長刺蒺藜草。據悉,這是天津口岸首次從未梳的含脂剪羊毛中截獲該雜草。這批進口的含脂剪羊毛總重量約為14.6噸。長刺蒺藜草,禾本科,蒺藜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以種子進行繁殖。該雜草根系發達,繁殖很快,可以嚴重危害農作物及牧草。且長刺蒺藜草總苞外具刺,能刺傷動物表皮,並造成組織感染,危害極大。這類檢疫性雜草須引起口岸一線檢疫人員的重點關注,一旦發現,應立即進行焚燒處理。
  • 刺蒺藜
    刺蒺藜(《本草衍義》)【異名】茨(《詩經》),蒺藜(《毛詩傳》),蒺藜子、旁通、屜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經》),即藜(《別錄》),白蒺藜(《藥性論》),杜蒺藜(《聖惠方》),休羽(《綱目》),旱草(《本草經解》),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國藥植志》),八角刺(《青海藥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蘇植藥志》),硬蒺藜、蒺藜蓇葖(《山東中藥
  • 綜合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保障生態安全
    「這就是刺萼龍葵,在很多人無法區別出它和普通龍葵,這種外來植物已經入侵到遼寧、吉林、山西林地、苗圃等地
  • 外來入侵物種——小蓬草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莖直立,具縱條紋,疏被長硬毛,上部分枝。莖下部葉倒披針形,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具疏鋸齒或全緣,莖中部和上部葉較小,線狀披針形或線形,疏被短毛。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中藥刺蒺藜有什麼功效?
    農村荒野間的刺蒺藜帶刺,有祛風止癢的功效,還能用於乳癰乳閉。農村中藥材頗多,刺蒺藜就是其中一種。刺蒺藜就是蒺藜的果實,說起它的原植物,農村的朋友或許都有印象,它是一種匍匐類的草本植物,其藥用部位是果實,這是一種具有多個稜角的果,果瓣分為好幾個,上面帶著很硬的刺,包括小刺,長刺以及短刺,故而名字裡有「刺」這個字,讓它在各類中藥材中辨識度更加高,容易在野外找著。這種植物常生長在草叢中,小時候放羊就碰到過,可別用手嘗試著去抓,容易被刺破表皮,那時還真不懂,這也是中藥。
  • 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革命草、水葫蘆,而被它咬到重則過敏致死
    近日,中國生態環境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國內已有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這引來了網友的熱議。革命草,一枝黃花等入侵植物在農村深受其害。革命草不怕旱也不怕澇,根扎得極深,生長速度快,一個根芽就能蔓延一大片土地,小時候燒麥草堆後,一下雨黑色草堆下面的焦土裡還是會有革命草長出來,簡直就是植物版本的小強。而被它咬到輕則起泡,重則過敏致死。它就是劇毒紅火蟻,現在已經遍布廣東廣西,人被咬到輕則起泡重則過敏致死。導致速度極快,還會飛。紅火蟻是世界十大入侵物種之一,繁殖了強攻擊性強毒性強。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時刻知道丨我國已有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靠吃真能解決嗎?
    中國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它們對我國造成或具有哪些潛在威脅,應該如何防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此種植物叫「蒺藜」,渾身長滿刺,農民當成雜草,殊不知藥用價值
    ,這是一種渾身長滿刺的植物,尤其它的果實,就和我們常見的蒼耳子一樣也是有很多的刺,在我們山東,蒺藜還被叫做「蒺藜狗」,因為這種植物在農村比較多,很多人覺得這就是一種野草,所以見到都會清除,但殊不知它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