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荒野間的刺蒺藜帶刺,有祛風止癢的功效,還能用於乳癰乳閉。農村中藥材頗多,刺蒺藜就是其中一種。刺蒺藜就是蒺藜的果實,說起它的原植物,農村的朋友或許都有印象,它是一種匍匐類的草本植物,其藥用部位是果實,這是一種具有多個稜角的果,果瓣分為好幾個,上面帶著很硬的刺,包括小刺,長刺以及短刺,故而名字裡有「刺」這個字,讓它在各類中藥材中辨識度更加高,容易在野外找著。
這種植物常生長在草叢中,小時候放羊就碰到過,可別用手嘗試著去抓,容易被刺破表皮,那時還真不懂,這也是中藥。秋季,選擇在果實成熟時採收,經過曬乾就可以用了,它具有平肝解鬱,明目,活血祛風和止癢的功效,較常見的作用就是乳閉乳癰和胸脅脹痛,這也是疏肝解鬱的表現,這一點針對那些經常生氣的人會有些幫助,生氣對肝不好,肝氣鬱結了就把毛病體現在胸協這方面,產後肝鬱血滯也可以用它。
刺蒺藜的平肝類的中藥,主要入肝經,其性苦,有「洩降」的特點,作用於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這些方面,而明目的功效就一目了然了,就是看不清東西,眼睛腫痛時用它,《日華子本草》中就提到了這味藥,說它「治風,明目最佳」。提到了「治風」,風疹瘙癢也是可以用的,功效不輸於防風和荊芥等這類藥材,然而有些情況也是需要注意的,血虛氣弱者,陰虛不足者,孕婦須慎服。
本是農村常見的帶刺之草,功效卻很高,這種中藥也是有小毒的,需要用到的朋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使用。喜歡採摘的農村朋友可要注意了,刺蒺藜也是需要一個乾燥的環境來保存,免得因為發黴而失去原有的功效,還對自己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