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一野草「蒺藜」,跟武器「鐵蒺藜」有關,想不到價值還很高

2020-12-05 豫見草木

導語:田間一野草「蒺藜」,跟武器「鐵蒺藜」有關,想不到價值還很高。

在田間、野外、路旁、農田裡,你是不是經常看到一種野草,它經常匍匐在地上生長,它的果實上長著小刺,在野外玩耍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會被它的果實刺到過腳。你要是光腳不小心踩到它,很可能會疼小半天。你在野外見到過這種植物沒?

這種果實上有刺的植物,你見過嗎?

【蒺藜介紹】

它的學名叫做「蒺藜」,有的地方叫它「刺蒺藜」、「白蒺藜」。在田間野外是一種很常見的雜草,它是蒺藜科蒺藜屬的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它的莖平臥匍匐在地面向四周長生,它的莖上長著像羽毛一樣羽狀複葉,它的果實有5枚果瓣,果瓣上長有銳利的小刺,果實成熟後非常堅硬,能夠輕易的刺破人的皮膚。它的花米黃色,花期5-8月,果期6-9月。

蒺藜的可愛小花

【古代武器「鐵蒺藜」跟它有什麼淵源呢?】

人類利用小草,發明了鋸;利用蒲公英,發明了降落傘;利用蝙蝠發明了雷達;還有許多許多的高科技,都與大自然是離不開的。奧妙無窮的大自然給了我們人類無窮的想像和啟發。「蒺藜」也不例外,它果實上的尖刺,就是很好的自我防衛工具。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一直都是主戰力,它跑得快、能打還機動性強,一度成為戰鬥雙方很頭疼的問題。有人看到蒺藜的果實,受到啟發,發明了一種類似於蒺藜的武器,中間是一個圓球,渾身都是刺。這種武器可以在古代戰爭中,將其散步到地上,延遲敵軍的行動。

鐵蒺藜--人類智慧的結晶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將鐵蒺藜進行簡化重新設計成四釘的鐵蒺藜,就是我們常說的扎馬釘,這種「鐵蒺藜」不論怎麼放都有一個尖朝上,在當時的時代下,不但便於攜帶還節省製作原材料。後來,隨著時代發展,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也衍化出了更多的種類和形狀。這就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根據一棵小小的蒺藜果實,竟然可以造出這種改變戰局的武器,真的令人心生敬畏之意。你見這種「鐵蒺藜」沒有呢?

【蒺藜不但和鐵蒺藜有關,還是一味奇藥】

別看蒺藜這種植物,它的果實長得不怎麼受人待見,其實它可是一味奇藥,有明目、平肝、止癢、解鬱、活血、祛風的功效。

研究發現它含有蒺藜多糖;生物鹼哈爾滿、哈爾鹼、哈爾醇、對羥基苯乙酮基一3甲氧基一4羥基取代桂皮醯胺;黃酮;氨基 酸;甾體皂甙等多種成分。

蒺藜的價值還有很多

臨床發現蒺藜皂苷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加腦部供血、減輕細胞損傷,對抗衰老、腦血管、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都有好處。另外它的提取物蒺藜總皂苷在抑癌方面、心血管方面也有突出作用。當然,它還具有抗菌、調節血脂、保護視網膜等作用。

是不是沒想到這麼一株小小的蒺藜,在藥用方面對人體有這麼多益處,雖不能說治百病吧,也算是一味奇藥了吧。

【蒺藜其它方面的價值】

蒺藜在古代就可以用來當成食物來食用,可以把蒺藜去刺磨成麵粉,製成餅來充飢。現在出現了許多以蒺藜為原材料製作的各種營養品,很受人們青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高效、快捷。為減輕勞動力,農田裡的雜草,基本上也都被滅草劑給消除了。我們小時候熟視無睹的一些「野草」,正在慢慢變少,可能某一天會逐漸地消失。幸運的是,以前的這些野草、雜草,正慢慢地,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當中。

蒺藜這種植物,你們見過嗎?你們當地又叫它什麼名字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共同交流。

我是豫見草木,在這裡會定期給大家分享一些植物常識。如果你喜歡我的作品,記得分享和關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感謝您的觀看!

相關焦點

  • 蒺藜草屬|植物界的小刺蝟
    蒺蒺藜藜有一種野草叫「蒺藜」,屬於蒺藜科蒺藜屬。它的果實硬且具有尖刺,還覆蓋小瘤體,一看就是不好惹的樣子。古人受到啟發,發明了赫赫有名的武器「鐵蒺藜」。將其散落到地上能延遲敵軍和戰馬的行動。唐朝詩人王維的《老將行》寫道:「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奔騰畏蒺藜。」
  • 常見的刺蒺藜,竟然是古代暗器的原型?至今還有器具在使用!
    今天小編想問問大家見過上圖的刺蒺藜jí lí 嗎?這個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見過它吧!只是不一定叫的出來它的名字而已。它看似很普通,但是你知道嗎?刺蒺藜竟然是古代暗器鐵蒺藜原型,甚至至今還有很多用它原型做的器具哦!刺蒺藜介紹蒺藜一年生草本,莖由基部分枝,平臥,淡褐色,常生於荒丘、田邊及田間。
  • 蒺藜 | 在我的設想裡,法王的金輪就是這模樣
    【 蒺藜 Tribulus terrester 】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 蒺藜屬蒺藜植株低矮,幾乎是平鋪在地表的。每年夏末花期一過,它就結出堅硬的、尖銳的果實,好像是給地面鋪上了帶刺的地毯。
  • 原來你叫芡實啊,兒時吃的蒺藜果子,長大後才知道它就是芡實!
    原來你叫芡實啊,兒時吃的蒺藜果子,長大後才知道它就是芡實!在屯溪老街,看到一垛垛糕碼在門口,上面寫著「芡實糕」。有紅豆味兒、芝麻味兒,灰白或者灰紅色,吃了點,吃到米粉味兒,吃到一點清甜,店主告訴我,是芡實煮熟去殼晾乾研粉之後做成的,益氣補腎,可是有醫用價值哦。我還是不知道芡實是啥子,我只知道芡粉,芡粉是燒菜用來勾芡。
  • 農村野外的黃芪和蒺藜,是不是一種植物呢,老農說不一樣
    農村的野外,也是植物相當豐富的,雖然現在環境跟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變,一些動植物的數量也是逐年的減少,但對於一些生命力強健,繁殖能力以及適宜能力很強的植物,還是能夠很好的生長,還有一些害草,是很難將其去除,其中蒺藜就是這麼一種害草,我們這裡俗稱蒺藜鉤子,蒺藜就得了,為啥還要帶上個鉤子,因為蒺藜得果實堅硬還帶有鋒利的刺,沾染之後很難擺脫掉。
  • 此種植物叫「蒺藜」,渾身長滿刺,農民當成雜草,殊不知藥用價值
    ,這是一種渾身長滿刺的植物,尤其它的果實,就和我們常見的蒼耳子一樣也是有很多的刺,在我們山東,蒺藜還被叫做「蒺藜狗」,因為這種植物在農村比較多,很多人覺得這就是一種野草,所以見到都會清除,但殊不知它的藥用價值。
  • 黃芪和農村的野刺蒺藜是一種植物嗎?
    明明野生刺蒺藜也有重要醫藥用途,為什麼很多農民卻要噴灑農藥千方百計除掉它們,還被叫田間地頭的害草?而與它長得很像的野生黃芪,卻在全國各地被大規模人工栽培,那麼,這兩種長得很像的植物,為什麼不是同一種植物?又有哪些簡單直接的方法可以區分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 民間草藥:蒺藜
    炒蒺藜:取淨蒺藜,炒至微黃色,碾去刺即可。鹽蒺藜:取去刺蒺藜,用鹽水拌勻,悶透,用小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乾。肝還主筋,若受風邪所侵,打鬥於筋脈,令正氣不舒,關節不通,引起筋脈牽拉疼痛,以至眩悶,口眼歪斜。加之蒺藜性味辛苦,微溫,行氣止痛,燥溼散結,活血祛風止癢,不僅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胸脅脹痛,口眼歪斜,還可用於治療目赤翳障,風疹瘙癢,關節腫大變形等。
  • 蒺藜----功效與作用
  • 俗語:「公羊不爬跨,蒺藜沒到家」是啥意思?蒺藜能幫公羊爬跨?
    你只需要去田地裡找一些蒺藜回來,並將蒺藜粉碎成碎末,然後將蒺藜碎末用水打溼,最後拌入到飼草中飼餵一段時間後,你的公羊就會提高xing欲,就會正常爬跨了。「怎麼?蒺藜怎麼會有這種功效?」老李不解地問。『公羊不爬跨,蒺藜沒到家;蒺藜到了家,公羊就爬跨』,如果你經常給羊只飼餵蒺藜的話,你的公羊只就不會出現不爬跨的現象了。」「哎呀!我怎麼還不知道蒺藜有這種功效呢?」老李說。
  • 中藥蒺藜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白蒺藜是一種珍貴的中草藥材,堅信許多盆友平常日常生活上都聽見過這一姓名,它的功效與作用是一般中藥材不可以對比的。
  • 中藥刺蒺藜有什麼功效?
    農村中藥材頗多,刺蒺藜就是其中一種。刺蒺藜就是蒺藜的果實,說起它的原植物,農村的朋友或許都有印象,它是一種匍匐類的草本植物,其藥用部位是果實,這是一種具有多個稜角的果,果瓣分為好幾個,上面帶著很硬的刺,包括小刺,長刺以及短刺,故而名字裡有「刺」這個字,讓它在各類中藥材中辨識度更加高,容易在野外找著。
  • 農村野生的黃芪和蒺藜到底該如何區分?
    什麼又是蒺藜?爺爺說黃參它可是個好東西,可以用來泡酒煲湯做菜,如果這個時候你還不抓緊時間挖等再過一段時間你可能想挖都挖不到。其次蒺藜大多生長於半山坡的空曠地帶,記得以前姥姥家養有好些頭大肥豬。每年放暑假的時候我去姥姥家玩,每天傍晚等到西邊的太陽下山以後,表姐總是帶著我去後山的半山坡打蒺藜。表姐說蒺藜也是一種豬草,一天如果餵一次的話豬特別的長油。
  • 蒺藜又名蒺藜子、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大花蒺藜、蒺骨子;全草: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2、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後三錢,白湯調服。3、治胸痺,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
  • 刺蒺藜
    刺蒺藜(《本草衍義》)【異名】茨(《詩經》),蒺藜(《毛詩傳》),蒺藜子、旁通、屜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經》),即藜(《別錄》),白蒺藜(《藥性論》),杜蒺藜(《聖惠方》),休羽(《綱目》),旱草(《本草經解》),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國藥植志》),八角刺(《青海藥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蘇植藥志》),硬蒺藜、蒺藜蓇葖(《山東中藥
  • 中藥材:蒺藜
    藥材名稱:蒺藜 別名:白蒺藜、刺蒺藜、蒺藜子 採收加工:8-9月果實由綠色變成黃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幾天,脫粒,再曬乾。
  • 蒺藜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蒺藜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蒺藜是正式中名,也是一種藥材名稱;別名在山東、雲南等地叫白蒺藜;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蒺藜科蒺藜屬一年生草本。2,分布和生長環境蒺藜在我國南北各地都有分布;通常生長在沙地、荒地、山坡、村莊附近,向陽乾燥的地方比較多。
  • 白蒺藜的加工炮製
    【天地網訊】   白蒺藜 取原藥除去雜質。   炒蒺藜 取淨蒺藜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涼,然後把石磨心墊上1--2個銅元,將蒺藜磨去硬刺,篩淨刺屑,揀去柄梗雜質。   鹽蒺藜 取去刺的蒺藜,用鹽水(每蒺藜lOO公斤,用鹽3公斤,加適量開水溶化澄清)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