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jili )和蒺藜草由於名稱接近和果實相似,通常人們容易混淆,下面我就談談這兩種植物的基本情況和異同。
一,蒺藜和蒺藜草的基本情況
1,蒺藜
蒺藜是一個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爾雅》,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蒺藜科蒺藜屬植物,該屬全世界有20種,我國有兩種,即大花蒺藜(產海南、雲南)和蒺藜(全國各地都有)。
蒺藜通常生長在沙地、荒地、河岸、田邊和田間。
其外形特點:一年生草本,莖從基部分叉,平臥,淺褐色,柔軟強韌;葉互生,為雙數羽狀複葉有小葉6-14片,小葉對生,葉片長圓形,葉邊全緣;花小,黃色,單生葉腋,萼片五個宿存,花瓣五個,五月到八月開花;
果實為離果扁球形,果瓣五個,各具有長短次一對和多數刺狀突起及短硬毛,更容易粘附人的衣服和動物毛皮,一般六月到九月結果。
蒺藜的用途:第一,生長在農田作為雜草處理,生長在草場是有害植物,因為果刺容易粘附家畜的皮毛,損害皮毛質量。第二,果實可入藥,有散風、平肝、明目功效;嫩莖葉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症。第三,鮮嫩的莖葉可以作飼料用。
2,蒺藜草
蒺藜草是一個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禾本科圖說》,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禾本科蒺藜草屬植物,該屬全世界有25種,我國有兩種,即光梗蒺藜草和蒺藜草。
蒺藜草主要分布於我國海南、臺灣、雲南南部,通常生長在靠海岸的乾熱沙質土草地。
其外形特點:一年生草本,鬚根粗壯,稈高在50公分以下,通常平臥地面生長,節部生根;葉片條形或披針形,質地軟;總狀花序直立,穎果有多數刺苞,在夏季開花結果。
由於多數刺苞很容易粘附人的衣服和動物皮毛。
蒺藜草的用途:第一,生長在農田裡是一種對農作物和果蔬有害的雜草,必需根除。第二,蒺藜草在抽穗前可以作為牛、羊、兔、鵝等的飼料,其質地柔軟,營養豐富;但抽穗後由於有很多刺苞,牛羊和其他動物不再食用。
二,蒺藜和蒺藜草的異同點
第一,相同點:兩種都是野生草本植物;名稱接近;果實都有刺,影響認為活動和動物食用;生長在農田裡都被作為有害雜草處理。
第二,不同點:外形不同:蒺藜是羽狀複葉,蒺藜草是單葉;花朵差別很大,蒺藜的花黃色。分類地位不同:蒺藜是蒺藜科植物,蒺藜草是禾本科植物。分布不同:蒺藜分布廣泛,蒺藜草僅在我國南部少數幾個省區分布。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