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哥養殖了一頭公牛,原本,公牛挺健壯的,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公牛的腎臟出了問題,從而導致公牛再也沒法給孫大哥賺錢了。為了讓公牛儘快恢復健康,孫大哥找了好幾個獸醫,但不管用什麼方法治療,都沒有能夠讓公牛的腎臟好起來。正在孫大哥一籌莫展時,村子裡的李大伯告訴孫大哥了一個方法,讓孫大哥去找一些蒺藜草飼餵公牛。同時,李大伯聲稱: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公牛『性』不好,多餵蒺藜草」。只要給公牛多餵一些蒺藜就行了。
對於李大伯的說法,孫大哥是半信半疑。為了慎重起見,李大哥到鄰鎮的獸醫站找到了老獸醫馬大夫,馬大夫告訴孫大哥說:
蒺藜又名白蒺藜、屈人等。是一種一年生的蒺藜科、蒺藜屬植物,蒺藜的莖平臥在地上,因品種不同,有些蒺藜品種全身無毛,但有些蒺藜品種全身被有長柔毛或長硬毛。一般來講,多數蒺藜品種的藤蔓長約20-60釐米,為羽狀複葉且多為偶數,葉片長約1.5-5釐米;小葉成對生長,小葉片呈矩圓形或斜短圓形,先端銳尖或鈍,基部稍偏斜,全緣被有柔毛。
蒺藜的花為腋生,花梗比葉片短,花朵呈黃色,花期為5-8月份;蒺藜的果實為「分瓣型」,果長約為4-6毫米,成熟果很堅硬,果實上有很長的銳刺,一旦觸摸,會非常扎手。
《本草綱目》中稱:
蒺,疾也;藜,利也;茨,刺也。其刺傷人,甚疾而利也。屈人、止行,皆因其傷人也。
這句話就是對蒺藜名稱由來的解釋。
郭璞所編著的《爾雅》中稱∶
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綠葉細蔓,綿布沙上。七 月開花黃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結實作莢,子便可採,......子如羊內腎,大如黍粒,補腎藥,今人多用。風家惟用刺蒺藜也。
根據《爾雅》中對蒺藜的描述,蒺藜具有一定的健腎功能。如果公牛的腎臟出現了問題,多給公牛飼餵一些蒺藜是有好處的。
不過,公牛的腎臟是一個很複雜的器官,一旦公牛的腎臟已經出現了問題,那麼,單靠多飼餵蒺藜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需要進行綜合治療為好,以免貽誤公牛的病情。
倘若公牛的腎臟還沒有出現問題,為了增強公牛腎臟的功能,在平時的時候可以給公牛多飼餵一些蒺藜。但是,蒺藜全草並沒有健腎的作用,只有蒺藜果實中的籽粒具有一定的健腎功能。因此,在蒺藜果實成熟的時候,可以到野外採集一些蒺藜,然後用錘擊的方法脫去外殼,將蒺藜果實中的籽粒收集起來並碾成粉狀對公牛灌服。正常情況下,每周可以給公牛灌服3--4次蒺藜粉末,灌服量為每次3克。只要經常給公牛灌服蒺藜粉末,公牛的腎臟就不容易出現問題了。
孫大哥聽完馬大夫的講述後,才算是對「公牛『性』不好,多餵蒺藜草」這句俗語有了正確的理解。因此,孫大哥一方面堅持對公牛的治療,一方面利用蒺藜粉末給公牛灌服。半年以後,公牛的腎臟就恢復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