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11月15日,我國遊泳運動員孫楊在瑞士舉行的公開聽證會上表示自己無罪,此前,世界反興奮劑組織因懷疑孫楊涉嫌違反反興奮劑規則對孫楊和國際泳聯提出上訴。在很多年之前,興奮劑被大量的運用在奧運會的比賽當中,當時的運動員為了得到更好的運動成績,會偷偷的使用興奮劑。
興奮劑究竟有多厲害?
其實最為常見的一種興奮劑,可以觸發蛋白質的合成,刺激肌肉的增長,在服用興奮劑之後,在相同的運動強度下,肌肉力量的增長速度可以達到普通人的40%左右,也就是說相同的訓練得到的收益幾乎是普通人的一半之多,所以說曾經這一類的興奮劑被大範圍的使用在舉重運動員的訓練當中,他們的訓練強度平均都可以加15磅或者是30磅的重量。
與 「興奮劑」有學術誤解的蒺藜
我們可以把目光轉向一味中藥材品種,蒺藜。或許很多人不太了解它。據近幾年的研究發現,蒺藜它有增加肌肉力量,促進體力的恢復。但是,刺蒺藜不是興奮劑,它的藥物作用原理與促合成激素的前體物雄烯二酮和脫氫異雄酮等合成類固醇類興奮劑不同。使用合成類固醇類興奮劑,雖然能夠提高睪酮水平,但卻抑制自身睪酮的分泌。一旦停藥,體內睪酮就分泌不足,導致體質虛弱,渾身無力,容易疲勞,恢復緩慢等。
那麼,蒺藜這個品種還有哪些你感興趣的基本面呢?
圖1:內蒙帶刺蒺藜
野生品種蒺藜臨摹畫像
資源分布具有典型性。蒺藜,一種常年生蔓本植物,用量較小的品種。全世界野生資源多分布在中國、印度、東歐、非洲等地。多是野生供應市場,在我國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資源分布,但現有採收習慣的是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通遼、呼和浩特);寧夏吳忠;陝西(臨渭、渭南);山西聞喜以及東北吉林的白城各地,其中以內蒙古產量最大,質量最好,對市場行情能起到主導作用。
生長習性具有特殊性。其性格又屬於喜旱厭澇,對於蒺藜來說雨水充沛卻是天災降臨,以主產區內蒙為例,充沛的雨水助長了草原上的青草野蠻瘋長,蒺藜本身植株貼地生長,當青草沒過它的時候光照不能更好的吸收,營養也被周圍青草吸收殆盡,造成了產新時的絕收。東北地區也是如此,莊稼受雨水滋潤長勢良好,而蒺藜作為草本植物完全競爭不過,只能減產。
蒺藜商品區分各有優異。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蒺藜多來自內蒙古赤峰一帶、東北、甘肅、寧夏一帶的貨,其中以內蒙貨質量為最佳,其優點是顆粒大,顏色均勻,含量高,雜質少。而東北貨相比之下顆粒較小一些,還有一種就是甘肅、寧夏那邊產的,產量是很少的,缺點是含量不夠,顆粒小,雜質大且顏色一般。相對而言甘肅產的貨價格也就更低一些。
圖2:內蒙蒺藜新貨
圖3:寧夏蒺藜新貨
蒺藜行情起落成因分析
縱觀蒺藜歷史價格走勢(撞刺,內蒙貨為例),該品在2004年12月以前,價格波動幅度較小,價格基本在5元內波動。2005年行情一路猛漲至16元的歷史高位,而後回落2008年1月的5元左右。歷時5年。2012年10月價格又從10元開始快速衝高到2013年產新時的17元, 2016年6月行情再次衝高到26元的高位,此後,行情進入下行通道,逐漸回落至2018年的13元附近,就在今年,行情開始反彈至目前的17元附近。
分析該品近年其價格在高位運行,主要是該品屬於野生資源,農村大量使用農藥對蒺藜生長極為不利,野生資源縮減所致;另一方面是主產區近年藥農經濟條件已有大幅提升,對採收蒺藜依賴性減少,人們變錢的渠道增加,蒺藜行情高則多收集,行情低則少收;而後蒺藜喜旱怕雨,減產價漲也是其原因之一。
蒺藜近年的市場用量在增加,主要是從蒺藜中提取蒺藜皂甙。植提廠大量收購蒺藜草,用途增加,用量增加,而市場貨源量少,從而也刺激蒺藜價格上升。經過市場調查獲悉,目前蒺藜的年用量在3000噸左右。內蒙產地商家黃老闆反映:「今年產區雨水普遍多,雨水下的早,地都種上了,沒有他的生長空間了,導致產地產量減產過半。」產地有點庫存,市場消耗只能靠往年庫存來支撐,目前撞刺統貨價格在16-18元左右,較產新之前12元漲幅明顯。
綜上諸多因素及國內國際經濟形勢,蒺藜未來走勢將向好。因為白蒺藜新品開發仍在拓寬,提取物需求在不斷發展,農民工費大幅上升少人採集,多商看好後市。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