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又名蒺藜、屈人等,野生的一般生長在沙地、荒地、山坡等地。果實能平肝明目,散風行血,但有小毒,需炮製後使用。如果是人工種植的話,怎麼才能獲得高產豐收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它在種植過程需要掌握的幾個要點。
生長特性
白蒺藜喜溫暖溼潤,但耐旱能力強,即使一個月不澆水都能正常生長,但過溼的環境會導致生長不良,所以在雨季要及時排水。白蒺藜喜光,在陽光充足環境中會枝繁葉茂、果實又大又肥。但在陰涼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長。白蒺藜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最好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進行種植。
種植前準備
選種:選個大飽滿的綠白色果實曬乾,將果瓣分開,去掉果刺和殼渣,留下純淨的種子來播種。浸種:將種子放在45℃的溫水中浸泡5小時撈出,用清水衝洗乾淨後用溼毛巾包裹,放置在25℃的溫度環境中,一般三天後即可播種。播種: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時進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撒播或穴播均可。整地:深耕土地30CM以上,可提高土壤通透性;然後耙平、做高畦,便於澆水。施肥:依據土壤肥力看情況施肥,一起施入「草糞」、廄肥、三元素複合肥,貧瘠的土壤要多施肥。
田間管理
間苗:在苗高4~7cm時,拔掉病苗、弱苗、過密苗;苗高10cm時,留壯苗,如有缺苗現象,以便及時補苗。中耕除草:需中耕3次。在出苗7天後進行第一次淺耕,避免傷害到根系。定苗後進行第二次中耕,可以適度深一些;在7-8月份進行第三次中耕。每次中耕時,需配合除草一起,避免雜草爭奪養分。掐頂:8月中旬後,需掐去各枝的生長點,促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結果,便於種子提前成熟。澆水:當定苗後澆水一次;之後根據田間的實際情況來澆水。一般半個月澆水一次。追肥:白蒺藜在生長期間需追肥兩次。第一次在定苗後追施人糞尿;第二次在開花前,追施人糞尿和三元素複合肥。同時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一次。
病蟲害防治
銹病:可用殺毒礬可溼性粉劑、甲霜銅可溼性粉劑、賽福(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一起兌水噴灑3次。黑斑病:發病時可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噴灑3次。白粉病:發病時可用粉鏽寧(三唑酮)可溼性粉兌水噴霧3次。猝倒病:發病時可用猝枯淨、甲基立枯磷乳油、乙蒜素酮乳劑、菌無菌(乙蒜素)乳劑兌水噴灑2次。蟋蟀:可用毒死蜱乳劑、功夫(三氟氯氰菊酯)乳油兌水噴霧2次。豆蚜:可用吡蟲啉乳劑兌水噴霧2次。紅蜘蛛:可用噻蟎酮乳油兌水噴霧2次。 珠碩蚧:可用辛硫磷乳劑兌水噴淋或灌注根莖處。
以上就是白蒺藜在種植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