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一秒有多長?你以為的「一瞬間」有多快?

2020-11-28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寒暑易節,物換星移,宇宙中一切物質的起源與消失,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誕生與滅亡,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嘀嗒嘀嗒」,在分針與秒針不斷交錯間,時間一秒一秒流逝。然而,一秒到底有多長?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是如何測量的?如何捕捉飛秒數量級的瞬間?司空見慣的「時間」背後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一秒到底有多長

  當你一字一句閱讀到這裡時,時間已經流逝了20秒。作為最常用的時間單位之一,「秒」常常以周期性運動的時間來定義。然而,幾個世紀以來,關於「1秒究竟有多長」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也在不斷探索中。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科技處科普主管劉永鑫在接受《新華日報·科技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20世紀中葉,時間標準則規定一個平太陽日的86400分之一為1秒。然而,地球的自轉運動並非等速進行,認識到這個問題後,秒的定義再次被修改。科學家們將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周期(即回歸年)作為確定時間單位的基礎,自曆書時1900年1月1日12時起算的回歸年的1/31,556,925.9747為一秒。

  由於天體測量精度的不斷提高,回歸年的時長受其他天體的影響不斷變化,時間測量精度不斷提高,天文方法不再適合作為秒定義來使用,所以在1967年的第13屆國際度量衡會議上,人們決定以原子時定義的秒作為時間的國際標準單位,即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劉永鑫表示:「隨著現代計時精度的不斷提高,未來秒定義很有可能根據現在測量精度最高的光鍾作為基準。」

  確定了一秒的時長,許多人不禁想問:1天=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嗎?答案是否定的,最新研究表明,每一天的時間長度都有著極其微小的變化。不久前,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日長變化中存在約8.6年周期的顯著振幅增強信號,並首次發現該振蕩的極值時刻與地磁場快速變化的發生存在密切的對應關係,其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利用標準小波時頻變換方法,我們分析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系統(IERS)提供的近60年高精度日長數據得出:日長變化除了之前認為的存在約0.12毫秒的6年周期變化外,還存在振幅約0.08毫秒的8.6年周期變化,並且該信號在過去的近60年內振幅在不斷增強。」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副研究員段鵬碩告訴《新華日報·科技周刊》記者,一天並非是精確的24小時,從一個較大的時間尺度上分析,日長正在逐漸變長。

  為什麼要精準測量「這一秒」

  時間是人類古代文明歷史的主線,而「觀象授時」是人類祖先感受和認識時間的重要手段。劉永鑫介紹,上古時期,人們通過觀察太陽在遠山上升起的位置來確定一年中的時節,指導農耕。藉助太陽投影的位置的變化,人們發明圭表、日晷為代表的太陽鍾,測定一日的時刻;而香鍾、蠟鍾為代表的火鍾,銅壺滴漏為代表的水鍾,則是在沒有太陽的時候方便人們測量時間。

  隨著人們對計時精度要求的不斷提高,人類發明出了一系列測量時間的精密儀器,如機械鐘、電鐘、石英鐘、原子鐘,光鍾等。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原子鐘。東南大學物理學院董帥教授接受《新華日報·科技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簡單來說,原子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原子不同能階間躍遷,從高能級跳到低能級,發出一個光子,用這個頻率來定義時間。「原子鐘的好處是非常精準。我們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場合不需要這麼精準的時間,但在某些特殊場合則非常重要,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利用光速的無線電信號定位,一絲一毫的時間偏差,都會影響定位的精準度。」董帥說。

  除了原子鐘,自2002年以來,光鍾研究成為國際計量科學發展的一個新熱點。劉永鑫引用《科學》雜誌此前報導的研究成果,光鍾將能提供「對物理世界更細緻的觀察」。他以鍶原子光晶格鍾舉例,在它的雷射束中,每一個光學晶格都擁有上千個中性鍶原子,而這種中性鍶原子每秒可進行430萬億次的「滴答」。與原子鐘的僅一個離子在量子態下來回翻轉不同的是,鍶原子光晶格鍾可在每一次「滴答」中能夠產生上千個原子的波動,這無疑讓後者在更短的時間內就能達到跟前者一樣的精準度。據了解,鍶原子光晶格鍾50億年才會產生1秒誤差,有望成為新一代秒定義的標準。劉永鑫認為:「總的來說,人們測量時間的方式可以視作是從天文轉向機械振蕩,再轉向電子振蕩,再到原子躍遷,而隨著脈衝星計時的發展,人們測量時間的方法又回歸到天文。」

  所謂「一瞬間」究竟能有多快

  一滴水從高處落入水面,我們僅僅能看到墜落而下的水滴,卻很難察覺到原本平靜的水面因這個「不速之路」而引起的「波瀾」——墜落、躍起、破碎、變小,如此反覆。為什麼我們無法捕捉到這麼細緻的畫面?「這是因為我們眼睛的一個重要特性是視覺暫留,即光象一旦在視網膜上形成,視覺將會對這個光象的感覺維持一個有限的時間,這是一種生理現象,是神經系統的屬性。」董帥解釋,對於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視覺暫留時間約為0.05至0.2秒。在生活中,通常我們所看到的所謂「瞬間」,其實大多大於0.1秒,如果再快人眼就沒有辦法分辨了。

  一般來說,電影、電視的幀數大約一秒25~30幀,即在一秒鐘內把25~30幅圖片連起來形成動態視頻,這樣我們憑藉肉眼看上去感覺就是連續的。據了解,一般家用攝像機每秒最多能達到100幀,高速攝像機可以達到1000~10000幀/秒的速度記錄,而有些軍方專用的高速攝像機甚至可以達到1百萬~1千萬幀/秒。你以為已經夠快了嗎?「實際上,在真實微觀的分子世界,分子內原子之間的相對振動要快的多。一個振動周期只有幾個到幾十飛秒,運動速度大約在105米/秒量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勇告訴《新華日報·科技周刊》記者,實際化學反應中分子結構發生變化的時間範圍可以達到皮秒(10-12秒),甚至飛秒數量級。「飛秒是一個非常小的時間單位,1飛秒等於10-15秒。在1飛秒的時間內,光在空氣中也只能向前傳播大約0.3微米。」

  劉建勇表示,如果我們想要給分子運動「拍動畫」,那麼可能就需要用到飛秒雷射技術。當我們把一束飛秒雷射脈衝照射到分子上,用分子與這束雷射相互作用產生的分子光譜、電子能譜等信號來表徵分子結構狀態時,測量儀器上就可以記錄下雷射脈衝持續的這極短時間內分子的結構狀態產生的信號。「這和在漆黑夜裡一束閃電閃過時,我們看到的相對靜止的景象是類似的,都是超短的光脈衝對時間進行的『切片』。每發射一個脈衝,就如同按下了一個具有飛秒量級時間分辨的相機快門,這樣就可以將分子變化的『一瞬間』記錄下來了。」劉建勇說。

  交匯點記者 謝詩涵

相關焦點

  • 新知|一秒有多長?你以為的「一瞬間」有多快?
    「嘀嗒嘀嗒」,在分針與秒針不斷交錯間,時間一秒一秒流逝。然而,一秒到底有多長?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是如何測量的?如何捕捉飛秒數量級的瞬間?司空見慣的「時間」背後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一秒到底有多長當你一字一句閱讀到這裡時,時間已經流逝了20秒。作為最常用的時間單位之一,「秒」常常以周期性運動的時間來定義。
  • 一秒是怎樣定出來的,一秒鐘有多長?
    你任意拿兩隻鐘錶來對照就會發現,它們各自「滴嗒」一響所經歷的時間就不同,即使同一隻表,這個「滴嗒」一響的時間也是在變得。那麼我們到底以哪一隻表為準呢?這個問題同一米、一公斤都有一個標準一樣,必須給一秒鐘有多長定一個標準。
  • 電的傳播速度有多快?
    電的傳播速度有多快要弄懂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電流是怎樣形成的。金屬導線中一般都有大量的自由電子,在電路未接通以前,導線內並無電場,自由電子只做無規則的熱運動而沒有定向運動,當然導線中也沒有電流。所以,電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電的速度」大約是30萬公裡/秒。電傳播10000公裡也就只要花大約0.03秒。對數字不敏感的童鞋表示,還是不明白電的傳播速度有多快。不要緊,咱們舉個慄子,保證都明白。
  • 地球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我們以前,現在和未來,都要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但是大家對養育了我們的地球母親,你又了解幾何呢?地球如今他有多大的年齡?未來又將能存續多長的時間?那些影片中太陽吞噬地球的恐怖的場景會不會真實的發生呢?
  • 黑洞裡的1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多長時間?
    黑洞的強大引力可以使時空彎曲,在這裡,時間會變得非常緩慢,那麼,黑洞裡的1個小時,相當於地球的多長時間。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強大的引力會使時間變得緩慢,臨近黑洞,還有事件視界的說法。理論上來說,距離事件視界越近,時間就會越慢,越過它的一瞬間,時間就會停止。
  • 電腦是怎麼知道多長時間是一秒的?你知道嗎?
    前幾天看到電子時鐘倒計時的時候腦子裡突然冒出個問題:電腦是怎麼知道多長時間是一秒的?答案都是說由晶振頻率來計算時間的,於是又去了解了下晶振:百度百科:計算機都有個計時電路有兩個寄存器與每個石英晶體相關聯,一個計數器(counter)和一個堅持寄存器(holdingregister)。石英晶體的每次振動使計數器減1。當計數器減為0時,發生一個中止,計數器從堅持寄存器中從頭裝入初始值。這種方法使得對一個計時器進行編程,令其每秒發生60次中止(或者以任何其它期望的頻率發生中止)成為或許。每次中止稱為一個時鐘嘀嗒(clocktick)。
  • 宇宙中的時間單位動則上億,那一億年有多長?一光年有多遠?
    一光年有多遠?可以大概的做一個簡單計算,確切的說,光速是300000KM/S,一年運行的距離就是:9460730472581km,從昆明到北京的距離大概2091km,如果以光速做來回的話,光可以在一秒之內運行2262250233個來回。
  • 既然光速都那麼快,黑暗的速度有多快?估計你不信!
    人類普遍認為,有正就有反,光明的反義詞是黑暗,很早以前愛因斯坦就在他的相對論中明確闡述了,光的速度是3億米每秒,那麼,作為它的對立面黑暗來說,它是否也和光一樣擁有速度?從理論上來看,既然宇宙中存在光速,這說明黑暗同樣如此,也存在速度,也就是人們所謂的暗速。
  • 既然光速都那麼快,黑暗的速度有多快?估計你不信
    人類普遍認為,有正就有反,光明的反義詞是黑暗,很早以前愛因斯坦就在他的相對論中明確闡述了,光的速度是3億米每秒,那麼,作為它的對立面黑暗來說,它是否也和光一樣擁有速度?從理論上來看,既然宇宙中存在光速,這說明黑暗同樣如此,也存在速度,也就是人們所謂的暗速。
  • 宇宙形成僅需幾十普朗克,一秒等於無數普朗克時間
    有部分人認為,時間不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它只是人們的錯覺。但更多人還是認為,時間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都能切身感受到它的流動與發展。俗語言:「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其實是很寶貴的。大道理我們都懂,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會在意與珍惜短暫的一秒鐘,人們大都認為,一秒鐘實在太短暫了,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 導線中電子的移動速度究竟有多快?
    很多人覺得電子在導線中的流動速度非常快,因為在我們生活經驗中,在我們按下燈泡開關的那一刻,燈泡就亮起來了,可以說不存在任何延遲,因此,讓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感覺電的傳播速度幾乎是無限大的,而事實上電子在電線上的流動速度非常慢,甚至比蝸牛還要慢的多。
  • 【新知】「九章」問世:量子計算機究竟有多快
    【新知】「九章」問世:量子計算機究竟有多快 Peter Shor  2020年12月21日 06:46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 藏文科普|160億年一秒不差!原子鐘到底有多厲害?
    由於地球的公轉軌道是個橢圓,公轉速度並不均勻,自轉速率也不均勻,時快時慢,導致一年當中日長的變化幅度可以達到千分之二秒。另外,由於日、地、月相互吸引、潮汐摩擦等因素,也使得地球自轉有長期變慢的趨勢。在定義原子時的時候,規定1958年1月1日世界時零時的瞬間作為原子時的起點,即在那一瞬間原子時和天文時間(也就是日常使用的世界時)完全相等,此後便由原子鐘獨立運行,給出原子時。事實上由於技術限制,當時的原子時並未能調整到同世界時完全一致,原子時比世界時快了0.0039秒。現在,這個差值只能作為歷史事實保留下來。原子時是目前為止最均勻的計時系統。
  • 手機鋰電池壽命有多長?
    對於很多不做鋰電池的盆友來說,鋰電池壽命有多長,其實並沒有什麼很好的了解,就手機鋰電池壽命有多長,大家普遍的習慣是一般2年左右吧。其實這個也不能說不對,因為對於好的手機品牌,三兩年的使用壽命是沒什麼問題的。
  • 一光年到底有多長?
    光年是衡量宇宙中,天體與天體之間距離的長度單位,並非時間單位,一光年代表的是光在真空中傳播年的距離, 那麼一光年到底有多長呢?這篇文章帶你了解一下。我們知道地球赤道的周長大約四萬千米,以光速每秒30萬千米來算,光一秒可繞地球 7.5圈,遠在38萬公裡處的月球,人類唯一曾經腳踩過的地外天體, 光速僅需要1.2秒即可到達。
  • 你是否有過剛經歷卻有一瞬間似曾相識的感覺?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經歷某個不熟悉場景或者事情,卻有一種一瞬間之前好像就經歷過的記憶一閃而過,而越來越多的人這種奇怪「輪迴」的次數還不止一次。不過這條新聞剛開始的時候還在傳,不過後來就銷聲匿跡了,不過在國內,有過一條新聞是湖南的「輪迴村」村裡100多人都有前世的記憶,他們都聲稱自己有前世的記憶,並且還已現世還活著的親人想認,不過這種在世界各地都有,但是目前所知的世界範圍內爆出人數最多,且最為集中的再生人群體就屬這個村最神秘,不過這個新聞出來後也有電臺做過一期節目,但是很快也就銷聲匿跡了。
  • 那麼電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那麼電的速度到底有多快?我們都知道,有電就有光!在這個「國際光日」,我們必須來說說電的傳播速度有多快要弄懂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電流是怎樣形成的。金屬導線中一般都有大量的自由電子,在電路未接通以前,導線內並無電場,自由電子只做無規則的熱運動而沒有定向運動,當然導線中也沒有電流。
  • 人體神經反射弧有多長?
    我們的神經反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來自外界所需要被傳遞的信息被傳感器感受到了,接下來傳感器就發生了作用,就像一瞬間被激活了,也就是生物學上所說的接收到了興奮。那麼,人的反射弧到底有多長呢?這個也是因人而異的,由於身體機能的差異,我們的反射長短也就會出現一定的差異。在正常的信息反射下,我們正常人的反射時間一般是0.1到0.5秒,如果需要反射傳遞的問題比較困難複雜,那麼就會需要1到3秒。根據生物學家們的研究來看,人最快的反射是0.25秒。並且人的反應能力是和遺傳有非常大關係的。
  • 有沒有讓你在一瞬間想到某個人
    1.我忍住不聯繫你,忍住了不去找你,卻忍不住想你。2.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體諒過我的卑微;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心疼過我的執著;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看穿了我的無助。3.想你的時候,就像一根針深深扎進心裡,動一下都會撕心裂肺的疼,想要把它安撫住,卻又怎能忍住不為你心動?4.愛你一次,餘生不安;逆路轉角,不說再見。5.我不敢看自己的眼睛,裡面都是你的影子。6.心碎了,還在做夢,不是太天真,而且太嚮往。